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在「倒霉」邊緣:一個男孩的搗蛋童年
蕭毛/文
有的書,大人才讀得懂;有的書,只有孩子才喜歡讀。但是,還有一種書,卻是很多大人與孩子都喜歡讀的。《搗蛋鬼日記》正是這樣一本書。
既然這是一本很多大人與孩子都喜歡讀的書,我就不能只說一些只有大人才願意聽的話。為公平起見:我決定把序言分成兩部分,序號為「1、2、3」的部分,是專為孩子們寫的;序號為「一、二、三」的部分,是專為大人寫的,請你們各取所需。
1. 故事從九歲開始
《搗蛋鬼日記》只是一本「簡單」的書,書中的主人公加尼諾就像我們班裡的一個機靈的淘氣包一樣,那麼熟悉和親切,沒有任何距離。讀完第一段,你就可以明白這一點。
「好了,我想今天的日曆畫到我的日記本上了。今天是義大利軍隊進入羅馬的日子,也是我的生日。我把這兩句話寫在了日曆上,目的是讓來我家的朋友別忘記送禮物給我。」
那天,加尼諾收到了一大堆生日禮物。不過,他最喜歡的還是媽媽送的一本漂亮的日記本。加尼諾開心了一會兒,卻煩惱起來,因為他只寫出半頁,不知怎樣才能將它「填滿」。想了半天,聰明的加尼諾想:「抄一段阿達姊姊的日記不是極好嗎?」
於是,他從姊姊的日記中把這些話抄了下來:
「唉!要是那個小老頭再也不來我家就好了!可是今晚他又來了……我永遠也不會喜歡他……」
晚上,那個「小老頭」真的來了。看到加尼諾手裡的日記,他好奇地大聲念起來。起初,大家都大笑不止;念到加尼諾抄來的日記時,卻再也沒人能笑出來了……最後,「小老頭」氣呼呼地走了;加尼諾的姊姊阿達哭了;全家人都責罵加尼諾,怪他把姊姊的男朋友氣跑了。
臨睡前,加尼諾在日記裡發誓,以後再也不抄別人的日記,只寫自己的事。在隨後的半年裡,加尼諾在他的日記裡記下了許多歡樂和傷心的事——儘管他只是一個九歲的男孩。於是,就有了這本書裡一系列關於加尼諾的精彩故事。
2. 搗蛋記趣
先講一個加尼諾想讓姑媽開心的故事。
加尼諾發現,姑媽很愛窗台上的那盆龍膽草,常和它聊天,希望它能早點長高。那天早上,加尼諾特意起得比姑媽還早。然後,他掏空花盆,把龍膽草綁到一根小木條上,讓木條的尖端從花盆滲水孔中穿出,再將泥土填滿,把花盆放回原處。接著,他蹲到窗外,攥著小木條的一頭等候……
後來的事,請加尼諾自己來講:
連五分鐘都不到,貝蒂娜姑媽就打開了窗子,開始同龍膽草聊起了天。
「哦!我親愛的,你好嗎?哦,可憐的,……你有一片葉子斷了……」
我躲在窗台底下,一動也不能動,而且不能笑出一點聲來。
「你等一會兒,等一會兒,」姑媽接著說,「我去拿把剪刀……」
當她去拿剪刀時,我把小木條往上捅了一點。
「來了,我親愛的!……」貝蒂娜姑媽回到了窗台邊。
突然,姑媽的嗓子變了聲,她叫起來了:「你知道我要對你說什麼嗎?你長高了!」
就這樣,為讓姑媽能「開心到底」,她每離開一次,加尼諾就把小木條往上捅幾下,驚喜過度的姑媽,後來嚇得只顧喊「啊」,直到花盆被加尼諾捅翻,才恍然大悟,起身去拿棍子……
3. 快樂在「倒霉」邊緣
加尼諾的故事可真多——你能想到嗎,他還曾將豬裝扮成鱷魚,把小孩子吊到樹上當猴子,往同學的椅子上抹粘鞋膠……這些事雖然給他帶來快樂,也給他帶來了委屈……具體只好請你自己去讀了。
很久都沒這樣笑過了——讀完《搗蛋鬼日記》後,我才意識到這一點。同時,心裡還有點慚愧,因為我的歡樂竟然多半都建立在加尼諾的「倒霉」之上。
書中,除「搗蛋」外,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就是「倒霉」。我粗略地算了一下,「倒霉」一詞共在日記裡出現了三十餘次,如:
「我真是生來就倒霉!」(9月21日)
「這次倒霉的旅行弄得我渾身上下都是煤灰。」(10月17日)
「唉,我的日記,我是多麼倒霉!」(10月31日)
而且倒霉的事也是接踵而來,就像櫻桃一樣都連在一起,所不同的是櫻桃受到人們的歡迎。依我說,倒霉的事最好一件一件來,否則我可受不了。(12月5日)
至於近似的詞,更是難以枚舉,簡直讓人對書名產生了懷疑:是不是該叫做《倒霉蛋日記》呢?
當然不是,如果沒有不懈地「搗蛋」,「倒霉」又怎會「櫻桃一樣都連在一起」?這就像我過去的老師常說的那樣:「你們千萬別忘了!腳上的泡,都是你們自己走的!」
學習了辨證法之後,我才明白,「腳上的泡」,只是事情的一面,雖然不一定好,卻也未必不好,因為「腳上沒泡」的人,一定是沒走過遠路的。
沒走過遠路,又怎能見到好風景,遇到新奇的趣事,讓自己見識更廣?想不到,加尼諾年紀雖小,卻早早地懂得了這個道理,所以,他才要在「倒霉」的邊緣執著地尋求「搗蛋」的快樂。為此,棍棒不能屈,里拉不能移……
哦,真該給這孩子頒發一枚榮譽獎章!
4. 童年的秘密
唉,我多羨慕你——不管你是小學生還是中學生,因為你在童年時就能讀到像《搗蛋鬼日記》這麼有趣的事——而我,初次讀它的時候就已是難得有閒的大人了。
現在,我想提幾個問題,你願意回答嗎?
在你過九歲生日的時候,父母送了你什麼樣的生日禮物?其中,也有漂亮的日記本嗎?
你也願意像加尼諾一樣,把童年的快樂與委屈都留在日記裡嗎?
多年以後,你將怎樣開啟你童年的秘密?
在你思考答案的時候,我卻要暫時同你再見了,因為我還需要向大人們講加尼諾的故事。
再見總是一件很遺憾的事,因為我們才剛剛認識。不過,下次再會時,要是你已經長大,變得我認不出來了,該怎麼辦?沒關係,將來再見的時候,只要你說出加尼諾的名字,我就能認出你,因為我們都是加尼諾的朋友,有著一樣的快樂和委屈,有著共同的秘密……
(一)一本集「搗蛋」之大成的童書
提到義大利的日記本兒童小說,我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亞米契斯著的《愛的教育》,因為它是一本深受世界各國的兒童和成人喜愛的名著。可是,在一九二○年,意大利又出現了一本與《愛的教育》體裁相同,風格迥異,內容更為輕鬆,最後卻殊途同歸的日記體兒童小說——《搗蛋鬼日記》。
該書的作者是意大利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和詩人,露易基‧貝台利(1858-1920),筆名萬巴,作品眾多,《搗蛋鬼日記》是其中最著名的。
一九○六年,萬巴為孩子們創辦了一份報紙,不久,開始在該報發表《搗蛋鬼日記》。這部小說以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九歲男孩加尼諾在半年裡闖下的一系列禍事及其所受的委屈,因其內容輕鬆活潑、語言靈動幽默,深受廣大家長和孩子的歡迎,還曾被拍成電視劇和電影。「搗蛋鬼」加尼諾很快便成為義大利家喻戶曉的人物,如同《木偶奇遇記》中的匹諾曹。從一九二○年至今,該書在義大利本國已重版一百二十餘次,並被譯成三十九種語言發行,受到各國不同年齡讀者的熱愛。
從書名可以猜到,該書講了許多加尼諾的「搗蛋」故事。這類故事,孩子當然會感到「好玩」,成人為什麼也喜歡呢?原因是多方面的:該書能開啟我們每個人的童年秘密,喚醒兒時的回憶,再現兒童的天性,同時加尼諾的趣事也反映出現代家庭教育的種種問題,讓我們在歡笑之餘得到深刻的反思……
(二)請聽聽孩子的心聲
的確,只要拿起《搗蛋鬼日記》,你就會讀到加尼諾的種種淘氣事,但是,它不僅僅是一本幽默的、童趣十足的兒童讀物,對我們來說,也是一面鏡子,能夠把我們在教育方面比較容易忽略的問題折射出來。加尼諾的確頑皮,但事情也不能都怪他,很多時候,他差不多算是無辜的,比如這一次:
「我的好媽媽……總是教育我不要撒謊。她說只要撒一次謊就要在地獄裡關七年。但是有一天裁縫來我家收工錢,她卻讓卡泰利娜對裁縫說她不在家。我為了不讓她到地獄裡去受苦,就趕緊跑到門口去大聲喊:『卡泰利娜撒謊,媽媽在家裡。』結果我得到的獎賞是挨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不過,即便加尼諾只是「好心辦壞事」,卻還是一再受到家人的責打,因為沒人願意聽或相信他的解釋。所以,他只能把心事講給自己聽:
「說起來難以相信,在我掉進河裡的一剎那,我……只是想講:這下子爸爸、媽媽、姊姊們將因為他們身邊沒有我而高興了!他們將再也不會說是我毀了家了!他們也再不用叫我『搗蛋鬼』的外號了!」(9月21日)
「我親愛的日記,我有多少話要向你訴說啊!」(10月12日):
「我的日記、我太絕望了!當我被關在自己的小房間裡時,我感到只有把悲哀向你訴說,心裡會好受些。」(10月24日)
這些話,竟然出自一個九歲的孩子之手,實在令人心酸。如果大人們知道他的這些想法……不,不可能的,因為那些大人們只願不斷用粗暴的教育方式,把自己的孩子變得像人家的孩子一樣聽話,卻不想抽空去聽一聽孩子的心聲。
(三)修剪=戕害
向來以童趣漫畫見長的豐子愷先生,一九四九年為《護生畫集》創作了一幅名為《剪冬青聯想》的「另類」護生畫:畫面的下半部分,畫著一個園丁用剪刀將冬青樹叢修剪一齊的場面,畫面的上半部分,畫著一群個體大小不一的人,一把更大的剪刀正在試圖將他們也修剪一齊,結果,除了一個矮子,所有人的頭都被剪下一半或者大半……
從畫的寓意看,它已超出護生畫的範疇,成為一幅觸目驚心的諷刺畫了:人非草木,怎可一刀切?尤其是對孩子。可惜,許多成人都忽略或拒絕相信它——其中,既包括一些中國的成人,也包括加尼諾的家人。所以,等他們意識到「剪刀」也終有力竭的一天時,只能一片茫然,無所適從,就像加尼諾在日記中寫道的那樣:
「在家裡,大人連揍都不想揍我。」(10月31日)
如果他們能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事情未必不會有好的轉機。可是,此時他們仍然不肯承認「孩子也是人,不能一刀切」這個最簡單的道理。那麼,後來的事情只能越變越糟……
加尼諾本就不壞,但他的家人卻一定要把他改造成「一個同過去完全不同的好孩子」。於是,家人出於「好心」而改造他的所有努力都成了對他的扭曲,招致了他出於純真本性的激烈對抗,於是他的「搗蛋」也越來越出格……
如果好壞的標準因人而異,謊言支配真言,加尼諾怕是永遠也變不成大人眼中的好孩子。長大後,他要麼變得憤世嫉俗,類似於《麥田的守望者》中的霍爾頓,要麼……
(四)推行真的「愛的教育」
孩子的本質是好的,卻無法自覺免受大人的「壞影響」,尤其是那些潛移默化的影響——有時,孩子的「搗蛋」原因即在於此。加尼諾身上所有真正的缺點幾乎都可以從他的家人、親戚、學校乃至社會找到根源,是這些多方面不良「身教」的結果。在《搗蛋鬼日記》中,有一個這樣的情節:
一天早晨,加尼諾把鳥從籠裡放出來,然後抱著貓在一邊看。一不留神,貓竄出去,咬死了小鳥。於是加尼諾把貓拎到水龍頭下,用水猛沖,「懲罰這隻殘暴的貓」。
在懲罰「殘暴」的貓時,加尼諾同樣「殘暴」,但他卻不覺得,因為每次他犯錯誤後,總是受到類似的或更重的懲罰。
過去,成人只相信「棍棒下面出孝子」、全然不顧棍棒下面的委屈,甚至鮮血。那些棍棒下的「孝子」,在成人後又對自己的孩子繼續新一輪的棒打,結果卻多半與加尼諾懲罰貓的效果近似。
再讀一讀加尼諾在日記中信手寫下的這句反思,我們的感觸將更深:
「如果把自吹小時候怎麼怎麼好的爸爸也關在房間裡,罰他光喝清水和啃麵包,我敢打賭,他也會像我一樣去爭取自由的。」
表面上看,多少年來,我們一直在推行「愛的教育」,但是,什麼才算真正的「愛的教育」,孩子得到它了嗎?——讀了《搗蛋鬼日記》後,相信我們從中能得到不少啟發。
加尼諾語錄
※ 我多麼高興我掉到河裡,多麼高興我經歷了淹死的危險!要不,我也不會得到這麼多的問候,聽不到這麼多的好話。
※ 看來是不可能的,但又確實如此,這就是世界上的男孩就知道幹壞事。要是今後一個男孩都不出生就好了,這樣,他們的爸爸、媽媽將會多麼高興啊!
※ 姊姊們以為,男孩子的臉生來就是讓人搧耳光的……但她們不知道,當她們這樣做時,陰暗和報復的想法就在男孩子們的頭腦中產生了。
※ 真的,我沒有一絲惡意,如果在場的人們勇敢一些的話,就會以一場大笑來結束。遺憾的是,孩子良好的願望從來就沒被承認過。
※ 如果爸爸講的是對的話,那麼也就是說:我兩歲時幹的事也得算賬囉!
※ 這樣將使他們懂得,孩子們有了錯應當改正,但不能靠棍棒。
※ 如果把自吹小時候怎麼怎麼好的爸爸也關在房間裡,罰他光喝清水和啃麵包,我敢打賭,他也會像我一樣去爭取自由的。
※ 大人們應該懂得,不要總是把什麼過錯都推到小孩子身上,並強迫他們承認這些過錯。
※ 大人們多麼傲慢哪!但是,這次她們將發現,孩子們有時比她們判斷得更正確,而她們總認為自己什麼都是對的!
※ 兩天裡我吃了八碗麵條湯……就是在鎮壓異教徒的時代,人們也沒有用這樣可怕的刑罰,來對待一個可憐的男孩子。
※ 他們一唱一和,意思是:孩子應該尊重大人,而大人卻沒有義務尊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