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海洋東南亞的存在及其重要性亟待學術界的關注與討論。海洋東南亞讓人聯想到馬來群島,包括穆斯林占多數的印尼、馬來西亞和汶萊,以及以天主教為主的菲律賓。新加坡由於佛教徒和華人占主導地位而時常被認為是一個特例。然而,我們應該認識到一種被作者稱為「南洋佛教」的佛教形式在以伊斯蘭教和天主教為主的海洋東南亞地區及其華人社區存在,且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在中國和東南亞的歷史聯繫中產生,並不斷經歷著變化與創新。本書收錄作者近年來以新加坡佛教為主要論述對象的論文,涵蓋宗教網路、宗教外交、宗教現代化等領域的討論,旨在通過跨學科研究多維度、多視角地揭示和詮釋佛教在海洋東南亞的多元發展歷程。華人數世紀的遷移為漢傳佛教的海外傳播奠定了基礎,而二十世紀中外佛教僧侶、居士之間的跨境互動與網絡促進了南中國海兩岸人員、思想與資源的流通,亦使得這一時期在整個東南亞出現現代主義漢傳佛教。二十世紀及至今日,新加坡漢傳佛教經歷著本土化和現代化,體現在「人間佛教」初期概念在當地的發展,獨立後以新加坡佛教總會為代表的佛教行動主義,以及以新加坡華人佛教傳統進行的喪葬儀式等諸多方面。而新加坡當代的「革新佛教」正在合法化本國佛教機構的合理化、官僚化過程。革新佛教徒則通過倡導佛教思想,而非儀式作為修行者的主要重點重塑著這一島國的佛教信仰。在COVID-19新冠疫情之下,佛教團體更是懂得如何藉助線上平台開展盛大慶典。在宗教外交層面,作者論證了佛教在國與國之間建立官方外交關係之前即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佛教文化遺產又能作為增進國家間外交關係的平臺。本書亦提出未來研究中應進行更多針對具體問題的微觀研究和小型案例研究的建議。
作者簡介:
謝明達
康乃爾大學博士,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領域為東南亞佛教與華人民間信仰、跨國佛教、朝聖、宗教外交以及中國-東南亞互動。英文專著Monks in Motion: Buddhism and Modernity Across the South China Sea(牛津大學出版社,2020年) 榮獲2021年歐洲東南亞研究學會的人文圖書獎(EuroSEAS Humanities Book Prize),並入圍2023年弗里德里希•韋勒獎(Friedrich Weller Prize)。該書的印度尼西亞語譯本於2022年出版。近年來,他在Asian Ethnology、China Quarterly、Contemporary Buddhism、Critical Asian Studies、History of Religions、Journal of Chinese Religions、Journal of Religious History 等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22年,他獲選為英國皇家歷史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Royal Historical Society)。
目錄
我的學思歷程(代序)
離散法緣:20世紀初至1949年的跨南海佛教聯繫
獅城法音:淺談新加坡漢傳佛教
現世佛法:人間佛教在新加坡的演進
捍衛佛法:一個全球化城市國家的佛教行動主義
誦唱解脫:新加坡華人佛教喪葬儀式簡史
勿忘前缘:宏船法師及其訪華(1982—1990)
佛法外交:新加坡“倒塌佛塔的秘密”展覽
僧伽教育:新加坡佛學院的創設與運作
重塑信仰:當代新加坡的革新佛教與虔誠
線上法音:新加坡佛教徒網上慶衛塞
附錄:佛法滿獅城——1956-2010年的中英新加坡佛教研究回顧
參考書目
我的學思歷程(代序)
離散法緣:20世紀初至1949年的跨南海佛教聯繫
獅城法音:淺談新加坡漢傳佛教
現世佛法:人間佛教在新加坡的演進
捍衛佛法:一個全球化城市國家的佛教行動主義
誦唱解脫:新加坡華人佛教喪葬儀式簡史
勿忘前缘:宏船法師及其訪華(1982—1990)
佛法外交:新加坡“倒塌佛塔的秘密”展覽
僧伽教育:新加坡佛學院的創設與運作
重塑信仰:當代新加坡的革新佛教與虔誠
線上法音:新加坡佛教徒網上慶衛塞
附錄:佛法滿獅城——1956-2010年的中英新加坡佛教研究回顧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