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我是Vincent,在網路圈打滾10 幾年的連續創業家跟產品經理。Gen AI在後疫情時代到來給大家全新焦點注意力,感覺是未來的新世界,各行各業都有新的希望跟機會的感覺。
對我來講AI更是超級賦能工具跟合夥人的角色,不用請原本10人團隊,負擔每個月超級重的薪資成本,在全世界大公司都在裁員的情況下,憑什麼小新創公司就有能力請員工?
現在AI 公司很多都是不到10人團隊,譬如Midjourney跟Pika Labs,都是由不到10人團隊創造的世界頂級AI公司。AI徹底改變了世界的規則,從很小的應用開始,請ChatGPT寫一篇文章,大到國家跟國家之間的晶片制裁,再到監管AGI( 通用人工智能) 的未來。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一波AI來襲的太快,很多人開始注意關心的時候,其實AI已經發生在你周圍了,從iPhone的臉部辨識,打字自動完成,到現在ChatGPT,我們關注到的大部分的資訊其實都是很落後的。
AI是未來的電力,之前如果大公司要啟動AI項目,是需要找幾百個AI演算法工程師,然後一直『實驗』AI,這邊的實驗是指找這麼多人來用AI,但也不確定到底有沒有效果,有點像是在找一堆人在家裡蓋AI發電機。
但ChatGPT出來後,就有點是突然有了AI供電網路,我們不用在家裡蓋發電機了,每個家裡都有電了,讓AI完全的普及化,通用化適應在任何場景跟角色。
我曾經在大學時期錯過了虛擬貨幣區塊鏈,這10年創業在APP紅利在台灣其實沒有太多,不斷嘗試不同項目,做了10幾年產品經理,有不斷的起起落落。現在終於有了AI,我本身不會寫文案,不會寫程式代碼,但都略懂,這個『略懂』的等級之前只能讓我跟團隊譬如技術長或是行銷人員說我要想的方向跟想做出來的功能,但我自己卻都只能愣在那邊等他們生出來。
創業期間,基本上都是在有心無力的時間度過的,想幫忙但也幫不到什麼忙。這次ChatGPT 出來我第一個挑戰的就是透過AI從0到1創建一個虛擬貨幣打賞網站,想試試看AI的極限在哪裡,那時候還沒有Data Analysis之類的功能,還是早期的GPT4而已,我還特別因為ChatGPT限制每天只能問多少問題就無法問了的事,特別創辦多個ChatGPT帳號,跟用Poe跟Perplexity之類的平台讓我可以多問點問題。就不斷的Prompt copy and paste,包含前端都是Prompt說哪邊要置中,多少間隔,互動效果是怎麼樣等等的,搞了一個月終於搞出來了。
那時候終於有點覺得未來不是我會不會什麼技能,而是我多快可以跟AI一起學會一個新技能。
我這10年在網路圈創業,一直對技術有興趣,我本身就是在英國航太工程系畢業,但一直沒有機會實戰跟學習的機會,只能慢慢跟著我的技術長偶爾聽他的解釋,但問太多會影響他工作效率跟他也會覺得煩,但跟AI一起寫網站的時候我可以不斷問他,不斷叫他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他也24小時隨時待命不厭其煩地回覆我,這是前所未有的體驗,而且有很安心的感覺,在開發的過程我知道我如果有問題都找的到AI。不會像跟人一樣,有自己的事情在忙,在下班,不接電話之類的問題,更不用說薪資成本的壓力了。
在文案的部分也是,這個技能我一直覺得是天賦等級的技能,不是想學就能學會的。寫個文案真的要我半條命也寫不出什麼東西,但有了ChatGPT以後就是發散的生成,最後再收斂,這中間的Prompt過程其實跟行銷經理溝通過程差不多,本來就是要來回校稿文案,最後我自己再選擇滿意的,或是給市場驗證哪個轉換率最高。只不過這次行銷經理變成ChatGPT,生成跟產出的效率根本完全在另外一個等級,最後如果懂網路行銷的人都知道,只有市場才能決定哪條文案效果好,站在這種心態更可以放心給ChatGPT去生成多組不斷地反覆AB測試。
我在2023從1月開始研究ChatGPT,看了半年,周遭很多朋友在大陸或矽谷都在創業跟AI相關的題目,每天醒來都是爆炸的新聞,每個禮拜感覺都是過了一個月的更新速度,我一直以來是一個『極度』新聞跟文章上癮者,從抖音、微信公眾號、Youtube,到X的每條貼文,再到收Newsletter跟看所有社群平台,我的工作跟個性讓我需要知道每天發生什麼事情,所以那時每天早上起床光是看AI發生了什麼事情大概就要花個兩小時東看西看,這個習慣其實我已經10幾年都這樣了,大陸互聯網時期在百團大戰,跟之後抖音等等之類的項目更新新聞的頻率我都習慣了,但AI的到來基本上是加速了至少30倍訊息更新速度,這個好比說以前30天( 一個月) 的新聞,在AI時代就只是睡個覺起床就發生了那麼多事。
在這種情況下站在產品經理的角色,我已經無法做出對怎麼開發一個AI產品的想法,更不用說AI原生產品。前10年基本上我跟團隊開發的速度是每年都會有新產品,不管是網站還是APP,但這次AI卻讓我真的看了很久很多,覺得做什麼題目都不對,每天AI模型的更新跟商業模式的思維都在不斷顛覆我的三觀。
最後我決定先『在喧鬧中選擇冷靜,冷靜中前進』選擇線上開課教授AI這個項目,結合原本的經驗去讓大家更了解跟使用AI跟ChatGPT。
因為我知道AI就是個工具,一定要懂得使用它才是未來,不管在各行各業,基本上就跟你需要會怎麼Google上網一樣,現在只不過在非常早期。網路這個科技被發明出來的時候,第一個瀏覽器應用過了20年才出來。那時候才真的普及到社會去,這次ChatGPT應用跟GPT技術出來的時間點差一兩年而已。把ChatGPT趕快推上線照OpenAI官方講法,基本上是誤打誤撞,ChatGPT創辦人Sam Altman抱持著在YC MVP( 最小型可行產品) 不斷快速推出新版本產品的心態跟需要融資才上線看市場反應,沒想到突然在全世界火紅起來,帶領了Gen AI時代。
這本書希望讓讀者可以了解到基本AI相關問題,在AI課程中很多學生常問的問題,或是周邊朋友剛進入AI會問的問題跟正確的思維,由淺入深的慢慢講解。
AI其實本身不難,對一般用戶來說( 包括我),不需要去懂後面複雜數學原理,也不用花大錢去買GPU訓練AI,只要參與其中而已。這好比像很多人買了比特幣但其實沒人懂到底什麼是區塊鏈原理或去中心化原理。電腦大家都知道是0跟1組成的,但後面原理我們根本不用在意。
這就是站在產品經理的角度去看AI,只要在乎用戶體驗就好,目前AI最缺的也是殺手級應用,真正的關心AI怎麼幫助用戶在對的場景產生最好的價值。
全世界幾千億美金資本都湧入GPU 硬體、晶片、演算法人才,但對產品也就是對用戶端來講AI時代其實根本還沒開始,就像Instagram是Appstore出了兩年後才有的APP,AppStore是iPhone 出了兩年後才開始的平台。現在的全部一切是因為社群媒體平台讓訊息傳遞得非常快,然後又因為AI跟後疫情時代,AI這次的爆發基本上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很多事情沒有組成在同個時間點發生的話或許ChatGPT影響力就沒那麼大了。
書中會從AI基本關鍵詞開始,其實AI並不難,但很多人會卡在因為聽不懂那些AI 領域的關鍵詞,就覺得好像離他很遠,學的時候變得什麼都聽不懂跟看不懂。事實上只要把一些基本關鍵詞概念理解了以後,要進入AI時代的門檻就變得很簡單了。接下來我們會開始講ChatGPT原理跟如何運用好Prompt,也就是跟AI溝通的語言,到這個階段基本上就可以發揮ChatGPT跟Gen AI工具的70-80分實力了。跟AI最好的Prompt心法就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Prompt要寫得好一定要先懂ChatGPT背後的原理,要不然就很像跟一個不懂你在說什麼的人吵架,怎麼吵都吵不贏,因為他根本聽不懂。
在AI時代,沒有誰比誰更厲害,就算是資深工程師寫的Prompt其實也不一定會比你好,這是一個非常奇妙的起跑點,大家都差不多,甚至我們的等級跟國中大學生也不會好到哪,只要他們從小就生長在AI的環境,到最後我們一定也會輸他們的,畢竟習慣不一樣,我們從小到大習慣是用滑鼠跟鍵盤跟電腦溝通,他們有可能處在用語音跟VR環境下跟AI 溝通,但如果我們都不知道怎麼使用的話要如何教育小孩,他們如果不懂的話在學校要怎麼跟別人競爭?
未來不會AI的能力,會比你不會英文或數學差的更多。因為會AI 代表你什麼都會,你不會AI就是直接全方位的輸掉了,在學校有可能甚至還會被排擠成不懂AI的人,能力跟認知上輸掉,學習工作效率也輸掉,最後連團隊合作的機會都沒有了。
這本書注重在Prompt跟AI工具的多元化結合,主要是讓大家認識AI跟ChatGPT,知道AI能做什麼跟不能做什麼,先懂他的極限才知道如何使用AI。他是怎麼處裡現實跟虛擬世界訊息,怎麼判斷的,訊息怎麼處理的,跟為什麼會有幻覺跟答案不準的原因。
要理解到AI本質問題才會真的懂AI到底在幹嘛,懂了以後也就不會怪AI答案有問題,或是瞧不起ChatGPT覺得他只是用來聊聊天而已沒啥了不起。
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在不同角度認識AI,學習AI,最後套用在自己日常工作生活裡面,跟AI一起面對未來,不是不會用AI工具的人會被淘汰,而是沒有用AI思維的人會被淘汰。
最後的目標是讓大家在AI時代變成超級個體,每個人透過AI都可以變成全能選手,過去團隊才能完成的任務,現在個人AI+就可以完全取代一個團隊,這個賽道才剛剛開始,每個地方都是機會。
這跟網紅或是直播主時代不太一樣,以前有可能要長得漂亮,口才好,會表演唱歌等等才有機會在網路串紅,現在很多透過AI不露臉的youtube頻道也是百萬粉絲,AI女友也可以月入百萬美金。
在AI時代就很像“You can be who ever you want to be”的感覺。
Gen AI的生成能力,再搭配原本網路傳播的渠道,真的四處都是機會,只差你懂不懂怎麼利用AI工具,擁有AI思維,跟怎麼尋找適合的場景。
最後保持好奇心,一定會有用得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