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1 項符合
曠遠迷茫:詩的生與死 Life and Death of Poetry的圖書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是先有詩、還是先有人?」
詩有了人,且被人類紀錄,而有了時間和空間的定位,成為延續的生成模式;詩也在人類的世代裡扮演見證歷史的角色,以及開拓文學創作的前鋒隊伍。
人有了詩,詩將把人類的語言推展至精緻的質地,也把人類的想像組構成意象,讓意象豐富了現實世界的畫面。
關於詩的意義、內容與所歸之處,答案是什麼?蘇紹連將一切叩問,交給「詩」本身來證明,用詩探索了以下八項命題:
一、詩的發生,是先有詩,還是先有人?
二、獨立與依靠:詩離不開人,還是人離不開詩?
三、自然與人為:詩的存在環境?人的存在環境?
四、出詩的緣故:什麼樣的地方什麼樣的時代什麼樣的人就有什麼樣的詩?
五、分享與分眾:什麼樣的讀者讀什麼樣的詩?
六、封閉與開放:詩和作者和讀者,要活在同溫層?
七、時間與空間:詩能活在不同的世代和不同的圈子嗎?
八、詩的宿命:詩,沒人讀,要怎麼活下去?
整部詩集的作品告訴我們,寫詩是辛苦的、是孤寂的、是憂鬱的,要在詩創作上堅持過一生,活著並不容易。因為詩人在創作時,必須考量政治因素、現實因素和人性因素等等緣由,有時得對抗,有時得逃避,但仍須堅持詩人自我的醒覺,只是那種龐大的背景情境壓力,始終與詩人如影隨行,從生到死,唯有以詩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