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最完整詳盡的臺中州廳全紀錄
代表臺中市的官廳建築,多數人第一想到的便是臺中州廳,並驚嘆它的美麗與精緻。
臺中州廳是臺中人仰望的存在,它威嚴、端莊、秀麗、雄偉,不單單只是臺中州廳,更是臺中百年來的時代記憶。本書闡述臺中州廳歷史脈絡、建築美學及文化價值,並藉此呈現臺中邁入現代化城市治理的進程。
作者簡介:
游博清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清代對外商貿史、海洋史、中西交流史、英國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著有〈英人在海峽殖民地與英倫文化地景的形塑 (1826~1867)〉、〈豪斯伯格 (James Horsburgh) 與英國對華及周邊海域水文認知(1797-1836)〉、〈十九世紀前期在倫敦和聖赫勒那島生活的華人〉、〈英人小斯當東與鴉片戰爭前的中英關係〉、《興大百年風華錄─行政處室、校級中心篇》、《市街之味:臺中第二市場的百年風味》。
朱書漢
現就讀於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士班,自大學起積極記錄與行銷臺中市中區的故事,文史調查外也擅長平面設計與展覽、活動規劃撰寫與編排,開設名為「寫作中區」的粉絲專頁,報導臺中地區人文歷史與文化資產。
章節試閱
假如遇到一位出生於十九世紀下半葉、經歷過清朝與日本統治的臺中耆老,聽其述說臺中州廳周邊區域的建設及目睹臺中演變的心情,肯定會驚異臺中竟能如此大幅轉變。
耆老會談起兒時站在街道上,看著日本軍隊進城,並駐守在小北門的城樓上,當時尚未建成的城郭也被日本人接手。那時還沒有「臺中」這個地名,直至 1896 年日本政府改稱為「臺中縣」,臺中之名才就此誕生,而其中的大墩街、新庄子、橋仔頭(橋孜圖)則是城內與周圍的主要聚落。
在此機遇下形成的臺中州廳周邊區域是臺中最富含歷史記憶的區域,也是近代臺中城市最初發展之地。這裡擁有多座日治時代就存在的政府建築物,如臺中火車站、臺中州立圖書館、臺中市役所、臺中刑務所官舍群、臺中州廳等,這些建築不僅各具特色,也真實反映了日本人治理、建設臺中的思維。各個建築中,臺中州廳不僅是臺中行政機關的代表,建築規模也相當龐大,必須花費鉅資始能完成。
臺中州廳的前身為臺中廳舍,日治初期沿用臺灣府儒考棚來辦公,到了1913年才在臺灣府儒考棚東側的空曠處興建新的現代化廳舍。臺中廳舍的主棟完工後不久,州廳北翼的工程也接著開始,1915年北翼增建完工。1917年臺中廳舍南翼及南側附屬建築廳舍工程開始進行設計,1919年南翼及南側附屬建築廳舍竣工。而1920年臺中施行州制後,臺中廳舍正式轉變為臺中州廳,1923年至1924年拆遷了臺灣府儒考棚,並建造臺中州廳附屬建築群與建設州署次級機構,如1924年完工的大屯郡役所,1933年至 1934年也擴建與增建了臺中州廳的部分廳舍。
國民政府來臺後,州廳仍舊延續作為行政機關的功能,市政府人員仍然是臺中市政建設最主要的推手,並接續向外拓展臺中都市化的範圍。此外,州廳更是與周邊街區的商業消費、經濟活動、州廳公務員的人生歷程,乃至市民的生活,都有著緊密的關聯。
臺中州廳的歷史距今超過百年,一個世紀以來,臺灣各個方面都經歷很大的轉變,從日治時期的殖民治理到戰後的戒嚴時期,再到現今的民主多元社會,每個時期都有獨特的發展歷程和特徵。州廳作為中部地區重要的施政機構,也參與、見證了時代的演變。
由於州廳在臺中市歷史中有其獨特重要性,在建築、城市現代化等的方面都有值得述說的故事。因此,在州廳修復之際,臺中市政府文化局也規劃出版本書,讓民眾在欣賞州廳的建築美感之餘,也能了解州廳在過去所扮演過的多種角色。
假如遇到一位出生於十九世紀下半葉、經歷過清朝與日本統治的臺中耆老,聽其述說臺中州廳周邊區域的建設及目睹臺中演變的心情,肯定會驚異臺中竟能如此大幅轉變。
耆老會談起兒時站在街道上,看著日本軍隊進城,並駐守在小北門的城樓上,當時尚未建成的城郭也被日本人接手。那時還沒有「臺中」這個地名,直至 1896 年日本政府改稱為「臺中縣」,臺中之名才就此誕生,而其中的大墩街、新庄子、橋仔頭(橋孜圖)則是城內與周圍的主要聚落。
在此機遇下形成的臺中州廳周邊區域是臺中最富含歷史記憶的區域,也是近代臺中城市最初發展之地。這...
推薦序
推薦序:臺中州的歷史源起
何肇喜/本書顧問、前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長
此地點在臺灣府儒考棚旁。在臺灣地區是行政管理重要樞紐,也是清朝臺灣府的所在地。1989年(民國78年)有建府百週年之慶祝,並與世界姊妹城市首長共歡,故在綠園道設有建府百週年紀念碑作為見證(提字:允執厥中),提醒公務員做事應該以民眾為念。
州廳也是日治統領中部四縣市行政辦公地點,故附近有些農業機關(如苗栗改良場在州廳旁設有商店辦公地區可證,彰化縣府亦設有辦公室在此。)行政檔案方面如中部統計要覽及公文書均置州廳半地下室,光復後尚有日治時之檔案資料,但目前己散佚,甚為可惜。市府後面倉庫在1988年(民國77年)左右曾遭祝融,造成文獻檔案損失。民國以來州廳是臺中行政管理的容器,在這裡的公務員服務市民,策劃臺中之建設,從清代大墩城到目前縣市合併,人口從光復後四十萬人口到目前超過兩百八十萬人。州廳承載著從清朝、日據到民國時期之行政與建設歷程。
跟所有臺中州廳的公務員一樣,本人有幸在 1986年(民國75年)任職建管課長,參與市政建設及民間建照之核發,也參與開闢七期重劃區、綠園道、柳川之違建拆除,實施八小時建照發照便民服務,及策劃新市政大樓之創始。所有在州廳公務員掌握市民生活品質之提升,雖然碰到如火災、地震之災難,仍全力克服困難,制定相關政策及制度。
如今臺中成為宜居城市首選,州廳在長期時空之歷史軸上,一定有許多故事及人物典範可以分享,作為臺中市邁向幸福城市的歷史見證。
推薦序:臺中州的歷史源起
何肇喜/本書顧問、前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長
此地點在臺灣府儒考棚旁。在臺灣地區是行政管理重要樞紐,也是清朝臺灣府的所在地。1989年(民國78年)有建府百週年之慶祝,並與世界姊妹城市首長共歡,故在綠園道設有建府百週年紀念碑作為見證(提字:允執厥中),提醒公務員做事應該以民眾為念。
州廳也是日治統領中部四縣市行政辦公地點,故附近有些農業機關(如苗栗改良場在州廳旁設有商店辦公地區可證,彰化縣府亦設有辦公室在此。)行政檔案方面如中部統計要覽及公文書均置州廳半地下室,光復後尚有日治...
目錄
市長序
推薦序
導讀
第一章 從臺灣府儒考棚到中部規模第一的行政官署
第二章 州廳建築之美與空間記憶
第三章 日治時期州廳施政面面觀
第四章 日式生活聚落與在地情感
第五章 走過政權更迭及城市變遷的州廳
第六章 州廳與周邊區域的共生與互動
結語
後記
附錄
市長序
推薦序
導讀
第一章 從臺灣府儒考棚到中部規模第一的行政官署
第二章 州廳建築之美與空間記憶
第三章 日治時期州廳施政面面觀
第四章 日式生活聚落與在地情感
第五章 走過政權更迭及城市變遷的州廳
第六章 州廳與周邊區域的共生與互動
結語
後記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