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狐狸Old Fox
導演:蕭雅全
編劇:蕭雅全、詹毅文
演員:劉冠廷、白潤音、陳慕義、劉奕兒
製作:積木影像製作有限公司
年份:2023
在第六十屆金馬獎獲得最佳導演等四項大獎成為本屆最大贏家的《老狐狸》,卻出人意表地沒有獲得最佳劇情片提名,反映在複選階段的評審團可能作出了錯誤的決定,因為在我眼中,它是2023年表現最佳的台灣電影。
本片的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八、九○年代之交的台北,那時候全民炒股,第一個聲勢盛大的非法集資老鼠會「鴻源」出現並興風作浪,人人作著發財夢,很容易就會迷失方向。
故事主人翁小男孩廖界(白潤音飾)與父親廖泰來(劉冠廷飾),本來只是再普通不過的小市民,原想循規蹈矩地存錢,三年後買房子開理髮廳。不料叔叔炒股賺了錢,願意借錢給他們付頭期款,這便造成了兩父子可以提前達到開店目標的錯誤期待。但因為人們手上的錢多了,樓價也迅速飛升了,廖家還是買不到房子。價值觀單純的廖界認為這很不公平,怪罪是綽號「老狐狸」的房東謝老闆(陳慕義飾)在刁難他們,便一直纏著這位房東要求他「賣我爸房子」,但謝老闆卻以「干我屁事」的冷酷態度回絕了他明明很喜歡的小孩的請求。後來,廖界偶然偷聽到一個「老狐狸」並不知道的大祕密,從而扭轉了兩個人的強弱關係。
從某個角度來看,本片可以說是一部描述少年成長的「啟蒙電影」。編導把一個純真的五年級小學生投進成人世界的髒水,逼他面對謝老闆冷酷無情卻又現實無比的世界觀。謝老闆多次教訓廖界:「顧慮別人感受的好人」都是失敗者,包括他自己的媽媽和廖界的父親在內,只有秉持「干我屁事」這種只講利益不講感情的決絕態度的人才能在功利社會中獲得成功。然而母親撿破爛出身而最後自己擁有多家房產收租的謝老闆,卻被親生兒子唾棄,寧可選擇做無國界醫生並死在國外。編導運用這一老一少猶如鏡子反射的兩組父子關係的鮮明對比來探討人生抉擇的對與錯,突顯了「同理心」的重要,值得觀眾細細地品味。
片中的「老狐狸」謝老闆,普遍代表了老一輩台灣土豪在惡劣環境下掙扎成功的現實人生觀,精於計算卻也具有江湖義氣,深懂人情世故,陳慕義的造型和演出氣場十足,與白潤音演的小男孩擦出火花,勇奪男配角獎實至名歸。蕭雅全的導演手法成熟穩重而不失流暢,對角色的整體演出指導得體,美術部門成功地重現了三十年前的社會氛圍,配樂和剪接都生動靈巧,融合成為一部成功反映特殊年代的台灣庶民電影。
富都青年Abang Adik
監製:李心潔
編劇、導演:王禮霖
演員:吳慷仁、陳澤耀
製作:摩爾娛樂有限公司
年份:2023
本片在吳慷仁榮獲第六十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後立刻在台灣推出上映,口碑轟傳,登上當週票房冠軍,同時成為有史以來台灣最賣座的馬來西亞電影。
這部反映當今外勞充斥俗稱「富都」的大馬巴剎地區最底層無證居民生活慘況的寫實電影,題材灰暗,在商業市場上本來並不討好,但故事中設定的男主角兩兄弟具有非常戲劇性的關係,牽動著角色的微妙互動和情節的曲折發展,讓人在看不到希望的不公平環境中還是透出了一點人性的亮光,兄弟倆超越血緣的親情又表演得感人肺腑,遂成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藝作品。
本片的情節發展大致可分為前後兩部分,前半部交代故事背景和兩位主人翁的生活狀態。啞巴哥哥阿邦(吳慷仁飾)和弟弟阿迪(陳澤耀飾)都沒有合法身分,合住在最底層的組屋,經常擔心警察的巡查,但熱心的女社工答應為他們奔走辦理證件。阿邦在破落的菜市場賣力工作存錢,並照顧比他小好幾歲的阿迪的生活起居。阿迪則個性倔強,不願向現實低頭,憑著手上有一張出生紙,保證不會被捉去坐牢而冒險幹仲介非法外勞的生意,有時候為了賺得更多而剝削那些比他更悲慘的孟加拉人,為此常常受到阿邦的斥責。
編導在前段用流暢的白描手法,交代出號稱多種族社會的馬來西亞其實有非常不平靜的底層暗湧,非法移民情況嚴重,就算是在當地出生的人也找不到「歸屬」,包括肉體與心靈。阿邦和阿迪本來各有一段情緣,但都被迫分散。唯一令阿邦感到幸福的「緬甸妹」女友忍痛隨其家人離開,阿邦打算送給她的漂亮絲巾也來不及送出而隨風飄走,令人感到黯然神傷。
劇情的轉接點發生在中段的「女社工之死」,它澈底改變了兩兄弟的命運,也改變了本片的敘事基調。編導拋開了前段的社會批判議題,開始把鏡頭聚焦於兄弟關係的變調,以及命案真相的逐漸揭露。阿邦本來帶著以為殺了人的阿迪逃亡到鄉下,但中途休息時獨自走下長途巴士,想讓阿迪隨車離去。此時的長鏡頭畫面第一次顯露了「懸念」的戲劇張力,而這股張力一直維繫至阿邦向警方投案自首,又在獄中向阿迪指出他倆沒有血緣關係並拒絕阿迪再去看他。阿邦為什麼會這樣做?難道只是因為具有「大愛」而自我犧牲?全片高潮到了阿邦在行刑前三天與法師對話的場面推向了最高峰,這個有口不能言的好人用手語作出了一段非常震撼感人的無聲吶喊,吳慷仁這場精彩演出完全沉浸在阿邦的角色中,足以讓他在影史留名。
我的完美日常Perfect Days
導演:文‧溫德斯
編劇:高崎卓馬、文‧溫德斯
演員:役所廣司
年份:2023
《我的完美日常》(港譯《新活日常》)原來只是包裝東京優化城市公廁計畫的命題作文,但應邀拍攝的德國名導演文‧溫德斯(Wim Wenders)卻交出了一份超乎預期的答卷,把本片拍成了一部受到高度讚譽,咸認為充分表現了日本人專業精神與文化內涵的藝術精品,不但男主角役所廣司獲得坎城(另譯康城、戛納)影展(Festival de Cannes)等多個影帝獎,也被指派代表日本角逐2023年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國際影片獎獲得入圍。
就本片的故事內容和表現形式而言,它可以說是一部十分簡樸、平凡的普通人生活紀錄,戲劇情節降到最低,有如一篇詩意的散文,充分流露自然的生活氣息,反映了主人翁自得其樂、活在當下的人生態度和細膩感受。
男主角平山(役所廣司飾)是一位獨自居住在東京塔附近的一棟傳統公寓裡的一個中年大叔,職業是公廁清潔工人。每日天剛亮,平山便起床梳洗,跟著為他栽種的十幾個小盤栽澆水,然後穿好工作服出門上班,順手在門口的自動販賣機買一罐咖啡,自行開著工作的小貨車前往他服務的地點。
平山負責打掃的是17間經特別設計的藝術公廁,本身並不髒亂,他只是用工匠精神把那個場所弄得更一塵不染而已。到了中午的休息時間,平山就到附近的公園吃個三明治,悠閒地拿出傳統相機拍拍照。下班後,他就到相熟的小吃店吃飯,然後到公共浴堂洗澡,回家看書,睡覺。生活如此規律地一再重複,電影的前半段也如此地一再重複,只是在平山睡夢之際,導演用一些風景和人物的黑白影像以曖昧形式穿插出現,讓觀眾自行去想像男主角背後的生平故事。
平山是一個偏愛舊時代事物的懷舊富二代,開車時聽的音樂是用卡帶播放的六、七○年代流行樂,到二手書店買經典文學書,還特意拿底片去沖印照片。這樣一位看似遺世獨立、只活在自己內心世界的「今之古人」,真的對其他人的存在毫不在意嗎?在針對平山個人作充分鋪墊後,編導陸續引入外在世界其他人的小故事來改變平山的生活節奏,包括一位年輕的清潔工同事(柄本時生飾)向他借錢來追求女朋友;姊姊的女兒(中野有紗飾)離家出走突然跑到他家來住了好幾天;偶然撞到餐廳老闆娘(田中泯飾)跟她前夫(三浦友和飾)擁抱道別的時刻,還跟這位不久於世的前夫在河邊作了一番深談,又像小孩子一樣玩起了「踏影子遊戲」。甚至有不知名者在公廁夾縫中留下了一張畫著「打井遊戲」的紙片,平山也就跟他玩了起來,最後得到了一個「Thank You」的回報。
全片最後以平山在開車時一個悲喜交集的長鏡頭特寫作結,觀眾隨著他走了這一遭看似平靜無波的生活之旅,在心底裡不禁也對自己的「人生」湧現了悲喜交集的感覺。
不丹沒有槍The Monk and the Gun
編劇、導演:巴沃‧邱寧‧多傑(Pawo Choyning Dorji)
演員:坦丁‧旺契克(Tandin Wangchuk)、格桑‧丘傑(Kelsang Choejay)
製作:An Amandala Production
年份:2024
不丹年輕導演巴沃‧邱寧‧多傑執導的首部電影《不丹是教室》(Lunana: A Yak in the Classroom)入圍第九十四屆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兩年後推出由不丹、台灣、法國、美國及香港等多家公司合拍的第二部作品《不丹沒有槍》又挺進同一項目的前15強,讓人口只有八十多萬的小國不丹的電影瞬間廣受矚目。
在喜馬拉雅山下的南亞佛國不丹,長期由國王統治,曾被評為全球「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十多年前,深受民眾愛戴的國王決定讓國民追求民主,把國家由「君主制」轉變為「君主立憲制」,開放議會選舉。大部分生活在傳統中的國民對「民主」和「選舉」這些新鮮事物一時之間無所適從,政府便提前兩年舉辦模擬選舉,並派公務員到鄉下去進行宣導。本片的故事就以這個真實的時代背景來展開。
主角是年輕喇嘛塔西(坦丁‧旺契克飾),他的師父老喇嘛(格桑‧丘傑飾)突然吩咐他要去找兩把槍回來,卻沒有說明用途。從來沒看過槍是什麼的塔西要如何完成師父交代的任務?這是本片劇情發展的一條主線。
與此同時,一個走私珍貴槍械的美國人在當地嚮導帶領下,到一個農民家裡用高價收購他收藏的百年歷史古槍,約定明天付款交貨。不料塔西早一步找上門跟農民說老喇嘛要槍,他也就無償捐出那把古槍。槍販好不容易追上塔西,要求把古槍買回,塔西卻要求他拿兩把殺傷力最大的機關槍來交換,因為塔西在電視上看過007電影有機關槍發威的畫面!塔西不知道警方已接獲線報,正全力追捕這個美國人。
與此同時,選委會決定先在「烏拉村」舉行一場模擬大選,派人下鄉教民眾怎麼選舉,希望可以提高投票率。選民要從代表三種不同政見的顏色中投票選出自己喜歡的一種顏色,但絕大部分的人最後都投了黃色,因為黃色是代表國王的顏色。選委會的職員還一再聽到民眾質疑的聲音:「我們都生活得很好,為什麼還要搞選舉?民主到底有什麼好?」
編導把「找槍」和「選舉」這兩條本來互不相及的情節線平行交錯發展,直至最後老喇嘛出關在烏拉山上舉行建新塔的法事,才把各方人馬聚合在一起,並且解答了「找槍」的原因,整個過程頗為輕鬆幽默,也把不丹人民純樸的價值觀和風土民情都有趣地反映了出來。對來自西方的民主觀念是否真能代表「普世價值」,片中也作出很東方的反思。編導在壓軸的宗教儀式中刻意用代表不丹本土文化「陽具崇拜」的紅色巨木陽具,與代表外來「侵略文化」的機關槍並列對比,用意不言可喻。
本片的整體格局本屬於反映時代的文化小品,但編導想利用「不丹首次民主選舉」的歷史關鍵時刻探討太多事情,以致角色和情節都有點超載,欠缺足夠篇幅作深入描寫。例如一名男村民為了幫朋友賣力助選而搞到幾乎家庭破裂,其過程就應該加入更多的血肉,才能更有效地呼應主題。幸好大部分的素人演員都表現得自然可信,主角塔西身形魁梧卻有一種不懂世事的天真,為影片增色不小。
〈我看Netflix版美劇《3體》〉
2024年3月21日在Netflix平台上架的美劇《3體》(3 Body Problem),是首次根據中國長篇科幻小說劉慈欣的同名著作《三體》改編並由國際團隊共同開發製作的八集迷你影集,第一季播出首週便登上全球收視冠軍,出現諸多熱議。其中,本劇一開場的文革批鬥大會直擊中共痛處,拍來觸目驚心,引起小粉紅全面聲討;而小說讀者則有不少人質疑美劇的改編並沒有忠於原著,並拿出2023年1月在中國大陸播出的騰訊版三十集電視劇來比較,爭論哪個較好。作為一個沒有看過原著小說,中國大陸的騰訊版也只看了第一集前面一小段(觀賞性太差,難以完食)的普通觀眾,我是怎麼看這個劇呢?
《三體》雖然是由作者用中文書寫,且小說內容主要發生在中國的故事,但《3體》卻是面向全球觀眾製作的英語影集,因此在改編過程中,劇情和角色均視需要而作修改,這是無可厚非的,主要在精神上不違反原著即可。《3體》的第一集文革批鬥大會開場,也就是《三體》小說首次在雜誌上連載時刊出的版本一樣(後來出單行本時才把這一段挪到後面)。青年葉文潔在現場目睹當物理學家的父親因堅持教授正確的物理學而被紅衛兵活活打死,母親為求自保而公開批鬥丈夫,這個打破文明極限的事件重創葉文潔,使她對人類文明不再抱持任何希望,因此才會主動發送訊息邀請外星的三體人前來侵略地球,引發出後面一連串人類與三體人鬥爭的故事。
因此,美劇《3體》的文革批鬥破題是必要的,它成功地運用大型歷史暴力場景震撼住觀眾,緊緊地吸引住他們目光,同時清楚說明了日後成為「帶路黨」精神領袖的葉文潔的「犯案動機」,是一個十分高明的「起手式」。而像騰訊版《三體》影集的開場序幕,觀眾根本不明白在老式電腦前毅然回應「不要回答」訊息的那名年輕女子是誰?感情完全隔岸觀火,難以投入故事中。正式劇情開始後,描寫一群物理學家自殺身亡,行為粗魯的警官史強(于和偉飾)前往奈米科學家汪淼(張魯一飾)家裡邀請他到聯合作戰中心開會,把一場不重要的過場戲當重頭戲來拍,卻毫無必要地把兩位主角的關係拍得劍拔弩張,然而場面氣氛和演員表演都「拖泥帶水」,毫無戲劇吸引力,如此的「忠於原著」又有什麼意義?
《3體》美劇的另一個重大改動,是把現代部分的情節挪到2024年的英國倫敦,並把主角汪淼的人設由男變女,戲分一分為五,除了第一冊《三體》的內容外,還把《三體II:黑暗森林》和《三體III:死神永生》的重要角色和部分情節拉到前面加以融合,創造出原著沒有的「牛津五人組」,利用這五個性別和種族都不同的好友互相牽動來調查謎案,推動劇情,一方面符合了「政治正確」的現實商業考慮,另一方面在戲劇上也是經濟有效的集中處理,使情節發展更緊湊,角色之間也更有對手戲可演。
至於《3體》中的特效場面,在製作上雖然沒有達到頂級作品的水準規模,但大多數的設計也不乏趣味性,部分場面更令人驚豔。例如劇中人戴上「三體遊戲」頭盔之後進入穿越時空的仿真世界,陸續過三關了解「亂紀元」和「恆紀元」的運行規律;人類靠「脫水」保持生命;用奈米纖維切割龐大郵輪等場面,都令人看得津津有味。整體而言,是一部值得觀賞的好戲。
負責執導前兩集的香港導演曾國祥,表現不俗,日後可能因此斷送了中國大陸拍片之路,但正好可用這個跳板前往好萊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