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集合基隆特色食物,可以辦一桌「統一中國」的料理來!
如果歷史建築能存活下來,那麼基隆原是美麗的歐風海港城市啊!
── 魚夫
魚夫樂遊基隆的話與畫,
25張手繪圖,再現海港美食的發源與建築風貌,
大啖五湖四海共冶一爐,造就臺灣飲食文化獨步全球的廟口小吃;
探索歷代交匯下,豐富美麗的歐洲海洋建築風華。
掃描書中篇末QR Code,即可觀賞魚夫走訪基隆的影像紀實,
感受最道地的港都文化生活。
跟著魚夫踩著輕盈的節奏,
踏入淡淡鹹味撲鼻的港邊,
漫遊、滑步
穿梭臺灣頭的巷內底,
跳上一曲專屬於您的雨都布魯斯。
作者簡介:
魚夫
曾經擔任報社主筆、畫漫畫、電台主持人、電視台總監、動畫公司老闆等、成功大學兼任教授。著有《臺南巷子內:移民府城10年,細說建築與美食》等等在地飲食文學,為著名飲食圖文作家。
雙子座,不愛墨守成規。曾經擔任報社主筆、畫漫畫、電台主持人、電視台總監、動畫公司老闆等、成功大學兼任教授。年過半百之後,決定不再塞在人生的車陣裡,走一步算一步,決意繞道而行,樂暢人生慢活去,這才看見彩繪的世界,於是畫出來和大家分享。
著有《臺南巷子內:移民府城10年,細說建築與美食》、《臺北城‧城內篇:你不知道 的老建築、古早味60選》、《樂暢人生報告書:魚夫全台趴趴走》、《驚豔澎湖:跟著魚夫漫遊湛藍海島》、《戀戀故鄉屏東行:魚夫帶你逛老建築,食在地古早味》、《雲林輕旅行:魚夫手繪散步地圖》、《桃城著味:魚夫嘉義繪葉書(增訂版)》、《樂居台南:魚夫手繪鐵馬私地圖》、《移民台南:魚夫手繪幸福小食日誌》等書。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蛻變中的大高雄,走讀細品建築與美食的饗宴。
高雄是一個水岸城市,也是一座觀光藝術之都,近幾年來,高雄從過往的重工業化城市,搖身一變成了觀光、休閒的新城市,各項施政建設也以追求市民幸福為目標,例如愛河自行車道的景觀規劃上,沿途經過了許多觀光景點,有娛樂、有文化、有歷史、有藝術,滿滿的休閒城市意象,走了一趟愛河自行車道,就像是完成一場豐富的城市觀光,而高雄縣市合併以後,各區的樣貌也豐富了高雄市的文化底蘊,尤其觀光與美食、老建築往往互相依存,不可或缺,更促進了觀光休閒產業的正向發展。
高雄的自然及人文景觀多元:六龜區內有秀麗的山巒、保育完好的森林、優質的湯泉與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茂林區位處中央山脈南麓,高山峻嶺的山景精采絕倫,獨特的環流丘、峽谷飛瀑切割地形成特殊景觀,動植物資源豐富多元;美濃區曾入選為台灣十大觀光小鎮,以客家人為大宗的美濃,擁有許多相關的客家文化景點,像是永安老街、美濃民俗村等,讓人感受到純樸的客家風情;旗山區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有糖鐵車站遺址旗山車站、滿滿巴洛克式建築的旗山老街、東南亞佔地面積最大的孔廟,還有百年歷史的旗山天后宮,老街周邊更有各式各樣的伴手禮與美食,成為不少旅客休假期間慕名而來的觀光勝地;岡山區除了遠近馳名的羊肉爐、人氣地標崗山之眼,舊眷村改建的岡山醒村、空軍航空教育展示館以及大崗山的美麗景點;鳳山區曾經是臺南府城以南最繁華的縣城,也是南臺灣最重要的古邑,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常民文化的軌跡,盡在古蹟、巷弄與市集中持續發酵;大樹區的玉荷包荔枝遠近馳名,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廣闊莊嚴,義大遊樂世界為台灣首創古希臘情境主題遊樂園,可以體驗穿越時空的神話時代;港都高雄的城市之美,絕對在海內外遊客的旅遊清單佔有一席之地。
魚夫老師為漫畫家、評論家、電視台總監、名節目主持人,在將屆半百之年自求隱退,毅然決然離開台北,移居台南,開始樂活人生,尋找新生命,其後並四處遊歷,觀賞老建築、嘗遍各地美食,經常發表旅遊見聞與YouTube影片,分享自己的快樂人生,高雄也是他經常造訪的城市,這次特別邀請他為高雄的老建築與小吃美食撰寫旅遊專書,期望能夠為高雄的旅人提供寶貴的旅行經驗與美食體驗。
高雄除了海洋的意象,也增加了山川的美景、小鎮的風華及產物的精粹,還有生態的多樣化,更加吸引國內外旅人非來不可的理由,讓我們跟著魚夫老師的腳步,遍嘗各地的巷弄美食小吃,讓旅行的味蕾更加豐富多樣,也透過魚夫老師的解說,觀覽各地歷史建築的來龍去脈,以鑑古知今,厚實旅遊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且讓我們踏著自己的節奏漫遊高雄,探索高雄旅行的美好,為每一次的高雄行旅在人生留下精彩的記憶。
高雄,永遠懷抱熱情,等候您的再次光臨。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蛻變中的大高雄,走讀細品建築與美食的饗宴。
高雄是一個水岸城市,也是一座觀光藝術之都,近幾年來,高雄從過往的重工業化城市,搖身一變成了觀光、休閒的新城市,各項施政建設也以追求市民幸福為目標,例如愛河自行車道的景觀規劃上,沿途經過了許多觀光景點,有娛樂、有文化、有歷史、有藝術,滿滿的休閒城市意象,走了一趟愛河自行車道,就像是完成一場豐富的城市觀光,而高雄縣市合併以後,各區的樣貌也豐富了高雄市的文化底蘊,尤其觀光與美食、老建築往往互相依存,不可或缺,更促進了觀光休閒產業的...
章節試閱
岡山小食的搖籃
現在的岡山「平安市場」在日治時期稱為「阿公店市場」,在地人一般慣稱「舊市」,有位在地文史工作者劉天賦稱舊市為岡山小食的搖籃,誠哉斯言!
從1656年3月13日的《熱蘭遮城日誌》來推斷,岡山在荷治時期被稱為「桌山」(Tafelberch),當時發生有位農夫用土造了一座水壩,引湖水灌溉他的農田,這事令當地的「贌商」(負責原住民與漢人之間的交易商)非常不滿,認為影響其他農人的權益,人口也不來聚集了,於是告上法庭,荷蘭政府乃出面調查,而那湖泊位置應在今日的阿公店水庫附近。
按高雄岡山區公所的記載,明鄭時代岡山被稱為「竿蓁林」或「阿公店」。那是因為岡山昔日原是荒野、杳無人煙的所在,茅草竿(蓁仔)叢生,故名曰官眞林(竿蓁林);至於阿公店的由來,是後來清康熙年間,有一位老翁在溪邊築屋,賣起了茶水、雜物,提供往來商旅歇腳的驛站,後來漸成聚落,便將這一帶以阿公的店為名,呼之為「阿公店」。此說有幾分真實,到了1720年(康熙59年)於李丕煜所修的《鳯山縣志》就出現「阿公店街」一詞了。
日人治臺伊始,臺灣人當然沒有現代市場的概念,1910年阿公店(岡山)設立公有市場,劉天賦引《臺灣日日新報》在是年9月的報導::「阿公店市場,阿公店街所築之市場。既於去年23日舉行落成式,是日招請松木廳長及澤井警視,及該地重要官民百餘名。始則管理人王福信氏朗讀暨辭,繼而若林技手報告工事,及松木廳長訓示的式變,式終開宴;又該市場之總間數24間。建築及附屬地。計223坪 。建築費用則由公共衞生費支出5600圓。」這個市場就是現在的「平安市場」。
1920年日本政府將阿公店改制為高雄州岡山郡岡山庄,從此以後阿公店市場也改稱岡山市場,戰後更名為「平安市場」。
岡山人有句話說:「橋頭胡蠅(蒼蠅)岡山蠓(蚊子)」意思是隔壁庄的橋頭有糖廠,所以連空氣都是甜的,引來蒼蠅滿天飛,而岡山的美食多,煮食造成污水排放量大,排水溝易滋生蚊蟲,自然常被蚊子咬得哇哇叫了。
雖然現在的平安市場已逐漸沒落,實則許多岡山的美味小食都是從這個舊市場衍生開來的。岡山有三寶,分別是豆瓣醬、蜂蜜和羊肉,其中豆瓣醬和羊肉都是從舊市設攤伊始的。
岡山羊肉聞名全台,到了岡山也到處都是羊肉店,根據深入研究岡山羊肉文化的南方文史工作者鄭水萍的分析,如今的「新」字號羊肉店諸如大新、一新、順新、尚新羊肉店等都是從日治時期開賣的,由後紅部落的余家班余壯創辦。余壯與林錦、林水來三人合夥創辦,原來是沒有招牌的,只是簡單的一個羊肉攤,薪傳三代,慢慢湠開來的。
岡山豆瓣醬分為川味和台味兩種,後來台味的「梁記」梁功成的兒子梁顯祥說服羊肉業者改用豆瓣醬,果然「四配」!從此到岡山食羊肉沾豆瓣醬,似乎就成了天作地合的事了,而梁記豆瓣醬也是從舊市、即今「堂伯豬肝捲」的北面的「民警同志」雜貨店起家的。
堂伯豬肝捲的名聲透京城,歷史超過80年,創辦人吳滿堂是在地人,1937年日人為了消除阿公店水患與整頓市容,拆除壽天宮,只好遷移到平安市場內,每天清早6點半一開店,攤位門庭若市,生意還是沖沖滾,自1976年起專心只賣豬肝捲、紅麴粉腸、豬肺、豬皮、炸豆腐、麵羹和米粉、麵羹等,而以豬肝捲為看板,頗受歡迎。
目前岡山最大的市場轉移到文賢市場,這市場建於1956年,於2002年改建呈現全新風貎,有家市場內的無名豬血湯碗粿,現已遷出市場,在維仁路以「黄家古早味」繼續營業。這家古早味大概是岡山最早的豬血湯,創始人黄抄力本是豬肉販,後來習得如何製作豬血的技術,所以在1928年日治時期,和哥哥二人合力挑擔沿街呼賣賣起豬血湯,可以說是岡山第一家豬血湯了。
文賢市場蓋好,黄富太從父親手上接下豬血湯生意,加多販賣品相,1973年加賣炒米粉和炒麵,1993年加賣碗粿,2013年把維仁路的老家改裝成店面,以「黃家古早味美食」為店名營業,口味頗富古意。
維新路上賣肉圓者不少,曾經有藍家肉圓口碑甚佳,可惜已歇業;維新路上17號無名肉圓賣的是台南式的炊蒸的肉圓,而維新與維仁口「惠興肉圓」則是將蒸過的肉圓放涼,再來油煎,都是很受歡迎的排隊店。
維新路28號的周家一口包也是人氣店,約於1978年創建,老闆周黃又從28歲出道,這家的小籠包子皮薄餡滿,一口食來嘟嘟好,為了選擇多,還另有肉羹、麻婆豆腐等,至於這樣的組合是怎麼發生的?乃不得而知。
飲食作家逯耀東教授曾經在《飲食》雜誌創刊號上信誓旦旦的說:川味紅燒牛肉麵是岡山的空軍眷村裡發明出來的,用的就是豆瓣醬來炕湯頭,然後才風行臺北,廣及全臺。是耶?非耶?不得而知,不過我聽在地食食通說,岡山眾多豆瓣醬品牌中的「地球牌」,因鮮、香、辣一應俱全,尤其適合熬煮紅燒牛肉麵。
「公園豬腳麵牛肉麵」是由劉家所經營,於1962年創立,四川人劉澤綿隨國民黨軍隊來台,本在岡山憲兵連擔任憲兵,隊址即為現在的岡山圖書館,他有一身好手藝,後又和軍中伙伕學習,一開店就試著賣豬腳和牛肉麵,果然一炮而紅,1972年搬至現址,現由其妻接手。
岡山因為眷村多,川味的涼麵自不會缺席,有家「周Q涼麵」,光看調理台上的各式醬料,就知道很道地,本來在「欣欣市場」經營18年,原本的招牌是「周家涼麵」,後來搬至岡山國小對面,乃改名為「周Q涼麵」,和一般號區隔開來。
涼麵的鄰居有家「王綠豆」,1966年開業,創始人為王忠,是許多老岡山人共同的青春記憶,1982年傳給兒王泰全,當地的朋友帶我去食涼麵,綠豆汁也是消暑的好選擇。
岡山小食的搖籃
現在的岡山「平安市場」在日治時期稱為「阿公店市場」,在地人一般慣稱「舊市」,有位在地文史工作者劉天賦稱舊市為岡山小食的搖籃,誠哉斯言!
從1656年3月13日的《熱蘭遮城日誌》來推斷,岡山在荷治時期被稱為「桌山」(Tafelberch),當時發生有位農夫用土造了一座水壩,引湖水灌溉他的農田,這事令當地的「贌商」(負責原住民與漢人之間的交易商)非常不滿,認為影響其他農人的權益,人口也不來聚集了,於是告上法庭,荷蘭政府乃出面調查,而那湖泊位置應在今日的阿公店水庫附近。
按高雄岡山區公所的記...
作者序
作者序:願當宣傳高雄的長工
高雄有著我太多的成長記憶,求學、打工、談戀愛甚至當不良少年,後來跌倒再爬起都在這都市發生了,因為承載了太多往事,拍、寫、畫高雄,總覺得意猶未盡。
父親生前就住在苓雅區裡,距離大統百貨不遠,等於常常要到高雄向父親請安直至他辭世;我年輕時就最愛逛附近的大統,天氣酷熱時,尤愛躱入百貨公司納涼,對面中央公園裡有座高雄市立圖書館(今之高雄文學館)後來我要考大學,也曾很認真的天天來「K書」(當時的流行語),為了加強英文能力,居然還背起〈麥克阿瑟為子祈禱文〉,這也算是苦讀吧?
在打工的日子裡,最難忘者之一,便是當了半年的送報生,我得到一份只有公務機構和少許民間人士才會訂的報紙的送報工作,這工作薪資微薄但有些好處,可大街小巷「拋拋」走,所以建立起我對高雄的基本地圖結構概念,當然也逐步建立起心中一張好吃好玩的地圖來,只是我常睡過頭,早報送到訂戶手裡還被譏諷是來送晚報的嗎?
父親是在地食食通,喜歡到處去尋覓美食。他常到離我家最近的國民市場去嚐鮮,偶而當然也父子同行去享用;後來我在電視台工作,有個節目「一千元遊台灣」很受歡迎,其實這節目是開同類型的新風氣,從前三台時代,主持人很尊貴,坐在攝影棚裡等外景隊拍回來,只負責串場,不出去風吹雨打的,從我開始便改變形態,主持人得「下海」去各地和人互動,從此以後,所有的旅遊節目皆是如此,主持的工作變辛苦了。
有一回一千元遊高雄,便約好了當時的立法委員陳其邁同行,景點由他指定,非常巧合的居然也是國民市場。市長和我年齡相仿,年代相同,對高雄的記憶也應該有很多雷同之處,所以由我寫來,也算是四、五年級的高雄共同經驗開始吧?在促成寫作這本書之前,事實上並非以成書為目的,乃先循青春的記憶,反正先記錄下來,因此到處去拍攝、記錄,再寫成文章發佈在諸如《天下》、《遠見》等媒體,等到決定結集出版,累積的內容數量早超過紙本所能承載,篇幅有限,刪去許多我很捨不得的文章。
不過,未收錄進來的文章,仍在網路裡流傳,其次我有個廣播節目從2022年起就開始細說高雄,即是以此書為基本資料,一周一小時的講下去。換句話說,我談高雄的故事不會僅止於書中內容,而是YouTube、雜誌媒體、電台等全面論及,廣播節目的高雄介紹可能長達一年以上,這是因為就算書出版了,關於高雄的介紹並沒有停止,且最後將在電視台裡的「台灣趴趴走」播出,變成宣傳高雄的長工,我歡喜做,甘願受。
本書裡的每張圖都是我精心繪製,更有QR Code,掃描就可以看到影片,是一本雖為紙本,卻是一本多媒體的書,希望大家會喜歡。
作者序:願當宣傳高雄的長工
高雄有著我太多的成長記憶,求學、打工、談戀愛甚至當不良少年,後來跌倒再爬起都在這都市發生了,因為承載了太多往事,拍、寫、畫高雄,總覺得意猶未盡。
父親生前就住在苓雅區裡,距離大統百貨不遠,等於常常要到高雄向父親請安直至他辭世;我年輕時就最愛逛附近的大統,天氣酷熱時,尤愛躱入百貨公司納涼,對面中央公園裡有座高雄市立圖書館(今之高雄文學館)後來我要考大學,也曾很認真的天天來「K書」(當時的流行語),為了加強英文能力,居然還背起〈麥克阿瑟為子祈禱文〉,這也算是苦讀吧?
...
目錄
前言 永遠懷抱熱情的高雄
作者序 願當宣傳高雄的長工
推薦序 「黑色風魔」─魚夫
【建築篇】 百年港都風情畫
大高雄時空散策地圖:建築篇
【三民區】唯一的興亞帝冠式建築:高雄驛
【鼓山區】山、港、町、鉄,來談三和銀行
【鼓山區】打狗驛前的地標:山形屋
【鼓山區】高雄警察署的前世今生
【鼓山區】哈瑪星的古金融地標:貿易商大樓
【鼓山區】揮劍吆喝,喜見武德殿重現風華!
【橋頭區】改寫糖業史的一個角色:橋仔頭驛
【鹽埕區】期待再相逢:高雄三信大樓
【旗山區】旗山武德殿的浴火重生
【美濃區】來去派出所喝咖啡:美濃警察分駐所
【鼓山區】還我風華的愛國婦人會會館
【美食篇】 南臺灣海風美味
大高雄時空散策地圖:美食篇
【鹽埕區】鴨肉飯好吃,也別忘記這段鴨的故事
【內門區】當台灣菜遇上法國料理
【左營區】老油條看過來!
【鼓山區】青翠的旗魚丸湯
【三民區】來去高雄吃冰
【左營區】餛飩扁食南北大不同
【新興區】看見米之舞:鐵板燒炒飯
【新興區】高雄沙茶火鍋的起源
【苓雅區】小談台灣人吃雞史
【三民區】來說好吃的豬肉,可不是上解剖課哦!
【橋頭區】饅頭包子的美味、巧味和知味
【茄萣區】興達港美食攻略
【岡山區】這款豬肝捲,只在阿公店吃得到!
【岡山區】好吃的豆瓣醬佇家啦!
【岡山區】岡山小食的搖籃
【美濃區】美濃粄條哪家好吃?
【新興區】何日君再來?永富冰淇淋
【六龜區】愛玉的愛情配方越來越多了
【橋頭區】真的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的阿婆羹
【鹽埕區】來煠小卷粗米粉哦!
【左營區】台灣的眷村味:口袋餅
【左營區】號稱地表上最寬的麵條
前言 永遠懷抱熱情的高雄
作者序 願當宣傳高雄的長工
推薦序 「黑色風魔」─魚夫
【建築篇】 百年港都風情畫
大高雄時空散策地圖:建築篇
【三民區】唯一的興亞帝冠式建築:高雄驛
【鼓山區】山、港、町、鉄,來談三和銀行
【鼓山區】打狗驛前的地標:山形屋
【鼓山區】高雄警察署的前世今生
【鼓山區】哈瑪星的古金融地標:貿易商大樓
【鼓山區】揮劍吆喝,喜見武德殿重現風華!
【橋頭區】改寫糖業史的一個角色:橋仔頭驛
【鹽埕區】期待再相逢:高雄三信大樓
【旗山區】旗山武德殿的浴火重生
【美濃區】來去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