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把心打開,世界將因你而美麗
人生中的每個事件、每次喜怒哀樂,甚至輪迴轉世,都是一種喜悅能量運作的過程。就像蝴蝶得經過毛毛蟲和蛹的階段,破繭而出,才能化為美麗奪目的彩蝶。靈魂投生為人也是一個階段、一種學習的過程,或許歷經各種苦難與挑戰,但一路仍是帶著喜樂的能量。
我們是來地球出差、旅遊、學習、考察兼玩耍的實習神明,我們來自喜悅,也終將歸於喜悅。為自己負責,成為自己生命中的光,就是我們今生最重要的使命。當你回到生命的喜悅健全,成為你自己的光,就有機會擊敗任何的疾病,創造自己的奇蹟,只要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大聲說出你的愛。
人類跟宇宙能量是相連的,而且這樣的連結永生永世都不會斷掉,我們都會一直活在宇宙的慈愛與恩典中。那麼,要如何活出喜悅呢?你可以去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享受感官之美;或者去感受與身體互動、存在、情感能量的美。也可以透過一本書或一幅畫,去感受思考的喜悅。去感受創造力、與心靈連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的光的喜悅,然後用這靈性的光照亮自己、照亮身邊所有的人。
當你把心打開,世界將因你而美麗。喜悅的光,在每個當下流動。
作者簡介:
許添盛
畢業於台北醫學院,曾任台北市立仁愛醫院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為了更瞭解人類心靈對身體的影響,於是轉入精神科領域,曾任職台北市立療養院精神科、台北縣立醫院身心科主任。現任賽斯身心靈診所院長、賽斯文化發行人、財團法人新時代賽斯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醒吾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喜愛寫作及禪修,曾為聯合報心靈版、中國時報家庭版、大成報心靈推手版、自由時報家庭版及中國時報醫藥版專欄作家。
許醫師鑽研新時代思想數十年,尤偏愛賽斯;同時從事身心靈整體健康研究,對於癌症的治療及預防復發有獨到心得。擅長以理論配合生活實例及臨床案例,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多年來在中華新時代協會講授「賽斯心法」,成立「身心靈健康成長團體」、「美麗人生癌症病患成長團體」、「賽斯學院」及「賽斯心法修鍊班」,並應邀至全國各縣市、香港、馬來西亞、美加等地,舉辦數百人大型講座,場場爆滿,佳評如潮。
為服務更多的社會大眾,許醫師於2007年成立賽斯文化,2008年成立新時代賽斯教育基金會及賽斯身心靈診所,希望藉由個人身心靈的成長及生活方面的正面轉變,來達到追求自性的引導、開發內在的智慧。讓人們真正明白疾病乃是自內在心靈的扭曲及衝突,並藉著自我學習及開悟,引導人們走向內在的朝聖之旅。
章節試閱
【第1章 分享:給得愈多就擁有愈多.節錄】
說出你的感覺,別人不一定了解,也可能產生誤會,但你不說出來,別人永遠沒有機會了解你。唯有說出心裡話,才不會有隔閡、才能更靠近,也才能感受到彼此的愛,若沒有心靈上的交流,只是一再假裝什麼事都沒有,那只會讓你和對方離得愈來愈遠。
幾年前,我們基金會頒發「大專青年奬學金」時,很多受獎的大專青年提到他們會接觸到賽斯心法,通常是透過兩種管道:一是父母,他們的父母有閱讀賽斯思想相關書籍或聽賽斯有聲書的習慣,間接使得他們持續接觸賽斯思想;二是學校的社團活動,有些大專生是因為加入學校的賽斯思想研究社,才開始認識賽斯,進而深入了解賽斯思想。
我記得有位醫學系的大一生説:「我剛開始接觸賽斯思想社團時,以為那是什麼怪力亂神的邪教團體呢!」直到他慢慢了解後,才逐漸從中找到歸屬感,而且團員們對他的關懷,是他從來不曾感受過的,以及社內那種自由自在的氛圍,讓他每次參加社團都覺得很開心。
還有一位女大專生的得奬論文提到,她爸爸是賽斯家族成員,有一次她和爸爸開車載著單車到合歡山,然後她再騎單車下山,沒想到她在路上遇到的每個人都誇她厲害,幫她加油打氣,弄得她一頭霧水,後來才搞清楚,原來他們以為她是騎單車上山再騎下山的,完全不了解賽斯思想的精神之一就是「輕鬆不費力」。
雖然這只是個小笑話,但看到賽斯家族成員們開心地生活著,我真的覺得很欣慰。在我看來,我們基金會一直是個鬆散的組織,對任何人都是來者不拒、去者不留,看似懶惰,但其實自有一套「隨緣」的章法,每個人都有一股自動自發的精神,將自己的角色扮演得恰如其分,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做。我衷心希望賽斯思想和身心靈觀念能在各大專院校紮根,在這些年輕人未出社會前或迷失自我時,能找到心靈的指引。
現在很多大學生對生命充滿了迷惘,就讀名校的學生終日活在競爭之中,二、三流學校的學生則覺得自己前途堪憂,因為許多名校畢業的學生,出了社會都只拿到二萬多的薪水,那普通學校畢業的學生每個月又能領到多少?為人父母者都很擔心這一點,才會有那麼多人想幫助孩子們找回自己的力量。
一般來說,年紀愈小的孩子,心靈的力量愈容易被啟發,因為他們還未被成長過程中接收到的思想、觀念、教育所綑綁。一個人創造力最強的時期就是念小學之前,因為那時心靈很純淨,還沒被塞進過多的知識與執著,反倒是念了小學之後,知識開始增長,創造力卻相形減弱了。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又一場的冒險,如今我們下一代的未來更是充滿危險,所以賽斯基金會的使命之一就是:將身心靈觀念推廣到年輕族群,希望他們能更早接觸到這些觀念,正向積極地面對未來的人生。
聽過我的演講或有聲書的人都知道,我講的賽斯思想從來不是指導型或命令式的,因為我不是想告訴你什麼是對的、什麼是真理,而是一起研究討論,給大家一些啟發式的概念,因為宇宙的真理和人生的答案,都不是別人給的,和尚、尼姑、牧師、神父給不了,就連賽斯也給不了,因為他們不是提供你人生答案的人,而是從旁協助你探尋人生答案的指引者。
賽斯在《靈魂永生》一書中提到,想得到方便答案的人,不要期望他會提供答案,而是得自己去找,因為賽斯不是有問必答,他也不想給人速成式的答案,生命的答案需要每個人自己去追尋、品味。
這個看法跟很多修行法門與傳統宗教不同,不需要你去追隨什麼大師,或以大師的思想言論為待人處世的準則,賽斯從不以偶像自居,他只是告訴你,你是個具有神性與佛性的實習神明,引導你找回自己的力量,讓你更有信心面對困境與挑戰,這也是賽斯思想的精髓之一。
●懂得分享,反而得到更多
許多人在學習賽斯心法的過程中,會看到很多不同的可能性,例如有位學員是做生意的,原本他只是個普通的商人,但自從他學習賽斯心法後,便將它應用在他的生意、合作夥伴、客戶之間。
後來他發現:「我以前做生意的時候,經常在算計損益得失,計較誰賺得多、擔心自己會吃虧等等,所以做生意做得很累。但現在我改變了心態,不再錙銖必計,凡事都習慣與人分享,生意反而變好了,真的很奇妙。」
我在《許你一個耶穌》一書中,解釋了很多基督教被誤解的觀念,一九四七年出土的文物《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或稱《死海經卷》、《死海書卷》、《死海文書》),是目前最古老的希伯來《聖經》抄本,其中提到:耶穌本人曾經提過轉世觀念,但因當年有許多異端邪說都強調轉世之說,基督徒為了與其他宗教做區隔,便刪除了教義中的轉世之說。耶穌甚至也提過同性戀,並且認可同性戀,但如此前衛的觀念在兩千前根本無法被世人接受,自然也在刪除之列。
此外,我在《許你一個耶穌》中還講到「五餅二魚」的例子,有一回耶穌在山上講道,由於山上沒有食物,到了晚上教徒們肚子都餓了,便互相詢問有沒有人帶了食物。此時有人將自己裝了食物的提袋交給耶穌,但袋中只有五張餅和兩條魚,可現場有上千人,這五餅二魚根本就不夠所有人吃。
結果耶穌拿著袋子開始分送食物,那袋子彷彿是個百寶袋,竟不斷生出餅和魚來,當場成了食物複製機,最終每個人都拿到了食物,這五餅二魚就這樣餵飽了上千人的肚子。這則故事在《聖經》中非常有名,也是耶穌神通能力的展示,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很像是在洗腦教徒的虛構故事吧?
但如果你問我相不相信,那麼身為一個受過科學訓練的現代醫生,我卻要說:「不好意思,我是相信的。」因為宇宙中本來就有很多我們不了解的事物,而能量可以形成物質,像耶穌這樣胸懷大愛之人,擁有強大的能量,對眾生充滿慈悲之心,自然可能創造出這樣的實相。
●認為地球資源有限,乃是源於對匱乏的恐懼
近年來美國和日本開始從油頁岩中提取石油,油頁岩是一種富含石油的岩層,但由於過去提取石油的成本較高、技術也不夠先進,所以不是提取石油的首選。然而隨著油價上漲,加上石油開採技術的進步,美日兩國便把主意打到油頁岩上了。以前美國經濟受阿拉伯世界的油價影響極大,但未來美國的石油很可能自給自足,再也不用看中東產油國家的臉色。
你可能會說:「就算有油頁岩可提取石油,但油頁岩數量有限,總有用完的一天,人類還是會面臨石油危機啊。」沒錯,油頁岩的數量確實有限,將來這個世界還是可能陷入你爭我奪的窘境,所以人類如果不打開自己的心靈,盡可能地與人分享資源與能量,那麼你爭我奪的結果很可能是:人人沒飯吃,集體餓死也是早晚的事。既有的歷史早已告訴過我們這些悲劇了。
我前陣子聽到一個有趣的訊息,全球智慧型手機持有率最高的地方竟是非洲。非洲有十億人口,卻擁有六.五億支手機,幾乎人手一機,一個大部分是貧瘠國家的大陸,竟有如此豐盛的資源,簡直令人不敢置信。但我相信當人類的心靈變得開闊,新的能量就會出現,或許純樸的非洲人心靈是開闊的,所以新的能量才會流向了當地,畢竟地球本來就是個心靈的訓練場。
賽斯曾經說過,耶穌和佛陀一樣,都是有大神通的人,一個人的愛愈多、心量愈大,並樂於與人分享的話,他得到的也會愈多。這個觀念與我們過去所學的相左,明明把錢拿出去,自己的錢就會變少,怎麼會變多?把錢拿去買車,就不夠買房子,把錢借給別人,自己沒錢花,這不是理所當然嗎?怎麼可能分享得愈多,擁有的就愈多呢?這根本不科學、不合邏輯嘛!
一般人都認為「物質和能量都是有限的」,給出去自己就沒有了,那麼我問你:「你覺得愛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我個人的答案是:「愛既有限也無限。」當你愛得辛苦、愛得很累,不斷付出卻得不到回報,心裡感到不平衡時,你的愛就會枯竭,此時愛是有限的。但是當你內在平衡自在時,你的愛可以源源不絕,此時的愛自然就是無限的。
能量如此,那物質呢?多數人都覺得物質是有限的,但會這麼想是源自於內心的恐懼,害怕失去、用盡、一無所有,所以會想守護自己擁有的,然而這就跟「手中握沙」的道理一樣,當你用力握緊手中沙時,沙子只會流失得更快,可若是想保有沙子,只要攤平手掌,讓其他人也可以觀賞沙之美,你就可以一直保有手中沙。愛與能量如此,物質亦是如此,懂得分享,不再獨自緊握,就能享有愛、能量與物質的交流。
而認為物質有限,害怕分出去就會減少,乃至於一無所有,這不僅是恐懼,也是一種匱乏感,所以人們才會築起高高的心牆,不讓自己擁有的物質被奪走,然而圍住自己的心牆一旦高築,不但自己出不去,愛與物質的能量也進不來了。
賽斯心法的重要理念之一即是「信念創造實相」,你有什麼樣的心境、態度、高度,就會過著與其相應的人生。你一定曾在公司裡見過一種人,他們做事總是斤斤計較、為人小氣又刻薄,一旦他們在工作上出了問題,根本沒人願意幫助他。你一定也不想成為這種人吧?
我也常祈求上帝和宇宙:「如果你們希望我給出愈多,請給我更多,這樣我才有愈多的豐盛可以分享給更多人。」我要你樂於分享,並不是一種道德綁架,也不是藉修行之名,將來才能開悟成佛什麼的,這不是賽斯心法的訴求。賽斯家族中沒有什麼聖人,只有一個又一個的實習神明。
當你願意分享物質、分享愛,那麼你得到的不止是來自別人回報,你的內我還會給你愈多,提供你源源不絕愛的能量,神佛、上帝和宇宙都喜歡懂得分享的人,你喜歡與人分享的心念,會讓宇宙想要給你更多。
因為宇宙不止想讓你過得好,更想透過你的手、你的生命,帶給這個世界更多的豐盛,讓更多人過得愈來愈好,於是你就成了宇宙愛的媒介,擁有數不盡的資源。所以,你願意當這個媒介嗎?
【第1章 分享:給得愈多就擁有愈多.節錄】
說出你的感覺,別人不一定了解,也可能產生誤會,但你不說出來,別人永遠沒有機會了解你。唯有說出心裡話,才不會有隔閡、才能更靠近,也才能感受到彼此的愛,若沒有心靈上的交流,只是一再假裝什麼事都沒有,那只會讓你和對方離得愈來愈遠。
幾年前,我們基金會頒發「大專青年奬學金」時,很多受獎的大專青年提到他們會接觸到賽斯心法,通常是透過兩種管道:一是父母,他們的父母有閱讀賽斯思想相關書籍或聽賽斯有聲書的習慣,間接使得他們持續接觸賽斯思想;二是學校的社團活動,有些大專生是...
目錄
目錄
關於賽斯文化
第1章 分享:給得愈多就擁有愈多
第2章 接受:學習放鬆的藝術
第3章 冒險:聽見來自未知的呼喚
第4章 慢活:寧靜自在向內觀照
第5章 敞開:人類有無限的本質
第6章 整合:體會全然投入之美
第7章 過程:享受生活中的每件事
第8章 放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第9章 連結:你並不是一座孤島
第10章 流動:每個當下都是新的
第11章 喜悅:成為你自己的光
第12章 感恩:擁抱我們的世界
愛的推廣辦法
目錄
關於賽斯文化
第1章 分享:給得愈多就擁有愈多
第2章 接受:學習放鬆的藝術
第3章 冒險:聽見來自未知的呼喚
第4章 慢活:寧靜自在向內觀照
第5章 敞開:人類有無限的本質
第6章 整合:體會全然投入之美
第7章 過程:享受生活中的每件事
第8章 放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第9章 連結:你並不是一座孤島
第10章 流動:每個當下都是新的
第11章 喜悅:成為你自己的光
第12章 感恩:擁抱我們的世界
愛的推廣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