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人生,再次出發,我們亟需一個全新的開始
走出有毒的關係,看清自戀的倒影
突破受害心態的枷鎖,活出這一生的祝福
《水仙》集結眾多真實故事:有些人把伴侶當作天,希望這一生從此有靠;有些人工作盡心盡力,但求伯樂欣賞;有些人醉心靈性的超脫,只願沉浸在神聖的氛圍……
沒想到,這一切追求和理想,到頭來還是數不完的傷心和失望。
每個人都想知道「為什麼會如此?」
從世界提供的解答開始,楊定一以逆風的視角解讀自戀性格、創傷與受害感,直接切入人際衝突的核心──「我」的錯覺。
《水仙》從人際關係的摩擦出發,陪伴讀者看清受傷和痛苦的根源,化解人際的衝突。最重要的是,透過這些必要的創傷,一起走出人間的大幻象,擁抱愛,得到自由。
「一般人會以為,只有在人與人的關係,才有自戀不自戀好談。但真正的自戀,是我們每個人的情況,沒有誰逃得掉。
「我們站在這個世界,認為這個世界是真的,認定一切是存在,是存有,是真實不虛,是唯一的可能,也就已經進入了自戀的錯覺。
「在這錯覺中的,不是只有你我,每個人都是如此。
「要解開自戀的泡沫,『在』的觀念是唯一的鑰匙,讓人可以看穿自戀的錯覺,而走出自己的小角落。」──楊定一
*************
「全部生命系列」簡介
人的健康,身、心、靈從來沒有分開過。楊定一站在全人健康的角度,重新整合從古到今、世界各地的健康法門與哲學系統,用現代的語言重新表達,幫助你我活出全部的生命潛能。
《真原醫》、《螺旋舞》、《結構調整》、《好睡》與《最簡單、居家隨時做的結構調整運動》是從身心,也就是從「有」看著這個世界。希望在這個快步調的社會,幫助你我身心做一個整合,希望每一個人回到均衡。畢竟,在失衡的狀態下,一個人隨時都會被身心的不均衡給拉扯,而難以體會生命更深的層面。然而,一切都是幾面一體。有了「全部生命系列」的基礎,自然可以在這個最完整的預防醫學的每一個角落,體會到愛、平等、寧靜與希望。
從《靜坐》,「全部生命系列」《全部的你》、《神聖的你》、《不合理的快樂》到《我是誰》、《集體的失憶》、《落在地球》、《定》、《奇蹟》,再到兩本問答《十字路口》、《插對頭》,以及之後的《時間的陷阱》、《短路》、《頭腦的東西》、《無事生非》、《清醒地睡》、《我:弄錯身分的個案》、《豐盛》、《唯識》、《必要的創傷》、《轉捩點》、《療癒的飲食與斷食》、《呼吸,為了療癒》,逐漸地,自然移動角度,從二元對立轉到一體,從「空」看著「有」,從內心看著外在,從「在」看著「做」,從「心」看著「人」。
隨著每一個作品,我們深入的,不是知識,而是每一個人內心都有的層面——生命最深的智慧與慈悲。這,是人類終極的療癒。
作者簡介:
楊定一博士
全部生命系列作者
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曾任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癌症研究所諮詢委員、洛克菲勒大學分子免疫及細胞生物學主任
文字作品:《真原醫》、《靜坐》、《全部的你》、《神聖的你》、《不合理的快樂》、《我是誰》、《集體的失憶》、《落在地球》、《定》、《結構調整》、《奇蹟》、《十字路口》、《插對頭》、《時間的陷阱》、《短路》、《好睡》、《頭腦的東西》、《無事生非》、《清醒地睡》、《我:弄錯身分的個案》、《豐盛》、《最簡單、居家隨時做的結構調整運動》、《唯識:新的意識科學》、《必要的創傷》、《轉捩點》、《療癒的飲食與斷食》、《呼吸,為了療癒》
音聲作品:《等著你》、《重生:蛻變於呼吸間》、《你‧在嗎?》、《光之瑜伽》、《真實瑜伽》、《呼吸瑜伽》、《四大的瑜伽》、《最終的真相》、《瀑布跟水滴的靜坐》、《岩漿的靜坐》、《森林的靜坐》
App線上課程:《唯識的每日靜心》、《沒有路的路》、《螺旋舞》、《結構調整》、《蛻變‧重生》與《這裡‧現在》一日共修營實錄、《真原醫運動新觀念》、《感恩身體的功課》、《不費力的自我結構調整》、《真原醫靜坐》、《從心開始》
陳夢怡(編者)
台灣大學動物學碩士,編有「全部生命系列」作品,譯有《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呼吸的自癒力》、《奇蹟半生緣》、《性、金錢、暴食症:談形式與內涵》、《親子關係:世間最難修的一門課》、《心理學:適應環境的心靈》等作品。
章節試閱
【內文試閱一】
【 1每一個人都受傷】
這個世界,沒有哪一個人不是受傷的。
我們本來是圓滿的生命,但從局限到身心的那一刻起,已經失去了全部,不再是滿足。不知不覺,我們把自己當作是缺憾,是不足,是脆弱而隨時可能消失的存在。
我們不光需要水、食物和空氣來維持生命,也渴望外界的注意,讓我們隨時能確認自己並不是不存在的虛無。除了透過物質和關注確保肉體的存在和心理的存在感,人也會尋求情感的連結,想透過感情和感受把小小的「我」擴大,融合成一個比較大的「我們」,想得到更大的存在感,也更有安全感。
一般人所說的健康和成功,不外乎是肉體能好好運作,對外能受到注目、關心和尊重,對內擁有親密的伴侶關係、圓滿的家庭。如果這方面的期待受到阻礙,或個人的感情受到傷害,最常見的反應也就是想去修正外界,想改變對方,就好像把世界當作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去改善,去處理。
但,這並不是我寫《水仙》這本書的目的。
坦白說,我並不覺得有資格來談人間的關係要如何經營,更別說自己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部份。只是有許多朋友跟我分享他們的困難、痛苦、顧慮和經歷,讓我得到一些啟發,而希望能分享個人的一些觀點。
我只是把人間帶來的傷口當作一個出發點,從這裡找出一個出路,不光是走出創傷,更重要的是,走出人間的錯覺。
我們所認為的生命、生命的劇本、人生的故事,說到底,本身並不是實質的存在,是透過我們的頭腦和五官資訊組合出的妄想和錯覺。
許多人把這場錯覺當作唯一的可能,更把這個可能活成一場悲劇。在這場悲劇裡,用錯覺來折磨「我」,在錯覺裡流淚、痛苦、不斷地衝突,還不敢輕易收手。
「我」的作用太強烈,而小我身心的習氣太重,所以我們當然會認為是別人欠了自己什麼,或是還有什麼地方沒能爭取到,可以修正,可以彌補。
我們就這麼感覺自己被欺負、被虐待、有什麼地方可以改進或是還有什麼地方可以後悔,而在這來來回回的受傷和補救裡度過了一生。甚至是生生世世都在重複類似的迴圈,怎麼也走不出來。
直到有一天,突然我們看清了現實,看清了「我」的角色,看清了一切,也就走出這一生的錯覺,活出這一生的祝福。
這是《水仙》這本書希望達到的。
【內文試閱二】
【 2盧薇──總是放不過】
在工作上,我遇過一位非常幹練的女士盧薇。她常在電視和媒體積極表達看法,有非常好的專業形象,在她的領域很有地位和影響力,可以說已經是公認的代言人。
見過幾次面,我們自然成為朋友,我也聽了她的人生故事。漸漸地,我發現儘管盧薇和前任已經分手好幾年,但只要一提到對方,她立刻充滿憤怒。
這種反應,我也常在許多追求靈性的朋友觀察到。就連一些出家多年的修行人,也免不了。有時候不見得是對過去的伴侶,也包括在工作和立場上曾有衝突的人,哪怕過了很多年,一提起還是不高興,根本談不上原諒。
除了指責前任有強烈的自戀傾向,盧薇也認為對方老是用心理操縱的手法對付她,讓她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只能依賴他。在一起愈久,她愈覺得自己無能,而讓她個人在處理財務和事業時遭受不少損失。
當然,伴侶關係有很多層面,有時候連當事人也說不清。盧薇也提到,前任為她包辦一切,生活大小事包括法律事務、談合約都由前任來安排,她完全不用操心。她根本不需要自己開車,無論她去哪裡,前任都會打點好,並親自接送。
我聽到這些,脫口而出「看來他也做了很多事,很盡責幫助你,保護你啊。」
聽到這,盧薇火氣又上來了,把過去的委屈再重新數落一遍。她受了這麼大的痛苦,卻好像連一毛錢都不值。就連眼前這個聽她說話的人都不懂她,全世界都不理解她。
盧薇的反應給我一個非常大的啟發,也是促使我將這個主題打開的理由。
【內文試閱一】
【 1每一個人都受傷】
這個世界,沒有哪一個人不是受傷的。
我們本來是圓滿的生命,但從局限到身心的那一刻起,已經失去了全部,不再是滿足。不知不覺,我們把自己當作是缺憾,是不足,是脆弱而隨時可能消失的存在。
我們不光需要水、食物和空氣來維持生命,也渴望外界的注意,讓我們隨時能確認自己並不是不存在的虛無。除了透過物質和關注確保肉體的存在和心理的存在感,人也會尋求情感的連結,想透過感情和感受把小小的「我」擴大,融合成一個比較大的「我們」,想得到更大的存在感,也更有安全感。
一般人所說的健康和...
作者序
【自序】
看到書名「水仙Narcissus」,有些朋友可能會想起一個希臘神話故事。它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在坊間流傳,但主要是這樣的:
Narcissus是河神與水澤女神的兒子。每個人都為他俊美的外貌心動,但他沒有見過自己的長相,只是從別人的反應知道自己長得很好。許多人前來求愛,都被他拒絕。
一次,他意外看見自己在平靜湖面的倒影,他不知道那就是自己,反而為世上竟然有這麼英俊、這麼美的人而動了心。他每天到湖邊守著,愛上自己的倒影。Narcissus開始嘗到那些向他求愛的人一樣的痛楚。無論他多熱情、多誠摯、多動人,再怎麼苦苦哀求,他所愛的對象始終不為所動,不會回應這份愛。
最後,Narcissus憔悴而死。神明將他化為湖畔的水仙花,隨時可以看見自己的身影。
水仙花的名字narcissus,就來自這個只能愛自己的年輕人。
Narcissus這個詞後來衍生出narcissism,一開始被當作是一種缺陷,一種傲慢。後來逐漸衍生出其他的意思,包括自大、自私、自我中心、自以為是。在中文世界常見的翻譯是「自戀」,反映了原本故事的情節,也離不開這個觀念後來的演變。
希臘神話有許多情節和角色被近代心理學家借用,作為比喻來描述各種心理動力和狀態。這故事就是其中一個,西方心理學的專家在18世紀末開始談到narcissism自戀的觀念。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適度的自戀是正常而且健康的人類心理特質。剛出生的嬰兒,他的自我概念是模糊的,還沒有明顯的「我」和「世界」的區分,外界就像是自己的延伸。
生命從這種一切都是「我」的原始自戀開始,透過和環境的互動,才慢慢形成一個比較清楚的自我。是從這種原始的自戀出發,柔弱的小嬰兒逐漸取得了自我的認同,並學會在環境得到生存。
我們在特定階段,例如青春期,雖然「我」更為清晰,但也同時進入了另一個爭取生存的階段。對於「我」爭取存在感的痕跡,我們都不陌生──像是非常在意個人的外貌和表現,很容易把外界的評價當成是衝著自己來的,無論讚美或責罵都會往心裡去,同時又擔心沒有得到注意和輔導。青春期的孩子在生理上要適應荷爾蒙的突然變化,在心理上還要適應「我」強烈而不穩定的作用。這個階段,無論對自己或對身邊的人,都不容易。
在理想的情況下,人早晚會穩重起來,進入一種自戀的平衡,而讓「我」得以和環境共生存。但這種平衡並不穩定,大多數人一生會在人際關係的各種衝突一再經驗到「我」的危機。
在各種人際關係中,工作場域的互動與伴侶關係,是集中現代人最多注意力的兩大領域。「我」在密集的交流中不斷受到挑戰,讓自戀脆弱的平衡岌岌可危。在西方的大眾文化,自戀早已不僅僅是一種心理學或文學的觀念,更在討論伴侶關係、兩性議題、職場互動的領域成為熱門主題。
確實,有些人格的偏差帶有過份的自戀傾向,如自我陶醉、自戀型人格障礙,而使人很難在社會運作,難以和他人共生存。我們在英文網頁搜尋narcissism,也會看到許多談兩性關係和職場生涯的文章,去描述一個自戀的人如何令人失望、如何遠離這樣的人等等。
另一個常提到的字是「心理操縱gaslighting」。Gaslighting字面上的意思是拿煤氣燈去照明,現在會當作「心理操縱」來談則是出自1944年美國的一部驚悚片《煤氣燈下》(Gaslight)。在影片裡,男主角動了一些手腳,讓屋裡煤氣燈忽明忽暗。儘管女主角指出這狀況不對勁,但男主角用各種方法說這只是女主角自己的幻覺,不值得採信,而讓女主角陷入一種脆弱的心理狀態。
現在一般人談gaslighting,主要指的是有意透過心理操縱把人摧毀。例如在一些小地方給予不成比例的讚美,讓人受寵若驚,而同一個人又在一些小事吹毛求疵,讓人懷疑自己。最後,這個受害者完全糊塗了,對自己產生一種扭曲的看法,以為自己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什麼都做不來、怎麼做都會做錯,而只有這個不知為何愛他又嫌棄他的人是對的。
自戀和心理操縱這兩個觀念,我在美國聽人談到伴侶關係和職場衝突時,常常聽到他們提起,一般都會認定是引發衝突的根本原因。
是的,這樣的人確實存在。我們多少都在家庭、伴侶、親友、工作環境、公眾事務遇過這樣子的人。他們像自戀的水仙,在萬事萬物只看見自己的倒影──只關注自己和自己的需求,不為別人著想,不懂也看不到別人的需要,對他人不聞不問。有些則只想利用或欺騙對方,讓無辜的人在關係中受傷,失去對人性的希望。
這是一般人談到人際衝突會想探討的主題,但我寫《水仙》並不是為了如何定義自戀性格或心理操縱,也不是談怎麼避開、怎麼不受傷、怎麼去反擊。
《水仙》並不是一本這樣的書。談自戀,只是一個起點。
這段期間,我常見到一些朋友遇到分手、工作不順或事業拆夥,心中有很大的憤怒和不平。這不光影響個人,強烈的對立氣氛也會蔓延到周邊。
我相信你在個人的圈子也會觀察到類似的現象。一對朋友分手,若你是女士,可能對男方非常不諒解,你的朋友也多半認定都是男方的錯。但如果你是男士,你可能會有不同的想法,也許會認為是女方的問題,而男人隱忍了很久。
任何一個話題,無論男女、飲食、消費、生活習慣、工作、價值觀、風俗、民情、教養方式……都可以從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身分、不同社會階級將人分成兩邊,讓兩邊相互攻擊,互相覺得對方難以理解。
每個人上了戰場都以受害者自居,隨時指控對方有罪,而最無辜的不外乎是自己。
特別是社群媒體盛行的時代,一個話題隨時可能炒熱起來。資訊流通的速度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一個熱門話題幾天內就能轉成各種語言襲捲全球。人變成一個個帳號,有些人還會創好幾個帳號,而帳號下是誰時常也不明不白。過去人和人見面交流至少還有基本的禮貌,或願意探究一件事的真實性。但躲在帳號下,從未見過面的人互相辱罵毫無顧忌,根本不想保留一點查證的空間。彼此敵視的激烈程度,說是戰爭也不為過。
人類歷史從來沒有這麼強烈的兩極化的現象。
特別經過COVID-19三年疫情,許多人花更多時間在網路上與人互動,對社群媒體的依賴愈來愈強,這情況更是明顯。
我談這個主題,多少是想做一種顛倒的作用,為這個趨勢踩一個煞車,讓我們真切看看彼此。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只顧自己的水仙,也不是每個人都在欺負別人或受到欺負。這種相互的指控和社會集體激烈的對立,值得我們自身好好反思──轉向內心,做一個徹底的檢討。
或許透過這樣的機會,我們可能對人生得到不同的解釋,體會到更高的層面,而可以讓我們從「我」的夢魘、從人生的錯覺走出來。
本來我們忿忿不平,無法原諒,認為自己被冤枉、受盡委屈,但可能最後會發現事實並不是如此。過去所認定的──是別人欺負自己、完全沒有為自己著想,這些看法好像完全是個人過去的理解,只是個人不完整的解釋。
假如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或許我們這個問題也都不成問題了。
【自序】
看到書名「水仙Narcissus」,有些朋友可能會想起一個希臘神話故事。它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在坊間流傳,但主要是這樣的:
Narcissus是河神與水澤女神的兒子。每個人都為他俊美的外貌心動,但他沒有見過自己的長相,只是從別人的反應知道自己長得很好。許多人前來求愛,都被他拒絕。
一次,他意外看見自己在平靜湖面的倒影,他不知道那就是自己,反而為世上竟然有這麼英俊、這麼美的人而動了心。他每天到湖邊守著,愛上自己的倒影。Narcissus開始嘗到那些向他求愛的人一樣的痛楚。無論他多熱情、多誠摯、多動人,再怎麼苦苦哀求,他所...
目錄
自序
1. 每一個人都受傷
2. 盧薇──總是放不過
3. 茉莉──別讓他發脾氣
4. 東敏──Starbucks的男士
5. 活在自己的泡泡裡
6. 莉亞、漢榮──什麼時候該走?
7. 都沒有安全感
沉澱與反思:體會現階段的自己
8. 隨時可能失望
沉澱與反思:對人際互動的期待
9. 扭曲了自己
沉澱與反思:習慣扮演的角色
10. 多一點同情
沉澱與反思:不同的互動方式
11. 阿麗、小光──只是配合大家
12. 心理界線不清晰
13. 尊重自己做主的權力
14. 茉莉──鼓起勇氣
15. 學習尊重自己
沉澱與反思:探索心理界線
16. 喬安納──沒有自信的一生
沉澱與反思:自我覺察
17. 小黛──看不到自己的問題
沉澱與反思:學習放手
18. 家琪、世方──聽聽自己在說什麼
19. 天明、曉雯──說不出真心話
20. 山姆──靈性的自戀
21. 素素──無法溝通
22. 盧薇──誰對誰錯
23. 愛玲──不再轉移焦點
24. 可玟、志高、莫霞──總覺得不夠理想
25. 每個人都自戀
26. 往前走,重新來過
27. 放過受害的心態
28. 不快樂的責任,也許就在自己
29. 俊明──我不需要事事被牽著走
30. 欣怡──原來這些對我都不是真的
31. 療癒的路
32. 面對情緒危機
沉澱與反思:接納情緒和反彈
33. 元知、茉利──消化窩囊與內疚
34. 茉莉──交給生命的智慧去照顧
35. 誠懇面對自己的不是
沉澱與反思:反省與修正
36. 感恩,和無條件的接納接軌
沉澱與反思:從感謝自己開始
37. 為自己安排一個療癒的空間
沉澱與反思:火的淨化
38. 告一個段落
沉澱與反思:是我的選擇
39. 茉莉──燃起希望
沉澱與反思:我祈求
40. 茉莉──分享療癒的領悟
41. 三個提醒──是真的嗎?是友善的嗎?是必須的嗎?
42. 旅途有長有短
43. 將這一生徹底療癒
44. 不再恐懼
45. 走出自己的小角落
46. 把最好的部份帶出來
47. 再一次強調感恩的功課
48. 建立新的神經迴路
沉澱與反思:最快樂的事
49. 放過錯覺
50. 這一生,不是我們以為的那樣
51. 最吉祥的時點
52. 都是一樣的
53. 沒有意義,反而得到最高的意義
54. 變成一個空的容器
55. 把人生的理想交給生命
56. 從這一生徹底跳出來
57. 活出這一生的真實
58. 在:當下的生命場
59. 不費力,沒有選擇
60. 可以將所有的習慣全部重來
結語:鬆開雙手,祝福這個世界
自序
1. 每一個人都受傷
2. 盧薇──總是放不過
3. 茉莉──別讓他發脾氣
4. 東敏──Starbucks的男士
5. 活在自己的泡泡裡
6. 莉亞、漢榮──什麼時候該走?
7. 都沒有安全感
沉澱與反思:體會現階段的自己
8. 隨時可能失望
沉澱與反思:對人際互動的期待
9. 扭曲了自己
沉澱與反思:習慣扮演的角色
10. 多一點同情
沉澱與反思:不同的互動方式
11. 阿麗、小光──只是配合大家
12. 心理界線不清晰
13. 尊重自己做主的權力
14. 茉莉──鼓起勇氣
15. 學習尊重自己
沉澱與反思:探索心理界線
16. 喬安納──沒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