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6 項符合
迷信:牛津非常短講010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二手書 |
$ 170 |
![]() |
二手中文書 |
$ 269 |
![]() |
社會觀察評論 |
$ 269 |
![]() |
社會 |
$ 299 |
![]() |
中文書 |
$ 306 |
![]() |
宗教命理 |
$ 306 |
![]() |
讀書共和國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21世紀,我們似乎仍然「相信」些什麼?
你會避開13樓的飯店房間、擔心打破鏡子會招厄運、認為黑貓不祥?還是隨身攜帶幸運小物、或是在人生重要事件前會有個人專屬的好運儀式?儘管今日一切(似乎)皆以科學為依歸,迷信仍無所不在。
迷信的發展經歷許多轉折,但從文明之初延續至今,背後始終有個一致的脈絡。本書前半部主要介紹迷信的歷史,如同書中所呈現的,過去人之所以迷信的理由,大部分在今日依然可見。人類對迷信如此著迷,部分原因在於迷信難以理解,以及伴隨著迷信的矛盾。
本書後半部則進入現代社會,除了列舉一些最常見的迷信並簡述其由來,也將從心理學研究的角度探討:在這個科學成果無所不在的世界,為何仍然有人相信魔法的力量?最後一章是迷信的未來,以及迷信對我們的社會可能會有什麼影響。
======
當我們試著想像憂鬱是一種疼痛、迷信是一種感覺被愛的社會支持,而藥物反映了我們潛在的焦慮,我們才有可能在高度原子化的社會結構中了解21世紀六大煩惱的社會根源,建構適合每一個社群與每一個人的療癒文化。——趙恩潔
作者簡介:
史都華‧維斯(Stuart Vyse)
行為科學家,任教於羅德島大學、康乃迪克學院等。他專攻迷信與非理性行為,也經常獲邀在諸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等媒體提供專業見解。尚著有:The Uses of Delusion: Why It’s Not Always Rational to Be Rational(中譯本:《妄想的力量》)、Believing in Magic: The Psychology of Superstition(1997),後者於1999年榮獲美國心理學會的傑出著作獎。
譯者簡介:
賴盈滿
倫敦政經學院科學哲學碩士,譯有《敞墳之地》、《衣裳哲學》及《自由》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