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丹經《悟真篇》當代新詮!站在經典的巨人上,讓無為法的實修者,更有底氣!
◎還原《悟真篇》當年的真面目
無為法驚人的演化力量,是如何從最開始、最細微的氣動,一步一步演化到金丹真人意生身?這中間是怎樣的過程?在經典當中,又是以什麼樣的文字,來描述這修煉的過程?
◎在經典當中看見無為法存在的痕跡
《悟真篇》為北宋張伯端的著作,與《周易參同契》並列為兩大道家丹經經典。內容涵蓋儒、佛、道,繼承發揚《道德經》、《周易參同契》、《陰符經》、《呂祖詩》,並援引《易》學、五行觀、禪學,實現「教雖分三,道乃歸一」。
《悟真篇》講述的陰陽轉化、修煉金丹之道,和無為丹道的修煉過程高度契合。本書以無為法的角度,重新詮釋《悟真篇》,註解金丹四百字、七言律詩十六首、七言絕句六十四首、五言四韻一首、西江月十二首,引領讀者破迷見真,還原經典的真實面貌。
作者藍石以實修者的角度重新詮釋經典,不只是將文言文翻譯成易懂的白話文,更以親身修煉實證金丹的經歷,清楚說明丹道的次第與心法,將古經典中蒙塵的奧祕重現在世人眼前,指引讀者通往究竟的康莊大道,期能將原作者張伯端欲傳達的修道正法發揚光大。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7253144.pdf
作者簡介:
藍石
網名藍石,從十九歲開始實修,接觸過的思想如下:南懷瑾佛道學說,印度瑜伽修行,新時代思潮,南傳禪修,自從三十四歲起,放棄有為法,改練無為法,經由自發功為入手階段,在實修上有所突破,後遂往悟真參同等古丹道領域發展,與現今流行有為之搬運法丹道有所不同,故2014年開始於QQ網路社群宣導無為丹道教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不求大道出迷塗,縱負賢才豈丈夫。
大藥不求爭得遇,遇之不鍊是愚癡。
──張伯瑞《悟真篇》
猶記第一次與藍石老師(下稱藍師)對談,曾被問及為何想修習丹道?
自答:前半生總常會想,死後會如何?此生所來究竟為何?長期對於意識、超意識、特異功能現象,也有著未知的強大好奇。過往幾年,接觸過一些佛教、佛法、道教、道法等片段或轉載的資訊,常卡於艱澀難懂的詞彙,一窺尚有深邃理論體系大山,難有知其所以然之感。例如曾接觸一些禪宗佛理,當下或有迷經千百劫,悟者剎那間之憾,然行於日常,仍不知如何保任,難免對所頓悟蔓生自我懷疑。再如坊間一些氣功運動或氣功法門,在強身健體或開啟特異能力的自我暗示下,也對其操作機制的源頭基礎究竟為何,難抑一探的念想而無法盡信。筆者本於基礎物理背景,曾長期追蹤台灣大學李嗣涔教授的研究,特別是所提出的複數時空間理論,也著迷於其理論中複數量子場及波函數中虛數i的奧秘,固然衍生出對於許多人體潛能或意念之論述,然亦因限於科學邏輯之嚴謹,所能闡釋者有限,眾多未知與疑惑仍在。至於泛於生活中無數的大師智慧或心靈雞湯,多年下來所得者僅有──自己心中的疑問,只能靠自己找自己的答案。
因緣際會,接觸到藍師的無為丹道。筆者所知,藍師自我修行逾30年,曾經歷阿南達瑪伽的瑜珈團體、新時代心靈讀書會、南傳葛印卡禪等,透過網路與書本長期大量自修佛學、丹道的知識,信服於佛陀或克里希那穆提的覺察與中觀,然藍師未拘於純冥想,反以密勒日巴苦行僧的毅力一路堅持實修之路,嘗試各方可能的修行法門,本於實證保持質疑的璞真,後專注於自發功的實練;並本於實證的態度,對於自己重複出現的實練現象,求教於智或自研於卷。直至2011年首次演化至三階陽生,於2016年再次突破至三階陽生,此間所見大曼陀羅、圓月、金丹真人等內景,遍求身邊已無可解者,可言者眾然真知者無,唯一之途乃鑽研於古人典籍智慧,從佛道二家之《帛書老子》、《悟真篇》、《參同契》、《呂祖全集》、《黃庭經》、《楞伽經》、《金剛經》等眾多經典,反覆對照自己的實練成果,求證於典籍中之次第與描述,融會佛道相通之旨趣後,得無為法之真精義。
面對眾多道法與佛法之古籍,原始經文或有漏而難考;抑或梵中譯本即有出入;更有後人望文生義憑己臆想,即肆加補遺反害真。猶有甚者,後人未以實練演化所證為本,誤將氣感搬運即幻認為大藥金丹,又或入幻境或頑空定猶視為神蹟,更徒增學道求真者之霧霾誤導,稍有不慎則虛度歧途十數年難返。面對此千年之窘,唯有憑藉自身實練之成果,敢於對可得古籍的疑虛比證,方有能量能究真排假,一步一趨理出一條求真之道。藍師的實練、實證、求真,實是放眼無他之大修行者。
修行丹道,只能靠自己向內實練實證一途,心外求法不可得,若求緣於大師或秘笈,難免捨己逐外。然修己身之際,若能得一定考據之古人寶貴經驗心得,當有無上大助力。如若再輔以今人以實練為基,嚴謹實證後著疏解說,更是千載難逢之機緣。道家兩大寶典,當屬東漢魏伯陽所著之《周易參同契》與北宋張伯瑞所著之《悟真篇》,乃千古真道正宗。而初修丹道更多以《悟真篇》為先。今能得一修行者,為讀者考據真偽,解說金丹四百字、七言律詩十六首、七言絕句六十四首、五言四韻一首、西江月十二首,詩詞中之重要詞彙所指為何?跨過望文解字的困境,在後人著疏之薛道光版與翁葆光版之間,面對差異,如何立錐於擺盪,得以理解真真正正丹道修練的程序為何?本書付梓乃實修者珍貴之大幸。
例如:《悟真篇》所言,水、火、金、木和土所指為何?水火指的是神氣;木為烏肝;金為兔髓;土是真意,也就是中觀的無為無欲。
筆者讀此書,方略悟「五行顛倒、陰陽互用」之理,「水火生金木」乃《悟真篇》的重要論述,日中烏為烏肝木,屬陽,但是來源是坎水,屬陰,演化變成烏肝木的陽;月兔為兔髓金,屬陰,但是來源是離火,卻是屬陽,演化變成兔髓金的陰。練水火得金木,練水火就是神氣層次的修煉,神氣合一,可以演化出金木,亦即烏肝兔髓,藍師明白道出兩者就是光。亦補充道出無論水火的陰陽轉換演化出金木,或烏肝兔髓的陰陽轉換演化出金丹,都孕育於真意的土。
此外,像小藥指烏肝兔髓,大藥所指為何?像龜蛇北方玄武,指水,鳳南方朱雀,指火;像「三五一都三箇字」,三五一所指為何?又如何「三家相見結嬰兒」?詩中「戊己」所指又為何?相信許多人初讀時都難以望文解字,再讀仍難整理出統一理論的框架理解,而鎩羽於張伯瑞祖師爺之大智慧之前,今有幸藍師不藏私且勞苦著書,實屬有心修道之人之福。
藍師所倡之無為丹道,筆者拙見所詮釋,係以「無為」為大本,透過不斷實練,由動而靜自然進行陰陽轉換,本於中觀即清靜的意土,性命雙修,演化出烏肝、兔髓,隨著不斷化陰,昏久則昭明,終入三階陽生而得大藥,方登堂入修道之門。筆者限於自身程度,僅得窺探隨著自我身心脫落的轉化過程,略體會心經所云五陰皆空之智;實感上開無為丹道之修行法與《悟真篇》所揭示真正丹道修練程序大相契合也。
藍師未圖開宗立派,謹以修行者之心,將多年修練心得結合經學造詣付諸文字,本於無為法,祈正視聽,更令本書之價值純淨可信。得閱此書,又生私心,期待藍師日後更能有《周易參同契》、《呂純陽文集》、《楞伽經》、《阿含經》、《金剛經》等之解疏問世。
最後,筆者想言,藍師所著是否完全為真,若能待各位讀者或有心人,日後憑藉自身持之以恆之實練,予以驗證或批駁,本書當屬大成。
沒有絕對的盡信,唯有同行者的相互砥礪,自我增長,或許正是我們此生之旨。
心物合一 鄭克盛
法學博士、國貿碩士、物理學士,現為執業律師
名人推薦:不求大道出迷塗,縱負賢才豈丈夫。
大藥不求爭得遇,遇之不鍊是愚癡。
──張伯瑞《悟真篇》
猶記第一次與藍石老師(下稱藍師)對談,曾被問及為何想修習丹道?
自答:前半生總常會想,死後會如何?此生所來究竟為何?長期對於意識、超意識、特異功能現象,也有著未知的強大好奇。過往幾年,接觸過一些佛教、佛法、道教、道法等片段或轉載的資訊,常卡於艱澀難懂的詞彙,一窺尚有深邃理論體系大山,難有知其所以然之感。例如曾接觸一些禪宗佛理,當下或有迷經千百劫,悟者剎那間之憾,然行於日常,仍不知如何保任,難免對...
章節試閱
導讀
《悟真篇》為北宋張伯端的著作,與《周易參同契》並列為兩大道家丹經經典。張伯端(987年-1082年),字平叔,號紫陽,尊稱「紫陽真人」,又人稱「悟真先生」,是知名道家學者,被後世奉為全真南派五祖之第一祖。相傳於熙寧二年(1069年)遇廣陽真人劉海蟾授金丹藥物火候之訣而得道。張伯端曾三傳非人,而三遭禍患。熙寧八年(1075年),因患此道人之不信,遂著《悟真篇》,敘丹藥之本末。
張伯端所處年代的思想文化背景正是融合儒、佛、道的新儒學──理學當道,此時道教外丹術已開始衰落,而內丹術的發展漸趨鼎盛,五代北宋以來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呂洞賓、陳摶。呂洞賓道佛兼容、提倡性命雙修;陳摶擅《易》學和內丹學。《悟真篇》涵蓋儒、佛、道,繼承發揚《道德經》、《周易參同契》、《陰符經》、《呂祖詩》,並援引《易》學、五行觀、禪學,實現「教雖分三,道乃歸一」。從《悟真篇》中可以看出,張伯端早期接觸佛教禪宗思想,悟得「中觀不二」之道,埋下性功的種子,後期了悟陰陽轉化之道,終得實修至金丹大成。《悟真篇》所述修煉之法雖為出世之法,但張伯端反對形式上的出家離俗、隱蔽山林,主張大隱隱於市,修道須往自身內求。
以實修者的角度來看,《悟真篇》中反覆強調的陰陽轉化之道,和佛家四聖諦──苦、集、滅、道,講的都是修煉中會經歷的過程狀態,這和無為丹道的修煉過程是高度契合的。無為丹道的修煉分為動功和靜功,動功為陽、靜功為陰。初學者動功從自發功下手,會先從大動作開始,進階到身體的氣感,再到第三眼打開後的光感,此處練出的光稱為烏肝光,是比較粗糙的光感,這個動功的階段稱作下手的陽、第一個陽。當陽練到極處,會產生恍惚昏沉,此時轉為靜功──放鬆休息入定,讓動功練出的陽氣入裡化陰,此處是陽極生陰的陰,這裡的恍惚昏沉會慢慢演化為深度覺,當性功有所突破後,才能練出兔髓,因此在性功方面,覺察、中觀、如實觀是至關重要的。陰到了極處又會再次生陽,此處稱為第二個陽,在這個地方需提起覺知,但又不能用力過猛,因此注意力火侯的拿捏非常重要。陽生現象有不同的次第,作者藍石將陽生現象分為陽生第一階段、陽生第二階段、陽生第三階段,從最初級的氣感、烏肝小藥、兔髓小藥,進階到第二階段的初級大藥曼陀羅,再到第三階段的圓月、金丹真人。以五行觀來看,氣是水屬陰、注意力是火屬陽,水火生金木,烏肝木屬陽、兔髓金屬陰,經歷兩個陰陽,和清淨的意土三家相見才能煉就金丹。張伯端在《悟真篇》中使用大量詞彙反覆說明水火轉金木的過程,可見陰陽轉化是成就金丹的必經之路。
本書作者藍石以實修者的角度重新詮釋《悟真篇》,不只是將文言文翻譯成易懂的白話文,更以親身修煉實證金丹的經歷,清楚說明丹道的次第與心法,將古經典中蒙塵的奧祕重現在世人眼前,指引讀者通往究竟的康莊大道,期能將原作者張伯端欲傳達的修道正法發揚光大。
‧‧‧ ‧‧‧ ‧‧‧
第一章 緣起
《無為丹道》一書出版之後,受到各方朋友抬愛,非常感激。因此照預定計畫,希望可以繼續出版第二本《無為丹道》相關書籍,也就是如何在經典當中看見無為法存在的痕跡,以無為法的角度,重新詮釋經典。讓修習無為法的朋友們,更可以站在經典的巨人上,看見無為法驚人的演化力量,是如何從最開始最細微的氣動,一步一步演化成為金丹真人意生身,這中間的變化是怎樣的過程,在經典當中,又是以什麼樣的文字,來描述這樣的過程。
古人留給我們的經典,記載了最真實的實修精華,但是經歷過歲月的風霜之後,文字雖在,意義卻蒙塵了,與實修之間的連接,變得斑駁不清。今天希望在無為法的視角下,還原經典當年的真面目,讓各位修習無為法的實修者,更有底氣,知道無為法非作者一人心意所至,隨意創造出來的法,而是自古以來,天地之間,自然演化的真實力量。
黃鶴樓中吹笛時,
白蘋紅蓼滿江湄,
衷情欲訴無人識,
只有清風明月知。
──〈題沈東老壁〉呂純陽詩
希望透過無為法,讓各位成為聽懂笛聲的清風明月。
‧‧‧ ‧‧‧ ‧‧‧
第二章 金丹四百字
真土擒真鉛,真鉛制真汞。
鉛汞歸真土,身心寂不動。
真土就是意,真鉛就是由腎氣演化而來的烏肝小藥。「真土擒真鉛」,就是用清淨之真意,沒有慾念的真意,沒有想要有任何企圖的真意,只有微微的覺照,文火,放在烏肝小藥。這時候的烏肝真鉛就開始產生轉化,進入陰的狀態,真汞就是由神火演化而來的兔髓,而真鉛烏肝則是真汞兔髓的來源,故稱「真鉛制真汞」。這時候的真鉛要演化成真汞,必須要有真土當作媒介,才能產生演化。當真鉛產生真汞之後,此時的真汞還是需要真土,也就是清淨之意,才能繼續演化,否則還是一樣卡關。因此稱「鉛汞歸真土」,然後就進入「身心寂不動」的狀態。
真土就是清淨之意,如果轉化成《無為丹道》的說法,就是中觀,不偏不倚,不放縱,不壓抑,對於心的方向,只有順其自然,而沒有任何追逐,或是任何由意識產生之外力,沒有意圖想要達成任何成就,只有這樣順其自然,道法自然的中觀態度,才能產生清淨真意真土。
這裡的真鉛、真汞直接從烏肝、兔髓開始講,所以最初下手的水火,等於直接省略沒有講了,所以這裡講的不是初學者狀態,而是進階者狀態,是一種即將要練成金丹的進階者狀態。
而前面省略的部分──代表腎氣的水、代表神火的火,水火相交也是同樣要經過真土才能轉化成烏肝木小藥,和兔髓金小藥,這一部分更後面的詩會提到。
虛無生白雪,寂靜發黃芽。
玉爐火溫溫,鼎上飛紫霞。
黃芽是陽生二階段的起點,會先產生黃芽,才產生陽生二階內景;白雪是陽生三階段的起點,會先產生白雪,才產生陽生三階段內景。而黃芽同時也是兔髓的陽生起點,兔髓從陽生剛長出來的型態,就是黃芽,練到後來,才會正式進入化陰階段,此時才是純白。
這段講的是功態,虛無就會產生白雪的內景,這個內景是很容易被誤解的,因為沒有虛無也會產生白雪,但是狀態不同。病氣的內景跟白雪也很像,但是虛無產生的白雪,跟病氣產生的白點,或是烏肝過程中出現的白點是不同的。虛無出現的白雪必定有一個次第──就是在虛無生白雪之前,會不斷地出現二階段陽生,可能長達好幾年的二階段陽生,各式各樣的二階段陽生演化,後續才有可能會產生虛無生白雪的那種白雪。至於詳細內景,既然張伯端沒講,我也不說,免得被有心人利用,我就針對次第來說,避免有些人出現病氣白點,也當成「虛無生白雪」。
病氣白點會偏灰黑,在灰色偏黑的背景中,會冒出灰色偏白的點狀光,這個就是病氣白點,通常出現的時機是在極光內景的烏肝之前,這種病氣白點也算是烏肝的一種,病氣黏在身體的氣場上,就會出現此類的白點光。還有一種不是病氣的點狀光,大多出現在初學者,在烏肝即將要出現,但是尚未穩定出現的時機,點狀光會比較亮,顆粒數量會比較少,不像病氣白點,像是發麻疹一樣,密密麻麻的。烏肝之前的點狀光,可能只有一、兩顆,或者五、六顆,或者十幾顆,不一定,顏色也不一定,有可能白色,或者藍色也有。
「寂靜發黃芽」,這個黃芽的次第是比「虛無生白雪」要次等。「虛無生白雪」已經是中脈開通成熟了,才會產生;而「寂靜發黃芽」正好相反,是中脈剛開始開通的跡象。「寂靜發黃芽」其實就是兔髓的發端,兔髓剛開始出現在陰極生陽的陽生階段時,就是白中帶黃,在不斷地「寂靜發黃芽」之後,兔髓就會從陰極生陽的寂靜階段,慢慢轉移到陽極生陰之時。此時的兔髓就如同圓月,一個不動的白色圓光,出現在陽極生陰,極端寂靜之時。此時的兔髓圓月光,就偏向純白了,與在陰極生陽的時機出現的整片擴散開來的白色偏黃的黃芽光,又不相同。
烏肝光出現的時機,意念是可以動的,而且大多在氣感之後,因此意念可動或不可動,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區隔點,如果對自己的意念絲毫不覺知的人,一下子就說自己是黃芽,那只能說又是一個幻境入魔的人了。能練出烏肝光和黃芽光的人,必定會發現其中巨大的意識狀態的差距,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一直強調要中觀、覺照、如實觀的原因,如果沒有如實觀,光是講功態、追功態,那是不可能練到黃芽光的。
以上內容節錄自《悟真篇》藍石◎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7253144.pdf
導讀
《悟真篇》為北宋張伯端的著作,與《周易參同契》並列為兩大道家丹經經典。張伯端(987年-1082年),字平叔,號紫陽,尊稱「紫陽真人」,又人稱「悟真先生」,是知名道家學者,被後世奉為全真南派五祖之第一祖。相傳於熙寧二年(1069年)遇廣陽真人劉海蟾授金丹藥物火候之訣而得道。張伯端曾三傳非人,而三遭禍患。熙寧八年(1075年),因患此道人之不信,遂著《悟真篇》,敘丹藥之本末。
張伯端所處年代的思想文化背景正是融合儒、佛、道的新儒學──理學當道,此時道教外丹術已開始衰落,而內丹術的發展漸趨鼎盛,五代北宋以來...
目錄
推薦序
導讀
第一章 緣起
第二章 金丹四百字
第三章 七言律詩十六首
第四章 七言絕句六十四首
第五章 五言四韻一首 西江月十二首
第六章 外篇
第七章 性宗直指
第八章 後言
參考書目
推薦序
導讀
第一章 緣起
第二章 金丹四百字
第三章 七言律詩十六首
第四章 七言絕句六十四首
第五章 五言四韻一首 西江月十二首
第六章 外篇
第七章 性宗直指
第八章 後言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