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社交焦慮」,面對任何場合不再膽怯
內向阿宅.輕社恐,完全適用、輕鬆上手
全球500大企業,溝通顧問權威力作!
不再嘴笨說錯話,也不會越聊越乾,甚至把話題聊死!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歷:初次見面後就陷入沉默、社交場合能逃就逃、怕生怕尷尬到影響職涯發展?而這些社交焦慮更讓許多優秀人才無法在職場充分展現自己的價值。
本書作者黛博拉・范恩,從一位害羞內向的工程師蛻變為國際知名溝通顧問。她為Google、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等全球500強企業提供培訓,深知突破溝通障礙的每一步該如何前進;而其獨特的教學風格被譽為「脫口秀演員、心理治療師與教師的完美結合」。
這門「聊天」的學問將幫助你:
.即使你認為實在不知道要說什麼,也能夠打開話匣子
.避免面臨緊張到說不出話來的窘況
.讓你在任何場合中都能夠鎮定自在
.避免談話中斷以及尷尬的沉默
.運用傾聽技巧,使你成為更佳的談話者
.有信心走入社交場合
.在聚會、會議、工作面試以及商展中,感到更輕鬆自在
★打破沉默的技巧,別讓對話中斷
「為什麼別人聊天總是那麼自然輕鬆?」你是否也有同樣的疑問?書內提供實用的打破沉默步驟,藉由破冰技巧與話題創造方法,幫助你輕鬆開口,在任何社交場合都能自然而流暢地開啟並維持對話。
•透過「陳述句+問句」的巧妙結合,創造自然流暢的對話開場。例如「今天真棒!你最喜歡哪個季節?」「這個餐廳好棒。你最喜歡的餐廳是哪一間?為什麼?」這類開場既自然又讓話題更具延展性。
•運用「四步驟法」建立第一印象,讓互動不再尷尬;眼神接觸、微笑、選擇開放的人、稱呼對方名字——讓你從容自在地開始對話,並在無壓力下建立連結。
★給對方談話題材,維持愉快的關鍵
范恩從內向者的視角出發,提出「積極聆聽者」的概念。這種角色轉換不只減輕社交壓力,更能讓對話自然流暢,她特別提出三個實用技巧,幫助內向者善用「免費素材」。
•使用「開放式提問」,不必絞盡腦汁想話題,而是從對方分享的內容中延伸。例如當對方提到職業轉換,可以順勢問:「是什麼讓你決定轉換跑道的?」這類問題既能展現興趣,也能深化對話內容。
•「觀察並提問」,留意對方的穿著、配件或周遭環境都是很好的對話素材。看到對方穿著馬拉松完賽衣服,就能自然地問:「你也跑馬拉松嗎?」透過這些細節建立連結,既不會顯得刻意,也能找到共同話題。
•善用「場合優勢」,在研討會、工作坊等場合,可以輕鬆以「你對今天的主題有什麼特別感興趣的地方?」開啟對話,這既不會給人壓力,又能自然地延伸到專業話題上。
★防範談話殺手,對話困境的應對指南
在社交中,我們常會遇到各種讓對話陷入困境的情況。范恩透過多年觀察,歸納出最常見的「對話殺手」類型,並提供最適合的應對策略
.化解「FBI式盤問」,有些人習慣用連續提問的方式進行對話,讓人感覺像被審問一樣不自在。面對這種情況,可以在回答問題時主動分享相關經驗,如:「確實,我去年也遇到類似的情況...」,透過分享轉移對話模式,讓交流更加平衡。
.應對「自我中心者」,當遇到總是炫耀或把話題導向自己的人,不需要直接對抗。可以運用「轉向共同話題」的技巧,例如對方在談自己的海外經驗時,可以引導到對當地文化的討論,讓對話更具建設性。
.突破「話題終結者」,面對習慣用簡短回應的人,關鍵在於提問的方式。與其問「週末過得好嗎?」不如問「週末有什麼特別的收穫或發現嗎?」用開放式問題創造對話空間。
本書精選了超過100個經實證有效的對話主題,涵蓋一對一交流、團隊互動以及線上溝通等多種情境。成功的溝通並不取決於話題的數量,而在於選擇合適的內容,創造有價值的互動。這些對話主題與技巧,就像隨身攜帶的百寶箱,能幫助你在各種場合自信應對。正如書中所說:「一場成功的對話源於兩個要——說話與傾聽。」
本書特色
.深入分析社交不安的根源,提供行動建議,幫助讀者克服社交焦慮並重拾自信。
.詳解有效對話結構,從開放式問題到積極傾聽,教導如何在社交中建立更多連結。
.如同穿越叢林的地圖,這本書為那些在社交場合感到不安的人指引方向。
作者簡介:
戴波拉.范恩(Debra Fine)
原是一名害羞內向的工程師,現為國際知名演講家及暢銷書作家。她的演講結合幽默、心理洞察與教學元素,專注於商業關係建立與網絡技能,風格被《丹佛郵報》(Denver Post)形容為「脫口秀演員、心理治療師與教師的結合體」。
國家演講協會(National Speakers Association)的20年資深會員,常在全球範圍內為財富500強企業及金融、法律、醫療等多個行業提供主題演講。她的客戶包括Google、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凱悅酒店(Hyatt Hotels)等,並在CNN、今日秀《Today Show》等媒體露面,以其富有啟發的演講深受歡迎。
想瞭解更多有關黛波拉的訊息,可參考www. DebraFine.com
譯者簡介:
陳冠吟
師大翻譯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於時尚媒體、外國駐台機構、大型法律事務所,曾環遊世界。翻譯作品包括《如果內心是一個房間:決定誰能住進你心裡,就能形塑你最想要的人生樣貌》《零干擾:善用簡單決策的力量,找回時間與注意力》《投資之路:改變華爾街遊戲規則的巨人查爾斯.施瓦布》等書。
電子信箱:60225013L@ntnu.edu.tw。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丁菱娟
正向關係與溝通講師、《有溫度的溝通課》作者/小虎老師(羅鈞鴻)
台積電「跨世代溝通」課程指定講師/李河泉
(依姓氏筆畫排列)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前言】輕鬆開口,無論怎麼聊都「零」負擔
我一開始進到指導說話技巧的產業時,受到很多質疑。有些高階主管總認為這只是家庭主婦打發閒暇時間的小事業,但又有一些有頭有臉的大人物私底下與我聯繫,請求幫忙。當人們想找建議時,會用拐彎抹角的方式,而非直接詢問,因為他們會覺得有失顏面。這我懂,因為在過去我還是宅宅工程師時,為自己低落的社交技巧所困,也對不擅言辭感到丟臉。在補救自己「說話的藝術」之前,從有記憶以來,我一直都是個不擅溝通、內向的人。
我自小就體重過重、沉默寡言,坐在班上最後一排,像個隱形人,因為身形過胖經常被人排擠。我很清楚的記得,有一次,三年級的同學瑞塔要辦生日派對,她邀了班上所有的女生,就獨獨漏了我跟另一位過胖的女孩。那次的經驗讓我很受傷,便一頭栽進書本的世界。我對如何交朋友,或如何跟人當朋友一無所知;也就是因為這樣,我從來就不知道要如何與同儕聊天。
很自然的,我長大後就選了一份不需要與人太多交談的工作,成了一名工程師;這個選擇很不錯,因為工程師的工作內容高度專業,也不用經常與人聊天。我有時會講一些技術方面的演講或者解釋複雜的工程問題,而這些,只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就好。不過當我參加大會或者業界會議時,就可能需要跟人社交。要建立人際關係、與客戶見面,我整個人都顯得相當緊張,只會唯一一句開場白,遇到每個人都這樣問,而且也絕對不會出錯,我說,「你是做什麼工作的?」但在交換了一些專業上的見解之後,話題就變得斷斷續續,到了讓人痛苦的一陣沉默。我不知道要如何讓聊天繼續進行,對於要社交的場合能避就避,避不掉的那些,我就遲到早退,在與人交談時總期待有個能言善道的好心人出現,幫忙開啟話匣子。
在我做工程師的時期,對說話的藝術一無所知,接著生了兩個小孩,因此暫時離開職場。在這期間,我決定不要再當一個過重、扭捏的人了;減去了三十公斤,改善形象,我想要跟人當朋友,與社群產生連結,也想過得有趣一點。要達到這些,我知道自己必須掌握更好的社交技巧。我觀察那些善於結交人脈、在人群中談笑自如的人並做筆記,也觀察他們的方法,暗中模仿。
與前夫離異之後,這個動力變得更加強烈;開始了解到,如果想要認識任何人,就得拓展社交。我當時年近四十,已脫離熟悉的領域好幾年,必須開始認識人。這過程很讓人絕望,我就不說太白了。但我了解到掌握聊天的技巧其實並不複雜,說服自己這沒有那麼難,不然就不會有那麼多人都做得那麼好。所以我訂立目標—跟人聊天超過五分鐘。
我那些嘗試與人聊天的最初幾次實驗,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有次,我跟女性友人在優惠時段到一間當地熱門的夜店,跟對面的男士有了眼神交流。整個晚上我們就光這樣交換眼神,而沒說一句話。朋友慫恿我:「戴波拉,你就過去跟他聊天嘛。」我回道:「我不確定要說什麼,而且如果他想認識我,他應該早就走過來了。」
但我朋友並不因此放棄,她意志堅定到我最後終於決定走過去向那位男士自我介紹。在走近包廂的過程中,我心臟跳得很快,幾乎聽不到自己跟那位叫雷克斯的男士打的招呼聲。他拉出一張椅子,說很開心認識我。在那個有點尷尬的初次見面之後,我們開始約會,之後發展成一段友誼,我也更加認識雷克斯。不過,我學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在夜店初遇時,雷克斯沒有先來找我的原因。原本以為是因為我太高、太胖、或者不是他的菜。但自己真是大錯特錯,這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而是他的關係—他太內向了,不好意思來找我。
我簡直無法相信,而這真的改變了我的想法。頭一次發現,世界上有很多有才華、教育程度高、又很出色的人,其實是很內向的。我了解到如果我的友人如果沒有堅持下去,我也沒有鼓起勇氣的話,就永遠不會認識這位後來成為我生命中重要的人。別誤會,我們並非成為伴侶,但他成了我的知心好友。
這個經驗讓我相信閒聊的力量。我認知到,這是一個跟人建立起友誼的好工具。我投入大量時間學習並練習閒聊,也教人如何成為聊天的專家;開始經營公司,名稱為閒聊的藝術,開始以此在全國、全世界進行演講。我遇到很多很傑出的人,結交了許多朋友。每一天,因為這些來自各領域的人才,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起來,加深了我生命的層次。這都要感謝我書裡即將提到的關於社交的研究、學習與活用,我得以在全世界建立起如此成功的演講跟培訓事業。
寫這本書的目的,便是將我所會的教給你,這樣你就能夠運用這系列的聊天技巧,收穫豐碩的果實。本書中所提到的絕招、方法不只是適用像我以前一樣宅的人,而是適用每個人。我知道有業務在正式提案時侃侃而談,但遇到社交場合就雙手冒汗;我知道有老師能夠跟學生、同事自在聊天,但在班親會時卻不知道要跟家長講什麼;家庭主婦或主夫在孩子的遊戲團體中逗大家開心,但卻不願當志工、參加董事會或者教會活動,覺得自己格格不入;醫師決定離開診間,加入健康維護組織,因為雖然他有當醫生的天賦,但缺乏招攬新患者的談話技巧跟自信。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有許多各行各業的專家,都需要協助,來增進聊天的技巧。
近年來,出現越來越多線上互動的機會,這跟實際與人見面相比是更具挑戰的。因為有了視訊通話跟Zoom 線上會議軟體的發明,許多人在實際與人交流、建立關係的技巧有點生疏了,不管是在教室、產業大會、或者各種社交場合。
書中將會幫助你增進閒聊的技巧,也能改善自我生活品質。我認為你將會對於閒聊所具備的潛能大吃一驚,如同漣漪般。成為好的閒聊者,你的社交圈裡就會有更多朋友、更多同事。你在以往害怕的社交場合裡將如魚得水,也會帶來新的路線和機會。我的好友雷克斯在幾年於墨西哥發生車禍,走得很早,這也提醒了我,害怕與人交談的風險遠低於開車的風險。雷克斯在他四十多歲的人生當中活得很精彩,我也很感謝走進包廂的自己,成為他短暫人生當中的一部分。
名人推薦: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丁菱娟
正向關係與溝通講師、《有溫度的溝通課》作者/小虎老師(羅鈞鴻)
台積電「跨世代溝通」課程指定講師/李河泉
(依姓氏筆畫排列)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前言】輕鬆開口,無論怎麼聊都「零」負擔
我一開始進到指導說話技巧的產業時,受到很多質疑。有些高階主管總認為這只是家庭主婦打發閒暇時間的小事業,但又有一些有頭有臉的大人物私底下與我聯繫,請求幫忙。當人們想找建議時,會用拐彎抹角的方式,而非直接詢問,因為他們會覺得有失顏面。這我懂,因為在過去我還是宅宅工程師時,為...
章節試閱
◆消除緊張不安有魔法, 叫對姓名是開端
麥特.麥可考(Matt McGraw)是一位在丹佛工作的資訊服務經理,他分享了因為他開始閒聊,而讓某個情況的壓力變小了:「那是我還年輕的時候,大概十九、二十歲,我在奧瑞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念書,同時也在當地醫院打工,職稱是準備技師(PrepTECH)。替要動手術的男性患者做術前準備,包括幫他們除毛。你可以想像,這對我和患者來說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每天早上四點半,我就開始工作,第一個患者通常是一大早就要做準備。整個過程大約要花一小時或更久,除毛本身就不輕鬆,對患者來說更是身體和心理的雙重不適。他們常餓著肚子,身體不舒服,還必須忍受由一名男性幫忙除毛的尷尬。而這些患者的病情往往很嚴重,甚至面臨了生死關頭。比如,心臟手術的患者,需要從下巴到腳踝的毛全都清乾淨。可以說,這是一個充滿壓力
的過程。
「但我很快就發現,如果開始跟他們聊些日常話題,一切都會變得更順利。我發現如果讓他們暫時脫離那個情境,他們會比較放鬆。我們不聊健康、政治或讓人擔憂的事情,只聊普通、簡單的話題,像是他們住哪裡、住的地方如何,或者曾經住過哪裡這類問題。
「我完全同意你所說的閒聊的力量,這不是什麼刻意的心態,只是用簡單的方法與人真誠的互動。我猜,患者和我閒聊的內容,可能比他們過去和所有醫生、護士聊的加起來還多。那段工作經歷真的很有趣。」
你可以開啟這個對話,沒錯,就是你!而且這比你想的還要更簡單。最棒的是,能夠決定自己的命運。與其等待別人或者任何人來跟你講話,你可以選擇聊天的對象。這個概念就是:你能夠做出選擇,還可以樂在其中。
規則很簡單,當有人對你微笑,你自然而然也會回以微笑;當如果你要當那個首先微笑的人,這很簡單,只要微笑,講幾句話就好了。記得要保持眼神接觸,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往往是建立關係的第一步。在短短幾秒鐘內,你已經向對方傳達出你的善意。不過,如果光是想到這一點就讓你想鑽進棉被裡不出門,那也沒關係,可以從一些輕鬆的場合開始練習。比如,走進一間商店時,試著對每一位經過的人張嘴微笑並打招呼。不斷練習,直到這讓你覺得自然為止。
我的朋友巴布離開她的舒適圈,參加市議員選舉。儘管她本來就擅長閒聊,但在競選期間,她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技巧。在公開論壇上,其他候選人往往一進場就直接到講台上找位子,坐著看筆記或準備稍後會被問到的問題。巴布卻選擇走進觀眾群,盡可能親自與他人互動。她發現,讓人敞開心胸的最好方法,就是看著對方的眼睛,詢問說:「請問你叫什麼名字?」透過眼神接觸,強調「你」,而不是「名字」,讓對方感受到被尊重和關注。這方法使巴布在建立人際關係時無往不利。
想到要接近陌生人,開始新的對話,確實可能讓人感到害怕。對許多人而言,光是鼓起勇氣開口聊天就是一大挑戰。那些天生外向、喜歡交際的人似乎更能輕鬆應對,但當我們進入一場歡迎會、線上會議、社交活動,或者新生兒派對,看到一張張陌生臉孔時,害怕被拒絕的想法仍會不斷浮現。那該怎麼辦?別擔心,我有一個「魔法」解方,能消除這種恐懼,確保你在社交場合能有所收穫。
這個方法就是……把這些社交場合看作一項「任務」!我們天生就擅長完成任務—不管是洗衣服、澆花、做簡報,還是接送孩子、管理專案。雖然未必喜歡每件任務,但我們都能一一完成。從現在開始,將每次的社交機會當成一個小任務。
我在參加會議的休息時間、頒獎典禮、女兒的曲棍球活動、Zoom會議,或婚禮派對時,我會提前設定目標:認識多少新朋友。在線上會議中,可能只需認識一人;而在社交活動中,我會把目標增加到三人。若是婚禮派對,我可能只認識新娘的媽媽,那麼我希望認識兩∼四位新朋友;在客戶的歡迎會或業界交流活動中,則會瞄準四~五位陌生人。當然,這不是簡單的事,尤其是對於缺乏練習的人,但一旦你將它視為任務,完成起來會輕鬆許多。任務完成後,別忘了獎勵自己。
我通常會給自己一杯雞尾酒,或在大廳稍作休息,滑滑手機放鬆一下。如果情況允許,甚至會提前離席—這可是我最愛的獎勵!想想看,在一場會議或派對上,你不僅認識了新朋友,還能早早回家享受獨處的時光,簡直一舉兩得。
這個「任務轉換法」能夠激勵充滿動機但內向的人把事情完成。而對於外向的讀者來說,這也能夠幫助你認識到新的人。畢竟,外向者雖然容易吸引人靠近,但也可能忽略那些站在角落、等待被發現的人,錯失了結交新朋友的機會。
★姓名很重要,忘了怎麼辦?
現在你必須停下來跟這個人聊天,而不只是打招呼。首先,要記得對方的名字,優秀的聊天技巧從專心「聆聽對方的自我介紹」開始,然後直接加入名字來回應對方的問候,例如「戴波拉,很高興認識你!」。我們常常分心,可能在想接下來要說什麼,但與其擔心自己的回應,不如專注在記住對方的名字上。
如果真的在對方自我介紹時分心了,就直接承認吧。不要在整場對話都假裝自己知道他的名字。而比較好的方法像是:「抱歉,我不確定是否有聽清楚你的名字。」讓對方重複自己的名字,而不是假裝記得。
不要假裝!尤其是如果你可能在排隊買電影票,或者在參觀日跟客戶聊天,遇到你曾經遇過的人。此時別等待靈光一閃,只要說:「抱歉,我忘了你的名字,可以在提醒我一次嗎?」這種先發策略能預防可預見的災難。舉例來說,你可能在老闆催促你上前的時候突然忘了客戶的名字。如果你不知道客戶的名字,要怎麼介紹給老闆?因此,在聊天之前,先問對方的名字,不要拖,不然你會後悔的。最糟的情況,就是你抱著賭博的心態,心想:「應該是他忘記了我的名字吧!」然後希望對方能主動提及自己的名字。這種做法就像賭桌上的蓋牌策略,只能把希望寄託在運氣上,而非主動出擊。
你不需要擔心如果忘記某人的名字,是否要先避開一下:鼓起勇氣,直接告訴他事實,你很有機會和對方愉快地談話。假如你避開某人是因為忘記對方的名字,害怕會有尷尬的場面,那你就是以粗魯的態度讓這個錯誤惡化;更糟的,你可能會被認為是個傲慢的人。
外國名字或一些較不尋常的名字更容易被忽略。確實學好怎麼發音,就算要對方多念幾次也沒關係;當你花時間學習如何正確發音,就代表你對這個人真心有興趣,對方也會欣然接受你的善意。相對的,若僅因名字難唸而選擇忽略或敷衍,則無形中傳遞出你對對方缺乏興趣,甚至可能讓對方感到被輕視。這在線上會議時也一樣重要。唸出在螢幕上的名字真是一件再簡單也不為過的事了;你完全沒有藉口不去一一唸出來。如果有一個名字只用了一個字母,或者你不確定怎麼發音,問就對了。
花時間去記住別人的名字是值得的。事實上,這也是對話的一部分。談話中的主人應該熟記所有人的名字,因為有責任為新加入談話的人介紹在場的每一位,為對話建立良好的起點。讓我舉個例子:有一次我坐在一張八人桌,當時已經有三位比我先到的參與者。當其他人陸續抵達時,我主動伸出手自我介紹,並引導彼此認識。我說:「這是甲骨文(Oracle)工作的琳達、索尼(Sony)工作的喬恩、還有安全工程師協會(Association of Safety Engineers)的山姆。」態度像主人能夠讓大家都輕鬆,也創造出一種溫暖且相互欣賞的氛圍,對話自然就會因此展開,你也能成為團體中的帶領者。
★避免失禮,稱呼也有講究
如果同事在自我介紹的時候說自己叫「麥可」,你不要主動叫他「小麥」,除非他希望你這麼稱呼他;遇到名字不好發音的人時,應該試著學習如何正確發音,不要擅自幫人取綽號。像每次有人簡稱我為「戴比」時,我都覺得很不高興。
而我不是唯一這樣認為的人。在某次會議之後,有位叫茱莉亞的女士走向我,說:「戴波拉,我想跟你分享一件事。我以前名字就叫戴波拉,我也常在政府單位演講,在問答環節的時候總是會有人叫我戴比,我超討厭這個名字,最後受不了,只能把名字改成茱莉亞。」
確保你用名字稱呼別人,而且用得正確。舉例來說,在我打給客戶的時候,對方的行政助理接了電話,她說:「這是凱瑟琳.穩特的辦公室,我是蘇珊。」我回她:「蘇珊你好,我是戴波拉.范恩,我可以跟凱瑟琳通話嗎?」注意,我用的是完整的名字,也不會擅自簡化稱呼。蘇珊很重要,因為她是我聯絡客戶的窗口,如果我稱呼她為「蘇」而讓她不高興,對我沒有好處。尊重她的名字能表達出我的專業和對她的重視。
另外一個例子,是我有一次在滑雪場的租借櫃檯歸還裝備時,系統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跑出我的資料。等待過程中,我跟櫃台人員聊了幾句,並稱呼他的名字,還詢問他滑的是雙板還是單板。後來,當系統顯示我有遲交金額待繳時,他主動取消了通知,還祝我有個愉快的一天!這段經驗告訴我,當真誠地與人互動並稱呼他的名字時,對方會感覺自己被重視,從而更願意幫助你或與你建立良好的關係。
★貼心自報名字,親切感十足
在結識新朋友時,主動報出自己的名字也很重要,即便認為對方可能已經見過你並記得你的名字。將這看作一種友善的舉動,主動伸出手說:「嗨,派翠克,我是戴波拉.范恩,你好嗎?」在告知名字的同時,我也讓派翠克鬆了一口氣。如果對方忘了我的名字,這樣的自我介紹能巧妙化解他的尷尬,而不是整段交流中不斷回想我到底叫什麼名字。
我的第二任丈夫是位牙醫師。這個職業通常給人的印象是嚴謹而內向,與外向或有魅力相去甚遠。很多時候,我們一同外出,他的患者經常會認出他,主動與他閒聊,卻沒有自我介紹。由於無法認出對方,我的丈夫總感到尷尬,也因此難以自然地邀請我加入對話。雖然我希望他能請對方報上名字,但通常我會主動伸出手,自我介紹並詢問對方的名字,幫他化解這樣的困境。
不要認為常看到你的人就一定會記得你的名字,尤其是在意想不到的場合再次遇到對方。你可能記得那位週日下午載你四處看房的房地產經紀人,但如果你們在加油站偶遇,穿著運動服的他未必能想起你是誰。所以,與其尷尬,不如主動打招呼並報上自己的名字,讓(他)輕鬆點吧。
關於名字,我還有一個小提醒:當你和一群似曾相識但不太熟悉的人互動時,例如參加年度社區烤肉大會或朋友的生日派對,應避免說「很高興認識你」,而是改說「很高興看到你」。這樣的表達更保險,因為如果對方記得曾見過你,卻聽到你說「很高興認識你」,可能會感到被冒犯,甚至回應:「我們見過面啊!」隨著時間的累積,我們接觸的人越來越多,很容易忘記某些臉孔或名字。因此,用「很高興看到你」這樣的說法,能為對話創造更輕鬆的開端。
◆消除緊張不安有魔法, 叫對姓名是開端
麥特.麥可考(Matt McGraw)是一位在丹佛工作的資訊服務經理,他分享了因為他開始閒聊,而讓某個情況的壓力變小了:「那是我還年輕的時候,大概十九、二十歲,我在奧瑞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念書,同時也在當地醫院打工,職稱是準備技師(PrepTECH)。替要動手術的男性患者做術前準備,包括幫他們除毛。你可以想像,這對我和患者來說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每天早上四點半,我就開始工作,第一個患者通常是一大早就要做準備。整個過程大約要花一小時或更久,除毛本身就不輕鬆,對患...
目錄
【前言】輕鬆開口,無論怎麼聊都「零」負擔
第一章 陌生能破冰,拉近人心距離的「雜談力」
聊天高手都懂的兩目標/短暫卻很有價值的交談/閒聊一點也不「閒」
第二章 拋開舊思維,人際不再尷尬的第一步
初見面,該怎麼開口?/沉默不是金,容易被誤解/嘗試主動,好事會發生/問話清單,和誰都聊不停
第三章 消除緊張不安有魔法,叫對姓名是開端
姓名很重要,忘了怎麼辦?/避免失禮,稱呼也有講究/貼心自報名字,親切感十足
第四章 話題延續聊不盡,打入團體核心靠訣竅
啟動聊天「滾雪球」模式/禮貌又有技巧的插話/融入談話圈,可以這麼做
第五章 內向人聰明問話法,九成全讓對方暢快說
開放性提問,沒壓力聊更多/階段式追問,深聊更交心/周邊觀察,話題亮點用不完
第六章 傾聽是技術,回應、肢體、眼神樣樣重要
視覺信號,比言語更有感/激勵與帶動氣氛的回應/講電話比傳訊息,更高效/化解誤會的聆聽技巧
第七章 事前做好功課,面對任何場合也不膽怯
點頭之交三分熟,怎麼聊?/陌生約見,用面試思維做準備/特別體驗最好聊,六禁忌要避開/讚美有妙招,三類別受人歡迎/FORM清單,無論誰都能開口說
第八章 換個方式說,讓壞事變好事的自信話術
選對方式,交流更有影響力
第九章瞬間冷場且傷人傷已的「談話殺手」
轟炸別人質問不停的「FBI探員」/不停炫耀豐功偉業的「自大狂」/
總愛出頭吸引注意的「比較魔」/主宰話題滔滔不絕的「壟斷者」/
缺乏耐心急切表達的「插話家」/把話聊死難以交流的「句點王」/
態度傲慢自以為是的「萬事通」/老喜歡給人出主意的「總教練」
第十章敏感話題,也能聊得恰到好處
安慰話術,讓對方倍感溫暖/談爭議話題,不失風度有方法
第十一章巧用「退場技巧」,優雅不失禮的離開
善用引薦,人脈的連結與拓展/讚美+邀請收尾,留下好印象
第十二章自我警示清單,人際不失手更避開雷區
第十三章十步驟聊出好機遇,把陌生人變成貴人
人脈社交「十步連結法」
第十四章 單身者社交,找到自己的菜還相互喜歡
異性交友,怎麼打開話匣子?/開心聊不停的燃料/開口約見,行程這樣排/使用交友軟體的注意事項
第十五章好感法則,建立有溫度的交際網
學會這麼做,誰都喜歡你/提升團隊表現的「閒聊框架」/打造人脈圈的「聯絡資料庫」
第十六章 節慶聚餐,「話題地雷」千萬別誤踩
叫人不舒服的刺耳言談
第十七章練好聊天本事,提升社交自信
【前言】輕鬆開口,無論怎麼聊都「零」負擔
第一章 陌生能破冰,拉近人心距離的「雜談力」
聊天高手都懂的兩目標/短暫卻很有價值的交談/閒聊一點也不「閒」
第二章 拋開舊思維,人際不再尷尬的第一步
初見面,該怎麼開口?/沉默不是金,容易被誤解/嘗試主動,好事會發生/問話清單,和誰都聊不停
第三章 消除緊張不安有魔法,叫對姓名是開端
姓名很重要,忘了怎麼辦?/避免失禮,稱呼也有講究/貼心自報名字,親切感十足
第四章 話題延續聊不盡,打入團體核心靠訣竅
啟動聊天「滾雪球」模式/禮貌又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