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1 項符合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的圖書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1912年發刊的《佛學叢報》為民國首部佛教期刊。由主辦革命黨重要刊物《時報》的狄葆賢(1873-1941)所辦,從1912年10月出版至1914年6月為止,共出十二期,史瑞戈(Gregory Scott)的研究指出,《佛學叢報》是第一本專業化的中文佛教期刊。太虛大師亦曾評價:「《佛學叢報》雖只十二期,其質精量富,至今猶有可考之價值。」
有別以往佛教界以「佛經」為主的宣揚方式,《佛學叢報》包含了圖像、論說、學理、歷史、小說、問答,以及佛教新聞等專欄。投書者除中外著名僧侶居士,如釋宗仰、釋印光、釋諦閑等;亦有康有為、梁啟超、蔡元培、章炳麟、歐陽竟無等民初重要學者,其內容豐富,並受近代思潮影響。《佛學叢報》雖於1914年停刊,但往後出刊的民國佛教刊物,基本上皆參考其編輯形式,為民國新興佛教知識傳播、轉型的重要推手。
本書研究《佛學叢報》的創刊背景與目的、編輯內容與傳播情形,除探討其時代意義外,更關注清末民初的知識學人,如何嘗試將「進化論」等西方科學知識,與「時間觀」等傳統佛學理論結合。藉此理解近代國家社會型態轉型時,佛教相關人士、知識分子等,如何將新思潮融入傳統佛學概念之中,從中找尋因應之道,以維護其信仰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