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Money錢》、《經濟日報》、《民視新聞臺》、《中天財經頻道》特別專訪!
◎選股好燒腦,買0050、00878、VOO……就可以選到一籃子最好股票。
◎想月月領股息,作者用5檔核心加6檔衛星就辦到。
◎想買美國債券ETF但不懂英文怎麼辦?只要買元大00679B和00720B。
ETF的中文名稱是「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TradedFund,簡稱ETF)。
看到這名稱你一定很疑惑:這到底是股票還是基金?指數又是什麼?
ETF由ETF發行公司組成,為追蹤某個指數(或一籃子股票)的投資工具,
由於ETF像股票一樣交易方便,手續費更低,又有基金分散風險的效果;
加上不用看那麼多基本面與技術線型,成為近年來取代基金的熱門工具,
臺灣目前上市櫃的ETF已超過230檔,投資人數已突破650萬人。
本書作者「阿福の投資馬拉松」版主詹英哲,
在這波ETF熱潮之初,鑑於國際經濟局勢波動,降低單一個股操作比重,改買ETF。
他之前持有日友(8341)、大地(8437)和鮮活果汁(1256)等中國概念股,
但因中美持續對抗,中國逐漸失去製造大國的優勢,經濟陷入困境,他決定改尋新目標,
而ETF的特色:分散市場,管理費用低,長期持有,
更適合正在追求FIRE人生、無法承受高度投資風險的自己。
他從43歲開始分批買進台股0050、0056、006208和美債00720B、00751B,
5年即達到月領10萬的目標,48歲時就從IBM退休,開啟第二人生。
◎股票上千檔,ETF只看三大類
追蹤大盤指數的市場型、以高殖利率為目標的股息型、
和平衡股市波動的債券型,臺灣投資人最愛哪一種?
阿福這樣選標的:先買與大盤連動的市場型賺價差(0050、006208)
再看配息頻率及月分,挑0056、00878、00713(這檔殖利率高達6.67%)
月月領配息。用五檔核心ETF搭配六檔衛星ETF,賺價差也領股息。
◎五大指標找買點,半年報酬率就高達15%
買台股ETF要看景氣對策信號、技術指標K值;
買美股要看巴菲特指標,還有美國聯邦基金利率……
阿福歸納出一套方法找買點,半年就創造含息報酬率15%!
[特別公開]
◎如何做到「月領10萬、5萬、1萬」?阿福的月月配月曆大公開。
◎節稅必看!詳細計算各檔ETF持有多少張,股利可免扣繳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作者簡介:
阿福の投資馬拉松(詹英哲)
曾任職IBM專案經理,現任英語領隊、英語導遊、理周教育學苑講師、方格子投資理財作家。曾在新北市汐止區及臺北市南港區社區大學擔任投資理財講師。
43歲時開始有中年危機,因而投入價值投資和被動投資。2020年股票收入已經大於日常支出,5年即達成「財務自由」,於是提早退休,開啟退休後的第二人生。著有《配速持股法,我月領10萬》(大是文化出版)。
【阿福の投資馬拉松】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investor.marathon
【阿福の投資馬拉松】方格子出版專題:
https://vocus.cc/investmarathon/introduce
章節試閱
比買股簡單,費用比基金更低
ETF的全名為Exchange Traded Funds,exchange是指交易所,trade是交易,funds是基金,完整意思是指在交易所買賣的基金,中文即為「指數股票型基金」。
ETF的性質介於股票及基金之間,它的交易方式像股票一樣簡單,盤中可以隨時買賣,相當方便,同時又有基金分散風險的效果,但又無須像共同基金一樣,必須透過基金公司或銀行才能申購與贖回。
每支ETF的名稱前都冠有投信公司的名稱,即是發行這支ETF的公司,它們的任務是讓ETF的報酬貼近某個指數,也就是ETF的「追蹤指數」。
例如追蹤臺灣50指數的元大台灣50(0050),便是由元大投信所發行,那麼元大投信的任務,就是要讓元大台灣50(0050)的報酬貼近臺灣50指數,讓大家投資元大台灣50(0050)就像直接投資臺灣50指數一樣,可以直接獲得指數的報酬表現。
再以美國的Vangaurd標普500 ETF(VOO)說明,這支由美國先鋒集團(VanguardGroup)發行的ETF,追蹤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按:簡稱標普500),這是觀察美國500家上市大公司的指數,其中不乏成立已經上百年的優良企業,可以發現Vangaurd標普500 ETF(VOO)與標普500指數的績效走勢完全一致。
買個股只能買一家,買ETF有一大籃標的
一般投資大眾最熟悉的股票則是一種有價證券,投資人買進一家上市櫃公司的股票,代表擁有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成為股東可以分享公司成長獲利並領取股利,也要共同承擔營運不善造成的虧損。
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證券期貨統計資料,臺灣2022年度上市公司971家,上櫃公司808家,投資人買個股要從將近兩千家公司當中,挑選出看好的公司,選擇適當時機和合理股價時買進,並且定期審視公司的財務報表。
股票與ETF的最大差異在於,買賣一檔股票即是買賣單一特定公司的股份,而投資ETF,則是一次投資該檔ETF追蹤指數所涵蓋的多個標的,依照每個指數的成分股不同,ETF涵蓋的公司也不同。
另一個不同之處是操作手法。投資股票必須先研究該公司的營運狀況、過往績效、股價表現等,再決定是否買進,因此是主動型的投資;投資ETF不用看盤、無須研究公司基本面,只要選定想要投資的指數類型,買進追蹤指數符合的ETF,就能一次享受多檔標的的績效,分散風險。
市場型賺價差、高股息領月月配
「指數型基金之父」、美國美國最大基金管理公司先鋒集團(The Vanguard Group)創辦人柏格(John Bogle)認為,投資講求的是常識,並不需要複雜的方法,因此我轉變為以ETF為主要投資方向後,做法也非常簡單,一樣只有3個步驟:第一步挑選 ETF;第二步尋找買進時機點;第三步定期檢視績效。
挑選ETF時,首先決定要追蹤哪一種指數,我的建議是以市場型為首選,從中挑出低內扣成本的標的,再看配息的頻率及月份,建立出每個月都能領到配息的ETF組合,若選出的 ETF也是借券熱門標的會更好。
追蹤市場指數為主,再挑高股息及債券型
投資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要先問自己的投資目標,想儲備退休金、買房買車,還是存孩子的教育金,確立目標後,再加入風險和報酬率的考量,就可以排除和目標不同的投資工具。
我的目標是追求每個月穩定的資金提領,讓自己可以放心把時間精力交付在完成夢想這件事上,根據Trinity Study(由美國三一大學三位教授共同發表的研究)提出的「4%法則」,每年從退休帳戶提領出4%的金額,來維持一整年的生活開銷,帳戶內資產繼續投資,是最簡單的退休金規畫方式,而要實踐這個方法,以ETF為主的投資又最符合我的目標,因為投資相對簡單,可以節省個股研究的時間和心力。
台股目前上市櫃的ETF有超過230檔,我是以追蹤整體市場指數的標的為首選,因為只要確認市場長期成長,投資就可以使用「買進—持有」策略,遇到股價下跌時,都是加速買進的機會。台灣50指數與台股市場連動,標普 500 指數與美股市場連動,選擇全世界股票型 ETF,就可以完全分散持有。
除了挑選市場型ETF外,投資人還可以根據人生不同階段對於配息現金流的需求,挑選高股息ETF和債券型 ETF。雖然市場型ETF的長期績效高於高股息 ETF,但就殖利率來看,高股息ETF優於市場型 ETF,能夠提供更多的現金流。因此,建議退休前以市場型ETF為優先,例如元大台灣50(0050),追求資產成長,因為這個階段還有穩定的工作收入,可以承受較高的波動風險。退休後便以高股息ETF和債券型ETF為優先,例如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和元大投資級公司債(00720B),這時因為少了工作收入,對於波動風險的承受度較低,必須追求現金流穩定。
債券型ETF主要分為美國公債ETF和投資級公司債 ETF,美國公債的風險最小,優於投資級公司債,但投資級公司債的殖利率高於美國公債,建議退休前以美國公債為優先,例如元大美債20年(00679B),使用風險最小的美國公債和股票進行資產配置,以降低市場波動風險為目的。退休後即可以投資級公司債為優先,例如元大投資級公司債(00720B),以追求現金流穩定為目的。
至於近年越來越熱門的電動車或半導體等單一產業型的ETF,由於挑選這些ETF要花費的功夫和挑選個股一樣,也必須研究這個產業的專業技術、發展狀況,甚至是全球趨勢,但又無法取得趨近大盤的績效,不符合我的投資目標,所以我既沒有投資,也不推薦。
內扣成本以「天」計算,務必越低越好
ETF會按照追蹤指數定期調整成分股,因此會產生手續費、證交稅;另外按照公開說明書規定,也會產生經理費、保管費、指數授權費等費用。這些費用會從ETF的淨值中扣除,稱為內扣成本。
ETF淨值是指ETF組合當中,所有資產的市值加總除以發行總單位數,ETF 淨值扣除內扣成本後,才是投資人真正的獲利,若是沒注意或忽略內扣成本,長期下來會是一筆很可觀的支出,影響投資績效,這是為什麼柏格要選擇低成本指數型基金的原因。
ETF淨值(所有資產市值總和÷發行總單位數)-內扣成本=真正的獲利
投信收取的基金管理費用包括交易直接成本(手續費、證交稅、基金申購買回交易費),加上會計認列支出費用(經理費、保管費、保證費及其他項目費用),其中會計認列的費用是每天從淨值扣除,不是一季或一年扣一次,也就是持股時間越長、費用越高,對績效的影響越大。
以元大台灣50(0050)和富邦台50(006208)為例。元大台灣50(0050)2022年的總內扣費用率為0.43%,若是投資100萬元買進並持有1年,必須繳交4,300元(100萬元×0.43%=4,300元);富邦台50(006208)2022 年的總內扣費用率為0.24%,同樣投資100萬元並持有1年,內扣成本是 2,400元(100萬元×0.24%=2,400元)。這兩檔ETF同樣追蹤台灣50指數,績效理應相同,但從低管理成本的角度來選擇時,富邦台50(006208)會優於元大台灣50(0050)。
月領萬元配息組合攻略
ETF 配息周期多元,包括年配、半年配、季配、月配,其中季配息是目前的主流。投資人建立ETF月配息組合,除了能獲得穩定的現金流收入,另外還有合法節稅的優勢。
在ETF收益分配書中,會列出發放所得類別和分配金額,「股利或盈餘所得」要課稅。「國內財產交易所得」屬於資本利得,證券交易所得停徵不課稅。「收益平準金」是讓基金穩定配息,不受規模大小影響,這部分不是所得,因此不課稅。
若是想知道,一檔ETF需要持有多少張才能月領配息萬元,由於ETF配息時的「股利或盈餘所得」分配比例和金額無法事前知道,所以需要用ETF公布的配息金額計算。例如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每單位配息0.27元,至少持有114張可以月領萬元配息,算法如下:
10,000元÷(0.27元×1000股)=37.03 張≒38張(可領萬元配息的張數)
38張×3個月=114張(因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是季配息,故須乘於 3倍)
換算成投資金額,以2023年7月份的平均收盤價21.86元計算,即是2,492,040元,算法如下:
114張×21,860元=2,492,040元
以此計算,若是想達成平均每月有10,000元的配息收入,以我持有的3檔高股息ETF為例,總投資額為2,073,500元;若是以元大AAA至A公司債(00751B)、元大投資級公司債(00720B)、元大美債20年(00679B)這3檔債券型ETF,總投資額為2,638,590 元。
股利領得多,有些費用也繳得多
現金股利除了屬於投資人的一般所得,會列入綜合所得一併扣稅之外,也因為它是「利息所得」,所以會再被扣繳二代健保費。另外,每月爽領股利的同時,銀行之間匯款也會有一筆匯費,雖然每次的金額不大,但長期累積下來也頗為可觀。接下來我便要說明,如何配置持股可以節省這些費用。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單筆股利給付達20,000元(含)以上,需要扣繳二代健保費,如果單一月份收到三檔ETF的配息,三筆股利會分開計算二代健保費。保費計算是股利×2.11%,若是領到50,000元的股利,就會先被扣掉1,05 元(50,000元×2.11%=1,055 元),實際只拿到48,945元(50,000元-1,055元=48,945元)。
ETF的配息頻率越高,把整年度的股息分成多次領取,一次領取到的股利金額變小,降低扣繳二代健保費的效果就越高。單一檔ETF持有多少張數可以不用扣繳二代健保費?我以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2022年平均現金股利0.27元為例計算,持有74張就可以免扣繳:
20,000元÷(0.27元×1000股)≒74.07張
比買股簡單,費用比基金更低
ETF的全名為Exchange Traded Funds,exchange是指交易所,trade是交易,funds是基金,完整意思是指在交易所買賣的基金,中文即為「指數股票型基金」。
ETF的性質介於股票及基金之間,它的交易方式像股票一樣簡單,盤中可以隨時買賣,相當方便,同時又有基金分散風險的效果,但又無須像共同基金一樣,必須透過基金公司或銀行才能申購與贖回。
每支ETF的名稱前都冠有投信公司的名稱,即是發行這支ETF的公司,它們的任務是讓ETF的報酬貼近某個指數,也就是ETF的「追蹤指數」。
例如追蹤臺灣50指數的元...
推薦序
用更簡單的投資方式,留時間做更有意義的事
《ETF存股》系列作者/雨果
本書作者阿福跟我有很相似的投資經歷,他做短線投資了18年,在眾多的小賺小賠後,結果只是平局一場,與我投入股市的前十年一樣,總結後發現完全沒有累積到財富。步入中年後考慮到退休問題,我們認真審視以往的投資績效,才意識到,過去的做法根本無法幫自己加速退休的時間,若想靠股市得到足以支撐第二人生的資金,勢必要調整投資方式。
許多人開始投資時,第一直覺就是買個股,至於要買哪一檔、為什麼可以買、怎麼知道股價會漲,常常只是聽從財經媒體的說法,或是親友的推薦,並沒有真正了解自己買了什麼。大概近五年,ETF在臺灣越來越盛行,推廣的人越來越多,對於想買股票又不知道該買哪一檔、看不太懂金融資訊,或是生活中沒有什麼時間研究股市的人,ETF可說是最適合的投資標的。
確定投資標的後,下一件事便是要釐清自己為什麼要投資?多數人對於投資其實沒有明確的目標,通常只是單純想多賺一些錢,而這也常常是導致賠錢的原因。有清楚的目的,才會知道自己可以承擔多大的風險、需要持股多久、該用什麼方法,才能達到想要的結果。
說到風險問題,大部分的投資人都是選擇買進自己國家的股票,這個操作方法非常合情合理,畢竟是自己身處的環境,最熟悉、也能最快得知市場狀況。但如果想要降低投資風險,其實應該要擴大市場到其他國家,而美股就是最適合的選擇。買美股不只可以投資美國,還能夠藉由在美國推出的ETF投資其他國家的市場,將投資單一國家的風險分散到世界各地。
本書一開始從什麼是ETF切入,介紹了ETF的主要特性:低成本、分散市場、長期持有,且可以得到接近大盤的報酬,完整說明了投資ETF的優勢。接著介紹台股與美股的ETF類別,包括兩方市場中具代表性的市場型、高股息型及債券型標的;最後是阿福分享他持有的5檔適合賺價差的ETF,與6檔適合領股息的ETF,並且還教大家如何達成月領10萬、5萬、1萬元的ETF組合攻略。
財務自由後的投資資金該怎麼分配,阿福在書裡特別用一整個章節來說明,也介紹了政府的勞工保險老年給付與個人專戶退休金的制度,教大家如何試算出未來能領到多少退休金,只要妥善利用,相信可以幫大家減輕一些生活壓力。
很多人從職場退休後,只是整天坐在家裡看電視,剛開始可能覺得輕鬆愜意,但很快就會感到無聊。阿福在48歲退休,開啟第二人生後,並沒有陷入這個窘境,反而很清楚自己接下來的人生目標——去環遊世界與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所以沒有選擇將時間用來更深入的研究股市,反而是找出一套更簡單的投資方式,將時間留給讓人生更有意義的事情,即是考取英語導遊與領隊執照,成為專業導遊。
這本書分享了阿福的投資心態與方式的轉變,還有對於財務自由後的退休生活規畫與想法,相信可以為大家帶來有價值的觀點。
推薦序二
謝謝阿福,讓我少走很多投資冤枉路
觀光導遊協會理事/張尚倫
與阿福的相識,是透過觀光導遊協會主辦的「導遊人員職前訓練課程」結下的緣。當時我是課程老師,阿福擔任學員長,在臺下學員一雙雙熱切的眼神中,他認真求知的專注神情,讓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後續的聯繫中得知,原來阿福還是一位投資高手。某一次我受邀參加他的理財課程,在這場課程中,我發現自己過去在投資上有不少盲點,對於該如何在適當的買點進場,也有了更清晰的概念。課後還持續請教他許多問題,對於我未來的理財規畫有更明確的幫助。
事實上,人生最大的投資,就是透過不斷學習,投資自己。而好的老師會給予正確的觀念,不僅是提供標的而已。阿福的方法可貴在於,每一個新手都能輕鬆上手,而且他不僅針對單一個股審慎分析,更會全面性的告訴大家,如何運用有限的資金,做出最好的選擇。他更強調,資金投入的比重,全看個人的風險承擔能力,與年紀並無絕對的關係。
透過《我的FIRE人生,用ETF月領10萬》這本書,可以看出阿福不藏私的分享,而 ETF 更是適合新手的好選擇。我極力建議大家,學習阿福的投資心法,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這樣才能更快速的邁向財富自由的幸福人生。
用更簡單的投資方式,留時間做更有意義的事
《ETF存股》系列作者/雨果
本書作者阿福跟我有很相似的投資經歷,他做短線投資了18年,在眾多的小賺小賠後,結果只是平局一場,與我投入股市的前十年一樣,總結後發現完全沒有累積到財富。步入中年後考慮到退休問題,我們認真審視以往的投資績效,才意識到,過去的做法根本無法幫自己加速退休的時間,若想靠股市得到足以支撐第二人生的資金,勢必要調整投資方式。
許多人開始投資時,第一直覺就是買個股,至於要買哪一檔、為什麼可以買、怎麼知道股價會漲,常常只是聽從財...
作者序
降低個股比重,拉高ETF數量
歡迎你在眾多投資理財書籍之中打開這本書。
我是阿福の投資馬拉松專欄作者。48歲那一年,我從IBM專案經理職位上提早退休,開啟自己的第二人生。
我的投資經歷早在研究所畢業後沒多久就開始,由於在外商的工作很忙,幾乎沒有時間研究股票,加上聽過太多投資失敗的例子,所以當時不敢投入太多資金,只以小額進出,做短線、賺價差。這樣操作了18年,有小賺、也有小賠過,總結下來可以說是平局。
一直到2015年43歲那一年,感覺自己已步入中年,應該認真考慮退休問題,我開始反省自己:投資股市這麼久,結果竟是白忙一場,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於是大量閱讀大師的書籍,包括價值投資的三大經典:美國經濟學家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Graham)所著的《智慧型股票投資人》(TheIntelligentInvestor)、成長股價值投資之父菲利普.費雪(PhilipA.Fisher)的《非常潛力股》(CommonStocksandUncommonProfitsandOtherWritings),以及《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TheEssaysofWarrenBuffett);還有被動投資必讀、由「指數型基金之父」約翰.柏格(JohnC.Bogle,以下簡稱柏格)所著的《約翰柏格投資常識》(TheLittleBookofCommonSenseInvesting)。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相較於投資單一個股,分散投資、交易及管理費用相對較低,且長期持有就可以獲利的ETF,更適合正在進行退休規畫的我。
我從40歲開始跑馬拉松,曾經挑戰全程馬拉松成功。我發現,投資和跑馬拉松的心法是相通的,短線衝刺只會耗損體力(資金),無法撐到完賽(獲利),但是只要跟著馬拉松場上的配速員調節速度(買進或賣出),就能準時抵達終點。於是我嘗試將這套心法應用於投資上,慢慢形成自己的「配速持股」投資哲學,並以「阿福の投資馬拉松」為名,在臉書分享自己在投資馬拉松路上的心得,同時出了我的第一本書《配速持股法,我月領10萬》(大是文化出版)。
這段時間裡,我用「配速持股法」不斷加大資金投入、累積資產,並鎖定元大台灣50(0050)和元大高股息(0056)這兩支ETF做為投資的配速員,與我的投資組合持股比績效,贏的留下來,輸的下次換掉。到2020年時,我的股市總資產市值達到了2,000萬元,每年股息收入和價差獲利的總和,可月領10萬元,這個數字已經可以支應全家的日常生活所需,讓我達成財富自由,便決定提早退休,開啟第二人生。
人生新目標:完成環遊世界的夢想
當生活少了正職工作,每天突然多出七、八個小時後,很多朋友其實不知道要做什麼。我的經驗是走出原本熟悉的環境,去看看不同地方的人、事、物,一旦有「觸電」的感覺,就趕緊寫下想做的事情,建構自己的「夢想清單」。因此退休之後,雖然不再每天匆匆忙忙,但我也沒有閒下來,繼續忙著做自己想做的事,日子過得穩定且精采。
我的第二人生有兩大目標,第一是環遊世界旅行,第二是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事,如果能有一件事情同時結合兩個目標,更好。因此,退休後,我考取了英語導遊及英語領隊執照,希望藉由帶領外國遊客旅遊臺灣,既能做好國民外交,自己也可以重新認識臺灣。
雖然之後的新冠肺炎疫情為觀光旅遊業按下暫停鍵,沒有任何外國觀光團客來臺,但這段時間我也沒有停下學習腳步,繼續參加艋舺龍山寺史蹟導覽培訓課程,並通過考核成為古蹟導覽志工。這是無償服務,但能貢獻自己一份心力,這樣的生活讓我覺得很充實又開心。
身為苗栗縣苑裡鎮的農家子弟,我還有個使命感,就是想引領大家深度體驗臺灣的休閒農業,所以我又參加了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指導、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認證的農遊大使培訓課程,從埔里鎮的百香果園、筊白筍田,到花蓮的漁場,這些農業生活的美好,讓我好驚豔,更想要帶領大家一起感受。
疫情之後,全世界都恢復了旅遊的熱潮,我開始陸續帶團(帶外國旅客遊臺灣,也帶臺灣旅行團出國),也計畫帶家人出國旅遊,現在最新的人生目標,便是希望在50歲至60歲的10年期間,能夠實現環遊世界的夢想。
從個股到ETF,投資與人生都進化
第一本書出版後,我在新北市汐止社區大學和臺北市南港社區大學擔任投資課程講師,也持續在臉書粉絲專頁和方格子華文創作平臺,分享投資策略與實務文章。
在與網友及學生們的教學相長之下,我的投資方法有了再進化,從原本以個股為主要標的,慢慢調整投資組合,提高ETF的比重,不僅僅是用被動收入維持經濟穩定無虞,更利用ETF分散風險、取得和指數一致報酬的特性,減少自己關注股市的心力,留下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來享受生活。
這些轉變包括了在2022年年底時,景氣對策信號轉變為藍燈,代表當時的景氣低迷,台股同時位在長期低檔區,我便加速了富邦台50(006208)的投資,提高比例。進入2023年後,美國升息循環已接近尾聲,當時聯邦基金利率相對高檔、債券價格相對低檔,在債券殖利率高於5%期間,我又加速買進了債券型ETF。另外,我也自組了高股息ETF月配息組合和債券型ETF月配息組合(詳見第5章第2節),每個月都有穩健的配息現金流,為我追求夢想的腳步提供定心丸的效果。
富者的定義:時間、人際、金錢都自由
根據勞動部以參加勞工保險的本國勞工為調查對象顯示,勞工規畫退休的平均年齡為61.3歲;而內政部公布的「2021年簡易生命表」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0.86歲。這表示從職場退休後,還有將近20年的人生,若財富自由的日子,是整天宅在家裡看電視,剛開始的幾天也許會覺得,這樣輕鬆、無負擔的日子很舒服,但很快就會變成好無聊。
在韓國以超輕鬆簡單的投資策略,拯救自己瀕臨倒閉的公司而聞名的J-won,在他的著作《富者的態度》中,對於富者的定義是,擁有時間、人際、金錢這三種自由的人。我在外語導遊職前訓練課程裡遇到的同學,來自四面八方,有資深外交官、日商副總經理、退役空姐、高中老師、大稻埕屈臣氏大藥房第四代⋯⋯大家都在金錢之外積極打造心靈上的財富,成為真正富有的人。
我在達成財富自由、提早退休之後,認為實現均衡人生與圓夢是更重要的事,而「被動投資ETF」相對於「主動投資價值選股」更簡單,且ETF的績效貼近市場報酬,多頭行情時和大家一樣好,空頭市情時和大家一樣差,投資無後顧之憂,可以更踏實的過想要的生活。
因此,進入第二人生以來,我逐步調整資產配置和投資組合比例,以ETF為主要存股目標,即使這幾年經歷疫情期間股市大波動,每年提領出日常生活費用後,我的投資帳戶總市值都並未減少,甚至還多出300萬元,年化報酬率有5.7%,另外透過借券,每年還再額外賺取3萬元出借利息收入,讓我更有信心持續使用這套方法穩健投資。
我的配速持股法,ETF也適用
我在第一本書中提出的配速持股法,做法是「價值低估時買進加速,高估時減速的投資紀律,買進後長期持有,逐步累積資產」,它不僅適用於個股投資,也可以運用在ETF投資,包括3個步驟:
步驟1:挑選標的。首重追蹤整體市場指數和低內扣成本的ETF,再搭配配息和善用借券等優勢。
步驟2:找買點與資產配置再平衡。參考景氣對策信號、巴菲特指標、聯邦基金利率、技術指標K值、殖利率等指標,評估買進時機。
步驟3:與配速員比績效。股票型ETF與Vanguard全世界股市ETF(VT)比績效,債券型ETF與Vanguard全世界債券ETF(BNDW)比績效。
本書以台股ETF為主,美股ETF為輔,共6個章節:
第1章說明我為何從個股投資轉變成以ETF為主,及ETF與股票、基金有什麼不同;第2章及第3章分別介紹台股及美股ETF;第4章說明投資ETF時,我會參考的3個長期指標和2個短期指標,以及如何進行買賣評估;第5章是我如何以11檔ETF達成月領10萬、每個月都領配息;第6章分享我在資產配置及借券賺利息的經驗,以及勞保退休金如何試算。
本書適合三種人閱讀,第一種是投資新手與小資族,相對於個股而言,ETF更簡單,不用花時間研究公司財報,從ETF開始累積投資經驗,等到有自己的投資想法後再接觸個股,很適合資金及經驗不多的投資人。
第二種是計畫退休的人。面對第二人生的投資理財與夢想實現難免徬徨,這本書紀錄了我進入第二人生的實踐方法,對於準備退休的朋友,提供一個實際應用的參考。
另外,如果你是導遊領隊,這本書也很適合閱讀,因為這是市面上第一本關於「導遊領隊從事投資」的書,歡迎旅遊同業一起藉由ETF實現夢想。
降低個股比重,拉高ETF數量
歡迎你在眾多投資理財書籍之中打開這本書。
我是阿福の投資馬拉松專欄作者。48歲那一年,我從IBM專案經理職位上提早退休,開啟自己的第二人生。
我的投資經歷早在研究所畢業後沒多久就開始,由於在外商的工作很忙,幾乎沒有時間研究股票,加上聽過太多投資失敗的例子,所以當時不敢投入太多資金,只以小額進出,做短線、賺價差。這樣操作了18年,有小賺、也有小賠過,總結下來可以說是平局。
一直到2015年43歲那一年,感覺自己已步入中年,應該認真考慮退休問題,我開始反省自己:投資股市這麼久,...
目錄
推薦序一 用更簡單的投資方式,留時間做更有意義的事
推薦序二 謝謝阿福,讓我少走投資冤枉路
自序 降低個股比重,拉高ETF數量
第1章不用研究基本面的理財法
01 股市波動難預測,ETF卻挺住了
02 比買股簡單,費用比基金更低
03 ETF特性:取得接近大盤指數的報酬
第2章選股很燒腦,ETF只看3大類
01 市場型追蹤大盤,最適合新手
02 選定3檔高股息,月月領配息
03 債券型ETF,平衡市場波動的避震器
04 臺灣投資人最愛的是……
第3章美股ETF,最快前進美國市場
01 馬上持有4騎士,投資最有感
02 美債績效較差,但股災時大豐收
03 投資海外ETF的兩種管道
第4章5大指標找買點,半年報酬率15%
01 市場型賺價差、高股息領月月配
02 看景氣對策信號進出場,藍燈買紅燈賣
03 巴菲特指標,買美股者必學
04 美國央行停止升息就買債券
05 技術指標K值和殖利率
06 用年化報酬率比績效
07 我的參考指標大公開
第5章5檔核心加6檔衛星,打造最強組合
01 5檔核心賺價差,報酬率最高
02 6檔衛星領股利,多一份被動收入
03 月月領萬元之配息月曆大公開
第6章精算與紀律,鞏固FIRE人生
01 股票加債券,遇上股災心不驚
02 測風險、算績效,調整資產配置
03 出借ETF收利息,多賺一筆旅遊基金
04 勞工保險老年給付,幾歲領最划算?
05 心理因素造就90%的市場行情
後記 人生長度天注定,人生深度我決定
推薦序一 用更簡單的投資方式,留時間做更有意義的事
推薦序二 謝謝阿福,讓我少走投資冤枉路
自序 降低個股比重,拉高ETF數量
第1章不用研究基本面的理財法
01 股市波動難預測,ETF卻挺住了
02 比買股簡單,費用比基金更低
03 ETF特性:取得接近大盤指數的報酬
第2章選股很燒腦,ETF只看3大類
01 市場型追蹤大盤,最適合新手
02 選定3檔高股息,月月領配息
03 債券型ETF,平衡市場波動的避震器
04 臺灣投資人最愛的是……
第3章美股ETF,最快前進美國市場
01 馬上持有4騎士,投資最有感
02 美債績效較差,但股災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