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為台灣傑出的企業家,及我們的下一代
狄更斯在他的名著《雙城記》開頭的第一段話說:「那是最好的時代,那是最壞的時代……我們都會走向天堂,我們都會走向另一端。」這段話在兩百多年後的今天讀來特別貼切。
過去三年,世界歷經了戰爭、瘟疫、通膨、衰退、擴表、升息、能源危機、極端氣候,好萊塢電影情節般的天災,以及美中兩大強權全面的對抗,我們好像搭上了雲霄飛車,而且還沒來到最驚險刺激的一段。我們也看到了人類科技奇異點的出現,人工智慧(AI)將重新定義人類文明的所有一切,包括我們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物種,這宛如普羅米修斯向天神盜火,開啟了人類文明的繁榮,也把人類帶向不可知的境地。
這些令人目不暇給的劇烈變化,對習慣於冷戰後近四十年平穩時日的人們,宛如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災禍盡出,很難適應。人類面對變局時,大都會一廂情願地希望只是短暫的現象,大家可以很快再回到美好的從前。但是歷史的巨輪從來不會回頭,看清時勢所趨,作好準備,迎向未來的挑戰,才是智者應有的作為。
兩位James三年前在這大變局開始之時,因偶然的機緣而結識,基於共同的興趣和對國家社會的關心,兩人開始了長達三年多對地緣政治、總體經濟及新科技的對話與思辯。James Huang (JH)是外交官出身,在公部門及民間企業服務過,這幾年在貿協更是時時與台灣的企業併肩作戰,緊密連結全球科技與經濟脈動,行銷台灣的產業。James Lee(JL)曾在美、日及瑞典求學,之後於美國及香港的外資機構負責過核心的 操作,熟悉全球資本市場運作,並有一套用公開資訊拼湊出全局的方法。
這段期間,我們注意到大國間的博奕已經超越以往的範疇,而且在有系統的建構新的攻防體系,特別是當大國把財政與貨幣政策當作博奕工具、就資源與能源進行戰略布局,同時進行產業與科技的攻防等。全世界變成了一盤棋,且當我們將這些不同面向結合起來看,棋盤其實並不是平面的,大國之間進行的是3D的立體博奕,一場無影無形的超限戰 。除非長期觀察及系統化研究,僅憑日常國際媒體的報導很難看出端倪。我們稱其為「三體」現象。
《三體》 是2008年中國出版的科幻小說,描述外太空某個文明存在三個運行軌道飄忽不定的恆星間,三個太陽忽遠忽近,對生活構成極其嚴苛的挑戰。物理學中,三個物體彼此牽引,其行跡是無法預測的。我們所處的時代,地緣政治、總體經濟、新科技宛如三顆飄忽不定的恆星,彼此糾纏,而且同時達到各自的臨界點,非有大變動不可。
70年代以來累積的「地緣政治」矛盾,終以俄烏的熱戰以及美中新冷戰呈現,這無可轉圜的霸權爭奪戰,是從現在至未來二、三十年所有國家、企業與個人都需面對的現實。
同時,各國政府為了應付當下的金融與疫情危機,採取愈來愈極端的手段,過去四十多年維持國際經貿與貨幣金融秩序的結構,已經達到邏輯上的極限,我們來到了「總體經濟」的斷崖前。而當貿易、產業、能源與貨幣都成為大國博弈的工具,企業面臨的更將是極度不確定的環境。
經濟學大師熊彼得提出的「破壞式創新」,在幾個革命性新科技出現後全面加速,促進產業與國家大洗牌。AI更是人類歷史上標準的典範轉移,然而這前所未見的智能存在是否像狄更斯所言,帶我們走向天堂,也會走向地獄?這些問題不只挑戰國家領導人,企業界習於過去平穩的四十年,更需快速轉換思維,以適應這樣一個變幻莫測的三體世界。
顯然,在這樣的時代,每個企業家的思維和決策出發點不只是要把內部的經營管理、外部的客戶及供應鏈關係做好而已,還要提高到國家領導人、外交部長、經濟部長、財政部長、科技部長的層次才行,這是一個超級CEO的時代。這本書集結兩位James三年多來,幾乎每日進行的密集腦力激盪與思辯的觀察與建議,希望可以幫台灣的CEO們快速了解這個時代的地緣政治、總體經濟和新科技的特性,共同因應。所以在三體世界打造國家與企業的韌性與護城河,是這本書會不斷出現的主軸。
就像狄更斯所說的,現在也是最好的時代。當世界走到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也同時賦予台灣百年難得一見的契機。台灣一躍成為全球的關鍵角色,不論是在地緣政治、科技產業、全球供應鏈,台灣從來不曾如此受世界重視。台灣有事,不只是鄰邦有事,全世界都有事。台灣可以說一國繫天下安危,這是我們從來不曾擁有過的籌碼,如何運用,存乎一心。
另外,當傳統的全球化消退,屬於台灣的新全球化才剛要起步。我們必須善用時勢,從過去單純依賴貿易順差的經濟體,轉型成為全球韌性供應鏈及產業合作最強、也最值得信任的夥伴,藉著全球布局,主動掌控話語權,讓台灣的影響力無所不在,國力亦無所不在。
AI時代提前來臨更為台灣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少了台灣資通訊、半導體產業的支持,AI時代無從實現。台灣AI的先行者林百里先生說,因為AI時代全面到來,未來的世界太精釆了,他要再工作20年才退休,這是多麼的令人興奮且值得效法的精神!因為AI,我們進入了「算力即國力」的後摩爾定律時代 ,而世界的算力皆來自於台灣的頂尖企業,三體世界為台灣提供了絕佳的契機和舞台,未來的國家領袖及CEO們,請務必抓住這個機遇,seize the moment!
兩位James 都是經濟學大師熊彼得創新理論的崇拜者。
JH出身中小企業家庭,在不同的民間企業歷練過,目前的工作又時時刻刻與台灣最優秀的企業家一起切磋,共同打拚,親身見證台灣企業家的創新活力。JL在研究全球企業的經歷中,看到創業家靠著靈感與奮鬥,從無到有地開創新天地;而CEO們秉持紀律與智慧,從有到無限地放大經濟價值。我們深信推動社會進步最大的動力來自企業家,他們透過創新,推動經濟成長、社會進步,提供有才華的年輕人表現的舞台,照顧無數家庭的生計。他們的創新產品及技術,行銷全球,提升了台灣的國家形象。所以我們用這本書向台灣傑出的企業家們致敬,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兩位James 也都持續見證我們下一代的成長。
年長的JH的子女都達就業年齡,與時下年輕人一樣面臨對未來工作的壓力及對前途的徬徨,這本書描繪我們初窺的三體世界草圖,讓即將成為社會生力軍的「Z世代」在開拓新世界時有個參考的起點;年輕的JL有兩個寶寶,他們的生活將人機共存、虛實不分,面對的是人類史上最獨特的課題,這本書記錄舊世界蛻變前的事蹟,期許生在2013年後的「阿法(α)世代」,在長大後探索新人類的意義及出路時有所依據。JH與JL的共同心願,是希望為台灣這塊士地做些有益的實事,讓這個國家未來更美好,讓下一代可以生活在一個充滿可能性的環境,並以他們的國家為榮。這本書也是獻給我們的下一代。
【摘文】第20章:韌性的垂直整合
成本不是拿來算的,是拿來削減用的
日本豐田 Just in Time系統創始人 大野耐一
在2000年狂風大作的三月晚上,一道閃電擊中了飛利浦位於新墨西哥州半導體工廠的電源線。工廠燈光閃爍,冷卻風扇短暫停頓,然而看似微小的的突發事件,卻引燃了一場改變整個產業的大火。
【摘文】第4章:超級企業家的挑戰
「華盛頓是個很奇妙的地方,政治家不知道怎麼上樓,而稅不知道怎麼下樓。」
——美國前總統雷根解釋政府運作的複雜性
新冷戰可能會持續個幾十年,直到一方霸權潰敗為止,再加上總體經濟的各種壓力逼近極限,顛覆性新科技來得又快又猛,這些是所有企業家在三體世界都一定會碰到、且必須面對的挑戰。學習判斷情勢、建立公司韌性,學會與利害關係人溝通,變成了CEO的三項重要工作。
判斷情勢——盡信書不如無書
近年來跟國際情勢最常連在一起的字眼,大概就是「跌破眼鏡」了。
學者智庫、投資銀行、報章雜誌,這三個產業界朋友們習慣獲取資訊的來源,似乎突然間準度大降。無論是中美對峙怎麼持續這麼久,通貨膨脹為何來得又急又猛,這些本書探討的題目,傳統的分析往往只能以「修正預測」一語帶過,而且這些預測的有效期限也特別短,可能過不久又得再次修正。
問題是,報告上寫的「修正預測」卻可能造成企業「虧損赤字」,甚至導致裁員而影響員工生計,是需要審慎處理的大事。
當然,預測本來就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以分析趨勢為生的資產管理業,正確與錯誤的分毫之差就會使獲利震盪達兆億規模,但就連佼佼者如索羅斯、達力歐、富蘭克林、駿利等外資所追求的預測準度,也不過是 51%。在準度如此低的情況下,若連「可能性的分布圖」都很難畫出來,CEO如何為未來的風險與機會做準備?
這不是傳統資訊來源的錯,而是因為三體時代已取代大平穩時代,老方法也不管用了。除了上述的「錨定效應」之外,還有可能幾個下述原因。
專家vs通才
「數位人民幣提供中國迴避美元的方法/北京政府正在為衝突作準備」這是2022年9月《經濟學人》雜誌的標題,短短一句話就包含了三體世界所有面向的問題:科技面——什麼叫做數位人民幣?跟現有人民幣有何不同?總經面——美元要怎麼迴避?石油不用美元買,要用什麼買?地緣政治面——什麼衝突?這題簡單,當然是中美博弈新冷戰。
大平穩時代,企業衝的是效率,而研究界拚的則是專精。但好笑的是,若今天把兩個經濟學家邀來一起吃飯,比起聊經濟,高爾夫球更可能是他們的共同話題。因為雖然同是研究經濟學,卻各有專精領域,稍微跨出界線一點,就可能進入完全不同的範疇,要聊也接不上話。
然而在這個三體世界,在超限戰策略驅使下,領域間的界線被完全打破。5G橫跨地緣政治與科技,ESG牽涉科技及總經領域,經濟制裁更關係到總經及地緣政治。僅跨兩種議題的例子也不多了,就如《經濟學人》的標題,未來的主要趨勢都會綜合地緣政治、總經、科技三大課題,這些都是專家尚未習慣的。
在三體世界當通才CEO變得需要什麼都要處理,抓出來的趨勢可能比專家更準。本書像是一本米其林旅遊導覽,列出企業未來需要注意的幾大看點,所討論的主題,個個都是處在這三個太陽引力的中心,提供給CEO們參考,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事實 vs 觀點
語言學之父諾姆・杭士基(Noam Chomsky)有句名言:「無論誰掌控了媒體,他就掌控了心靈。」新聞不一定是報導「事實」(fact),但媒體一定是用來傳達「觀點」(opinion)的工具,進而推動社會的改變。
我們生活在被觀點淹沒、傳遞速度也愈來愈快的「資訊時代」(Information Age),不論是從YouTube、臉書、Line等各大消息平台,人們所接觸到的每一項資訊,背後都有意圖影響大眾認知與行為的機制及傳播者。商業上這稱為「行銷」,能夠協助消費者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甚或不知道自己需要的產品;同樣的手法在政治上就叫做「認知作戰」,在三體時代是重要的超限戰場。
在中美博弈、全球大分化的地緣政治現實下,不僅供應鏈要選邊,媒體的顏色也漸趨分明,利用各種新科技為自己的陣營效力,傳達訊息,影響國際社會。但若CEO 接收到的都是帶有目的性的「觀點」,那能實際協助判斷趨勢的「事實」就會愈來愈匱乏,經營事業的誤判風險就會愈來愈大。
誘因(incentive)
動物的行為是由誘因驅動,而誘因大都建立在利益之上,萬物之靈的人類亦是如此。
外資視為產業分析基本功的波特「五力分析」,包含供應商、競爭者、客戶、替代品與新進者五力,近年又加了政府的第六力。為了謀求自身利益這項誘因,每一股力量都覬覦著公司的利益,試著用各種競爭壁壘、以及議價、稅務等手段分一杯羹。唯一會為公司利益著想的,是CEO、投資者、員工,而上述六力則是利益的爭奪者。
常被引用、參考的傳統資訊來源,實際上是扮演著供應商的角色,負責提供企業所需要的訊息。這些媒體及機構的行為誘因與CEO的角度自然不同,不論公司有沒有賺錢、事業是否長久,與這些資訊供應商的利益及名聲並不相關,這也代由表外部取得的分析資料,不一定合於CEO們所用。
在大平穩時代,除了核心業務外、大都委由外部供應商完成的外包模式,最具效率與效益。但三體世界不同了,經商環境受到地緣政治及總經力量的影響,而「破壞式創新」科技更時時刻刻在顛覆商業模式,路不再像以前一樣筆直,企業不能再只看前面衝刺,需要各種的情報協助決定哪裡要轉彎,哪裡該減速。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超級CEO等同於一個國家的元首、外長、經長、財長,需要隨時判定企業不同層面的威脅。波特六力之間的關係也愈來愈複雜,在這個趨勢資訊益發重要的年代,媒體及機構卻不是中立的資訊供應商。為了捍衛公司的利益,CEO們必須要努力做功課,以公司的角度出發,廣泛參考各種顏色的資訊來源,小心檢視(資訊)供應商提供的趨勢分析,不要迷信老牌的公司,盡信書不如無書,也包括您正在唸的這本書!
建立韌性、利用科技——說文解字
維持和平的力量有兩種,對外的「嚇阻」能力與內在的「韌性」。
嚇阻是敵人改變現狀時必須付出的成本,而韌性是自己維持現狀所需付出的成本。巴菲特之所以喜歡投資護城河 寬闊(wide moat)、競爭韌性高的企業,就是因為這樣的公司就算在波特六力的威脅下,還是能輕鬆維持穩定獲利的現狀。面對三體世界的各種「不確定性」,韌性不但是企業生存的憑藉,也是貫穿本書各章節的中心思想。
「風險」跟「不確定性」看起來很像,卻是不同的東西。
「風險」是可能性的分布圖,是已知但還沒發生的事件,但既然知道,就能研擬對策,嚴陣以待;「不確定性」則是完全未知的世界,沒有對策可言,現今受到各方作用力相互影響的三體世界,就是充滿了不確定性。在此情況下,企業需要再深耕核心競爭力,並利用不同的方法建立韌性。
構築企業韌性的方法,不外乎建立護城河縮小曝險、發展多元化降低單點風險,以及運用新科技增加企業靈活性。台灣企業也需要重新重視收支表與資產負債表,以增強資本面韌性的操作,為自己存下更多過冬及競爭的本錢,與大平穩時代以資金效率及營收分配為優先的主流思維不同。這些營運面與資本面的韌性,在後面的總經與科技篇都會有更深入的討論。
甘迺迪名言:「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
在本書開頭有說到,台灣在全球地緣、經濟、與科技的關鍵地位,是如同國防的「嚇阻」的機制,但嚇阻主要還是政府的職責,「韌性」才是CEO需要多加思考的重點。若台灣的經濟與社會能扛住任何風雨,即使有外部力量試圖改變和平現狀,在進犯前自然也會更慎重考慮。面對百年變局,企業強化韌性,不僅能在不確定的環境中讓生意持盈保泰,同時也是增加國家與社會的韌性,為維持和平盡一份力量。
學習溝通——不只和股東,更要與國際利害關係人溝通
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全球企業凡是在俄羅斯有經營業務者,都被要求表態,日本的Uniqlo因發言不當,導致公司股價大跌。台灣數家電子公司也被烏克蘭點名,如何妥善的即時回應,成為極其嚴厲的挑戰。
政府的立場相較之下反而單純,只要加入大多數西方國家陣營反對俄羅斯即可。這些被點名的台灣公司的CEO則必須綜合考慮國際輿論、政府立場、國際主流價值觀,還有俄羅斯市場的重要性,審慎做出回應。表態政治學一時成為企業的顯學,這些CEO的決策複雜度已超越政府首長。
台積電的轉變啟示
2022年下半年,在美國眾議院議長斐洛西來台引發中國環台軍演後不久,美國CBS電視台知名的節目《六十分鐘》(60 Minutes)的製作團隊來到了台灣做專題報導。因幫忙安排一些企業訪問的行程,我們禮貌地請他們便餐。
我們問:「你們來台灣,是不是因為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他們聽了都笑了。
其實過去七十多年來,我們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但是有戰禍不斷嗎?沒有,台灣不但沒有戰亂,還發展成世界重要的經濟體和高科技國家。台灣就是一直處於這種多方強大勢力對抗、微妙的平衡狀態中,未來我們還會繼續被稱為最危險的地方,但這無礙於我們持續成長、壯大。台海現狀已維持了七十多年,中間雖有一些起伏,但都會回歸和平的基本面,原因是不論是對想要改變的一方,或是其他的利害關係人,改變現狀的代價都太大了。
這印證了「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每一個關係人隨時都睜大了眼精,緊盯著瞬息萬變的情勢,因為只要稍有不慎,破壞平衡,不論哪方都會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有人說,中國的國力和軍力不斷強大後,就會想要改變台海現狀。沒錯,但也因中國的企圖心和國力的增長,引起美國的戒心,想要抑制中國國力繼續增強,而選擇壓制其科技發展,亦即阻斷國力成長的關鍵,引爆美中全面的對抗。這就像是物理學中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兩股力量間時刻維持一種動態的平衡。
很顯然的,CEO們已經不能無視於地緣政治的變動及影響了。台積電年前曾公開徵求「商業情報分析師」,必須擁有政治學博士學位,反應出現今已經是地緣政治的時代。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2023年6月的法說會曾說:「如果中國大陸和美國都認為他們不能沒有台積電,那麼我們的晶片、台積電和台灣的旗艦晶片產業,就能在穩定雙方之間的緊張關係上扮演重要角色。」
這是一家洞見觀瞻的半導體公司,從地緣政治的角度所說的深具智慧的一席話。過去兩年來,美國政府高層官員有關台積電的談話幾乎不曾抱持正面態度。拜登總統、國安顧問、商務部長,都不斷提到全球高階晶片的生產集中在地緣政治風險極高的台灣,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台積電的對手更是不遺餘力的宣傳台積電的地緣政治風險,非常熱心的定義台積電處於險境。
半導體產業,特別是高階晶片的產能集中在台灣,是因為台灣積累了數十年的人才及產業鏈聚落優勢,才能達成如今的高效率與技術創新。然而,台灣這樣獨有的集中優勢,卻被解讀為最大的風險來源。劉德音董事長的一席話,是一個有力的回應,把外界認為的台灣地緣政治劣勢轉成優勢,也是前述台海動態平衡最佳的註解。全世界對台灣製造高階晶片的高度依賴,使得破壞這種動態平衡的代價幾近於無限大。
有人會說,美國、日本、歐洲紛紛要求台積電就地設廠生產,就是要減輕依賴台灣生產半導體的風險,而少了半導體產業庇護,台灣的處境將會更危險。這恐怕是不了解晶片產業的說法。
雖然世界各主要國家都斥鉅資大力發展在地的半導體製造,但現在不管是什麼樣的電子裝置,都搭載了少說數十個各式晶片,沒有哪一國可以獨力製造所有的晶片。只要其中的必要晶片中仍有一兩種得靠台灣生產,台灣有事,這些電子產品就做不出來,世界各地的供應鏈照樣癱瘓,疫情其間全球車廠就是碰到這種狀況。更不要說最先進的晶片大部分都在台灣生產呢。
台灣一直處於這種微妙的地緣政治動態平衡中,近十年來晶片製造的發達,更是增加這種動態平衡的穩固性。如果平衡被破壞,中國絕對是最大受災戶,中國的外貿依存度高,消費、工業電子產品出口是經濟的命脈,少了台灣每年出口到中國大陸超過一千億美元的晶片,中國經濟馬上面臨停擺。更不要說政治、外交上所要付出的沉重代價。
這樣的問題不是只有像台積電這樣的大公司才會碰到。浪潮來襲時,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自外於風暴。台灣的CEO們必須學會運用有說服力的論述來應對外來的挑戰與質疑。
【摘文2】第4章:超級企業家的挑戰
成本不是拿來算的,是拿來削減用的
——日本豐田 Just in Time系統創始人 大野耐一
在2000年狂風大作的三月晚上,一道閃電擊中了飛利浦位於新墨西哥州半導體工廠的電源線。工廠燈光閃爍,冷卻風扇短暫停頓,然而看似微小的的突發事件,卻引燃了一場改變整個產業的大火。
儘管工廠職員迅速滅火,但有八盤的半導體晶圓在這短暫的火災中損毀,成千上萬的手機晶片也隨之報銷。作為飛利浦的兩大客戶,同時也是彼此在手機市場上的對手,諾基亞和愛立信在接獲消息後,做出不同的選擇。諾基亞憑藉著商業直覺,迅速決定在市場上尋找替代的晶片來源;而愛立信卻對飛利浦信賴有加,選擇耐心等待產能恢復,但後續發展卻不盡人意。
短暫的火勢為大片生產區帶來難以收拾的塵埃,污染每一個角落,半導體工廠全面恢復生產的日子一拖再拖。長期缺乏核心零件讓愛立信在市場競爭中越趨落後,最終決定放棄其手機製造業務,諾基亞也終於稱霸手機業,直到iPhone與安卓系統出現,版圖才再度受到挑戰。
當時台灣與中國尚未加入WTO,全球貿易規模也還不到如今的四分之一,但在那全球化精密分工還未發展到極致的年代,飛利浦的故事就已經引起建立韌性供應鏈的呼籲,並在幾年後刊載於經濟學人雜誌上的專欄。時隔多年,全球供應鏈受Covid與烏俄戰爭影響而短暫斷鏈,從晶片甚至牛肉都面臨嚴重短缺,石油匪夷所思地從「零元」震盪到歷史高點,大國衝突更使制裁與禁運層出不窮。企業家面對「如墜五里霧」的經商環境,開始重視韌性供應鏈,成為主流發展方向。
Just in Time 變成 Just in Case
安全大於效率,是三體世界對韌性供應鏈的共識。一方面可由價值觀雷同,可信賴的盟友安排友岸外包,台灣是這個趨勢的受惠者;另一方面則是從生產營運層面著手推動,例如「總體經濟篇」講到的選邊站、多元化、運用新科技等,都是能強化企業韌性的行動。然而世界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產業鏈及企業結構要增強韌性、要能站得穩,需要從更核心的內部模式改造。
專業分工外包,產業水平整合,是大平穩時代追求最大效率下的產物,也是幾十年來商學院教授的必勝法門:集中注意力於一項產品,反覆精益求精,提升品質,推高產量,降低成本,打敗或併購同產品競爭者,並以成為隱形冠軍為目標。
至於上下游的原料半成品、工廠內的大小機械技術,甚至財務與IT等營運功能,都可以交給分佈於世界各地、不同專業的廠商來負責。全球供應鏈有如精密的機械手錶,齒輪環環相扣,在分工合作與效率至上的原則下推動世界經濟的運轉。
台積電就是在水平整合這條路走到巔峰的榜樣。想像,若張忠謀在半導體代工之外,又設計晶片、投資原物料、甚至搞手機品牌,台積電還會一樣成功嗎?或者會因為資源分散,無法維持製程領先,並因為跟客戶競爭而失去信任,錯失締造護國神山的機會?成功的「水平整合」之所以被載入教材,因為它靠的是高度的專注力與營運紀律,非常難做到,也值得敬佩。
相反地,人性通常較傾向「垂直整合」,例如過去日本與韓國的「財閥」,有錢就四處併購整合,觸角之廣,通常無策略思維可言,不僅浪費珍貴的資本,也忽略商業策略名言:「可以做,跟該做,是不同的問題。」因此每當外資碰上此類營業項目龐雜、貫穿多種產業上下游的事業體,就會頭大,往往估值會先大打折,再看值不值得投資。
但近年來連巴菲特都投資業務內容繁雜,財報有如黑盒子的日本商社,不禁讓人聯想是否風水輪流轉,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三體世界,全球分工的「水平整合」模式充滿了風險,而結合供應鏈上下游資源的「垂直整合」反而是最韌性的結構。
垂直整合是近年來的商業秘密武器
美國著名商業分析師 Rana Foroohar在英國金融時報寫得很好,「如果我是跨國公司的老闆,為了對多角的(能源) 市場新形態進行有效地避險,公司會積極地讓生產與銷售在地化、區域化,並著手推動集團的垂直整合,以降低供應鏈通膨與上下游供需不定的衝擊。」
垂直整合由來已久,過去的台灣手機股王HTC,就是垂直整合的手下敗將。HTC靠著無比的創新能力,在2008年成為第一個搭上安卓浪潮的公司,也因此一度獨霸天下。但當世界邁向人手一機而使得銷售量直線飛升,隨著出貨量突破三千萬支大關,HTC的供應鏈就開始落後,複雜的製程造成連續兩年貨出不來。在這種銷量以億計的新市場型態中,將HTC取而代之的是透過垂直整合,掌控AP處理器、記憶體、螢幕等關鍵零組件,甚至建廠自行組裝的三星。
福特發明的生產線,讓世界看到「分工」對生產力的飛躍性加乘效果,而大平穩時代低利率、低風險環境,更是讓全球分工、水平整合的百年趨勢得以持續,對產業慣性的影響至今根深柢固。但就如三星打贏HTC的例子,更適合科技時代的生產模式,可能是以完整供應鏈出發的垂直整合。
垂直整合的速度、品質、創新與數據優勢
CEO都能感受到,現在拚的是更快的創新速度,更精密的設計,與更穩定的品質;而成本效率取向的水平整合,可能在某些場景會跟不上這些新兢爭力需求。掌控產品每個環節的細節與動向,並仰賴設計及生產的無間配合、降低關卡磨合成本,才能分秒必爭地領先競爭者。蘋果電腦多年來的策略就是如此,不惜成本買入跟「本業」無關的IC設計公司,甚至為了完善產品的小細節而併購技術公司,這些乍看不符合商業邏輯的行為,都是為了建立垂直整合的護城河。
近年來特斯拉對傳統車業彎道超車,更是垂直整合的成功例子。當汽車變成裝上四顆輪子的電腦,將運作與體驗推向數位化,無論是馬達、電池、中控系統、甚至雲端服務等細節都突然成為了新的競爭關鍵。多年來傳統車廠不斷以外包模式降低成本,以技術外流換取微薄的利潤成長,最後掌握在手中的僅剩下組裝與品牌,一旦碰上電動汽車新的競爭模式才試著重新學習關鍵技術,就趕不上了。
「數據」被稱為新世代的資源,是賦予垂直整合競爭力的另一個原因。回到EV的例子,特斯拉之所以成為傳統車廠的勁敵,不僅僅是傳動科技上的突破,而是Model S在全球各地收集的實駕數據,與貫穿工廠的製造數據,都能讓特斯拉對產品的各個面向有更深入的了解。這些透過垂直整合收集的內部數據,能賦予公司更精準進步的能力,且難以被外界仿效,形成堅固的競爭壁壘。
垂直整合的助手
製造是一門很複雜的學問,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例如台灣自代工產業起家,許多隱形冠軍誕生於全球分工的產業結構。但若CEO想要嘗試垂直整合,門檻也不像過去的高,例如科技篇說到的AI「內包能力」是簡易垂直整合的好幫手,而深度垂直整合所依賴的國際資本操作,在未來主權基金也可能是CEO的神隊友。
確定的是成本效率為先的水平整合,在三體時代的衝擊下已慢慢被韌性供應鏈取代,規模經濟的重要性下降,也代表小國、小公司有更多的機會在國際上競爭,時勢對台灣有利。對於反應速度要求高,創新需求大的產業,CEO不妨嘗試以數據驅動,可攻可守的垂直整合模式,學習特斯拉在一眾競爭者中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