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從民初軍閥混戰到政黨輪替
海將鍾漢波航行過亂世民國史
張力/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
作者漢波先生在海軍素有「儒將」美譽,但他謙稱自己沒有甚麼學問,只不過喜歡讀點書,寫些文案,說話有點書卷氣。具有如此人格特質的漢波先生,在結束了三十六年又八個月的軍旅生涯後,轉業至航運界。作者在商船上服務,數年之間航遍世界各地。航程中有著足夠的時間回憶往事,並逐字記錄下來。日積月累,文稿竟達五十萬字。經先生哲嗣國立清華大學鍾堅教授前後投入八年半時間,將文稿手札整理完成,這本回憶錄《亂世逐夢航海王》終於得以問世。
自傳、回憶錄、口述歷史,雖然名稱不同,但其性質相似,均為第一人稱自敘生平與親身經歷。我讀作者遺稿,可以感受到內容三項獨特的史料價值。首先,記得我開始研究民國海軍史時,翻閱一整冊的《國軍檔案目錄》後,雖然可以確定1949年海軍撤來臺灣的同時,也運來至少九成的檔案,然而有關廣東海軍和東北海軍的直接史料並不多。這是因為兩支地方發展出來的海軍,未能像屬於中央的福州海軍一樣,幸運地保存了極多的文書檔案,也不像電雷海軍一樣被福州海軍接收後,檔案同時歸入。
到了對日抗戰爆發,黃埔、青島海校陸續被迫停招,人員重新編遣,可以想見這兩支海軍的檔案,就在戰亂中多半遺失了。不過個人的回憶多少可以補檔案之不足,1990年代後半我進行海軍人物的口述訪問,有幸拜候廣東海軍的劉定邦先生和東北海軍的李連墀先生,讓我對這兩支地方海軍有了更多的認識。而作者的遺稿,有著更多關於廣東海軍的記載,尤其屢屢提及黃埔海校師生當時情況和不同時期的發展,應能提供海軍史研究者非常有價值的線索。
其次,作者的經歷比一般海軍官兵更加傳奇。他就讀海校登艦見習時,竟遇上軍艦叛逃,全班同學成為人質。1939年畢業後,作者初任遷至四川萬縣獅子寨的青島海校教官,現今當地人已不知獅子寨為何物,遺稿內卻對該地描述甚多。其後作者出任空軍軍官學校教官,甚至有機會駕駛教練機。戰後作者奉派為中華民國駐日代表團海軍武官,完成甲午戰爭遺物的索還,與日償軍艦的接收和押運返國。這些經歷記載,也為空軍史、軍事外交史增加了更有意義的資料。
作者1951年重回海軍,曾擔任太湖一級艦副長、永定二級艦艦長,之後又歷任多項重要軍職,更參與過「光明作業室」、「國光作業室」、「中興作業室」、「龍騰作業室」,籌備反攻計畫。他詳細記下了服務海軍的所見所聞,驚人的記憶力與觀察力令人嘆為觀止,也使我們可從不同角度認識海軍。
第三,1971年作者退役,旋即通過轉業考試,進入從小就有的夢想:當海員遨遊三洋九海跑商船。海軍官兵於退役後進入海運界頗不乏人,他們在不同國籍的商船上辛苦工作,以軍中習得的專業技能,賺取比較優渥的待遇,卻得忍受長時間與家人分離,久久才能回家團聚,這些都不是一般人熟悉的艱辛職涯。
本書內作者記載了每一航次經過的海域、航程中遭遇的困難與危險、靠泊海港的風土人情、裝卸的船貨、海員的日常生活,以及接觸不同的異國文化,為我們留下行船討海人的真實人生。研究者若是以國家檔案中有關交通航運的史料為主,再配合回憶錄中的紀錄,當能進行深入的航運史研究。
除了豐富的文字內容,作者透過鍾堅教授協助,還將一生照片進行數位典藏,力求每張珍貴的照片呈現出最佳效果。書中選自「鍾漢波數位典藏」的百餘張精彩照片,有助於我們閱讀此書時,進入歷史情境之中,在民國史的自傳記述中,充實了經略海洋的記事。總之,鍾堅教授為其尊翁保存了記憶,也為國家典藏了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