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 E = mc2 一定要透過數學公式來推導嗎?
‧ 地球的周長恰好4 萬公里是偶然嗎?
‧ N(牛頓)和J(焦耳)有何不同?
‧ Hz(赫茲)是指每秒的意思,對吧?
‧ 電磁學定律複雜得讓人困惑!
‧ 大氣中有多少個空氣分子呢?
‧ 我想知道黑洞的半徑,但又不太想學習相對論。
本書序言可能有些不一樣,直接舉了一些與內容有關的例子。其實,即使沒有深入的知識,我們也可以透過基本單位和公式來探索世界的多樣面貌。
世界(大自然)本身並不存在單位和公式的概念。在人類開始使用單位、公式之前,甚至在人類誕生之前,世界便自然而然地運行著。即使沒有萬有引力的公式,地球早已繞著太陽運轉;即使不曉得光速的具體數值,宇宙中也充滿著光線。
單位、公式是人類為了研究大自然而創造的工具和概念。換句話說,「單位」是幫助人類測量大自然的工具,而「公式」和「定律」是幫助人類理解大自然法則的數學式子。從這個意義上說,單位和公式是獨立存在的,彼此之間沒有直接關聯。然而,在時空座標上標示數值(刻度)時,或者使用公式和定律來測量物理量時,我們會將單位和公式結合在一起,以驗證大自然的運作是否符合這些公式和定律。
有鑑於此,本書試圖「透過單位和公式的關係來洞察世界的真理」。我們將透過各種技巧以單位推導公式、以公式確定單位,作者自身也在當中有了新的發現。希望各位讀者也能有相似的體驗⋯⋯。
在探討單位和公式的過程中,許多以身邊周遭為基準的人為單位,已轉為採用更接近世界根源的自然單位。具體來說,單位基準的轉變如下:
(單位) (以前) → (現在)
時間 地球自轉、公轉 → 銫原子
長度 地球周長 → 光速c
能量、質量 公斤原器 → 普朗克常數h
電荷、電流 安培 → 基本電荷e
物質數量 莫耳 → 亞佛加厥常數NA
溫度 水的三相點 → 波茲曼常數kB
普朗克常數(Planck constant)、波茲曼常數(Boltzmann constant)
等與單位的關係,後面將逐一說明。
首先,第1 章將大致介紹當前國際單位制SI、單位和公式與世界運作的方式,最後會演示如何推導黑洞的半徑。如果覺得黑洞的內容不好理解,建議可以先跳過這一部分。
第2 章除了探討與時空、運動相關的基本單位和公式,也會討論為什麼地球的周長是4 萬公里,並討論到了1 間、1 坪、1 升等日常生活中的單位。
第3 章將以質量、力、能量等基本物理量為核心,介紹它們的單位和各種公式之間的關係,並討論力的單位牛頓(N)和能量的單位焦耳(J)。
第4 章將探討振動、波動、聲音和光的單位和公式。作者也是第一次知道到吉他的音階會低1 個八度音階。我們只須要通過單位,便可快速推導出E = mc2第5 章是大家期待已久(或者敬而遠之)的電磁學單位和公式。作者在學生時代對電磁學感到頭痛,剛好藉由這次的機會來重新學習,但因為仍舊覺得相當困難,對於這章並沒有太多自信。章末會安排輕鬆簡單的內容。
最後,第6 章將針對物質數量、溫度、壓力、能量等,彙整與物質有關的物理量單位和公式,並討論亞佛加厥常數、波茲曼常數。作者也首次知道如何從單位推導出光的壓力,以及如何計算空氣中的分子數量和光子數量。
此外,專欄將補充正文中未詳談的內容,並在附錄中整理SI基本單位、SI 導出單位、SI 前置詞、希臘字母以及本書提到的常數等。讀者可根據需要,隨時翻閱參考。
由於單位、公式和定律有無數個,本書僅介紹相對基礎的內容,省略了有關原子、分子的細節,也未提及基本的動量和角速度等。雖然透過單位和公式僅能夠能窺探世界真理的一小部分,但仍舊希望讀者能夠從這一小部分感受到世界(大自然)的廣闊與奧妙。
市面上有許多介紹各種「單位」的參考書,也有不少解說顛覆世界的「公式、定律」的參考書,但結合單位和公式的書籍卻很少。我想在此感謝JMAM 的渡邊敏郎編輯提出如此有趣的企劃,也由衷感謝拿起本書的各位讀者。
在吉田山山腳的簡陋居所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