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生活中的覺察和選擇
你就是不理解我。你從來都聽不進去,不是嗎?
我怎麼犯下這樣愚蠢的錯誤?我從未吸取教訓!
我只是很迷茫,因為選擇太多了。
他根本是個混蛋。他只關心他自己。
讀這些語句時,你感覺如何?假設自己是說這些話的人,你發現身體出現什麼反應?是緊繃還是僵硬?你是否覺得焦慮、悲傷、憤怒或困惑? 如果出現了這些感受, 不用驚訝。雖然以上每句話說的事情不同,但都包含了某種評判
(judgement)。每一句都代表了某種程度的溝通不良、斷開連結或指責。沒有人喜歡被評判,哪怕是自我評判。此外,這些語句都沒有指明導致雙方劍拔弩張和溝通不良的根本原因,沒有找到清晰的溝通方式來解決對話產生的不適感。
現在,讀一下以下的句子,它們依次對應上面的語句所處的相同情況。這一次,每句話都充分表達了說話者的想法和感受。
我很沮喪。我記得當時我沒這麼說過,我真的很看重準確性。
這是我今年第二次忘記支付信用卡費用。我討厭繳滯納金,我真的很想更細心地處理自己的事。
看到有二十二門不同的課程符合寫作的需要,我整個人都愣住了。我需要知道該參加哪門課程。
我覺得憤怒。我的室友在浴室待了二十五分鐘, 現在沒有熱水了。我真的需要一些體貼,他需要知道這樣做對別人產生的影響!
當你讀第二組語句時,可能會產生截然不同的反應,覺得更放鬆、更有連結、更自在嗎?你是否發現自己更體諒和理解對方—尤其當你讀到每個說話者想要什麼(準確性、細心、 清晰和體貼)時?你是否發現自己更心胸開放地看待說話者的願望,更願意與他們相處?
在這一組語句中,每個說話者都對自己的體驗負責。說話者沒有摻雜評判(評判通常提供的資訊很少),而是清楚地描述了他們的困擾、他們的感受以及他們想要什麼。
這兩組語句展示了這本書探討的內容:如何改變過去使用的評判性語句,如何說明自己的體驗,才能讓人們(包括我們自己在內)有能力傾聽和關心每一方的需要?這屬於非暴力溝通(NVC),也被稱為慈悲的溝通的範疇。當我們向你介紹這些內容時,也提供一種看待世界和人際關係的視角,以更深入的方式促進人際和群體間的和諧。本書中介紹的溝通方式及其隱含的世界觀,相互支持與彼此強化兩者共同培養同理心的思維和意識,支持人們以慈悲的態度看待世界並生活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