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重磅推薦】
丁彥鈞|證券分析師
陳喬泓|成長股投資人
游庭皓|財經直播主
華倫老師|《慢步股市》作者
雷浩斯|價值投資者/財經作家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前言 反傳統!才有超凡報酬
「集中價值投資」是一種鮮為人知的投資組合建構方法,舉世聞名的價值投資大師巴菲特、查理.蒙格與長期擔任波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輔佐的盧.辛普森,以及書中介紹的其他人,都採用這種方法創造出巨額報酬。儘管集中投資在市場的震盪起伏中,時而盛行、時而沒落,卻一直深受巴菲特和蒙格的推崇,並且取得豐厚的投資成果。當經濟情勢好的時候,集中投資很受歡迎,因為它會放大收益;當市場轉壞時,投資人往往棄之不用,因為這種操作手法可能會導致收益的波動加劇。自 2008 年以來,投資經理人致力於規避任何存在風險的商業行為,集中投資也就不再受到青睞。
讓我們好好來檢視一下「投注規模」和「集中投資」,看看它們是否能做為實現卓越長期投資成果的手段。首先,我們將分析那些針對集中投資和分散投資的學術研究,比較兩者在長期投資上的報酬率。有關集中投資的討論核心則在「凱利公式」,它提供了一個數學框架,透過機率( 即獲利與損失的可能性)和風險報酬比(即取得潛在獲利所需承擔的潛在風險),計算出可以達到最大收益的合理投資規模。對所有投資人來說,最誘人的投資標的,莫過於一檔具有高獲利機率與高風險報酬比的證券。倘若輸入的參數有利,凱利公式所得出的投資規模,會遠大於共同基金或其他激進型投資商品的部位規模。此外,一些學術研究指出,高度分散的投資組合(組合中沒有相同產業的企業)會減弱多元化的優勢,收益表現會比數量極少的投資組合還不如。 而且,數量相對較少(10至15檔)的投資組合,相較於投資多元的指數型基金,所產生的投資報酬有著極大的差異。因此, 如果投資人想要超越指數型基金的表現,集中投資將有助於實現此一目標,儘管這種投資策略是一把雙面刃。
投資人可以採用傳統證券分析中的價值投資法,來找出具有有利參數(也就是高勝率和高風險報酬比)的投資標的,並計算出投資部位,以便透過集中投資組合,極大化超額收益。
我們透過特殊管道接觸到與巴菲特私交甚篤的一些投資人。本書將介紹幾位長期(至少10到30年)採用集中投資法取得卓越績效的投資人。這些人具備一個共同特質, 他們都有著穩定的資金來源。這個事實讓他們有能力承受收益上的巨大波動,也因此在操作上與其他投資人不同。一般來說,大多數人都在努力的規避波動,因為他們認為波動加大,等於風險提高。然而,我們的研究對象卻傾向追求波動,與此同時投資報酬還優於市場的整體表現。
本書介紹了八位風格各異的集中投資人。這些受訪的投資人和捐贈基金都還健在(編按:在原版書出版後,查理.蒙格已在2023年辭世),只有凱因斯除外,他雖已辭世,但卻是集中投資的先驅之一,他的許多理念也得到追隨者的採納。本書的目的,就在於找出讓這些人獲得高額報酬的投資原則。儘管這些人的投資年代不盡相同,但他們的投資組合卻都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內(我們將「長期」定義為至少 20 年)漲了好幾倍。書中這些投資人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多見,他們都有著永久或近乎永久的資金,因此我們假設永久性資金是讓他們實踐集中投資的重要因素。此外,本書還提出凱利公式,用於確定投資組合中每筆投資規模大小的數學框架。我們發現,這些偉大投資家的投資總結和凱利公式得出的結論,竟驚人的一致。
當代投資組合理論告訴我們,市場是有效率的,而任何企圖超越市場表現的行為不僅愚蠢,還得付出高昂的代價。 然而,事實上,至少有一小部分激進的基金經理人的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以顯著的優勢戰勝了市場。本書和書中介紹的投資人都認同效率市場理論(efficient market theory) 支持者的兩個論點:
1. 市場基本上是有效率的;
2. 如果你是蒙格口中所謂「一無所知」的投資人,就應該將市場視為效率市場。
換句話說,想要取得戰勝市場的投資報酬,需要非常努力,並掌握大量知識。如果你不具備上述的條件,最好還是選擇分散投資和指數化投資。但如果你擁有知識上的優勢,又能勤懇努力,還具備書中列舉的一些特質,那麼把精力投注在少量的投資標的上,對你而言將更為有利。 至於集中投資的程度則是因人而異,書中的投資大師通常聚焦在 5 到 20 檔股票上。 股票種類愈多,分散投資的好處愈大,投資組合的波動較小,但長期投資的報酬也會愈低。在高額下注和高波動性之間該如何權衡,是投資人自己的選擇,但無論是凱利公式或書中的投資大師,都點出了高額下注和高程度集中投資組合的優勢。
事實上,讀者可能會對計算出的投注金額之大感到吃驚。我必須再次強調,巨額投注取決於恰當的偏態機率(skewed probability),這些類型的機率並不常見,但數學家和投資人都認為,當出現不尋常的風險報酬比時,就該來場豪賭。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這裡提到的風險是指資本永久損失的風險,而不是學術上的波動率概念。只要能夠找到資本永久損失很小的投資機會,本書中的投資大師們願意經歷暫時(但重大)的資本損失。換句話說,他們都在試圖找到能夠提供強大安全邊際的投資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的資產、強大的業務優勢和無槓桿資產負債表,都能為投資人的資本提供保護。
書中的投資大師背景不同,有英國文學專業,也有經濟學家,但不知何故,他們有著相近的投資理念。「沈穩的心性」是這些投資大師的共通點,也是他們與那些在股票市場上碰運氣的散戶涇渭分明的原因。 巴菲特在2011年被問到,智力和紀律對成功的投資人來說,哪個更為重要時,巴菲特的答案是:「沈穩的心性才是關鍵。」
讓我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想要成為成功的投資人,你不需要擁有高智商。如果你的智商高達160, 那你可以賣掉其中的30,因為投資用不上那麼高的智商。你真正需要的是沈穩的心性,不讓自己受他人觀點和看法的左右。你必須具備洞察力,要能看清企業和產業的真實狀況,在不受他人影響的情況下,獨立評估企業。對大多數人來說,要做到這一點很難。 因為人們往往都有從眾心理,在特定的情況下,這種心理還會發展成偏執的行為。這一點從網路上的各種流行風潮不難窺見一二。
真正具備優勢的是那些有著沈穩心性的人,他們在評估企業、產業時,根本不在乎旁人的想法,報紙上寫什麼、電視上說什麼,一切都不重要。 不管什麼人預言將來會發生什麼事, 一概不予理會。
你必須根據既有的事實, 得出自己的結論。 倘若你沒有足夠的資訊, 無法做出判斷, 那就把它拋諸腦後,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你還得不怕困難,別盡是挑簡單的事來做。很多人辦不到這一點, 我也不知道原因。大家常常問我,這是你與生俱來的能力,還是後天學習的。其實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沈穩的心性真的很重要。
蒙格後來評價巴菲特的這個理論:
他這個說法當然有點極端。智商還是有用的。不過,有一點他是對的,你沒辦法傳授「沈穩的心性」。行事謹慎,加上一顆不錯的腦袋,一定可以勝過不知天高地厚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