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曲禮上第一
曲禮下第二
卷二
檀弓上第三
檀弓下第四
卷三
王制第五
月令第六
卷四
曽子問第七
文王世子第八
禮運第九
卷五
禮器第十
郊特牲第十一
內則第十二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6 項符合
禮記集說(上)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二手書 |
$ 190 |
![]() |
二手中文書 |
$ 237 |
![]() |
中國文學論集/經典作品 |
$ 264 |
![]() |
中文書 |
$ 264 |
![]() |
中國哲學 |
$ 270 |
![]() |
經學典籍 |
$ 270 |
![]() |
社會人文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禮記集說》是由衛湜在開禧、嘉定時(1205—1224年)著作的書,一共有十六卷。衛湜是宋學者,大都人(今屬江西省),他把《禮記》集為《禮記集說》。現在的《禮記集說》整理者為萬久富。據《宋元學案》載,宋朝滅亡,其不求仕,教授鄉里,有「雲莊」先生之稱。《禮記》中原有四十九篇文,而《禮記集說》中有四十七篇原文,這是因為作者對宋儒朱熹編纂《章旬》的尊崇,因而在此書第十四卷末註明:「中庸第三十一朱熹章句」。
作者簡介:
衛湜
宋昆山石浦人。字正叔,號櫟齋,學者稱櫟齋先生。衛涇四弟。慶元(1195—1200)鎖廳進士。官於兩浙轉運司。好古博學,酷嗜藏書,精於禮學。嘉定十七年(1224年)知武進縣,寶慶二年(1226年)進呈所纂輯《禮記集說》一百六十卷,魏了翁為序。紹定元年(1228年)擢朝散郎直秘閣,四年備員江東漕筦,六年通判建康府,端平元年(1234年)改知全州。除太府寺丞、將作少監,皆未任。嘉熙三年(1239年)以朝奉郎主管官告院權知嚴州,四年末赴召。復加核訂重刊《禮記集說》,采摭群言最為賅博,去取亦最為精審。淳祐三年(1243年)進職二等。仕終朝散大夫、直寶謨閣知袁州。與葉適交密。清正淡泊,學術嚴謹,學貴自得。另著有《文章奏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