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人際煩惱的「恆定性」
造成人際關係不順利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所謂的「恆定性」。
「恆定性」指的是「恢復平衡的力量」,這是人與生俱來的特性之一。
例如,充滿朝氣的時候,為了平靜高漲的心情,心中會產生一股鬱悶的負面情緒,以達到平衡狀態。這種心理的作用,就是「恆定性」。
舉例來說,前一晚大家開心喝酒嗨翻天,隔天早上就會覺得整個人非常不舒服,後悔不該玩得那麼瘋。這就是因為身體正藉由「不舒服」的感覺,中和過度高漲的「開心」情緒。
各位在開心的時候,是不是也會突然感到不安,擔心萬一接下來發生什麼掃興的事該怎麼辦?
這也是因為大腦「恢復平衡」的恆定性發揮作用的緣故。
反過來說也一樣。在沮喪一段時間之後,心情會再度恢復原本的狀態。這也是因為保持恆定性的功能發揮作用所致。
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人際關係中也存在著恆定性的作用。
過去我曾經好奇於「人體荷爾蒙對於壓力的作用」,於是針對壓力荷爾蒙研究了一番。
人之所以會因為被按喇叭而被激怒,就是因為聽到喇叭聲時,人體的壓力荷爾蒙會在瞬間急速攀升。在分泌了壓力荷爾蒙之後,身體和情緒就會進入備戰狀態,以因應接下來跟對方吵架,或是反過來隨時逃離現場的情況。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因壓力荷爾蒙分泌而變得焦躁時,心跳會加快,準備隨時迎戰,或是繃緊肌肉拔腿逃跑。
不過,每個人的狀況不同,有時會無法在緊急時刻瞬間分泌壓力荷爾蒙(或
者只能少量分泌)。有這種情況的人,事後通常會感到後悔,例如:「那時候應該好好罵回去的!」最後導致「怒氣無法獲得平復」。
有一次,一對夫妻前來尋求諮商,因為「先生個性易怒,經常一發不可收拾」。先生在接受諮商時,態度就像流氓一樣,看得一旁的太太忍不住提醒他:「我說你呀,在別人面前也稍微節制一下吧!」
於是,我讓這位先生做了壓力刺激檢查。結果發現,他在受到壓力時,身體不會分泌壓力荷爾蒙。
相反的,太太只要一感受到壓力,壓力荷爾蒙就會分泌。所以,我只針對先生做了治療,讓他的身體可以確實分泌壓力荷爾蒙。
幾個月後,這對夫妻再度前來接受諮商。但這一回,兩人的角色卻變得完全相反!
太太滿口粗話,態度吊兒郎當。一旁的先生卻坐得直挺挺的,有問必答,完全變成了「好人」。
我再次幫兩人檢測壓力荷爾蒙,意外發現他們的情況竟然完全顛倒了!
原本當「好人」的太太,變得完全無法分泌壓力荷爾蒙。反倒是先生在受到壓力刺激時,會確實分泌壓力荷爾蒙。
這讓我深刻體認到,人際關係中果真也存在著恆定性。
我也曾經在其他親子關係上,得到相同的結論。
孩子變成「好人」,反應正常;倒是媽媽面對壓力時,反應變得很奇怪。
由此可知,不只是在體內的荷爾蒙平衡上,就連在人際關係中,也會發生「恆定性」的作用。
因此,在你當「好人」,替身邊的人著想時,對方就會反過來濫用你的真心,以取得關係的平衡。
只要你繼續當「好人」,對方只會愈來愈惡劣,讓你在人際關係中受挫,不知如何是好。
前述提到的那對夫妻,原本太太是「好人」,對先生不斷地溫柔付出。
結果,先生漸漸變成「靠老婆吃飯、沒用的男人」。後來,當先生開始振作,想努力養家,當個「好人」時,太太卻變得好吃懶做,不做家事。
只要其中一方為了對方當「好人」,另一方就會變成扯後腿的「壞人」,以達到關係的平衡。
所以,只要你繼續當「好人」,身邊的人很自然地會基於取得平衡的前提下,對你做出一切「壞事」,使得你的人際關係受挫並因此感到痛苦。
第2章 啟動「開心・不開心」的開關(摘錄)
你會感到壓力,是因為配合他人的「開心‧不開心」
配合他人,會給自己帶來壓力。
「好人」因為隨時隨地在意他人的感受,就會不斷給自己累積壓力,並漸漸累積在大腦中。
當大腦中累積太多壓力時,就會產生全能感,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什麼都辦得到。
全能感愈強烈,就愈覺得自己瞭解對方的心情,擅自揣測對方的感受,進而造成誤解,給自己帶來煩惱。
為此煩惱而產生的壓力,又繼續累積在大腦中……就這樣陷入惡性循環中。
因為扮演「好人」而為大腦帶來壓力時,還會引發另一個有趣的作用。
舉例來說,各位出門在外時,是否會「經常發生狀況」呢?
人有個特性,只要身旁有緊張的人,自己也會變得緊張。
當然也有人不受影響,但對於會受到影響的人來說,「光是待在緊張的人旁邊,感覺自己也跟著緊張了起來」。
這都是因為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這種會模仿他人大腦的腦細胞,發揮作用的緣故。
以「好人」來說,通常會忽略自己「開心‧不開心」的感受,根據他人的感受來行動。
這會造成大腦不斷累積壓力。
但因為他是「好人」,自然不會表現出憤怒,也無法察覺這件事。
實際上,大腦中已經累積了一定的壓力。在壓力的影響之下,就會促進人做出奇怪的行為,進而吸引了奇怪的人。
當我們待在沒有壓力的人身邊時,通常不會受到他的影響。但只要一接近累積了許多壓力的「好人」時,我們在不自覺間就會受到其壓力的影響,變得莫名煩躁。
而且,「好人」充滿壓力的大腦,會吸引同樣累積壓力的人,使得身邊圍繞著會給他帶來煩惱的人。
受到這些人的影響,導致「好人」的大腦累積更多壓力,陷入惡性循環中。
「好人」總是容易在電車上或餐廳裡被陌生人纏上,或是惹上麻煩,全都是因為大腦中累積了太多壓力所致。
一旦被人纏上,「好人」又會開始推測:「為什麼對方要糾纏我?」做出錯誤的判斷,給自己帶來更多煩惱,繼續使大腦累積更多壓力,導致外出時不斷遭遇同樣的情況。
如果你可以試著順從自己「開心‧不開心」的感受來行動,不去考慮他人的感受,就會發現倒楣事漸漸不再找上門了。
不做不開心的事;有「開心」的事,就去做。
這麼一來,大腦就不會累積壓力,也不會再吸引帶著壓力的人靠近你。
用這種方法面對生活,慢慢地你會開始愛上外出。
「好人」不懂得善用貼心
「好人」會站在對方的立場和感受來思考,進而做出判斷。
基於「換作是我,應該會覺得很困擾」的想法而主動伸出援手。這就是「好人」。
所謂的貼心,指的是「打從心底相信對方的能力,並且能夠給予守護」。
以孩子跑步跌倒為例。
如果是「好人」,這時候會站在孩子的立場,猜想:「一定很痛!」「在大家面前跌倒,肯定覺得很丟臉!」覺得自己必須有所行動才行。
於是,「好人」急忙上前扶起孩子,問他:「你還好嗎? 痛不痛?」
不過,換作「貼心的人」,他看到孩子跌倒時,會先確認狀況,相信「這孩子可以自己站起來」而靜靜守護在一旁,等孩子站起來之後,再給孩子一個緊緊的擁抱。
一般人或許都認為「好人」很貼心。
不過,「好人」的行為有時反而會「剝奪對方開心‧不開心的感受」。
小孩子跌倒時,會先感到「不開心」,接著再感受到「靠自己站起來」所帶來的「開心」,慢慢地建立了跟大家一樣的感受。
接下來,孩子會開始懂得追求「跌倒會讓人不開心,所以跑步時不要跌倒」所帶來的「開心」。
然而,「好人」卻揣測對方的感受而主動伸出援手,使得孩子無法切身體會到「因跌倒而不開心」的感受,連帶導致孩子對於「跑步時不要跌倒是一件開心的事」的感受被剝奪了。
於是,下一次孩子再跌倒時,就變得只會坐在地上哭著,等別人過來扶他。
因為他已經不會靠自己選擇「開心」了。
「好人」會隨時留意他人「開心‧不開心」的感受來行動,對於孩子無法選擇「開心」這件事本身,並不知道其嚴重性。
一旦無法靠自己選擇「開心‧不開心」,人會愈來愈不瞭解自己的感受。
這麼一來,就只能依賴他人的感受,並受此牽制而漸漸失去自信,變得更需要依賴他人的感受,最後導致無法活出自己的人生。
相反的,如果活在自己「開心‧不開心」的感受之下,就算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也能「貼心」地守護在一旁。
因為自己就是透過「開心‧不開心」的感受,體會到跌倒帶來的不開心,所以重新站起來,學會開心地跑步,因此打從心底相信,眼前的孩子同樣也能靠自己站起來。
這種「貼心」之所以沒有半點猶豫,是因為「開心‧不開心」的選擇相當單純而簡單。自己很輕易就能做出選擇,所以相信對方也一定做得到。
接下來,孩子透過鏡像神經元模仿他人大腦的作用,會開始模仿相信自己的對方的大腦,從跌倒中站起來,感受到靠自己的力量奔跑的「快樂」。
「好人」因為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做出錯誤的解讀,很難「單純地相信對方」。對方感受到「好人」的這種態度,也會對自己的能力愈來愈沒有信心。
所謂「貼心」,是懂得選擇自己「開心‧不開心」的人,相信對方也具備同樣的能力。
當「好人」開始能夠選擇自己的「開心‧不開心」,在面對人際關係時,就能輕鬆做到透過展現「貼心」,感受到與對方之間的團結感。
第5章 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中心」(摘錄)
只要在意自己的「快樂」
在人際關係或職場上,甚至是家庭當中,一定都會遇到「相處」的問題。
大家要先有一個認知,就是:當你不知道怎麼跟對方相處時,就表示你已經把世界的中心放在「對方」身上了。
由於你顧慮對方的感受,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才會發生「世界扭曲」的現
象。
其實,「不知道怎麼跟對方相處」就是「正確解答」。因為無論你用任何方法,對方都「不會幸福」。
除非「好人」把世界的中心放在自己身上、得到幸福,否則對方不可能散發幸福的光芒,只會一步一步走向不幸。
「好人」正因為清楚這一點,才會「不知道怎麼跟對方相處」。
如何才能讓「不知道怎麼跟對方相處」的人,把世界的中心放回自己身上呢?其實有個不錯的練習方法。
首先,回想跟對方相處的經驗,在心裡確認自己「開心‧不開心」的感受。
如果你覺得「不開心」,就不要接近對方。這就是把世界的中心放在自己身上的第一步。
相反的,假使過去你跟對方相處起來都「很開心」,就進一步檢視:「自己跟對方相處時都做了什麼,所以感到開心?」這個步驟對於把中心放在自己身上而言,是相當重要的一大關鍵。
不做自己「不開心」的事。
只要選擇「開心」的事去做,把中心放在自己身上,你跟對方的關係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突破。
有個男子不知道如何跟總是心情不好的太太相處。
他事事為太太著想,以太太為優先,反而造成太太愈來愈不開心,讓他不知該如何是好。
太太總是責怪他:「你從來都不好好聽人說話!」「你一點也不瞭解我的心情!」
身為「好人」的他,將太太的抱怨隨時隨地放在心裡提醒自己。只不過,太太還是不滿意,變得愈來愈不開心。
於是,我請他先自我釐清:「你跟太太相處起來開不開心?」
最後,男子坦承「自己並不開心」。於是,雖然他感到「愧疚」,還是決定先跟太太保持距離。
沒想到,原本總是板著臉、態度冷淡的太太,竟然開始主動向當「好人」的男子靠近。
這時候,我請男子再一次釐清:「你跟太太相處起來開不開心?」這一次,男子的答案是「開心」。既然如此,我建議他試著跟太太開啟對話吧。
我進一步問他:「什麼樣的對話會讓你覺得開心?」男子回答:「我喜歡聽她說話。」於是,他開始對太太表現出傾聽的態度。
隨著男子的改變,太太竟然主動表示:「對不起,過去一直讓你這麼痛苦。」這令男子十分意外。
以前自己一直因為無法滿足太太而苦惱不已,沒想到當他把世界的中心放回自己身上時,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做錯了。
原來,當「好人」開始為自己而活,對方也會跟著重拾生氣,散發生命的活力。
只要隨時釐清自己「開心‧不開心」的感受,把世界的中心放在自己身上,就能感受到自己為周遭帶來多大的影響,也使對方變得美麗而耀眼。
面對有困難的人,用觀察取代伸出援手
每個人在思考「自我價值」時,很容易都會以「跟他人相比」或是「自己有多受身邊的人仰賴」為基準。
但是,這種作法等於是以他人為世界的中心,會造成世界扭曲,覺得「自己沒有價值」,變得愈來愈沒辦法把中心放回自己身上。
尤其「好人」因為無法看見自己的價值,會不由自主地在他人面前當「好人」。
原本他當「好人」是想為沒有價值的自己增加一些價值,然而,這麼做只會使得自我評價變得愈來愈低,最後擺脫不了當「好人」的命運。
「好人」始終無法察覺,拿自己跟他人比較,會扭曲了世界的中心,等於給身邊的人帶來不幸。
所以,大家平時不妨試著練習發現「自我價值」。
當你很想對他人伸出援手時,什麼事都不要做,只要觀察就好。
這時候,你會發現原本看似需要幫忙的對方,竟然開始散發耀眼的光芒。
只要你別把中心放在對方身上而行動,而是靜靜觀察,就會發現對方漸漸從困境中解脫,找到幸福。
這時,會讓你自己產生一種想法,以為:「這或許是因為我的關係?」雖然自己什麼都沒有做。
這是過去當「好人」、處處為對方付出時所沒有的感受。如今,「什麼都不做,只是觀察」,對方就能改變,同時你也發現「都是因為我!」的自我價值。
你能感受到對方受到自己的影響而散發光芒,證明了「自我價值」。
什麼都不做,只是在一旁守護著大家,就為大家帶來自由和幸福。
如果你感受到大家的嫉妒,像是覺得你「好卑鄙」,就證明你已經找到自我價值了。
有了自我價值,你就能散發耀眼的光芒並影響他人。
只要「什麼都不做」,「好人」就能找到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