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哈衝突重啟中東戰火,
加薩走廊再度成為人間煉獄,
美國‧中國‧伊朗‧俄羅斯‧巴勒斯坦
如何角力?
納坦雅胡──以色列的鐵血總理!
未來戰局如何演變、
局勢如何改變,
都與他的政策、他的運作、與他的想法有關!
哈瑪斯為什麼恨他?他如何與中東世界談判?
要了解以哈衝突,就要了解納坦雅胡如何決策。
▶前中央通訊社副社長呂志翔導讀最新情勢
▶前駐以色列特任大使張良任解析未來可能走向
◎他曾就讀麻省理工學院、曾經參軍。他繼承父、祖的修正式錫安思想,是以色列在位期間最長的總理
班傑明‧納坦雅胡,他的祖父與父親都曾經為了以色列復國而奔走、奮鬥。他在美國成長到十四歲,之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大學。他的一個兄長在戰場上犧牲,他則是在父親的反對下,回到以色列。
他的家族背景,使他始終抱持「以色列第一」原則。他的戰場與從政經歷,讓他不相信巴勒斯坦人──當然更不相信阿拉法特。他了解美國,爭取到多位美國總統對以色列的支持,卻也與他們爭辯。他發自內心擁護以色列、他以最鐵血的態度處理巴勒斯坦問題、抗衡中東國家,
他是西方世界的盟友,是哈馬斯的仇敵。他的政權在以色列毀譽參半,卻在以色列面臨危機時,帶領國家迎向難關。
◎從在美國顧問公司工作的商業菁英,到在以色列從政;從六日戰爭、贖罪日戰爭,到以哈衝突
在美國生長到十四歲的納坦雅胡,雖然為什麼選擇回國參戰?頂著商業菁英的光環,他如何下定決心、回到以色列,並踏入政壇?美國是以色列最重要的盟友,納坦雅胡不但了解美國、了解美國政壇、了解美國總統,甚至是那些有可能成為美國總統的重要人物,他都知之甚深、甚至部分有政壇外的交情,為什麼?
本書梳理納坦雅胡家族與以色列復國的關係、班傑明‧納坦雅胡在美國,在以色列的發展,以及他在以色列政壇與拉賓、夏隆,對中東政權如阿拉法特與巴解組織、中東諸國如何對應與交鋒。
◎新一輪的以哈衝突,以色列將如何對應?「以色列決定怎麼做」──將對世界造成什麼樣影響!?
以色列復國後,歷任領導者皆有其不同主張;如夏隆政府便趨向與阿拉法特及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合作,一般多認為納坦雅胡屬於強硬派,但他真的是完全不容妥協的強硬派嗎?他與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以色列前總理拉賓如何對立?如何站在不同的起點上,為國家做出最好的決定?
「以色列決定怎麼做」不會只影響中東半島,而是拉扯全世界的局勢,逼使大國重新布局。看清納坦雅胡的背景,才能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決策、與最後的結果。
◎前駐以色列大使張良任+前中央社副社長呂志翔剖析最新情勢!十個以哈衝突的重要名詞,讓你了解新聞到底在說什麼、為什麼會是那樣的對立與衝突!
而除了納坦雅胡的從政生涯外,本書並邀請前駐以色列大使張良任,與前中央社副社長呂志翔導讀、剖析最新情勢。本書並專文解說以哈衝突中十個名詞,讓你不但看見戰爭的可怕,更看清戰爭的起因,與可能產生的未來。
★各界好評★
★帕菲佛爾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這一部傳記對納坦雅胡強大政治實力的記述公平嚴謹,卻也毫不諱言他的諸多缺陷。是一部生動刻畫以色列七十年政治變化的著作。
──賽門‧夏馬《Belonging:The Story of the Jews,1492-1900》一書作者
★這一本書對即將成為以色列執政期最長的總理──納坦雅胡的思維和成長背景,進行了相當出色的探索。
──丹尼爾‧戈蒂斯《Israel :A Concise History of a Nation Reborn》一書作者
★帕菲佛爾不僅給了我們對納坦雅胡感性面的認識,同時還不受限於當事人的主觀立場,進而客觀地記錄了許多不悅的時刻。
──伯納‧阿維夏 《The Hebrew Republic》一書作者
★這是一部生動且犀利的傳記,詮釋了納坦雅胡如何主導並改變了一個原本破碎的國家,帶領它如何邁向卓越的過程。
──阿倫-戴維‧米勒 (Woodrow Wilson Center副總裁兼中東計劃部主任)
★這是一部頗有見地的傳記,記述了一個原本被視為「局外人」的堅毅的以色列小夥子,歷經國家早期尖銳分裂政治形勢的洗禮,如何得以脫穎而出、領導以色列,成為世界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塔瑪拉-考夫曼‧韋特斯 (布魯金斯研究所中東政策資深研究員)
★納坦雅胡的言論及行事風格頗受爭議,有時難以理解……本書作者帕菲佛爾探索了他的思想與價值觀念形成的過程,顯示出年輕時深受他祖父及父親的影響,繼承了他們的修正式錫安主義思想。
──張良任 (前駐以色列特任大使、以色列研究專家、本書導讀者)
★本書以納坦雅胡為焦點,對近代以色列的民主制度、政黨政治、政治權力運作,以及以色列與中東國家及美國的關係,旁徵博引作了詳細描述……作者最終目的是要凸顯納坦雅胡個人的政治野心與權力慾望,以及他許多不為外人知道的道德瑕疵。
──呂志翔 (中央社前副社長、資深媒體人、本書翻譯者)
作者簡介:
安謝爾‧帕菲佛爾(Anshel Pfeffer)
安謝爾‧帕菲佛爾,1973年出生於英國曼徹斯特。二十年來一直在報導以色列政治和全球事務。他是《國土報》的資深通訊員和專欄作家,也是《經濟學人》駐以色列記者。目前住在耶路撒冷。
譯者簡介:
呂志翔
前中央通訊社副社長、資深媒體人
三十餘年媒體生涯,曾擔任中央通訊社駐美國華府、舊金山、瑞士日內瓦特派員,長期在第一線國際新聞工作。從全世界政治權力中心、執全球高科技牛耳的矽谷、到國際經貿體系核心WTO,國際新聞採訪報導及國際傳播為個人專精領域。對歐美國家及國際政治、經貿、法律體制與實際運作,乃至社會及文化背景亦有深入了解。
簡歷
‧中央社副社長(退休)
‧政治大學新聞系兼任副教授
‧台北科技大學文化發展系兼任助理教授
職務
‧駐美國華府特派記者(1985-1990)
‧國內新聞中心黨政組長、副主任(1990-1995)
‧駐舊金山特派員 (1995-2002)
‧駐瑞士日內瓦特派員(2002-2007)
‧副總編輯(2008-20100)
總編輯(2010-2015)
副社長(2015-2017)
作者序
序幕 納坦雅胡的以色列
班傑明‧納坦雅胡坐在狹窄的長椅上,電視化妝下的疲憊眼袋仍非常明顯。賽考斯基超級海種馬(Sikorsky Sea Stallion)直升機從哈達薩(Hadassah)醫院停機坪起飛,經過猶大沙漠(Judean Desert)上空朝南飛行。他戴著少見於公開場合的長方形老花眼鏡,正在閱讀每天的例行性情資簡報。但在一個多小時的飛行中,大部分時間他都陷入沉思。
40年前,他還是年輕特種部隊少尉時,就是搭這種直升機率領突擊隊員深入敵境執行任務,到目前為止,其中大多數仍列為機密。今天的行程是公開的,視察以色列與埃及兩國邊境新建圍牆的工地。
這是在2011年9月,第二任總理任期過半的時候。納坦雅胡重掌政權已兩年多,正面臨他連任後最重大的挑戰。當年夏天,肇因於一位年輕女性臉書的草根抗議運動在特拉維夫展開。不滿房租上漲,達芙妮‧利夫(Daphni Leef)在羅斯柴爾德大道(Rothschild Boulevard)上架起帳蓬抗議。數千名年輕人及家庭響應,分別在特拉維夫及其他城市紮營抗議。
民怨聚焦在納坦雅胡的弱點之一——因高科技驅動經濟成長致富的一小部分商人與企業家,和受房租與物價攀升困擾的多數人之間的差距愈來愈大。
以色列安然度過2008-2010的全球金融危機,相對於其他國家,幾乎是毫髮未傷。失業人口下降,國內生產毛額(GDP)上揚,報紙頭條幾乎每周都有一家新創公司以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出售的消息。但年輕中產階級叫苦連天,他們無力購屋,必須舉債才能過好日子,令納坦雅胡的處境相當緊張。
政府宣布住宅改革計畫,成立特別委員會調查中產階級問題,企圖轉移批判,但這些微不足道的努力難以挽救納坦雅胡與他的以色列右翼利庫德集團(Likud)民調聲望下墜。至少有一位資深部長警告,「假如繼續下去,在下次選舉中,我們就可以向政權說掰掰了」。
納坦雅胡極度不願改變他的經濟政策,他深信,2003-2005年間,在財政部長任內進行的經濟改革在全球經濟一片蕭條中,解救了以色列的經濟。贏得2009年選舉後,他自封為「超級經濟部長」。在他的心目中,一群由外來經費贊助的行動分子與危險的無政府主義者沒這個能耐使他的經濟偏離正軌。納坦雅胡願意改變國家施政優先項目,而無意與他們交手。
這次搭直升機南行,隱藏的目的就是在奪回新聞議題的掌控權。邊境圍牆工程已進行多年,但自從埃及發動恐怖攻擊殺害8名以色列人後,納坦雅胡立即決定250公里長、5公尺高的強化鋼鐵壁壘追加10億謝克爾(shekel,兑換新台幣約為8.625)經費,並列為優先項目。在首度視察已完成的工程時,納坦雅胡帶了主要媒體主跑國防的記者隨行,他們比較不會像其他記者一樣追問他對抗議之事的回應。他們的出現會給這次訪問適當地帶來一些軍事氛圍。
直升機降落在邊境另一端潛伏狙擊手看不到的隱密綠地,他搭乘防彈吉普車隊到附近一間安排好的哨所。現場架起了冷氣帳篷,並提供點心。十幾位高級官員被引導進入,作為視察圍牆時的背景。攝影團隊被帶到更近的位置,以更好的角度拍攝圍牆,固若金湯的畫面將使觀眾印象深刻。在聽取簡報及親自視察一路蜿延到沙漠地平線的漫長圍牆後,納坦雅胡走上講台發表了措辭嚴謹的談話,並四兩撥千金,打發了記者們的輕鬆提問。
在飛回耶路撒冷途中,他心情大悅,坐在兩位飛行員中間機工長的座椅上,陶醉於內蓋夫沙漠(Negev Desert)及以色列心臟地帶以外地區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觀。納坦雅胡認為邊境之行非常成功,接下來的16個月裡他又兩度帶了記者回來。
以色列右翼精神之父澤維‧賈伯汀斯基(Ze’ev Jabotinsky)在1923年呼籲建立「鐵牆」,以保衛猶太人免於具敵意的阿拉伯鄰居侵犯,邊境圍牆已成為納坦雅胡的代表作,也是賈伯汀斯基隱喻的具體落實版本。
在納坦雅胡的眼中,圍牆不單要阻絕恐怖攻擊,也有其他好處,可以擋住為躲避貧窮和戰火、來自非洲之角的非洲移民。數以萬計的難民已經越過了搖搖欲墜的老舊圍牆。他們大多數落腳在特拉維夫的南邊破舊社區,非法移民身分令他們只能勉強掙扎度日。
在2013年選舉前的最後一次內閣會議中,納坦雅胡驕傲地宣布,「歸功於建築了圍牆,我們成功阻止了企圖滲透進入以色列城市的人員。過去七個多月來,以色列城市是零滲透。」這是「以色列有史以來最輝煌的工程成果」。對於指控以色列虐待難民的人,他回應,「以色列沒有尋求庇護的問題—他們是尋求工作的非法移民。」他說,以色列有權控制其邊界——似乎沒有感覺到其中的矛盾,他傾注了全部從政生涯一直都在努力確保以色列不受限於明確的或國際認定的邊界。
近年來,西方國家面對難民為躲避戰爭與貧窮而大舉湧入的處理對策不曾出現過什麼高招,但大多數國家傾向運用現行既有的方法遏制移民浪潮。在納坦雅胡的以色列,許多人視鐵牆為其驕傲之一。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支持築圍牆的理由似乎更為堅實──成為美國可能在墨西哥邊界樹立圍牆的範本。
納坦雅胡的大部分生涯都在告訴美國人以美兩國非常相像,同時試圖告訴以色列人儘管生存在「惡鄰」之中,他們是美國的縮影,在約旦河畔有自己的華爾街及矽谷。
美國運用優勢軍力在全球消弭任何對其安全及利益的威脅,無論是現實的或潛在的威脅,納坦雅胡則深信,以色列跟美國一樣,不允許任何威脅存在。他無心為以色列占領巴勒斯坦的難題尋找解決方案,然而他卻傾其全力創造泡沫願景,讓大多數以色列人相信他們正享受著西方生活方式及民主福利。就在不遠的西岸地區,他們敬愛的軍隊牢牢管轄著一個比他們少不了多少的人口,阻絕任何企圖吃掉猶太樂園的滲透者。
賈伯汀斯基鐵牆的目標在形成軍事嚇阻,最終能使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在相互尊重之下共存。納坦雅胡對這最終的結果沒什麼信心—他這輩子肯定是沒有信心的。他寧願相信他那聳立在非洲與亞洲之間、被敵人環繞的一堵牆,可以阻絕阿拉伯及非洲人,保衛以色列這個國家。
本書訴說一個人的故事,也訴說一個國家的故事。班傑明‧納坦雅胡在以色列建國17個月後出生。在本書撰寫時,他是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出生在新以色列國土的以色列領袖。
多年來,以色列的故事主要是從建國一代的角度闡釋。都是闡述大衛‧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果爾達‧梅爾(Golda Meir)、摩西‧戴陽(Moshe Dayan)及其他當代人物,他們是從東歐來到以色列的先鋒世代,,設立了集體農場(kibbutzim),創建及指揮軍隊。但以色列故事永遠都有其他不同的闡釋。
來自阿拉伯新興中產階級城鎮的米茲拉希(Mizrahim)猶太人是右翼修正派運動成員,是猶太復國主義者(Zionist)大旗下居弱勢的一支,他們最終被溶化在「新猶太」坩鍋中,被掃出官方以色列歷史中。這一支沒有成功。到目前為止,另一支以色列人主宰了下半部以色列歷史,而納坦雅胡是其捍衛者。
納坦雅胡屬於兩個以色列——老派的「服務奉獻菁英」及憤怒的弱勢者。他的早期生活及生涯在美國,因此也是美國的產物。他自信了解美國,與美國關係密切,更甚於一些美國總統,當有必要時,他甚至在他們的地盤上挑戰他們。
納坦雅胡並不如有些人開玩笑地認為他想讓以色列成為美國第51州。他是以色列主權的堅定信仰者,並堅信他個人在歷史中扮演確保以色列生存、永續及繁榮的角色。這使他內心中產生一種權力意識,近年來演變成獨斷專行的風格。但他強烈相信以色列與美國是命運共同體,是全世界不可或缺的國家。他甚至認為兩國間的密切關係要超過邱吉爾所形容美國與英國間的「特別關係」。雖然有些人覺得這個想法很可笑,但不乏有影響力的美國人願意接受並進一步強化他的觀點。
納坦雅胡的以色列享有美國式的生活水準,他們把鄰國置於軍事占領之下;把中東隔絕在高牆的後面,而與6000英里之外的知己保持聯繫。這是一個混雜了古老恐懼症與高科技期待的社會,一個部落主義與全球主義的結合──就像納坦雅胡本人一樣。不先認識領導以色列的人,不可能了解以色列。
序幕 納坦雅胡的以色列
班傑明‧納坦雅胡坐在狹窄的長椅上,電視化妝下的疲憊眼袋仍非常明顯。賽考斯基超級海種馬(Sikorsky Sea Stallion)直升機從哈達薩(Hadassah)醫院停機坪起飛,經過猶大沙漠(Judean Desert)上空朝南飛行。他戴著少見於公開場合的長方形老花眼鏡,正在閱讀每天的例行性情資簡報。但在一個多小時的飛行中,大部分時間他都陷入沉思。
40年前,他還是年輕特種部隊少尉時,就是搭這種直升機率領突擊隊員深入敵境執行任務,到目前為止,其中大多數仍列為機密。今天的行程是公開的,視察以色列與埃及兩國邊境新建圍牆的工地...
目錄
導讀——納坦雅胡與以色列的動盪歲月
前駐以色列特任大使 張良任
譯者序——納坦雅胡的不歸路
前中央社副社長 呂志翔
目次
序幕納坦雅胡的以色列
第一篇錫安的晦澀愛人 (1879–1948)
1.最優雅的演說家
2.宣傳、宣傳、再宣傳
3.站在歷史邊緣
4.猶太復國主義者美夢的幻滅
第二篇新國度的局外人 (1949-1967)
5.尖銳邊境內的生活
6.嚴重錯置
7.美國的班,以色列的比比
8.你必須殺死阿拉伯人
9.我成了目標
10.努力救國
第三篇摧毀菁英 (1976-1996)
11.讓世界停下
12.你為何未著軍裝?
13.十年內出任總理
14.再幽默點,他就完美了
15.總理?當然不是
16.民主史上空前的罪行
17.你是政治敗將嗎?
18.拉賓不是叛徒
19.天佑猶太人
第四篇以色列扶不起的阿斗 (1996-2009)
20.我們存在的基石
21.被拉到懷河
22.他們有在怕
23.財政總理
24.我自己的媒體
25.威脅才有效
第五篇居高不下 (2009-2017)
26.全新務實的比比?
27.你的父親寫歷史你在創造歷史
28.阿拉伯選民成群結隊行動
29.歷史性的嚴重錯誤
30.以色列崛起為全球力量
結語納坦雅胡:70歲、領導以色列
導讀——納坦雅胡與以色列的動盪歲月
前駐以色列特任大使 張良任
譯者序——納坦雅胡的不歸路
前中央社副社長 呂志翔
目次
序幕納坦雅胡的以色列
第一篇錫安的晦澀愛人 (1879–1948)
1.最優雅的演說家
2.宣傳、宣傳、再宣傳
3.站在歷史邊緣
4.猶太復國主義者美夢的幻滅
第二篇新國度的局外人 (1949-1967)
5.尖銳邊境內的生活
6.嚴重錯置
7.美國的班,以色列的比比
8.你必須殺死阿拉伯人
9.我成了目標
10.努力救國
第三篇摧毀菁英 (1976-1996)
11.讓世界停下
12.你為何未著軍裝?
13.十年內出任總理
14.再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