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超越生命的局限
公案是修禪的一種方法。佛教由印度傳入漢地,歷代祖師大德累積深厚的佛法智慧,日常的身行,以敘事方式呈現,於是,開悟過程成為教學片斷,透過參究公案,消除紛雜妄念,究竟解脫。其過程形同解開糾結線球,在無邊無際的見、思惑中,不斷往返,如千絲萬縷,無限深長,直到妄念消失,智慧顯現,擺脫文字糾纏,驀然明白「實相無相」。因此,公案是個結合身行、文字和實相般若的修禪過程,促成兩千年來跨越東、西世界的佛法遠傳。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為何「拈花」?迦葉尊者又為何「微笑」?佛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這是一本聚焦禪宗公案的書,以公案開展修行的「多重宇宙」。二○二三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媽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讓物理學「多重宇宙」(multiverse)的概念一時蔚為風潮。回溯一八四八年美國經典作家愛倫.坡(Edgar Allan Poe)散文詩《發現!》(Eureka: A Prose Poem),即想像有「無盡宇宙層層疊疊」(a limitless succession of Universes)的存在。本書作者張嘉如教授是資深的文學和生態研究學者,更是禪門行者,以「多重宇宙」做為書的副標題,說明人類存在的宇宙只是更廣袤的眾多宇宙之一,正呼應《金剛經》之「三千大千世界」,宇宙至大無外,至小無內,無量無邊微塵眾生,一念心起,當體即具三千大千法界。
張教授結合「公案」與「書寫」,將公案視為閱讀、冥想和書寫的文類,可說是文學教學方法的推陳出新,學習禪師從空出假、幻化的大智慧,超越世俗學術規則,了知諸法因緣生滅,空無實相,帶動一場場佛法與世學的對話與交融。舉凡文學文本、哲學思辨、文化敘事、全球世局、文明危機、社會現象、個人經驗等,與禪宗公案兩兩相對,書寫成十八個篇章,各有主題,分為三個單元:「『我』是誰」、「看見有情,看見世間」和「參禪之旅」,爬梳佛法與世學的「共」與「不共」,由自我延伸到有情世界與微塵眾生,透過公案,拆解理性主義及人類中心思維,隨立隨破,不落兩邊,既是佛法的觀照溝通,也是抒情的藝術形式,進行療癒、實驗、創新、探索和社會批判,可說是將禪法轉化成一種入世的「慈悲書寫」,深探人間苦難,實踐「入世佛學」,匠心別具。
如果「多重宇宙」是空間無垠無際的延伸,書名《像禪師一樣思考》將觀照世界的時間尺度放大,超越人類生命的局限。這應是緣起自近代生態保育先驅李奧帕德(Aldo Leopold)的重要著作《沙郡紀年》(A Sand County Almanac),其中著名小節「像山一樣思考」("Thinking like a Mountain"),主體敞開,學習像山一樣思考,以地質的深度時間(deep time),開展眾生與山河大地及其他有情眾生的對話,了解生態與生活世界之中、之外的深層意涵,此即張教授所謂的「深戲」。
「像禪師一樣思考」,超越現象世界,觀照呼吸後面的呼吸、觀看後面的觀看、聽聞後面的聽聞、思考後面的思考,回歸源初,空有不二。例如,張教授筆下的〈孤峰不白〉,如同撥雲見日,引導讀者,觀孤峰「連成一片」的深意,「千山」同在,從來沒有分開,孤峰只不過是表象的幻覺罷了。這是公案修行的生態轉向,凸顯禪宗「他者導向」的意識和實踐,觀照人類以外「他者」:動物、植物、山河大地、寰宇星辰等,體悟眾生互為緣起的道理。
本書最迷人之處,就在透過公案,細膩拆解西方理性主義二元對立的邏輯,體用不二。當今人類面臨氣候變遷和物種滅絕的生態危機,流行疫病再起,俄烏戰爭如火如荼,遠方以巴衝突牽動世局,國土危脆,民主價值崩塌,身、心、靈難以安頓,個人與群體的經驗、感知、信仰、價值觀、規範和實踐出現斷裂,凡此種種,不外是分裂的二元意識所導致之心念和外境對立的狀態,如張教授所言:「正是暴力和諸多危機的源頭。」深觀公案,在業力糾纏中,提供明心見性的因緣,靈機善巧,可以「現觀」,與大地的蟲魚鳥獸、繁花草木,開展親密聯繫,同時進行一場場與自我的對話練習。
截斷眾流之後,生命景象空有圓融。禪心即回到原初的本心本性。生命危脆/脆弱(precarity/vulnerability)是一種彼此互為依賴的生命形式,「危脆」不是個人主體的脆弱,而是連結彼此甚至於連結仰賴生命延續的更大結構之關係的脆弱。自我和他者都是「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y)關係中重要的環節,無差別苦造就無差別愛。向內心細微處反思觀看,悲心和平等即是在危脆的社會結構與環境生態裡,當個體生命承受暴力苦難,需要集體捍衛支撐,共享平等依存關係,讓生命在絕境中得以存續。在當今世間物欲橫流、戰亂頻傳、疫病蔓延之時,具足佛法正知正見,方足以處理人類集體面對的無常災難的挑戰。這正是本書所欲呈現的核心思維。
公案有簡單質樸的敘事,卻蘊藏萬物無常、緣起性空的道理,具象化「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滅」的般若智慧。本書融通佛法和世學,從多元視角,由《碧巖錄》、《無門關》、《景德傳燈錄》、《從容錄》等合集中,選取數十則著名公案--〈拈花微笑〉、〈倩女離魂〉、〈香嚴上樹〉、〈鹽官犀扇〉、〈達摩安心〉、〈胡子無鬚〉、〈孤峰不白〉、〈一口吸盡西江水〉、〈趙州狗子〉、〈二僧捲簾〉、〈趙州勘婆〉、〈擒住與一掌〉、〈俱胝竪指〉、〈地藏親切〉、〈巖喚主人〉、〈南泉斬貓〉、〈百丈野狐〉、〈女子出定〉、〈香嚴擊竹〉等,善巧引領讀者聆聽禪師說法,進行一場場行者與生活世界的精彩對話。既是禪宗微政治,更彰顯佛法的現代性。
文學再現「苦諦」,而公案的殊勝之處,在超越世間諸苦,認識三世因果,目的在修行解脫。呼吸是什麼?剎那生滅,相似相續。張教授說得好:「『出入息的盡頭處』一直是我們認知的盲點。」由於對「生命」的顛倒夢想和執著,使得我們忽略呼與吸的盡頭,也是呼吸循環的一部分,這個盡頭「同時是一個越界的『間隙』或『臨界空間』(liminal space)--也就是意識轉換的場域」。如《牡丹亭》〈驚夢〉唱云「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在「間隙」或「臨界」間,參悟諸法悉皆空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黃心雅 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
自序
參禪、公案與書寫
自二○二一年五月至二○二三年底,我開始每月為法鼓山《人生》雜誌撰寫文章。在此期間,晨間參禪打坐和文字塗鴉成了每日最法喜充滿的時光,我以散文的形式來摸索禪宗如何入世地思考。原則上,每一篇文章裡,我挑選一則禪宗公案,把它與文學、電影和修行結合,嘗試開闢出一條新的禪宗散文創作路徑。
索性將它稱為「公案書寫」吧!書寫的用意,在提倡「公案修行」(也就是參公案和話頭),希望華文讀者,在閱讀散文集之際,能夠了解到公案這個古人留給我們的珍貴文類,在當前二十一世紀裡,是一個不可缺席的世界精神遺產。甚至可以說,禪在世俗社會中的重要性可能超出我們的想像。而我們要接續下去的,是繼續探索如何有創意地去開發公案修行和公案文類的潛能。
什麼是公案?公案是關乎生命解脫的文類,包括古代禪師明心見性的語錄及禪僧修行體悟的故事。臨濟宗以參公案來做為修行的法門。什麼是書寫?書寫是記錄、傳遞知識、思想和信息的寫作活動,也是抒發情感的藝術形式,也兼指寫作的文類,如自然書寫和女性書寫。
公案和書寫有共同處:冥想觀照、溝通療癒、創造力發揮,以及強調第一人稱現象學經驗式的意識探索。這裡,經驗式的探索是關鍵,別忘了,佛陀的覺醒來自菩提樹下四十九天的禪坐;佛陀現身說法地告訴我們,坐禪是最直接了悟實相的方式。
公案書寫遨遊於參禪與文字間,是趟般若文字之旅。此時正在閱讀的您,也參與在此般若自在的遊戲當中。參與式的閱讀,不僅邀請您一同探遊公案,同時,這樣的「閱讀禪」有助禪修動機。畢竟,文字禪隔靴搔癢,還不如親自參禪,來見證公案這個「詭計者」(trickster)妙不可言的神奇魔力。
其實,「公案書寫」一詞在古代指的是以公案做為閱讀、冥想和書寫對象的文類。宋代的《頌古百則》、《碧巖集》(又作《碧巖錄》)、《從容錄》、《無門關》等,皆為典例。古代公案書寫,即對搜集而來的公案語錄,加以參究、諷詠吟頌地抒發個人心得感想,並佐以佛教經典加以考證。
古人公案書寫的SOP,可由宋代圜悟克勤禪師評點雪竇重顯禪師的《頌古百則》中瞥見。在《碧巖集》裡,圜悟提及雪竇禪師的公案書寫過程:「雪竇頌一百則公案,一則則焚香拈出,所以大行於世。他更會文章,透得公案,盤礡得熟,方可下筆。」這裡的「焚香拈出」,點出公案的拈悟,源自於焚香靜坐後的直觀領略。「大行於世」,說明若想在禪林中立足、對世間有貢獻,須將公案參得通透。至於書寫,則需在通透公案後,才得能靈機動筆、善巧變通。
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還需要公案這樣的修行文類嗎?它對當今社會有什麼貢獻?我們這一代和下一代又如何青出於藍、更勝於藍,創造出符合當今時代精神的公案參究和公案書寫文化?
看到這裡,讀者可能會問,參禪、參公案和公案書寫這些關乎究竟解脫的事,與當今世俗社會和文化現象有何關係?
要回答這個問題,讓我這樣反問:當迷茫的千禧世代和Z世代,踏上認識自我之旅,開始向內看,去探索生命實相的時候,他們需要何種般若工具來幫助他們破除顛倒幻相、轉識成智?
讓我先從當前的顛倒幻相說起吧!
西方現代性下的「禪相」
當今西方消費社會裡的禪,沒有一條傳統文化脈絡和內涵。對多數西方人來說,禪是異國風情、紓壓放鬆的同義詞,它是高級精油、香水、營養品或按摩器的代言人。
西方娛樂圈裡,禪宗的「無」,被扭曲為多餘、無關緊要的同義詞。美國脫口秀主持人喬恩.史都華(Jon Stewart)的《每日秀》(The Daily Show)電視節目,將最末的單元取名為「你的禪時刻」("Your Moment of Zen")。「你的禪時刻」被當成貶義詞,指的是棄之可惜的NG片段。在當前中、西匯融的歷史瀑流中,禪的原精神,不是被扭曲成為極度放鬆的「佛陀腦波」就是娛樂搞笑的橋段。
如果這些都不是禪的本來面目,那麼,禪是什麼?
禪的精神
正是這個「是什麼」!
禪是一個問號,對生命永恆的探問。禪文學中最著名的禪問是「賣餅阿婆試禪心」:當德山禪師向一位賣點心的阿婆買餅充飢,阿婆眼見來者為禪學大師,隨口引用《金剛經》裡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問大師要點哪一個心?若翻開《無門關》,處處是禪問:狗子有無佛性?大修行人還落因果?西天胡子因何故無鬚?阿他是誰?倩女離魂,哪個才是真倩女?這些都是參禪和生命不同階段中隨處遭逢的禪問。
禪問,直探真理,挑戰既定的教條、體系和權威。除非親證,不然絕不盲目跟風信從,如《噶拉瑪經》(Kalama Sutta)裡佛陀的耳提面命:不因口耳相傳、奉行傳統、轟動一時、引經據典、合乎邏輯、根據哲理、引證常識、合乎先入為主的觀念、說者的權威,也不因對方為導師,就未經體證地信以為真。
禪的當代使命
禪宗直探人生真理、質疑權威的精神在上個世紀曾被喚起。經歷二戰和越戰所帶來的衝擊,西方「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的詩人和作家,不遺餘力地翻譯佛教經典、引介禪學和推廣公案參究(koan study)。他們強調的是親證的禪宗精神。當今西方禪師指導學人所使用的教科書,正是英文版的《無門關》、《碧巖集》和《從容錄》。
承繼前人的腳步,我想繼續前行,探索屬於我們當前二十一世紀的禪精神。綜觀本世紀,我們所遭遇的文明危機,可以說是前一世紀的延續和加劇。除了面對新冠疫情、戰爭、氣候暖化、極端貧富懸殊的現實之外,當前生活在富裕社會裡的人類,卻身陷一個進階版的虛擬現實。百貨公司和精品連鎖店裡的精美商品,給戀物的消費者富足豐盈的錯覺;電視、電腦、筆電、平板、手機的「五螢幕」及最新出來的蘋果Vision Pro眼鏡,更將世界虛擬化推向極致。當前的虛擬、資本主義人生,成功地遮掩生態環境壞滅和心靈空虛、貧瘠的事實。
是不是在顛倒夢想裡待久了,我們已失去面對當下現實的勇氣?以氣候變遷為例,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簡稱WMO)指出,二○二三年是有紀錄來最暖的一年。科學家也指出,地球可能在二○四○年前升溫超過攝氏一點五度,達到不可逆的氣候臨界值。
此人為的氣候變遷危機,可說是器世間所給我們的一記棒喝!但我們卻沒有醒來。
對千禧世代、Z世代、Alpha世代的人來說,本世紀的氣候變遷危機是眼光淺短的上輩所拋給他們的生存挑戰。那麼,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內在智慧才能度過難關?我們這一代(不管是嬰兒潮世代、X世代)又如何盡一己之力來幫助他們?
如愛因斯坦所說,我們無法在製造問題的思維層次上來解決相同的問題,因為同層的思維就是產生問題的根源。若說當今大規模人造災難的根源來自人類中心主義及我/他對立的二元思維,那麼,我們唯有跳出以「我」為中心的二元分別思維,才能夠對治問題的根源。
這正是公案修行的目的:打破二元慣性思維。公案文字本身具有一種獨特的「公案特質」,你叫它非同一性也好,多元開放性或解構性都可以,此特質揭示公案的一個重要作用:破我執和法執,也就是以「我」為出發的二元顛倒夢想的執著。
從公案書寫的角度來說,雖說小心文字障,但文字不是敵人,而是無可避免的工具。我們可以將公案書寫轉化為一種入世的「慈悲書寫」,探查世間苦難,做為入世佛教(Engaged Buddhism)的實踐手段。
單元分類
本書結集十八篇發表在《人生》雜誌「佛學線上」專欄裡的文章。這些文章在主題上頗有重疊相涉之處,暫且拆分為以下三個單元類別:「『我』是誰」、「看見有情,看見世間」和「參禪之旅」。第一、二單元「『我』是誰」和「看見有情,看見世間」偏重我所稱之為的「淺戲書寫」,而第三單元「參禪之旅」則側重參禪經驗的「深戲」探索。
「『我』是誰」圍繞在「認識自己」和「女性生命經驗」等主題的探索。「看見有情,看見世間」由「我」的思考轉向「我/他」關係的探索。在此,我探索當今的動物處境、人與生態的道德關係,以及戰爭、暴力等議題。最後,「參禪之旅」回到參禪修行的部分,除了回溯年輕時與觀寒師父參公案的經驗,也從女性修行者視角來書寫。
總的來說,本散文集關懷禪宗書寫如何入世的問題。或者說:禪宗如何與世俗的公共話語有所交涉?我提出「公案書寫」做為走入世間、關懷世間的路徑。以參禪出發,藉由書寫的形式與其他領域做跨學科的互遊和對話。這裡,我以下面的問題來進行思考:公案與其他世間學科如文學、哲學、心理分析或批判理論如何比較和連結?有哪些文學作品和電影具備「公案特質」?什麼是「公案特質」?公案書寫如何關懷世間?此實驗性的「公案書寫」,僅為個人杯水車薪的貢獻,藉以拋磚引玉。
萬般因緣皆是指月明燈
《人生》雜誌的寫作計畫到二○二四年三月份告一段落,剛好這學期也卸下系主任的職務。感恩過去兩年多來所有出現在身邊,不管以何種形式出現的菩薩們,尤其是法鼓山《人生》雜誌和出版編輯團隊,謝謝你們的支持和鼓勵。最後,感謝在茫然漆黑意識中指月的明燈--觀寒禪師。
是以為序。
觀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