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並蓄現代大僧
虛雲和尚在江西雲居山茅蓬圓寂的第四天,即西元一九五九年十月十七日,北京佛教界在廣濟寺舉行追悼法會。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趙樸初、周叔迦等居士參加了追悼會。同時,中國佛教協會委派副會長巨贊法師,赴江西雲居山弔唁。
當虛雲和尚圓寂的消息由新華社播發後,海內外佛教界為之震驚,同聲哀悼。台灣、香港、澳門等地的佛教徒,均舉行了老和尚涅槃法會;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以及美國等國華人佛教界均舉行法會,以寄哀思。各地佛教界知名人士,如倓虛法師、印順法師、覺光法師、曉雲法師等紛紛撰文,表彰和紀念一代高僧虛雲禪師一生之道德建樹。
「泰山其頹,哲人其萎」,人們常常用此語來悼念偉人的去逝。假如要使這八個字用得恰如其分,適用者並不很多,就中國近代佛教而言,則當首推虛雲老和尚。
綜觀虛公之一生,志大氣剛,悲深行苦,為法忘軀,九死一生。其建樹、道德、年齒、悟證之偉大高深,為近世所罕見。虛公一生,功追往聖,德邁時賢。舉其犖犖大者可以概括為十事;一曰雲水天涯,苦修證道;二曰提倡戒律,整肅道風;三曰中興祖庭,建寺安僧﹐四曰續法禪門,併弘五家;五曰兼攝經教,重視史文;六曰興學育僧,迎納新進;七曰恢弘古風,農禪並進;八曰護國護教,為法忘軀;九曰啟建法會,維護和平;十曰福利社會,普度眾生。
虛公雖為禪宗大德,但其思想特點則是宗教並重、禪淨並重、解行並重、內(學)外(學)並重。他平生雲水天涯,中興六大叢林,維護僧伽命脈,時時處處都體現了慈悲救世的菩薩精神。其高風亮節、光耀照人,堪為千秋典範、百代楷模。
遺憾的是,虛雲和尚的主要著作,在「雲門事件」中佚失殆盡。幸經虛公弟子將平日記錄的隻語片言,整理編成《虛雲和尚法彙》,而其生平事蹟亦由眾弟子錄為《虛雲和尚年譜》。二書自西元一九五三年在香港出版後,已在港台等地再版多次,且有英譯本出版。西元一九六二年,虛公圓寂三周年之際,亦有其弟子淨慧法師輯佚的《虛雲和尚法彙續編》印行。
虛雲和尚示寂荼毗後,其靈骨舍利為雲居山大眾珍藏供養。在香港,虛公眾弟子首先在芙蓉山創虛雲和尚紀念堂,建舍利塔,以彰顯虛公遺德。西元一九八○以後,江西雲居山真如寺、雲南昆明雲棲寺、廣東乳源雲門寺、曹溪南華寺均先後建塔,供養老和尚舍利。雲居山真如寺還在虛公生前所居的雲居茅蓬舊址上建成「虛雲紀念堂」,以誌永久的紀念。
本書在寫作時,曾得到雲門大覺寺佛源大和尚、雲居山真如寺衍真法師、廣東省佛教協會黃禮烈居士、逝江省佛教協會妙高法師、李祖榮居士,以及河北省佛教協會「虛雲印經功德藏」等提供有關資料和幫助,筆者在此謹表謝忱。然虛雲大師為一代宗匠,其住世百二十載,平生事蹟極富傳奇色彩,但留下來的文字紀錄卻很少。因而撰寫虛公之傳記,非具備相當學養及修養不可。筆者雖持恭敬之心,然自知學力淺薄,更乏修持,加之資料蒐集有限,本書中疏遺或不妥之處在所難免。誠盼四方大德--尤其是熟知虛公事蹟者有以教之,以便在再版時予以訂正。是所祈望焉。
張家成 謹記於杭州西子湖畔求是園
西元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