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屈原與《楚辭》——知名品牌總有一個有故事的創始人
《詩經》是先秦時期的第一流量,但不是唯一的流量。當時的先秦詩壇還有另一個不小的流量——《楚辭》。
《楚辭》跟《詩經》的故事不太一樣。如果說《詩經》是一個音樂App,那麼《楚辭》就是一個知名品牌!
下面就來看看,《楚辭》這個品牌是怎麼被一步步打造出來的。
要有一個有故事的創始人
《楚辭》品牌的創始人,大家都很熟悉,畢竟他為我們帶來了幾天小長假:
屈原生活在戰國末期的楚國。那個時候的周天子已經是吉祥物一般的存在,而地方上有七個實力超強的諸侯國,江湖人稱:戰國七雄。
當時秦國的火力最猛。很多人覺得,論實力,也就楚國能跟秦國正面對戰。有個成語叫勢不兩立,說的就是當時的秦楚形勢。
屈原當時還是楚國高官,為了讓楚國變強,他搞了一場改革。這場改革是為了讓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但偏偏有一群人跳了出來。
他們就是楚國的貴族。
屈原的一攬子計畫妨礙了貴族們的快樂生活,於是貴族們就拉起了那麼一撮人,整天打屈原的小報告,不讓他快樂工作。
楚國當時的一把手是楚懷王,出了名容易被忽悠,頭腦一熱就把屈原降了職,改革也停了。
楚懷王不但耳朵根子軟,腦子也不夠用,讓楚國在外交上吃了秦國很多虧。屈原對楚懷王傻白甜的做法很不滿,吐槽了幾句,結果又被打了小報告。
這次楚懷王真的生氣了,直接把屈原流放了。
屈原一走,楚懷王徹底放飛,最後被騙到了秦國,一直關到死才被運回來。
而繼位的楚頃襄王,繼承了老爹的蠢萌,不但被奸臣牽著鼻子走,把楚國搞得烏煙瘴氣,還順手把屈原趕到了更遠的地方。
後來,秦國趁著楚國內部一團糨糊,攻下了楚國都城,楚頃襄王毫無反擊之力,直接跑路。
聽到這個消息,屈原的心態完全崩了。心灰意冷的他,投江自殺。
所以你會發現,屈原的一生是憋屈的一生——降職、流放、國難,一個沒落,依次體會了一遍。
這種憋屈,換作別人可能只會口吐芬芳,但屈原不一樣,他把一肚子的話都寫進了詩裡。
比如,他在詩裡寫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舉賢才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出自《楚辭.離騷》
這是他理想中的政治環境,翻譯過來就是:國君道德高尚,法律公平公正,大臣聰明能幹,杜絶官場拼爹。
聽說楚懷王死在秦國,他很傷心,特地寫了首詩為楚懷王招魂:
魂兮歸來!反故居些。——出自《楚辭.招魂》
關於〈招魂〉的作者,比較主流的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認為是屈原寫的,為楚懷王招魂;另一種說法認為是宋玉寫的,為屈原招魂。
在被流放的時候,屈原就更要寫詩了,吐槽楚王為何看不到自己的一片忠心:
忠何罪以遇罰兮,亦非余心之所志。——出自《楚辭.九章.惜誦》
人一迷茫就喜歡找老天爺求助。
在〈天問〉這首詩裡,屈原問了172個問題,從宇宙的奧秘到人事無常:
天命反側,何罰何佑?——出自《楚辭.天問》
想來想去,覺得沒人能理解自己,因為大家都忙著撈好處,只有自己才是真正愛國的。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出自《楚辭.漁父》
然後你會發現,這些詩跟《詩經》完全不一樣。
畢竟詩在當時,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了。一個新品牌,當然得有特色才能搶占市場,那屈原是怎麼做的呢?
本土元素結合外來元素
1.本土元素
《楚辭》,一聽這名字就帶著楚國味。什麼是楚國味呢?
楚國有個很大的特點:迷信!什麼神都能拜。
搞迷信活動的,想像力都超豐富,這就給屈原寫詩提供了好多素材。
我們以作品〈離騷〉為例,在這首詩裡,我們能感受到屈原的腦內小劇場:
珍奇異草——扈江離與闢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珍禽異獸——為余駕飛龍兮,雜瑤象以為車。
巫醫神鬼——百神翳其備降兮,九疑繽其並迎。
另外,楚國民歌的句子有長有短,還喜歡用「兮」字當語氣詞,屈原也把這些特點加在了詩裡。
所以光看外表,屈原的詩就跟《詩經》有很大區別:
《詩經》裡的詩都是四個字一句。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楚辭》的句子就長多了,「兮」字的出鏡率也特別高。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兮」字在《詩經》裡也出現過,不過用得少,一般只用在句子最後。《楚辭》裡的「兮」就活躍多了,有時在句末,有時在句中。
雖然《楚辭》看起來跟《詩經》的關係不大,但《楚辭》還是從《詩經》裡借鑑了很多好東西。畢竟人家是頂級流量嘛!
2. 外來元素
屈原從《詩經》裡學來了什麼呢?我們拿他的代表作〈離騷〉中的兩句詩來舉個例子: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這裡的木蘭、秋菊,都是帶香味的植物,統稱為香草。屈原覺得它們不被外界污染,是品德高尚的象徵。而吃香草,就是想說自己的品德也很高尚。
吾令豐隆乘雲兮,求宓妃之所在。
這裡的宓妃是個美女。屈原表面上是在尋找美女,其實是用美人代表賢明的君主,以此表達自己苦苦尋找賢主的心情。
是不是似曾相識?這種手法,就是《詩經》裡的比興。
比興在屈原筆下,已經開始有了象徵性質。這裡的香草美人,就是象徵忠君愛國,後世也一直這樣用。
有了這些特色,屈原的詩在當時逐漸變成了爆款。距離《楚辭》這個品牌的建立,就差一步了。
3. 還要有一批追隨者
屈原之所以偉大,不光是因為他愛國,還因為他有一批優質的粉絲。
有多優質呢?他們都在模仿屈原的風格寫詩,而且這些人能從戰國一直排到東漢。
在漢朝,有人把屈原的詩和他粉絲的詩都收集起來,編成了一本詩集:《楚辭》這個品牌,終於誕生了!
4.《詩經》和《楚辭》
《詩經》是集體創作的,大家一傳十、十傳百,至於最開始是誰寫的……
而《楚辭》的文體是由屈原開創,又是經過多年沉澱的新型寫詩風格,它的出現結束了《詩經》獨霸詩歌江湖的局面。
人們還給這兩大經典搞了一組合:風騷
風,是《詩經》的精華部分〈國風〉;騷,是《楚辭》的代表〈離騷〉。
「風騷」這個詞後來還被用來代指詩歌,詩人有時也被叫作騷人。
《詩經》的內容更貼近生活,而且句子簡短,有一說一,是現實主義文學的鼻祖。
《楚辭》就不太接地氣了,文風也比較華麗,是浪漫主義文學的開端。
《楚辭》的內容從戰國到漢朝都很受歡迎,皇帝甚至還專門請懂楚地方言的人,到宮裡朗誦《楚辭》。
在國家的扶持下,《楚辭》不斷被研發,最後還出現了一個衍生品牌:漢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