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焦慮的溝通
完全實用的佛系人際對策用利人利己的溝通智慧
重拾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和諧
@適讀對象
‧上班族的強心劑
‧邊緣人的人際救生圈
‧菜鳥新鮮人的定心丸
‧家族聚會、群組求生術
# 絕對心有戚戚焉的溝通問題解答
‧如何和不喜歡的人相處?
‧遠離雙面人
‧因為柔軟,所以堅強
‧好人真的比較吃虧嗎?
‧走自己的路,不必比較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核心綱領)
【不想溝通的人】
人是群體的動物,不可能離群索居,除非你想成為與世隔絕的人,把自己關在一個獨立的空間裡,不想和任何人接觸,也不想請求任何人幫忙,那才不需要與人溝通,否則誰都免不了要與他人溝通。
溝通很重要,可是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我們都會選擇與自己比較契合的人來往。總認為:反正不和某某人來往,不和某某人談話,一樣會有其他朋友,一樣可以過日子。於是就開始有所分別:這個人是我的朋友,那個人不是我的朋友;或是這班人都是壞人,我不願意和他們做朋友。
像這樣的人,在腦子裡已經設定好標準,認定了某些人不夠朋友,或不是朋友,或是這些人都是出賣他、要占他便宜的,甚至覺得別人的水準太差,不夠資格做他的朋友。這種不願雙向溝通的人,要和他交朋友是很難的,因為,溝通一定是雙向的,如果只是單向的就不能稱作溝通,因為根本無從溝通起。
照常理說,只要不是惡友、損友,交朋友應該是多多益善,但如果任憑你如何努力,對方還是不願接受你,仍然對你有敵意,那就不用再努力,只有暫不往來了。
因為你不一定非得和他做朋友不可,更何況是他不願意和你來往,不願意接納你,如果你執意要和他來往,不但你很痛苦,他會更痛苦。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也是無可奈何的。不過,即使如此,也不要把對方當成敵人,心裡還是要把他當成朋友。
【默擯】
這就是佛法中所謂「默擯」的方式。
「默」是沉默,「擯」就是驅逐,意思是他不生活在我的範圍裡,我也不生活在他的範圍裡,彼此互不干擾、涉入。
因為既然沒有辦法溝通,那就不需要再強求了。尤其是當對方無理取鬧、不可理喻,你和他有理也講不通時,那只有用默擯的方式。可是等他回心轉意後,還是要將他視為朋友,不要因此而把他當成十惡不赦的人。
【試探】
另外,還有一種方式是「試探」。
幾次試探後或許會發現,也許是因為你的方法、心態或言語讓對方誤會,以致於他無法接受。這時你必須先調整自我,調整到對方能夠接受的程度為止。但不能把自己完全變成別人期待的樣子,否則就失去了自己的立場與原則,連一般人也無法接受。
你可以試著想辦法先適應對方,將自己的一部分改變,經過多次的適應調整,最後也許對方會回心轉意,願意主動或被動地與我們接觸。
【結真正的善緣】
佛教中有「結緣」的說法,意思就是人與人之間彼此支持、協助,共同走上良善、光明的道路。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慈悲的對象,除了慈悲別人,也要慈悲自己。因為不慈悲自己,會讓自己很痛苦。例如,有的人不肯原諒自己,於是就傷害自己。其實做錯事,改過就好,若是不斷責罰自己,就會一直陷在痛苦之中,這就是對自己不慈悲了。對別人也是一樣,如果態度不慈悲,可能就會一再地傷害他人。
「智慧不起煩惱」這句話,則是讓人不起煩惱的方法。人在煩惱中糾纏,可說是最痛苦的事,因為煩惱就好像是自己在整自己般愚蠢,想要化解,就要運用佛法的空觀智慧,有了空觀的智慧,煩惱自然就沒有了。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聖嚴法師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並積極推展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章節試閱
【遠離兩面人】
所謂的兩面人,就是在別人面前是一種樣子,在背後又是另外一種樣子。例如,見面時打躬作揖、稱兄道弟,但背地裡卻批評、辱罵對方,這就是標準的兩面人。他用虛偽的心來待人,是一種表演或假裝出來的態度。
有時候別人刻意虛情假意,我們是很難察覺的,只覺得對方對自己很禮貌、尊敬。但如果對方過於客氣,就該懷疑對方是否虛假,因為兩面人為了達成目的,什麼好話都會說,這種刻意的虛情假意一定是有目的。只要是不實在、不恰當的恭敬和禮貌,就是一種虛禮。其實,只要小心觀察、傾聽,並不難判斷出真偽:對方如果是陌生人,自然沒有理由對我們這麼讚賞;如果是相處了很久的熟人,那就會知道這個人的習性原本就是比較虛偽。
多年前曾有一位先生帶著他的母親來看我,一見面就講了許多過度客氣的話,企圖讓我以為他是個很有教養、很有地位,而且很有錢的人。但是,他表現得實在太過分了,客氣得異常,讓我警覺到這個人是否另有目的,於是開門見山地問他:「請問你們希望從我這裡得到什麼東西?」他一聽,馬上就知道找錯了人,趕緊換了個神色,說:「對不起,我們沒有要做什麼。」要不是他刻意地表現,我其實也不會懷疑他的身分,甚至懷疑兩人的母子關係可能也是假的。
我也曾經遇到一個人,無論見到什麼人都用尊稱稱呼對方,即使是年紀很小的小女孩,他也稱她為大小姐、貴千金,非常客氣,但是對有些人或在某些場合,並不適合這樣稱呼,反而讓人覺得很虛假、肉麻,很不舒服。不過這種虛情假意只是他個人的習慣,並沒有什麼特別目的,所以對別人不會造成大礙。
雖然不會對人造成大礙,但花言巧語、巧言令色,畢竟不是一個好習慣,應該試著多講真話、多講肺腑之言,盡量讓自己講出來的話和內心的想法一致。但人往往習慣虛偽以後,就很難矯正,非得受到慘痛的教訓時,才會改正過來。
其實,只要是虛偽的人,內心都會有掙扎和痛苦。除非已經虛偽成性,不但不覺得自己虛偽,內心也不會感到痛苦,但他的表現仍會讓別人覺得虛偽。
當我們面對虛偽的人,最好稍微保持一點距離,因為距離太近時,你可能會受到傷害。可能的話,也可以適時提醒他:「不需要用這種表演性的態度、語言,因為對我來說並沒有用處。」如果對方不聽勸,那還是遠離他吧!
【自卑的人】
自卑的人除了會帶給自己煩惱,往往也會有自大的心態。因為自卑的人,會自認地位、才能、聲望處處都比不上別人,因此缺乏安全感;在沒有安全感的基礎下,會想盡辦法、不擇手段,以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其結果就會自傷傷人。
因此,自卑的人多半同時會有驕傲的傾向,這兩種狀態總是伴隨著出現,原因在於他覺得自己不行,可是又希望讓別人以為他很行。這就像火雞一樣,當牠要和另外一隻雞打鬥的時候,身上的羽毛會瞬間張開來,以表示牠很有看頭、很有力量,好讓對方以為牠是龐大、不容小覷—這就像是人的自卑感在作祟一樣。
自卑的人內心其實非常痛苦,一方面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另一方面又要打腫臉充胖子給別人看。把臉打腫是很痛的,但他卻寧願用這種方式來偽裝,而且當一個人太過強勢,到最後一定會造成別人的痛苦,佛教形容這種人是「卑劣慢」。
所謂「卑劣慢」的意思就是,明明知道自己辦不到,卻說別人沒什麼了不起。例如,別人坐車,你騎腳踏車,便覺得坐車也沒什麼了不起,這種想法有點類似酸葡萄心理,雖然暫時能讓自己得到很大的滿足與安慰,但其實是自卑心理在作祟。
自卑的人總是特別敏感,也很容易受傷,別人只要隨口說幾句話,他可能就懷疑是不是在講他。所以,和自卑的人相處,要特別留意他內心的感受,如果進一步想要幫助自卑的人,就不能讓他覺得自己很差勁,要欣賞他、讚美他,做他的朋友。
而且既然知道對方自卑,就要諒解他,對他慈悲。例如,把自己擺在和他相同的位置,不要表現出你很厲害的樣子,甚至要更加倍尊重他,強調自己是很普通的,讓他覺得你並不特別。因為他本來就認為其他人都沒什麼了不起,所以當你說「我沒什麼了不起」時,你的想法就會和他一致,而能建立起友好的基礎。總而言之,慈悲、讚歎、勉勵,是對待自卑的人最好的方法。
其實自卑的人也有優點值得學習,如果能夠尊重他,並適時讚歎他的優點,就能給他很大的安全感。例如,可以勸勉他說:「你有你的專長、能力,你可以發揮自己的優點,將來一定會有不錯的發展!」用這樣溫暖的話語來勉勵自卑的人,一方面他會學習尊重他人,另一方面會嘗試改變自己,自卑感便會愈來愈輕微。
但是僅僅如此並非長久之計,因為這麼做雖然能讓他暫時遠離自卑感,可是一旦失去溫暖的鼓勵,還是會故態復萌,而一直處在自卑的心態中,卻不自知。所以應該再進一步,幫助他認識自己,讓他勇敢面對自己,才能徹底克服自卑的心態。
【遠離兩面人】
所謂的兩面人,就是在別人面前是一種樣子,在背後又是另外一種樣子。例如,見面時打躬作揖、稱兄道弟,但背地裡卻批評、辱罵對方,這就是標準的兩面人。他用虛偽的心來待人,是一種表演或假裝出來的態度。
有時候別人刻意虛情假意,我們是很難察覺的,只覺得對方對自己很禮貌、尊敬。但如果對方過於客氣,就該懷疑對方是否虛假,因為兩面人為了達成目的,什麼好話都會說,這種刻意的虛情假意一定是有目的。只要是不實在、不恰當的恭敬和禮貌,就是一種虛禮。其實,只要小心觀察、傾聽,並不難判斷出真偽:對方如果是...
目錄
編者序
學習接納與誠懇
溝通的方法
先接納別人才能溝通
存好心,說好話
實話實說為上策
討好的話不一定是好話
謠言止於智者
不要只是抱怨,要處理抱怨
白色謊言該不該說?
不要讓「重話」變成「惡口」
學習欣賞與讚美
少一分爭奪,多一分和諧
走自己的路,不必比較
學習原諒與寬恕
你可以微笑
嫉妒有害而無益
感同身受,化解嫉妒心
如何消除嫉妒心
結恩不結怨
用感恩的心消除怨恨
學習慈悲與包容
如何和不喜歡的人相處
卸除心防,從轉化煩惱開始
別當狡猾的人
遠離兩面人
好人比較吃虧嗎?
如何幫助自卑的人
不只關懷,更要包容
要包容不要包庇
包容的尺度與智慧
真正的柔軟
因為柔軟,所以堅強
學習關懷與付出
結真正的善緣
不被自己障礙住
網路社會不等於疏離
善知識、惡知識
做個真正的貴人
布施──真正的救苦救難
愛語──讓人歡喜聽你說
利行──最有號召力的行動方式
同事──有願者同行
慈悲他人的方法與智慧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化敵為友最好的方法
編者序
學習接納與誠懇
溝通的方法
先接納別人才能溝通
存好心,說好話
實話實說為上策
討好的話不一定是好話
謠言止於智者
不要只是抱怨,要處理抱怨
白色謊言該不該說?
不要讓「重話」變成「惡口」
學習欣賞與讚美
少一分爭奪,多一分和諧
走自己的路,不必比較
學習原諒與寬恕
你可以微笑
嫉妒有害而無益
感同身受,化解嫉妒心
如何消除嫉妒心
結恩不結怨
用感恩的心消除怨恨
學習慈悲與包容
如何和不喜歡的人相處
卸除心防,從轉化煩惱開始
別當狡猾的人
遠離兩面人
好人比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