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論
《詩經》的接受研究,最早見於佘正松、周曉琳主編的《《詩經》的接受與影響》一書(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7月)。此書為集體著作,共收入論文二十一篇,其所謂的《詩經》的接受與影響,採取較寬泛的定義。論文名稱中有「接受」一詞者,計有楊紅旗〈以意逆志說與《詩經》的接受〉、王勝明〈試論司馬遷對《詩》的接受〉、周曉琳〈魏晉詩人《詩經》的接受與發展〉等四篇而已。其餘十七篇篇名,未見「接受」一詞,以下但列出數篇,以蓋其餘。佘正松〈論《詩經》征戍詩的風格特徵〉、鄭杰文〈墨家傳《詩》與戰國《詩》學系統〉、唐愛明〈謝詩《詩三百》旨趣論〉、鄒明軍〈略述〈文選序〉對〈毛詩序〉的繼成和發展〉、強中華〈蕭綱《毛詩十五國風義》臆測〉、楊世明〈朱熹《詩集傳》于《詩序》有廢有從考說〉、姚永輝〈朱熹與呂祖謙關於《詩經》的四大論辯平議〉、羅建新〈姚際恒對《詩經》文學性的體認〉、羅建新〈詩「正變」說平議〉、查中林〈《詩經》的語言結構對成語的影響〉、何柯〈制度文化與《詩經》研究〉、何希凡〈《詩經》中的「水」與民族文化心理的文學呈現〉等。
寧宇《古代《詩經》接受史》(濟南市:齊魯書社,2014年12月)是一部體大思精的《詩經》接受史專著。其書共分七章,其各章重點如下:第一章朦朧的認識──先秦《詩經》的接受,下分三節《詩》之成書過程與接受、孔子對《詩》的接受、戰國時期《詩》之應用性接受。第二章政教籠罩下的艱難行進──兩漢《詩經》的接受,下分四節兩漢《詩經》政教化的接受特點、四家詩視野中的《詩經》、《焦氏易林》對《詩經》的接受漢代《詩經》接受餘論。第三章文學自覺觀念影響下的輻射──魏晉南北朝《詩經》的接受,下分三節文學觀念的演變與《詩經》接受、文論家視野中的《詩經》、文學家眼中的《詩經》。第四章風雅傳統的回歸與發揚──隋唐《詩經》的接受,下分四節官方意識對《詩經》接受的影響、變革文風思潮下的《詩經》接受、文學家對《詩經》的接受、餘論。第五章理性觀照下的吟詠──宋代《詩經》的接受,下分五節宋代理學思潮下《詩經》接受的新局面、北宋《詩經》的接受、南宋《詩經》的接受、朱熹的《詩經》接受、宋代詩話中的《詩經》。第六章反傳統思潮下的突破──明代《詩經》的接受,下分五節明代《詩經》接受的特定背景、鍾惺的《詩經》接受、戴君恩的《讀風臆評》、萬時華的《詩經偶箋》、明代《詩經》的接受特點。第七章集大成學術背景下的豐收期──清代《詩經》的接受,下分五節清代《詩經》接受概說、評點類《詩經》接受、評析類《詩經》文學接受、詩話類《詩經》文學接受、論說類《詩經》文學接受。就上述章節觀之,寧宇《古代《詩經》接受史》的「接受」概念,採取寬泛的意義,只要與《詩經》有關的應用、詮釋、化用都可納入。《詩經》接受史所涉及的人物多樣,教育家、哲學家、政治家、文學家、詩論家、理學家、評點家、詩話家、經學家、文論家等都有其一席之地。這是一部鳥瞰式的《詩經》接受史,各章節雖多點到為止,但仍具學術價值。
楊晉龍有關《詩經》的研究,明顯具有「接受」意識的論文,列舉如下:〈《文昌化書》內《詩經》資料研究〉,《第五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詩經學會編,頁583-598,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7月。〈何楷《詩經世本古義》引用《化書》及其相關問題探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1期,頁293-338。2002年9月。〈明清詩經學著作中的《文昌化書》〉,《第四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編,頁169-218,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2003年12月。〈《五行篇》的研究及其引用《詩經》文本述評〉,《經學研究集刊》2期,頁159-196,2006年10月。〈明代詩經學論著運用佛典的研究〉,《台灣學術新視野:經學之部》,林明德、黃文吉主編,頁126-169,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7年6月。〈經學與基督宗教:明清詩經學專著內的西學觀念〉,《第五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99-437,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2009年5月。楊晉龍的《詩經》接受研究,偏好宗教性文本,獨樹一幟,頗為特殊,深具學術價值。筆者的碩士論文《先秦儒家詩教研究》(1985),獲國科會研究獎勵費乙種補助,先由天工書局出版,經天工書局同意,後由花木蘭文化出版社出版。筆者的博士論文《西漢三家詩學研究》(1995),獲國科會研究獎勵費甲種補助,由台北文津出版社出版,並列為「博士選粹」第一種;此書花木蘭文化出版社亦有意出版,但徵詢台北文津出版社,未獲負責人邱先生同意轉移版權,為遵守《著作權法》,只好婉拒花木蘭文化出版社的好意。
筆者的兩部學位論文,依寧宇的寬泛定義,也屬於《詩經的接受研究》。本書所收入的四篇論文,是筆者自覺地以《詩經》的「接受意識」撰寫的,以下說明各章原始出處。
第一章「《上博簡‧孔子詩論》的倫理接受與情感接受」。原刊登《第六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文學與經學研討會論文集》,頁499-540,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2006年9月。
第二章「陶淵明作品對《詩經》的接受與發展──以田園、樂土為中心」。原刊登《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六輯)》,頁311-338,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臺北市:里仁書局,2010年7月。
第三章「魏晉南北朝《詩經》接受論──以普通讀者為中心」。原刊登《興大中文學報》第30期,頁49-76,2011年12月。又收入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編《魏晉南北朝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冊)》,頁259-291,2016年11月。
第四章「另類的《詩經》接受:《群書治要》詩觀蠡測」。原刊登《第一屆群書治要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97-228,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臺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2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