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如作戰,防守比進攻更重要!
從兵荒馬亂的三國、戰國與幕末,領悟投資戰場上的生存之道
在歷史戰役中,看見正確決策的智慧
從兵法故事裡,淬鍊出財富增長的原則
▍投資的成敗在於決策,決策的奧義就是兵法!
學兵法、讀歷史,在現代社會裡還有用嗎?日本投資專家上總介可以果斷地告訴你:當然有!而且可以讓你賺很多!
上總介是日本知名的專職投資人,全職投資超過7年,用250萬日圓的種子資金,滾出了2億日圓的身家。即使期間接連遇到重創股市的重大事件,如活力門事件、雷曼兄弟風暴以及東日本大地震等,也不曾讓他陷入年度虧損的窘境,始終維持正報酬
而讓他投資成功的根本,正是他從歷史與兵法中學到的「正確投資觀念」。
▍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才有獲利的餘裕!
上總介認為:「在投資的優先順序裡,防禦先於攻擊。」綜觀古往今來的戰爭,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差異,主要在於是否「自我毀滅」。成功者不見得百戰百勝,卻能恪守「大勝小敗」(賺多賠少)的原則,不貪功、不冒進,保留退路與餘裕的同時更能綜觀全局,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相反的,失敗者往往陷入自絕生路或執著求勝的迷障中,有的是理論一百分但經驗為零(如紙上談兵的趙括);有的自恃經驗豐富卻沒發現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如面對豐臣秀吉大軍壓境,卻依舊選擇堅守小田原城的北條家)。
透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戰史故事,結合兵法教訓,上總介將會把他在股市上賴以生存的30個投資原則傾囊相授,幫助讀者建立常勝不敗的投資基礎!
【投資的不敗兵法】
◎退路的數量越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時,能成功應對的可能性就越高。增加退路能讓人產生「心靈上的餘裕」。在有心靈餘裕的情況下投資,即使失敗了,也能清楚地檢討自己「究竟犯了什麼錯」。相反的,如果失去了心靈餘裕,投資時往往會因為過於擔心日常生活而無法理性思考,甚至無法察覺到自己「究竟犯了什麼錯」。
◎當「成功的經驗深深烙印在記憶中」時,這樣的記憶可能不僅帶來損失,甚至可能讓人損失全部的資產。雖然我們理應重視過去的成功體驗(經驗),但同時也要刻意去尋找與成功案例的差異點。市場中不可能出現與過去完全相同的情況,必然會存在一些差異。發現這些差異後,既能以過去的成功體驗為基礎,也能在潛意識中產生一些警戒心,這種警戒心在發生意外情況時能夠保護自己。
◎當不能輸的強烈執念等「個人的強烈情感」凌駕於「現實的市場狀況」時,機率上更容易出現不良結果。勝利固然讓人開心,但若能抱持「不會大敗就好」的心態,反而是最理想的。這樣的想法讓人能在面對虧損時,學會如何「敗得好看」。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投資者。
【本書特色】
★將30個三國、戰國與幕末的歷史教訓,化為清晰易懂的投資原則
★結合當代投資案例與線圖走勢,充分說明投資原則的實用情境
★作者個人版稅全數捐予日本紅十字會,用於日本國內賑災使用
作者簡介:
上總介(上総介/かずさのすけ)
出生於千葉縣館山市,現為一家資產運營公司的經營者,是連續7年以上無虧損(全年損益)的專業投資人。以高防禦力作為投資的核心策略,即使在2006年的活力門(Livedoor)事件、2008年的雷曼兄弟事件、2011年的東日本大震災中,仍能保持極為穩定的獲利。
從最早的250萬日圓(約75萬新臺幣)起家,如今管理的資產總額已超過2億日圓(約5600萬新臺幣),且每年持續增長。雖然不常擊出全壘打,卻能穩定打出大量安打,逐步累積投資收益,多次被各大理財雜誌與媒體報導。其部落格「上総介の投資日記」於2021年3月底停止公開更新前已累積千萬點閱,於排行榜中長期位居前列,擁有極高人氣。
同時也是知名旅人,已走遍日本47個都道府縣,造訪過35個國家。精通歷史,熱衷巡禮古戰場、日本全國各地的古城、歷史資料館,並將歷史智慧運用在投資策略上。
譯者簡介:
陳朕疆
自由譯者。清大生命科學系學士、政大財務管理系碩士、京都大學農學部交換一年。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多本科普、商管書籍。
YouTube頻道「譯人豆奶」
Facebook粉絲專頁「譯人豆奶」@TranslatorDodomilk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序)
老墨 Mofi
股海老牛│價值投資達人
駱哥│「股市駱哥2」版主
【日本讀者熱烈好評】
◎對投資人而言非常有益的一本書。作者用歷史故事與教訓來解釋投資原理,讓你不僅學到理論,也學到實務方法。本書對於任何想要深入了解投資的人來說都非常有價值。強烈推薦給想要從歷史角度學習投資並將其應用於實際投資活動的人。
◎本書的內容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重新閱讀。本書描述了持續投資的困難之處,以及你將之克服以獲得成功的祕訣。當中最重要的,就是策略與支撐策略的心態。
◎交易最重要的就是心態,而本書正是關於培養心態的內容。我打算根據本書來思考自己的交易準則,我相信這將幫助我培養起時刻做好準備的心態。
名人推薦:專業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序)
老墨 Mofi
股海老牛│價值投資達人
駱哥│「股市駱哥2」版主
【日本讀者熱烈好評】
◎對投資人而言非常有益的一本書。作者用歷史故事與教訓來解釋投資原理,讓你不僅學到理論,也學到實務方法。本書對於任何想要深入了解投資的人來說都非常有價值。強烈推薦給想要從歷史角度學習投資並將其應用於實際投資活動的人。
◎本書的內容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重新閱讀。本書描述了持續投資的困難之處,以及你將之克服以獲得成功的祕訣。當中最重要的,就是策略與支撐策略的心態。
◎交易最重要的就是心態,而本...
章節試閱
【摘文1】千萬不要投入可能損失所有資產的投資活動(節錄)
若是長期從事投資活動,有時總會遇上難得一見的獲利機會。雖說是獲利機會,卻也不一定真的能獲利。既然說是機會,就表示有一定的風險。獲利機會往往隱含著各式各樣的可能性,就我個人而言,在判斷是否投入資金時,會有一個明確的優先順序。我會在遵守這個優先順序的條件下,去投資某個獲利良機。讓我們先從歷史偉人的行動中學習,來了解這優先順序中排名第一的項目。這一次,就從被譽為「越後之虎」的上杉謙信的故事,來探討這個問題。
永祿四年(西元一五六一年),越後的上杉謙信率領上杉軍一萬三千人,與來自甲斐的武田信玄所率領的武田軍兩萬人,在川中島(今長野縣北部)激戰,史稱第四次川中島之戰。
兩軍隔著千曲川對峙一段時間後,武田信玄趁著黑夜,派出一支一萬兩千人的奇襲部隊,攻擊上杉軍所在的山丘。然而,謙信提前察覺到了這個計畫,於是決定在武田的奇襲部隊繞行山路時,趁機襲擊留守的八千武田軍,其中也包括了信玄的本陣。為確保武田的奇襲部隊無法輕易返回,謙信還派出一支部隊堵住他們的回程路線。另一方面,謙信也考慮到被擊敗的可能,命直江兼續率一千五百人在北方的犀川待命,確保退路。
之後,謙信以車懸之陣,攻擊信玄本陣的八千武田軍。在謙信的猛烈攻勢下,武田軍只能被動防守。此時,武田的一萬兩千人奇襲部隊得知奇襲被謙信識破,便打算急忙返回,救援信玄本陣。卻因謙信安排的部隊封鎖了回程路線,使武田奇襲部隊難以返回支援。
在這段期間,上杉軍攻勢十分猛烈。在這樣的攻勢下,信玄有許多厲害的家臣接連戰死,包括軍師山本勘助與其他重臣,甚至連武田軍副將武田信繁(信玄的弟弟)也不幸陣亡。謙信見武田軍副將戰死之後,下令對信玄本陣發動總攻擊。此時,信玄的親信與負責傳令的旗本眾(主君直屬護衛隊)都不得不加入戰鬥,身邊已無護衛的信玄,幾乎成為謙信軍的囊中之物。
就在此時,武田一萬兩千人的奇襲部隊終於突破謙信的封鎖,回到主戰場。謙信見狀,立刻下令全軍撤退。因為他知道自己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已不可能取勝。在武田的奇襲部隊加入戰鬥後,上杉軍便成了撤退的一方。武田軍趁勢追擊,回敬之前的猛攻,斬殺了上杉軍的大量士兵。
最後,第四次川中島之戰成了一場極為慘烈的戰役。兩軍共三萬兩千人中,有兩萬七千人傷亡,占了所有士兵的八成以上。這是日本戰國史上最為激烈的戰役之一。就結果而言,第四次川中島之戰是武田軍的勝利,但武田軍同樣損失慘重,信玄更是差點命喪於此。這也讓人覺得,就戰事內容而言,或許謙信還技高一籌。接下來,我們就從謙信的角度,分析他在第四次川中島之戰的報酬與風險。
在預期報酬方面,若是能擊殺信玄,謙信將可掌控信濃(今長野縣)、甲斐(今山梨縣),成為擁有壓倒性實力的霸主,之後的發展更是難以想像(這裡姑且不討論謙信是否有擴張領土的野心)。與此相對的,在風險方面,若是武田軍奇襲部隊回歸戰線,謙信軍就可能面臨武田軍前後夾擊而全軍覆沒。當謙信得知奇襲部隊的一萬兩千人已趕回時,即使信玄的首級已近在眼前,謙信仍果斷選擇撤退。顯然,這是因為謙信認為,避免全軍覆沒是最優先、最重要的事。另外還有一個重點,那就是謙信將直江隊的一千五百人安排在退路上待命。從結果來看,如果讓上杉軍中最強的直江隊參與攻擊信玄本陣,或許有很大機會可以砍下信玄的首級,不過謙信刻意讓直江隊於犀川的渡河處待命。這是因為,一旦犀川渡河處被武田軍占據,便會完全封鎖住上杉軍的退路,全軍覆沒的機率將大幅上升。最後,直江隊成功守住犀川的渡河處,阻擋住武田軍的追擊,讓上杉軍各部隊可以成功撤退。回顧歷史上許多戰役,要用少數兵力阻擋士氣高昂且數量為好幾倍的敵軍,那是相當困難的事。在精銳輩出的上杉軍中,也只有直江隊可以完成這個艱難任務。
謙信顯然是算到這點,才讓直江隊於犀川渡河處待命。由此可以看出,比起進攻,謙信更在乎的是要避免全軍覆沒。一般認為,謙信是徹底的決戰主義者,所以有人認為他在第四次川中島之戰中,選擇破釜沉舟地一搏。但由他的實際行動看來,這個說法並不成立。實際上,謙信是將全軍覆沒這個最大的風險擺在了第一位,在避免這個風險的條件下,去試圖獲取最大的報酬,也就是取得信玄首級。雖然謙信最後敗北,但影響最後勝負的關鍵,僅為相當微小的運氣差異。
【摘文2】看清大局
在持續投資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不同的情況,有時股價波動劇烈,有時股價平穩。所以在面對形態多變的市場時,如果自己的投資方法始終如一,有時可能會奏效,但也可能會遇到不奏效的情況。
舉例來說,假設有個棒球投手能投出一百六十公里的直球。但若他始終只投一百六十公里的直球,不久後就會被打者識破而掉分。在棒球比賽中,根據當下情況投出適合的球路,才是最佳策略。「根據情況調整行動」在歷史上也是極為重要的作法。本節讓我們從歷史的教訓來探討這個主題。
本章第一節中,以三國時代諸葛孔明的戰略為例,探討他對防禦的態度。而在本節中,將試著分析孔明最大的對手──司馬懿的戰略。
孔明多次北伐魏國(首都位於今河南省),司馬懿則是魏國的軍事指揮官。司馬懿自年輕時期便才華出眾,在人才輩出的司馬家族中,司馬懿被認為是最優秀的人物。甚至連吳國的皇帝孫權,都曾稱讚司馬懿說「司馬公善用兵,變化若神,所向無前」,可見司馬懿的厲害之處。
然而這位被譽為天才的司馬懿,在與孔明的主力軍對決時,始終未能徹底戰勝孔明(局部戰爭除外)。孔明步步為營,逐步侵蝕魏國的領土與勢力。多次交戰後,司馬懿逐漸制定出一項特別的戰略。那就是不要試圖擊敗孔明的軍隊,而是專注於防守魏國。一般來說,當敵軍侵入國境時,會為了保衛國家而以擊潰敵軍為目標。然而,司馬懿深知自己在與孔明的對抗中難以取勝,因此果斷選擇全面防守。
無論是司馬懿的部下,還是魏國內部的官員與將領,都對司馬懿這樣的策略不滿,對其口誅筆伐,甚至罵他是「膽小鬼」。即使如此,司馬懿依然龜縮在城內,堅守不動。如此一來,即使是才智過人的孔明,也無法對毫不行動的魏軍制定有效的作戰計畫。最後,因為司馬懿堅守城池、持久抗戰,孔明終在北伐途中病逝。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即使是被譽為天才的司馬懿,在勝算不高的情況下,也會像烏龜一樣,徹底專注於守城(防守)。後來遼東(今遼寧省大連附近)發生叛亂時,他又率軍擊潰了兵力數倍於己的叛軍(攻擊)。另外,當魏國內部發生權力鬥爭時,他以生病和年邁為由躲在家中,表面上看似隱退,甚至在前來探望的權力鬥爭對手面前,裝成無能的老頭(休息)。
司馬懿時而防守,時而進攻,時而休息,可根據情勢靈活應變。他曾留下「軍事大要有五」的名言如下。
「能戰當戰,不能戰當守,不能守當走,餘二事惟有降與死耳。」(能作戰時就奮戰,無法作戰就防守,守不住就逃。剩下的,就只有投降與死亡兩條路了。語出《晉書.帝紀第一》。)
投資和這完全一樣。勝算很大時,應果斷進攻;當勝算不足時,應以防守為主;當勝算極低時,則應暫時退出市場觀望。若不曉得該怎麼辦,可以將資金交由投資信託代為管理(交給他人決定,可算是廣義上的「投降」),或者選擇破產(相當於「死亡」)。
司馬懿的精神傳承給了他的子孫,最終由他的孫子司馬炎建立了晉朝,使歷經百年戰亂的中國再度統一。如果能像司馬懿一樣準確把握大局,距離偉大夢想的實現也就不遠了。
【摘文1】千萬不要投入可能損失所有資產的投資活動(節錄)
若是長期從事投資活動,有時總會遇上難得一見的獲利機會。雖說是獲利機會,卻也不一定真的能獲利。既然說是機會,就表示有一定的風險。獲利機會往往隱含著各式各樣的可能性,就我個人而言,在判斷是否投入資金時,會有一個明確的優先順序。我會在遵守這個優先順序的條件下,去投資某個獲利良機。讓我們先從歷史偉人的行動中學習,來了解這優先順序中排名第一的項目。這一次,就從被譽為「越後之虎」的上杉謙信的故事,來探討這個問題。
永祿四年(西元一五六一年),越後的上杉...
作者序
【序章】
初次見面,我是投資專家上總介。從我接觸股票投資至今,已經超過了十五年。當時我看到哥哥在投資股票,便試著模仿他,開始跟著投資,這就是我接觸股票的契機。現在我已有七年以上的專職投資經驗,而且沒有一年的年度損益為虧損,至今(二○一三年)已累積了超過一億日圓(依當時匯率,約三千三百萬新臺幣)的資產。
與上班族時期相比,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我現在每年會出國旅行四次以上,在日本國內旅行十次以上。二○一三年時,我甚至考慮住在國外操盤。而且成為專職投資人後,我在二○一二年時實現了「長達一個月的暑假」這個夢想,於沖繩盡情享受假期。我把這個假期稱之為「重拾童年時光的暑假」。雖說是暑假,但我也不是直接進入休息狀態,而是先設定好投資策略後才休息。我設計了戰略A到戰略J共十種投資策略。在二○一二年這個「重拾童年時光的暑假」期間,我的獲利高達六百八十萬日圓(依當時匯率,約兩百二十八萬新臺幣)。這就是投資的醍醐味。即使從事與投資無關的活動,只要投資方法正確,也能藉由投資獲利,就像每天待在沖繩海灘上的我一樣。
就現代科學而言,人活不到兩百歲,沒有第二個百年。人生時間有限。雖然我們無法增加時間,但只要我們將目前有限的時間,運用在最有意義的事情上,也能得到與延長壽命相同的效果。如果投資成功的話,就可以將寶貴的時間,花費在對自己來說最有意義的事情上。
然而,在投資上取得成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沒錯,僅憑直覺隨意買賣,不可能賺得到錢。不只賺不到錢,不少人還會因此資產縮水。
正如我剛才所說,「憑直覺隨意買賣,不可能賺得到錢」。
要想在投資上獲利,你的投資行為需要有充分的根據。坊間有許多介紹投資手法的書籍。我自己以前也讀過數百本投資書。其中有些書幾乎毫無價值,但也有某些書會介紹非常實用的投資方法。
任何事情都要按部就班。舉例來說,蓋新房子時要先打好地基,建立穩固的基礎,之後再開始建造上方的建築物。要是地基沒有打好,不管房子蓋得有多華麗,也沒辦法撐太久,很快就會倒塌。
學習投資也是一樣。投資過程中,必須先打好基礎,使根基牢固才行。如果沒有掌握好投資的基本原理,僅學習投資方法中的攻擊技巧就貿然進場,即使一開始因運氣好而有所斬獲,一旦市場出現波動,所有獲利轉眼都化為烏有。相對的,如果投資的基礎扎實,之後即使市場大幅波動,你也能屹立不搖。因此,為了成為成功的投資人,請先了解「正確的投資觀念」。
本書將以六章共三十節的篇幅,介紹正確的投資觀念。另外,也會介紹歷史上的案例,以此加以說明。
我深信,學習歷史事件,是真正理解投資的最佳途徑。因為在投資過程中,投資人常常很難理解「為什麼」要有這樣的思考方式,最後往往只理解到這些投資行為的表面形式。
然而,若要打好投資的基礎,就不能停留在表面部分,而是要深入學習根本的核心觀念才行。若只學習到表面知識,你依舊難以活用;若能掌握到根本的核心觀念,你便可應用在所有情況。而若要說明這些核心觀念,我認為用歷史上的事件來解說,是最有效的方法。
如前所述,要在投資活動中成功,必須打好「投資的地基」。本書的目的,就是幫助讀者們「打好」正確投資觀念的基礎。我會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這些概念,讓對歷史沒有興趣的讀者,也能享受閱讀本書的樂趣。
至今已有許多財經刊物、雜誌,將我視為成功的投資人。在他們來採訪我時,常會問我:「能不能對讀者稍微透露一些你的特殊投資方法呢?」有時還會有投資講座邀請我參與,甚至開出一筆讓人受寵若驚的金額做為酬勞(不過我都婉拒了)。那些時候,我內心的想法是「其實我沒有什麼特別值得說明的訣竅」。但如果真的這麼說,一定會得到「又來了,別再唬弄我們了」之類的回應。然而事實的確如此。我只是忠實執行投資教科書上的基本知識而已。
那麼,為什麼不使用任何特殊投資方法的我,可以一直以專職投資人為生,並累積高達一億日圓以上的資產呢?就我而言,我至今讀遍了數百本投資書籍、參加了各式各樣的投資講座、閱覽過許多投資人的部落格,也在市場中累積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並從中學習到正確的投資觀念。我只是以這個正確的投資觀念為基礎,忠實實踐其基本原則,這樣便能獲取利潤。這就是我投資成功的祕訣。總之,我並沒有使用所謂的「特殊投資方法」。
長年以來,我看過各式各樣的投資人。在我看過的例子中,我發現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有個相當明顯的差異。以下就來介紹這個差異。
首先介紹的是失敗者的例子。
他們在還不曉得「何謂投資」的情況下,就如賭博般投入資金。在獲得足夠的經驗以前,便耗盡了自己的預算。你是否曾聽過「千萬不要碰股票」之類的話呢?這通常是那些不大懂股票投資而虧了大錢的人,或是聽過這些故事的人們常掛在嘴邊的句子。典型的失敗者,往往在了解正確的觀念前,或者在累積到足夠的經驗以前,就已耗盡了資金。這種人常會覺得投資很可怕而不再投資。
那麼,成功者又是如何呢?
大致來說,成功者多少也會經歷一些挫折,但他們可以透過挫折帶來的教訓,累積投資經驗,進而學習到正確的投資觀念。關鍵字就是「投資的經驗」與「正確的投資觀念」。那麼,要怎麼做才會成功呢?很簡單,只要避免重蹈失敗者的作法,模仿成功者的經驗就可以了。
接著來介紹幫助你累積經驗、邁向成功的最佳方法。一開始不要想著賺大錢,而是要盡可能累積無形的投資經驗,一邊學習一邊投資。只要稍微覺得有危險,就要馬上停損,以保住自己的投資資金。保住自身的投資資金,也是在保護自己的投資夢。假設一開始的投資預算是五十萬日圓(約十五萬新臺幣)。請你在半年至一年內盡可能累積投資經驗,並避免讓投資預算減少到四十萬日圓(約十二萬新臺幣)以下。快的話,大概在一到兩個月左右,投資預算就能回升。但此時請不要心急,而是要耐心地繼續累積投資經驗。這種方法看似乏味,但由我過去看過的許多成功投資人與失敗投資人的例子,我確信這種方法是通往成功的最佳捷徑。雖然投資經驗是無形之物,卻是過程中獲得的寶貴財富,請盡可能用少量資金來累積投資經驗。
用角色扮演遊戲來說明的話,應該更為直觀。一般來說,若要打倒某個強悍的怪物,要先打倒許多較弱小的敵人,累積經驗值,提高自己的等級才行。投資也一樣。在投資的世界中,有成千上萬的強悍「怪物」等著你挑戰。為了贏過這些強悍的怪物,必須累積足夠的經驗。這些經驗會成為你手上的黃金之劍。
或許有些人會想要用虛擬交易來代替這個過程,但我完全不建議這麼做。如果只是想要初步熟悉投資環境,虛擬交易或許是個還不錯的工具,但若想得到經驗,還是要用自己的錢投資才行。
說了這麼多,最後,我想稍微談談本書標題「正確的投資觀念」。
我的投資勝率其實並不高,大約在五成到六成之間。換言之,我的交易其實常常虧錢。不過,即使虧錢也不會對我造成致命傷,最後我還是會贏回來。
觀察投資市場多年的我認為,成功者就是在說那些不會自我毀滅的人。相對的,不會成功的人則往往因為自我毀滅而失敗,且占了市場中的壓倒性多數。這也是正確的投資觀念之一。
不管你是正要開始投資的人,還是已經開始投資卻不順利的人,請把這本書當成奠定投資基礎的教科書。如果你是投資界的老手,則可透過本書再次確認基礎的正確投資觀念。如果本書有幫到各位的忙,那就太棒了。祝各位都能在市場中成功。
上總介
【序章】
初次見面,我是投資專家上總介。從我接觸股票投資至今,已經超過了十五年。當時我看到哥哥在投資股票,便試著模仿他,開始跟著投資,這就是我接觸股票的契機。現在我已有七年以上的專職投資經驗,而且沒有一年的年度損益為虧損,至今(二○一三年)已累積了超過一億日圓(依當時匯率,約三千三百萬新臺幣)的資產。
與上班族時期相比,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我現在每年會出國旅行四次以上,在日本國內旅行十次以上。二○一三年時,我甚至考慮住在國外操盤。而且成為專職投資人後,我在二○一二年時實現了「長達一個月的暑假」...
目錄
序章
第一章 在投資活動中持續獲利的基本原則
1 投資的基本原則
2 利大於損的投資
3 經驗的重要性
4 將自己的精神狀態納入考慮
5 千萬不要投入可能損失所有資產的投資活動
6 看清大局
第二章 能停損的人才能掌控投資行為
7 了解自己擅長、不擅長的部分
8 覺得「這次不一樣」,就是滅亡的開始
9 贏太多的恐怖
10 理論正確卻與現實不符
11 不要固執己見
12 紀律與實踐
第三章 邁向成功投資人的階梯
13 失敗為成功之母
14 多方面學習
15 保持心靈的餘裕
16 確實瞭解贏的原因
第四章 容易遭遇的失敗
17 急躁的害處
18 不要有先入為主的成見(市場沒有絕對)
19 過去的成功經驗可能反過來害了你
20 大意就會輸
21 只記得當年勇的害處
22 過於執著勝利的害處
23 確認小事與大事的優先順序
24 將有五危
第五章 攻擊時的正確觀念
25 在效率最高的時候積極交易
26 不要只考慮局部,而是要考慮整體狀況
27 注意關鍵價位
28 交易大筆金額時的觀念
29 注意不要見樹不見林
第六章 投資的精髓
30 頂尖贏家的想法
後記
序章
第一章 在投資活動中持續獲利的基本原則
1 投資的基本原則
2 利大於損的投資
3 經驗的重要性
4 將自己的精神狀態納入考慮
5 千萬不要投入可能損失所有資產的投資活動
6 看清大局
第二章 能停損的人才能掌控投資行為
7 了解自己擅長、不擅長的部分
8 覺得「這次不一樣」,就是滅亡的開始
9 贏太多的恐怖
10 理論正確卻與現實不符
11 不要固執己見
12 紀律與實踐
第三章 邁向成功投資人的階梯
13 失敗為成功之母
14 多方面學習
15 保持心靈的餘裕
16 確實瞭解贏的原因
第四章 容易遭遇的失敗
17 急躁的害處
18 不要有先入為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