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看見童年內傷、擺脫內在束縛
派翠西亞.洛夫(Patricia Love)
婚姻諮商專家及《愛在高潮》(The Truth About Love)作者
你現在正過著夢想中的美好人生嗎?如果是,那麼你肯定遵循了本書概述的原則。如果你時常感到失望甚至灰心,請振作起來吧,因為本書是為你而寫的。書中有一套強大的計畫,會按部就班帶領你覺察那些操控人生、壓抑活力的內在批判、揭開你能力不足的原因,並給予清楚的指引,幫助你改掉一直「自我設限」的習慣。
本書對我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儘管我從事心理治療工作、做研究、寫書、擔任訓練師已經二十多年了,但我也有跟內在批判搏鬥的時候。這個變化多端的怪物會以多種形式出現,包括憂鬱、焦慮、過勞、感情問題、虛榮、精神委靡,以及造成思考麻痺的習慣,例如沉迷於看老電影和電子郵件。令我驚訝的是,本書很快就拆解我的心理防禦機制,並且仁慈的揭露內在批判與我作對的真相。當我照著書中的指示做練習時,我可以感覺自己的心情變好了,對事情的看法也更樂觀。我從這個經驗中得到的結論是,本書帶來了希望;它以親切的方式描述人類的兩難困境,並且解釋內在批判,最重要的是,它提供簡單易用的步驟,幫助我們擺脫內在的束縛。
閱讀本書會帶給你豐富的收穫。你可以藉著這個機會面對內在批判,並且認清自己和許多人一樣低估了「負面思考模式操控人生」的程度。你會獲得新的見解,了解為什麼你的工作和感情生活不如人意。(我特別喜歡書中探討親密關係的章節,而且光是描述理想伴侶六大特質的表格,就讓我覺得花錢買這本書是值得的!)
最後,我想建議你給自己充分的時間來實踐書中的計畫。我發現先讀完一個章節,接著做練習,然後重讀那個章節,會帶來很大的幫助。如果你照著建議的方式來進行,我相信你會很滿意的發現,這套計畫能夠逆轉你的負面思考模式。你的內在敵人再也無法躲起來破壞你的成就,而且最後,你會更熟悉真實的自己──你原本可以成為的那個親切仁慈的人。我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的經驗告訴我,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辦到。
作者序
覺察自己的童年內傷,才能釋放自己、做出改變
「我們的想法塑造了我們的人生。」──馬可斯.奧理略(Marcus Aurelius,羅馬帝國皇帝)
本書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問題:「你究竟過著誰的人生?」「你現在正充滿幹勁的追尋自己的人生,還是不經意的過著別人設定的人生?」「你是真的在追隨自己的命運,還是在重複父母的人生?」這些是每個人都要認真思考的問題。覺察內心的自我對話、意識到自己可能正在用負面思考模式過日子,是相當重要的。明白自己跟所有人一樣有個分歧的內在世界(從某方面來說,就是有個「內在敵人」在攻擊自己)並不好受,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卻對你有益。當你有了這種覺察,就能釋放自己,然後開始做出改變。
本書的目標是為你提供這二十五年來從內在批判的研究中獲得的見解,並運用方法幫助你擺脫這種破壞性過程造成的危害。你愈明白自己內心確實有個敵人,就愈有機會克服它對人生帶來的負面影響。書中的指引與練習會帶領你辨識內在批判、了解它從何而來,然後採取反制行動,活出更好的人生。許多參與研究者的親身經歷已經證明,你可以利用這些資訊來增進個人發展、擁有更滿意的親密關係、在事業上有所成就。
本書著重於認識內在批判的各個層面,包括相關的情緒反應以及對我們日常生活造成的衝擊。書中的章節說明了如何辨識和減輕內在批判帶來的深遠影響,使你能夠發揮自己的理想和價值觀、建立優先順序、探尋生命的意義,活出更滿意的人生。書中的建議、指引和技巧,是以臨床心理學家羅伯特.費爾史東研發的「話語治療法」(voice therapy)為依據。羅伯特.費爾史東博士擁有多本著作,包括(以下書籍尚未有繁體中文版):《幻想連結》(The Fantasy Bond)、《話語治療法:自我毀滅行為的心理治療法》(Voice Therapy: A Psychotherapeutic Approach to Self-Destructive Behavior)、《仁慈的教養》(Compassionate Child-Rearing)、《戰勝破壞性思考模式》(Combating Destructive Thought Processes)、《自殺與內在聲音》(Suicide and the Inner Voice),以及與喬伊絲.卡勒特合著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防禦機制》(Psychological Defenses in Everyday Life)和《親密恐懼》(Fear of Intimacy)。
本書架構
本書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源自童年的內在傷痕〉描述了日常生活中最常經歷的內在批判和敵對聲音,這些聲音在意識層面發生作用,而且幾乎普遍存在。第一章解釋這些聲音從何而來,包括它們最初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在童年時期得到強化。該章也提供日誌範例,協助區分這些負面想法,並且從比較真實且仁慈的觀點看待自己。第二章說明內在批判如何貶低自尊,使人們對真實存在或想像出來的缺點感到恥辱,還有如何加深內疚感,導致人生經驗無法向外擴展。該章節也提供建議和練習,藉由辨識內在批判來幫助減輕內疚和恥辱感。
第二部分〈受傷的內在、受限的自我〉的各個章節,具體描述了在各種日常狀況下阻礙我們達成特定目標的負面想法或聲音,同時提供指引和練習,減少那些聲音並改變受它們操控的行為。
在第三章指出造成工作效率低落的負面想法,解釋為何許多人會做出「不利於成功」的反應,並針對如何改變行為及建立良好工作習慣提出建議。第四章談到讓我們在最緊密的親密關係中陷入苦惱的內在批判,以及這些聲音如何犧牲真實的愛和親密關係來換取愛的幻覺。第五章說明為何幾乎沒有人倖免於家庭、同儕和社會對性與身體的態度帶來的傷害。該章節也提供練習,幫助伴侶辨識對性生活造成阻礙的負面聲音,重新找回性欲和親密感。
第六章揭開隱藏在各種自我挫敗行為背後的聲音,特別是與成癮有關的思考模式,也針對這些矛盾的內在聲音提出辨識和反制之道。第七章探討憂鬱問題,並指出自我毀滅的想法如何演變。這些自我毀滅的想法輕則使人生受限,重則導致嚴重的自毀行為。書中的練習可以幫助辨識引發憂鬱的負面想法,並針對「如何改變受到這些想法所影響的行為」提供建議。
第八章討論選擇治療師或諮商師時需要尋找的特質,以及如何找到一位好的治療師。這些資訊可以提供給想要追求個人發展,或在人生特定領域尋求專業協助的讀者作為參考。
第三部分〈擺脫過去、擺脫童年內傷〉,第九章可以幫助父母了解內在批判如何在童年時期形成,以及令人遺憾的是,這個社會如何支持孩子從小養成這種負面的思考模式。沒有什麼比孩子的未來更重要,因此該章節會提供指引和建議,幫助父母用正向、仁慈的角度善待自己,進而為孩子帶來正面的影響。
第十章提到許多人如何持續辨識、挑戰及反制內在批判,展開自我探索之旅。為了補充先前章節的方法、建議和練習,作者也提供由費爾史東博士研發出來的額外步驟,讓讀者可以透過它們邁向更美滿的人生。由於領悟到許多內在及外在力量會使人生受限、受害及受挫,費爾史東博士在另一本著作《創造有意義與仁慈的生活》(Creating a Life of Meaning and Compassion,無繁體中文版)中,針對有益於個人福祉及個人發展的經驗類型,提出了他的觀點。這一章也會指出培養友誼、擁有寬大心胸、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勇於在親密關係裡表現脆弱的一面、學習面對痛苦問題而不自我防禦的重要性。
本書可以幫助讀者揭開並戰勝損害自我意識、活力、達成人生重大目標能力的破壞性思考模式。我們在人生中受到的限制有很多是自己造成的,而且原因是來自透過不切實際和負面的角度,看待自己和他人。因此,本書希望指出內在的負面力量如何導致人們在人生遇到難題時,產生許多不必要的痛苦和煩惱,同時提供方法,幫助人們反制並改變這些力量,進而發揮自己的獨特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