海洋中有如被畢卡索圖塗鴉過的海蛞蝓,是最具特別的泛後鰓類海洋生物族群。牠們有著各類型態的樣子,而且有些是害羞地隱身在珊瑚、海草、沙地中;有些則是大方地跳起炫耀式的舞蹈;還有更多的身影早已與環境融為一體,除非細心觀察,否則根本無法察覺牠們的存在。然而,當潛水同好發現海蛞蝓的繽紛色彩以及牠們的奇異怪樣時,卻對於牠們是從哪裡來?吃什麼?有毒嗎?…這些疑惑總是充滿很多未知的答案。
墾丁國家公園位於臺灣南部且緊鄰黑潮洋流所流經的海域邊緣,其帶來溫暖的海水,也攜帶多樣性的海洋生物,加上特殊地理的內灣海域,直接承載了高奇異度的珊瑚礁生態環境。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國立嘉義大學邱郁文副教授執行「墾丁國家公園珊瑚礁海域後鰓類生物多樣性調查」計畫,以探究園區內泛後鰓類族群之資源與分布。
調查人員必需在海裡使出耕田鋤草的蹲點姿勢,不僅展現超乎技術的潛水技能與培養足夠等待的耐性,一一地辛苦紀錄牠們的型態。現場除拍生態照片以及觀察各種行為等作業程序,亦須對每隻海蛞蝓進行分類整理、組織取樣、分子定序等鑑定工作。
雖歷經種類鑑定及生態紀錄的繁瑣步驟,本研究成果可發現:部分海蛞蝓外型相類同的物種,卻擁有不同的基因序列;反之,外型或花紋顏色有所差異的海蛞蝓卻可能是相同物種。緣此,海蛞蝓的鑑定工作上,仍須同時紀錄外部型態並配合分子技術,如此在多方佐證的科學紀錄,方可完整建置物種資料庫。
本書初步整理了墾丁海域海蛞蝓的分類群、主要特徵、以及介紹海蛞蝓的感官功能、呼吸、移動、身體行為、攝食與食性、交配繁殖、產卵、天敵及防禦等篇幅,並以精彩豐富的照片與淺顯易讀的文字,提供讀者如何認識海蛞蝓的最佳科普教材。感謝邱郁文副教授研究團隊努力建立起海洋科學研究的入門基礎書籍,期許藉由本書豐富精采的內容,可吸引多喜愛海洋探索的潛水夥伴投入各樣的科學調查,也讓社會大眾對於海蛞蝓的生態有進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