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博士班開始,在潘重規教授的指導下,作者先後完成《中國歷代詩經學》、《詩經之學》兩本書。近年來,作者選定10個《詩經》相關的主題,陸續撰寫論文,今得以集結為《詩經續學》。此書可視為作者在教職退休前夕向詩經學界的告別之作,而總合以上三本書籍的內容,古代《詩經》學的發展脈絡,古今學界的爭議,以及近幾年的詩經研究發展路徑,讀者大致上可以掌握其主流。可為將來有意探討《詩經》學術的學者鋪好道路,打下穩健的根基。
作者簡介:
林葉連,民國四十八年(1959年)二月生於南投縣名間鄉,中國文化大學文學博士,師承宿儒潘重規教授,著有《中國歷代詩經學》、《詩經之學》、《國學探索文集》、《劉向經世文選讀》、《修身自勉古鑑》、《說文古籀補研究》,以及傳記小說《鹿鳴呦呦》,和英文本'DeerBleating Sound Yo Yo'等,曾任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所所長、內蒙古大學客座教授。現任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所教授。
章節試閱
自 序
《詩經》是溫柔敦厚之教,也是我就讀博士班以來所專力研究的古籍,1990年完成的博士論文《中國歷代詩經學》,主要是探討歷朝歷代《詩經》學術的演變,難免比較側重外圍的議題。後來撰寫《詩經之學》,才得以鎖定《詩經》本身做較深入的探討。承蒙先師潘重規教授和陳新雄教授的不倦教誨,讓我能立足於本島,同時也按時前往中國大陸發表論文,結識許多國際同行的學者,獲得請益切磋的機會。
從第一任「中國《詩經》學會」會長夏傳才開始,後來王長華會長接了下一棒,他們是大陸那邊鞭策我持續研究《詩經》的主要動力。2023年8月,我依往例參加學會的學術活動,在山西大學發表論文。猛然發現,以前認識的老友稀疏寥寥,放眼望去,盡是可畏的後生們。看見他們在視野、方法、以及論述方面處處有成績,創發了亮眼的光彩,令人嘖嘖稱奇,也感到無比欣慰。
這關乎時代的學風趨勢,也顯露了青年學子的奮發有為。然而,學術是一系列的進化,新和舊其實是一體的;勢必承先,方能啟後,穩住老舊的根基,隨之向上冒出新芽、開滿繁花、結成碩果。
無論世界局勢如何改變,「經學」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象徵之一;它必能永存於人間,而且煥發民族文化的光輝。這本《詩經續學》為《詩經之學》的續作,包含十個《詩經》的相關議題;仍是一本初衷,除了證明我對於《詩經》的熱愛不曾停歇,同時也要和學界切磋琢磨,分享我的學習成果;在陶然自樂的讀書氛圍之外,也期許不忘與同好們一起為文化傳承的重責大任奉獻心力。
自 序
《詩經》是溫柔敦厚之教,也是我就讀博士班以來所專力研究的古籍,1990年完成的博士論文《中國歷代詩經學》,主要是探討歷朝歷代《詩經》學術的演變,難免比較側重外圍的議題。後來撰寫《詩經之學》,才得以鎖定《詩經》本身做較深入的探討。承蒙先師潘重規教授和陳新雄教授的不倦教誨,讓我能立足於本島,同時也按時前往中國大陸發表論文,結識許多國際同行的學者,獲得請益切磋的機會。
從第一任「中國《詩經》學會」會長夏傳才開始,後來王長華會長接了下一棒,他們是大陸那邊鞭策我持續研究《詩經》的主要動力。2023年...
目錄
▍自序‧Ⅰ
▍照片‧Ⅲ
▍一、「溫柔敦厚,《詩》教也」之意涵探析‧01
前言……………………………………………………………02
一、從《詩經》的編排形式、體裁與筆法檢視溫柔敦厚…03
二、從《詩經》的內容與先哲詩教檢視溫柔敦厚…………16
結論……………………………………………………………36
▍二、論周公與《詩經》的關係‧39
前言……………………………………………………………40
一、先人職志的繼承…………………………………………41
二、東都洛邑的營建…………………………………………42
三、禮制儀節的建構…………………………………………44
四、典樂治國的推行…………………………………………46
五、祭祀典禮的讚頌…………………………………………53
六、婚姻文明的倡導…………………………………………57
七、兄弟親情的注重…………………………………………60
八、宗教人文的轉化…………………………………………61
九、詩歌篇章的寫作…………………………………………63
十、委婉筆法的鍛煉…………………………………………69
十一、王者風化的浸染………………………………………71
十二、采詩工作的推行………………………………………73
結論……………………………………………………………75
▍三、章學誠所論「詩教」研究‧77
壹、前言………………………………………………………78
貳、《詩經》筆法、辭藻的兩大特色 ………………………78
參、應用方面的政治效益…………………………………… 99
肆、開後世多項先河…………………………………………119
伍、結論………………………………………………………135
▍四、劉向《列女傳》與《詩經》的對應關係研究‧137
壹、劉向的生平………………………………………………138
貳、《列女傳》成書概說…………………………………… 139
參、《列女傳》「引詩」之例…………………………………140
肆、《列女傳》闡發《詩經》故事 …………………………143
伍、《列女傳》所闡發的詩教 ………………………………165
陸、結論………………………………………………………171
▍五、潘重規先生的《詩經》學‧175
前言……………………………………………………………176
一、繼承黃季剛先生的路線…………………………………177
二、維護與發揚正宗傳統……………………………………179
三、有關《詩經》作品的時間、價值及屬性………………182
四、有關讀《詩》的方法……………………………………186
五、澄清《詩序》相關問題…………………………………189
六、對「興」義的解釋………………………………………197
七、研究敦煌學中的《詩經》………………………………198
結論……………………………………………………………204
▍六、《詩經正義》江西南昌府學雕本及斷句本試閱一卷‧211
壹、前言………………………………………………………212
貳、新文豐版之正面評價……………………………………215
參、新文豐版可商榷之處……………………………………219
肆、結論………………………………………………………238
▍七、《四家詩恉會歸》所論《詩經》篇章作者之研究‧241
前言……………………………………………………………242
壹、四家詩無異議者…………………………………………242
貳、《毛詩》所主為正,而今文經有所不同者 ……………268
參、今文經所主為正,而《毛詩》不同者…………………279
肆、後世學者據四家詩推斷者………………………………287
伍、幾種情況可據以研判詩篇作者…………………………288
陸、王禮卿先生所作論斷之得失……………………………293
結論……………………………………………………………297
▍八、《四家詩恉會歸》不贊同《毛詩》為本義之篇旨探析‧301
前言……………………………………………………………302
一、〈周南.芣苢〉 …………………………………………302
二、〈邶風.柏舟〉 …………………………………………305
三、〈邶風.式微〉 …………………………………………308
四、〈邶風.旄丘〉 …………………………………………309
五、〈邶風.靜女〉 …………………………………………311
六、〈邶風.二子乘舟〉 ……………………………………313
七、〈鄘風.牆有茨〉 ………………………………………315
八、〈鄘風.鶉之奔奔〉 ……………………………………316
九、〈鄘風.蝃蝀〉 …………………………………………317
十、〈鄘風.相鼠〉 …………………………………………319
十一、〈衛風.碩人〉 ………………………………………320
十二、〈王風.黍離〉 ………………………………………322
十三、〈王風.大車〉 ………………………………………324
十四、〈大雅.生民之什.泂酌〉 …………………………326
結論……………………………………………………………335
▍九、《詩經》中的「君子」身分‧337
壹、前言………………………………………………………338
貳、本文………………………………………………………338
結論……………………………………………………………354
▍十、《詩經》中「君子」的事例及言行特質‧357
前言……………………………………………………………358
本文……………………………………………………………358
結論……………………………………………………………376
▍參考書目‧379
▍自序‧Ⅰ
▍照片‧Ⅲ
▍一、「溫柔敦厚,《詩》教也」之意涵探析‧01
前言……………………………………………………………02
一、從《詩經》的編排形式、體裁與筆法檢視溫柔敦厚…03
二、從《詩經》的內容與先哲詩教檢視溫柔敦厚…………16
結論……………………………………………………………36
▍二、論周公與《詩經》的關係‧39
前言……………………………………………………………40
一、先人職志的繼承…………………………………………41
二、東都洛邑的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