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獎繪本作家鄭淑芬手繪童年故事
笑中帶淚、值得世代珍藏的台灣記憶
繪本作家鄭淑芬生長於永和的新生地,在她讀小學那段時間,是刺繡外銷高峰期,許多住新生地的大陳婦女會在屋外擺放繡架,一邊在毛衣上繡花一邊聊天。當然,代工不只有刺繡,小學期間,她還參與過塑膠花、聖誕飾品、撿廢鐵、摘香花、鞋面珠繡、包裝免洗筷、印便當盒、剪燒酒螺、髮夾彩繪、金銀紙分裝⋯⋯。代工生活有苦有樂,也有人情世故的一面。這些點點滴滴不僅是她童年回憶裡最珍貴的寶藏,也是探尋台灣文化記憶的重要線索。
暖心推薦——
林世仁(童書作家)
海狗房東(繪本工作者)
童話透中島(知名兒童Podcast)
鄭順聰(作家)
盧方方(後青春繪本館主編)
儲玉玲(繪本創作者)
謝仕淵(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序)
一個人的回憶史,也是屬於台灣社會的回憶。作者以暖心、童趣的圖文,寫出了那個貧窮卻不困窘的年代——因為情感和心靈的真摯,使生活豐富了起來!見證了「凡是走過,皆成有情」的人生滋味。
——童書作家 林世仁
閱讀作者的童年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就是那種簡單樸實、物資匱乏的年代,一點點小事就讓人感到快樂。在代工的童年裡,輕嚐了酸甜苦澀的人生滋味,「苦中作樂」的同時,卻也有著單純面對困難的正向力量。
——繪本創作者 儲玉玲
作者簡介:
鄭淑芬
畢業於頂溪國小、文化大學美術系。從事插畫繪本創作、兒童美術與繪本教學。出版品:《塞車》、《小黑對不起》、《叩叩叩誰敲門》、《狐狸拔了11顆牙》、《五月五龍出水》、《媽媽上戲去》、《香蕉的秘密》、《三位樹朋友》、《好玩的繪本》。曾獲金鼎獎最佳兒童及少年圖書獎、國家出版獎。
章節試閱
包裝免洗筷
我的鄰居和同學們有個厲害的本事,他們總是能嗅到各種工作氣味。
還好大家也不吝於分享,我才能跟著他們四處打工。
有一次,同學的弟弟找到一個包裝衛生筷的工作,揪了幾位鄰居一同前往。
在學校後門口附近的一條無尾巷裡,一樓半開的紅木門正等著我們。
帶著釘書機,心情雀躍地進到門內卻差點奪門而出。
「哇!怎麼滿地都是竹筷?」
也許是為了晾乾,竹筷雜亂地鋪散在客廳地板,幾乎沒有走路的空間。老板見到我們後,簡單示範了包裝步驟,又匆匆離開去忙別的事。磨石子地板摸著還有一層厚灰呢!我找了張日曆紙墊著才敢坐下。
把一雙筷子和一支竹籤一起放入細長的綠色塑膠袋,袋口折兩折後釘一下就有兩毛錢,這比做塑膠花弄得手指頭疼痛好賺多了,十雙就能買一個蔥花麵包或饅頭。
但一面做又覺得不太安心,我忍不住低聲的跟同伴說:「我們以後都不要用衛生筷喔!」大家眼神交會後都點了點頭。
很快地,客廳的竹筷就被我們包裝完了。
老闆和他的母親、妹妹三個人在大廚房裡忙著煮食各種便當菜餚。
他轉頭對我們大聲喊道:「還有筷子喔,洗好在外面曬著,去找乾的竹筷來包吧!」
我們魚貫走出公寓大門,「哇!」見到的又是一副令人傻眼的景象。進巷子時只顧著找地址,沒注意到公寓門外有座筷子山!
老闆把倉庫裡的竹筷洗淨後放在太陽下曝曬當成殺菌,我們在筷子山中自行翻找看起來曬乾的筷子,以我們小六的年紀也只能目測判斷是否曬乾吧。
那一天雖然賺得不少,卻是令人感到心虛的一次打工。
沒想到,幾個星期後,這些筷子又出現在我眼前!
一天中午我和其他學生排隊準備走出學校側門時,眼角餘光掃到熟悉的身影——咦?不就是那位老闆嗎?他正在校門外賣涼麵。涼麵旁放著一大把前陣子我們包裝的,一點也不衛生的衛生筷!
頓時覺得臉上一陣發燙。
「啊,萬一有人用了不衛生的衛生筷拉肚子怎麼辦?要是筷子有發霉怎麼辦?我可不想讓人知道那些筷子是我包的。」
當下趕緊轉身,改從學校大門繞路回家。
大太陽下我揮汗趕路,又熱又餓外加陣陣寒意,真是令人難忘的打工經驗啊。
包裝免洗筷
我的鄰居和同學們有個厲害的本事,他們總是能嗅到各種工作氣味。
還好大家也不吝於分享,我才能跟著他們四處打工。
有一次,同學的弟弟找到一個包裝衛生筷的工作,揪了幾位鄰居一同前往。
在學校後門口附近的一條無尾巷裡,一樓半開的紅木門正等著我們。
帶著釘書機,心情雀躍地進到門內卻差點奪門而出。
「哇!怎麼滿地都是竹筷?」
也許是為了晾乾,竹筷雜亂地鋪散在客廳地板,幾乎沒有走路的空間。老板見到我們後,簡單示範了包裝步驟,又匆匆離開去忙別的事。磨石子地板摸著還有一層厚灰呢!我找了張日曆紙墊著才敢坐下。...
作者序
【序】
序:新生地的小房子
新北市的永和區是全台灣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 房子很多,路都窄窄的。
而新生地又是永和區裡一個特別的所在。位於永和最西邊的新生地,在一百多年前還是很深的新店溪河道。日治時期這裡叫做烏霧潭,和碧潭一樣是龍舟競渡的絕佳地點,可惜後來河道淤積漸漸成為沙洲。
民國五十一至五十二年,永和鎮修築新店溪堤防,將河川地圍入堤內,填土以後成為建築用地,也就是今天的新生地。
我出生前的家原本在光復街底的堤外,築堤後分配到新生地安家。
新生地的房子與巷弄是永和區裡最小、最窄的。我們這附近只有三種坪數:六坪、八坪和十坪。我家是臨馬路的六坪二層樓小屋,二哥、我、妹妹都是在新生地出生。小房子住不下六人,所以小學一、三年級時陸續翻修增建了沒有鋼筋的三樓。三樓陽台很「敏感」,若正巧有人從巷內跑過,陽台就會晃個幾下,媽媽說她每天總是心驚膽跳地在陽台晾衣服。這裡大多數房子都進行過整建加蓋,有些住戶甚至增建到七層樓高,而樓上坪數比樓下大的奇景比比皆是。
新生地大部分的居民是隨政府來台的「外省人」,浙江大陳島人比例最高,多居住在前端的大陳新村。街坊中也有山東人、客家人,從小就很常聽到因為語言差異而導致的趣事。例如:大哥名字台語發音和母雞二字很像,於是兩位哥哥榮獲了「大母雞」和「小母雞」的綽號。而我在學會認字之前都以為自己叫「秀芬」呢!。
我讀小學那段時間是新生地的刺繡外銷高峰期,許多大陳婦女會在屋外擺放繡架,一邊在毛衣上繡花一邊聊天。我好幾位同學的媽媽都在家裡繡花貼補家用。媽媽也曾繡了好幾年,白毛衣上繡著白花優雅好看。聽說這些毛衣都是外銷日本的。媽媽去工廠上小夜班後。繡花架就被綑綁起來,遺忘在家裡的某個角落了。
爸爸和媽媽的作息則完全不同。他在清晨四點半就到河堤外的菜園工作,七點半回家休息片刻,再去河堤對岸的青年公園上班。下班後又回到菜園直到晚上七點半回來。因為要早起,爸爸總是早早就寢。假日一樣很少看到爸爸,不是當水泥工就是去戴笠媳婦舊宅修剪花木。
我對爸爸的印象就是帶著腫包的額頭、被機具割傷的手掌、不停工作的微駝削瘦身影。
沒有代工的時候我常被叫去菜園幫忙,用泵浦汲滿廢棄浴缸的水或是幫忙拔雜草。有一年爸爸的白蘿蔔大豐收,我和妹妹兩人洗淨了腳,在澡盆裡踩踏灑了鹽巴的蘿蔔,直到蘿蔔出水乾癟。那一年,家裡連吃了好幾個月的蘿蔔乾呢!
後來某一年公所進行河川地整建,爸爸的種菜副業被清理挖光了,他不知道去哪裡帶回家庭代工—組裝玉兔原子筆、黏小天使鉛筆橡皮擦。不知何時開始文具店或賣場裡已不見玉兔原子筆的蹤跡了。小學時我喜歡用的是秘書香水原子筆,墨色好看又有香味,翻開作業本一股香味撲來,寫作業時心情跟著愉快起來。
但是爸爸就只用玉兔原子筆。
那時我已出社會工作,家庭代工的錢絲毫看不上眼,但爸爸勞動的手又粗又不靈活,一隻原子筆組裝半天。我和妹妹捲袖幫忙,父女三人安靜地圍在茶几邊重新體驗童年的代工時光。身兼多職的爸爸很少和我們一起做什麼事,連吃飯時間都不同,那段短暫的父女手工時光一直停駐在腦海裡,彌足珍貴。
找代工來做一來是不敢在蠕動的蟲蟲堆裡拔雜草(爸爸用的是水肥),而且代工的錢能付自己的學費和看漫畫。代工生活有苦有樂,也有人情世故的一面。這些點點滴滴成為我童年回憶裡最重要的寶藏。
【序】
序:新生地的小房子
新北市的永和區是全台灣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 房子很多,路都窄窄的。
而新生地又是永和區裡一個特別的所在。位於永和最西邊的新生地,在一百多年前還是很深的新店溪河道。日治時期這裡叫做烏霧潭,和碧潭一樣是龍舟競渡的絕佳地點,可惜後來河道淤積漸漸成為沙洲。
民國五十一至五十二年,永和鎮修築新店溪堤防,將河川地圍入堤內,填土以後成為建築用地,也就是今天的新生地。
我出生前的家原本在光復街底的堤外,築堤後分配到新生地安家。
新生地的房子與巷弄是永和區裡最小、最窄的。我們這附近只有三種坪...
目錄
序:新生地的小房子
大班
唯一的童年照
一年級
拿菜刀的小女孩
二年級
年節和遊戲
屋頂上的探險
大陳年糕
三年級
靈堂上的奠字
戲棚下烤甜不辣
塑膠花的回憶
四年級
點火柴的小女孩
兩個巴掌
聖誕飾品代工廠
撿廢鐵與汽水機
摘香花
五年級
鞋面珠繡
音樂課
六年級
老王書店與漫畫童年
包裝免洗筷
印便當盒
記憶碎片
剪燒酒螺
髮夾彩繪
穿項鍊
被退貨的愛心和巫婆
金銀紙分裝
河堤
後記
附錄:小學時代物價表
序:新生地的小房子
大班
唯一的童年照
一年級
拿菜刀的小女孩
二年級
年節和遊戲
屋頂上的探險
大陳年糕
三年級
靈堂上的奠字
戲棚下烤甜不辣
塑膠花的回憶
四年級
點火柴的小女孩
兩個巴掌
聖誕飾品代工廠
撿廢鐵與汽水機
摘香花
五年級
鞋面珠繡
音樂課
六年級
老王書店與漫畫童年
包裝免洗筷
印便當盒
記憶碎片
剪燒酒螺
髮夾彩繪
穿項鍊
被退貨的愛心和巫婆
金銀紙分裝
河堤
後記
附錄:小學時代物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