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痛苦、正視痛苦,是邁向快樂的第一步
假如你一直看不清這個世界的真相,認為它應該充滿快樂,
一味地蒙蔽自己,以「苦」為「樂」,那永遠也離不開痛苦。——索達吉堪布
這是一本幫我們解脫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寶之書,
把它請回家,就好像與佛陀朝夕相處,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
洗滌心靈的說法者,藏傳佛教受尊敬的佛學上師索達吉堪布,暢銷百萬冊作品。
附:觀音心咒,勤唸此咒可護持自心,解脫痛苦。
【離苦得樂的法門】
在我們的人生中,唯一不變的,就是什麼都在變。
位高權重的,會一落千丈;生死相許的,會勢同水火;
闔家歡聚的,會曲終人散;壽比南山的,會撒手人寰。
所以,一切的美好都難逃變化,變化就會帶來痛苦,這才是「人生皆苦」的真諦。
․佛教中之所以說「苦」,並不是不承認生活中的一些快樂。但這些快樂往往稍縱即逝,只是偶爾的「點綴」,卻不是人生的「底色」。
․被眾人恭敬、名利雙收時,沒必要心生傲慢,因為這個會過去的;窮困潦倒、山窮水盡時,也不必痛苦絕望,因為這個也會過去的。
․當你特別痛苦時,首先要認識到痛苦的來源是我執,也就是自私自利的這顆心。若想斷除一切痛苦,就要先斬斷它的來源。
․如今,世人多為各種痛苦所逼,究其根本,主要是源於對利他的漠視,對無常的無知,對死亡的毫無準備。
․天地之間,一切都在變化,身體、財富、名聲、親眷等皆為無常,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唯有自己的心才與自己生死相隨。
․要想除掉曠野中的雜草,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上面種莊稼。要想遣除內心的苦惱,唯一的方法就是用利他的美德去占據它。
․何時放下了,何時就會滿足,何時才會幸福。
【收錄】
消除痛苦的實修五大法
離苦得樂的幸福咒語
大歡喜——索達吉堪布開示錄
作者簡介:
索達吉堪布
全世界具有影響力的藏傳佛教大德。
堪布對藏傳佛教的傳統法義學修甚深。為了讓更多人了悟佛法精髓,他試圖用現代方式向人們傳遞生命真相,是在哈佛、耶魯、斯坦福、哥廷根、清華、北大等上百所高校的講台上留下過身影的佛教心靈導師。
三十多年來,身體力行地引導大眾實踐佛法的學修傳統,同時,利用一切空餘時間互譯漢藏經典,從事慈善事業,與海內外學者交流跨宗教、道德、環保、和平等問題,探討人類的發展方向,希望提升一切生命的福祉。
他認為,時代在變遷,但佛教的宗旨沒有變,人們可以從中找到解決現代問題的真正答案,這是應該去提醒大家的。在翻譯家和傳統的佛法上師的身份之外,堪布還是一位暢銷書作家,出版的《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殘酷才是青春》等書籍被逐步翻譯成其他語種,不但對海內外華人產生了深遠影響,也向世界展現了一個與時代同頻道的佛教。對於外界的種種讚譽,他說:「我只是一名老師,教傳佛法的老師。」
章節試閱
人怎麼活才能不痛苦
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
當你戰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勝了你,
它就是你的屈辱。
偉大和渺小,只有一念之隔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再偉大的人也有自己的短處,再渺小的人也有自己的優點。
所以,不必拿別人的優勢,來和自己的短處比。你的長處,或許是他人永遠也無法比擬的!
很多人總是貪執自己的目標,達不到時就會去羨慕他人,過去叫「榜樣」,今天叫「偶像」,覺得別人比自己完美,總想成為別人。
就像莊子的《秋水篇》中所說:一隻腳的夔,非常羨慕多腳的蚿能夠行走;蚿,又羨慕沒有腳的蛇跑得很快;蛇,羨慕沒有形體的風行得更快;風,羨慕人的目光特別快;目光,又極為羨慕心的快速,心一轉念就到了。佛經中也說:「一切當中,心是最快的。」
還有一則寓言,也闡述了這個道理:
有隻小老鼠,覺得自己太渺小了,特別希求最偉大的東西。
有一次,牠抬頭一看,天空廣闊無垠,就覺得天是最偉大的,於是對天說:「你是不是什麼都不怕?我這麼渺小,你能給我勇氣嗎?」
天告訴牠:「 我也有怕的,我最害怕烏雲。因為烏雲能遮天蔽日,它遮住我的面容時,我什麼都看不見了。」
小老鼠覺得烏雲更了不起,就去找烏雲:「你能遮天蔽日,應該是最偉大的。」
烏雲說:「 我也有怕的,我最怕狂風。好不容易把天遮得密密的,大風一吹,就把我吹散了。」
小老鼠又跑去找風。風說:「 我也有怕的,我最怕牆。地上有堵牆的話,我根本繞不過去,所以牆比我厲害。」
小老鼠就跑去找牆:「 你連風都擋得了,你是不是最偉大的?」
牆說了一句令牠非常驚詫的話:「 我最怕的就是老鼠。因為老鼠會在我的下面鑽洞,總有一天,
我會因若干個鼠洞而轟然倒塌。」
這時候,小老鼠恍然大悟:找來找去,整個世界都找遍了,原來,最偉大的就是自己。
這則寓言說明了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不能因為看到別人好,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再偉大的人也有自己的短處,再渺小的人也有自己的優點。
所以,不必拿別人的優勢,來和自己的短處比。你的長處,或許是他人永遠也無法比擬的!
追求錯了,當然痛苦「人的奇怪之處真是太多了:急於成長,然後又哀歎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後又用金錢恢復健康;活著時認為死離自己很遠,臨死前又彷彿從未活夠;明明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眼下的幸福。」
天地之間,一切都在變化,身體、財富、名聲、親眷等皆為無常,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唯有自己的心才與自己生死相隨。
從前,有個商人娶了四個妻子:四夫人最得丈夫寵愛,丈夫對她言聽計從;三夫人是經過一番辛苦追求才得到的,所以丈夫常帶在身邊,甜言蜜語;二夫人與丈夫天天見面,猶如一個推心置腹的朋友;大夫人像個女僕,毫無怨言地任由使喚,但在丈夫心目中沒有地位。
一天,丈夫要遠行,問四個妻子誰願意跟他去。
四夫人說:「 不論你怎麼疼我,我都不想陪你去。」
三夫人回答:「連你最愛的四夫人都不願去,我為什麼陪你去?」
二夫人說:「我可以送你到城外,但不想陪你去那麼遠的地方。」
只有大夫人說:「 不管你去哪裡、走多遠,我都會陪著你!」
這個故事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最寵愛的四夫人,代表我們的「身體 」。人活著的時候,對這個身體最為重視,可是死了以後,它卻沒有辦法跟隨自己。
三夫人代表我們的「 財富 」,不論多麼辛苦積累起來,死時一分一釐都不能帶走。
二夫人代表世間的「 親友 」,他們最多在我們死時哭泣,把我們的屍體掩埋。
大夫人則代表我們的「心」,它和我們的關係最密切,但也最容易被忽略,反而將精力全部投注於身外之物上。
所以,有智者說:「人的奇怪之處真是太多了:急於成長,然後又哀歎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後又用金錢恢復健康;活著時認為死離自己很遠,臨死前又彷彿從未活夠;明明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眼下的幸福。」
一個人若能懂得萬法無常,緣合則聚、緣滅則散,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就會顯得尤為燦爛;對世間的名利,不會瘋狂去追逐,就算遭遇到不幸,也不會感到一片絕望。
熟悉無常,接受無常,可以讓我們身心開闊,遇到任何困難,都不會斤斤計較、怨天尤人。
樂觀、悲觀,一念之間
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會傷心於杯子一半是空的,而樂觀者會滿足於杯子一半是滿的。
面對同樣的一朵玫瑰,悲觀者會哀歎花下有刺,而樂觀者會讚歎刺上有花。
前不久,一位居士打電話跟我說:「堪布,我最近一直感覺情緒低落,十分悲觀,所以想換個好點的環境,可能對調整我的情緒會有幫助。」
聽了他的話,我想起了一個故事:
一位父親為自己的兩個兒子,分別起名叫樂觀、悲觀。
這兩個孩子從小在同一環境中長大,卻擁有兩種不同的性格:樂觀不論遭遇何種艱難,都活得十分快樂;悲觀就算一帆風順,也時刻心緒沉重。
父親因給兒子起名不公,深深感到自責。為了補償悲觀,他將樂觀放在一堆牛糞中,而將悲觀放在一堆珍寶玩具中。
過了一段時間,父親去觀察他們兩個。出乎意料的是,樂觀在牛糞中玩得十分開心,他告訴父
親:「 既然您讓我在這裡,牛糞中就一定有什麼寶貝,我正在想辦法把它找出來。」
令父親大失所望的是,可憐的悲觀仍傷心地坐在一堆珍寶中,很多玩具因為他的憤懣而被摔壞。
父親終於明白了:想扭轉人的情緒,依靠外境是於事無補的。要從悲觀轉為樂觀,只有調整自己的內心。
其實,整個世界,全部是我們心的顯現。心態不同的話,即便是對同一事物,看法也會有天壤之別:
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會傷心於杯子一半是空的,而樂觀者會滿足於杯子一半是滿的。
面對同樣的一朵玫瑰,悲觀者會哀歎花下有刺,而樂觀者會讚歎刺上有花。
可見,一個人的人生是苦是樂,並不是由外境決定的。哲學家愛默生也說:「生活的樂趣,取決於生活者本身,而不是取決於工作或地點。」
在我們的人生中,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不能正視這些痛苦,一味地怨天尤人,總想改變外境來讓自己快樂,這無疑是不現實的。
所以,我們不論身處什麼環境、不論遇到什麼挫折,與其一味地抱怨外境,倒不如靜下來調伏自心。因為,這比什麼都管用!
苦樂皆由心造
有一位皇帝,在流亡途中,偶爾嘗得一種豆腐,感覺如天界甘露。流亡之後他回到皇宮,令御廚仿製,卻怎麼也做不出當時的美味了。
前不久,與一位十分投緣的朋友一起聊天,從佛法到人生,從分前別後到大江南北,可謂包羅萬象、無所不談。
不知不覺,午飯的時間到了,有人送來了麵條。一看湯色,便令人垂涎欲滴;一品味道,更令人叫絕。世人說:「酒逢知己千杯少。」沒想到,遇到好朋友,連麵條也變得可口起來。心的力量真是不可思議。
記得在我幾歲時,一次,父親帶我去爐霍,途經真都小鎮,在鎮上一間破爛不堪的小麵館,吃了一碗麵。實在是太好吃了!
如今幾十年過去了,在那以後,我品嘗了許多公認的世間美味,卻再也找不到那碗麵的滋味了。
其實我也清楚,一碗小鎮上的麵,不可能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味道,一切皆由心情所致。當時也許是因為難得出門,興致很高,或者是因為在那個年代,實在沒有什麼美味可嘗。
記得古代有一位皇帝,在流亡途中,偶爾嘗得一種豆腐,感覺如天界甘露。流亡之後他回到皇
宮,令御廚仿製,卻怎麼也做不出當時的美味。僅僅因為對豆腐美味的強烈貪執,便導致眾多廚師平白蒙冤、身首異處,如果那位皇帝知道「境由心造」之理,也不至於屠殺無辜了。
然而,世間又有幾人能明白呢?
人怎麼活才能不痛苦
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
當你戰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勝了你,
它就是你的屈辱。
偉大和渺小,只有一念之隔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再偉大的人也有自己的短處,再渺小的人也有自己的優點。
所以,不必拿別人的優勢,來和自己的短處比。你的長處,或許是他人永遠也無法比擬的!
很多人總是貪執自己的目標,達不到時就會去羨慕他人,過去叫「榜樣」,今天叫「偶像」,覺得別人比自己完美,總想成為別人。
就像莊子的《秋水篇》中所說:一隻腳的夔,非常羨慕多腳的蚿能夠行走;蚿,...
作者序
認識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
倘若將人的一生分成十分,不稱心之時會占幾分呢?古人說,占八九分。如曾國藩言:「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佛陀也常常提醒我們:人生皆苦。且不論生、老、病、死都是苦,單單在日常生活中,就難免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
或許有人不以為然:「明明人生還有很多樂趣可言,又何必誇大痛苦,緊盯著痛苦不放?」
其實,佛教中之所以說「苦」,並不是不承認生活中的一些快樂。但這些快樂往往稍縱即逝,只是偶爾的「點綴」,卻不是人生的「底色」。
在我們的人生中,唯一不變的,就是什麼都在變。位高權重的,會一落千丈;生死相許的,會勢同水火;闔家歡聚的,會曲終人散;壽比南山的,會撒手人寰。所以,一切的美好都難逃變化,變化就會帶來痛苦,這才是「人生皆苦 」的真諦。
懂得人生皆苦,實際上,對每個人來講至關重要。假如你一直看不清這個世界的真相,認為它應該充滿快樂,一味地蒙蔽自己,以 「苦」為「樂」,那永遠也離不開痛苦。而只有認識痛苦、正視痛苦,才是邁向快樂的第一步。
當年,釋迦牟尼佛也正是看到了老、病、死之苦,才開始思考怎麼樣根除痛苦,並為此嘗盡各種方法,最終找到了通往解脫的光明之路。所以,不要逃避痛苦,不要懼怕痛苦,沒有大自然的風霜雨雪,就不會有萬物的春華秋實。
有些人只喜歡追求一帆風順,卻不願面對任何苦難,這樣的期望不太現實。人生在世,風風雨雨總是難免,磕磕絆絆也是尋常。所以,人活著就是一場修行,不論世事多麼複雜、生活多麼難忍,都要學會為自己開個「藥方」。
如今,世人多為各種痛苦所逼,究其根本,主要是源於對利他的漠視,對無常的無知,對死亡的毫無準備。多數人認為,利他讓自己無利可圖,卻不知利他恰恰是最大的利己;他們以為,了知無常會讓自己喪失追求的動力,卻不知它只會讓自己的人生更顯燦爛;他們整日惦記著,要為自己買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卻偏偏忽略了為來世的快樂買一份保險。
這本《苦才是人生》,也許會讓你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我雖不敢奢望它能成為包治心靈百病的妙藥,但希望在這個紛繁的時代中,能為你炙熱難耐的心送去一絲清涼!
認識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
倘若將人的一生分成十分,不稱心之時會占幾分呢?古人說,占八九分。如曾國藩言:「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佛陀也常常提醒我們:人生皆苦。且不論生、老、病、死都是苦,單單在日常生活中,就難免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
或許有人不以為然:「明明人生還有很多樂趣可言,又何必誇大痛苦,緊盯著痛苦不放?」
其實,佛教中之所以說「苦」,並不是不承認生活中的一些快樂。但這些快樂往往稍縱即逝,只是偶爾的「點綴」,卻不是人生的「底色」。
在我們的人生中,唯一不變的,就是什麼都...
目錄
第一章 人怎麼活才能不痛苦
偉大和渺小只有一念之隔
追求錯了,當然痛苦
樂觀、悲觀,一念之間
苦樂皆由心造
別人的肩膀靠不住
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
不能戰勝苦難,它就是你的屈辱
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訣竅
安忍的智慧
做人別學「一根筋」
易嗔之人,就連親人都厭惡他
欲除痛苦,多念觀音心咒
消除痛苦的五大法
藏地幸福密碼
離苦得樂的幸福咒語
第二章 佛是這樣為人處事的
有一種感動叫守口如瓶
不求以心換心,但求將心比心
對朋友要知恩、念恩、報恩
見別人短處,請勿輕易揭露
為別人著想,是最大的利己
千萬不要忘記給你戴高帽子的人
學會敷衍不講理的人
不遠離小人,你就可能變成小人
說人過失,本身就是一種過失
對朋友要看在眼裡,放在心裡
感謝揭露你過失的人
不經逆境,怎能見真情
寧與君子結怨,不與小人為友
老友不可輕拋,新友不能全信
愚者學問常宣揚,窮人財富喜炫耀
自負的人一定會自取其辱
不知道就說不知道
不怕你犯錯,就怕你掩飾
給內心好好整一下容
第三章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永遠快樂的保險你買了嗎?
什麼都想要,會累死你
感謝無常,讓我們少受折磨
三種活法最快樂
越執著,失去越快
萬事從調心開始
一切都會過去
幸福是怎樣煉成的
蓮藕是佛陀加持過的食物
第四章 感恩逆境
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敗
學會借力,甩掉逆境
今日苦乃昨日種
忍是世上最難的修行
「忍」要經得起考驗
八風吹不動
相信報應,方能苦從甘來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智慧駛得萬年船
不要緊,一切隨緣
第五章 在說話中修禪
惡語傷人,會遭惡報
一謊折盡平生福
為什麼你會弄巧成拙
說話算數
請別嘲笑有生理缺陷的人
說法第一
多說話有好處嗎?
閉嘴
哪些「閒事」必須管
若說悅耳語,成善無罪業
第六章 父母就是菩薩
母心如水,子心如石
盡孝等不得
孝順並非只是給錢
要把父母的話當菩薩語
對父母永遠要軟言柔語
第七章 生老病死都有福
生死事大,早做準備
學佛的老人不癡呆
生老病死不過才一個輪迴
不要臨「死」抱佛腳
第八章 為什麼我們的日子過得那麼難
世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沒有無常觀
人80%的痛苦都與金錢息息相關
修心是一門技術
一切苦樂都是心在作怪
難得知足
財富宛若秋雲飄
錢越多,欲望應該越少
越攀比,越吃虧
耍小聰明的下場都不好
把嫉妒心化為隨喜心
比富不如比德
失敗是如何煉成的
浪費時間等於謀財害命
學佛後我們能開什麼神通
有利他之心的人福報才大
不圖回報,反而有大回報
佈施,只會讓你越來越富
慈善不是錢,是心
附錄 大歡喜——索達吉堪布開示錄
後記 與智慧、慈悲、幸福同在
第一章 人怎麼活才能不痛苦
偉大和渺小只有一念之隔
追求錯了,當然痛苦
樂觀、悲觀,一念之間
苦樂皆由心造
別人的肩膀靠不住
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
不能戰勝苦難,它就是你的屈辱
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訣竅
安忍的智慧
做人別學「一根筋」
易嗔之人,就連親人都厭惡他
欲除痛苦,多念觀音心咒
消除痛苦的五大法
藏地幸福密碼
離苦得樂的幸福咒語
第二章 佛是這樣為人處事的
有一種感動叫守口如瓶
不求以心換心,但求將心比心
對朋友要知恩、念恩、報恩
見別人短處,請勿輕易揭露
為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