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生注入一點戲劇性,
未來就能擁有無限的可能性——
AMAZON
商業企畫.經營戰略類NO.1
2024讀者票選商業書獎
商業實用類NO.4
甫上市即熱銷突破3萬冊
你做不到的事,跨不去的坎,
故事中的主角卻可以輕鬆辦到。
那如果……你能成為故事中的主角呢?
當我們面對難題時,會感到不知所措、害怕失敗,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像故事裡被選上的主角一樣,能夠扭轉命運、力挽狂瀾。但如果我們能夠擺脫現實的框架,讓自己化為故事中的主角,或許一切都將變得不同。
「如果是他……就一定會這麼做!」透過「故事思考」,我們能將自己變成內心的理想形象,模擬最適合當前角色的行為,發掘局勢中最有利的條件,從而採取最好的選擇,迎來心目中的完美結局。將原本身不由己的命運,改寫成幸福快樂的理想故事,讓你不再只是隨處可見的NPC,而是世界中心的主人公。
沒有人天生就能成為理想的樣子,我們都是在自己的努力與他人的期許中逐漸成形。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當我們懷抱著夢想,為生活注入一點冒險精神,就會煥發出無限的動力前進,帶來不可思議的成長。
♕—如何用「故事思考」創造屬於你的角色—♕
.解開思緒枷鎖,找出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角色」。
如果你想減重,你想像在故事中,自己是不愛吃甜食,喜歡運動的運動員。
.將各種狀況具體化,角色「解析度」越高,越容易實現。
你覺得這個運動員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性格,能夠更容易幫助你達成減重目標?
.讓角色採取行動,透過實踐產生實質影響力。
假如你是這個運動員,你會怎麼做呢?並不是改變你的個性,而是「去做出這種性格的人會做的事」。
.打造讓角色能夠表現活躍的環境,讓改變產生連鎖效應。
運動員的周圍,也會有不愛吃甜食、喜愛運動的朋友,讓自己身處這樣的環境會更有助於你成功。
.用角色來「推動故事」,讓故事發展變得精采萬分。
詳細設定一個屬於你的「短期目標」,將每個目標細分出來,讓它更容易執行,並為自己規劃人生中的「精采場面」。
【超人氣部落客、職業作家】Zen大
【GAS口語魅力培訓® 創辦人、廣播主持人】王介安
【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威煦軟體總經理】吳育宏
【策略思維商學院院長】孫治華
【全職交易人】梁展嘉
【影響力教練、《職場原力》作者】楊琮熙
【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劉奕酉
【《經濟日報》數位行銷專欄作家】鄭緯筌 專業推薦
●依姓名筆畫序排列
作者簡介:
古川健介
alu Inc.首席執行官、營運指導網站 nanapi公司前總裁兼共同創辦人。
Supership前任董事、Media Clip 前總裁。
2015年獲聘早稻田大學《創業研修班II》講師。
《哈佛商業評論》2016 年 11 月號將他評選為「U-40前20名優秀經營者」。
2004年,當他還是早稻田大學的學生時,就成為 Media Clip總裁,並於 2005 年將業務出售給 Livedoor。之後在1ch.tv工作期間認識了西村博之,並受邀成為該公司的總裁。
他曾提倡「流程經濟」這個概念,主張「共享流程是賺錢的主要方式」,一時蔚為風潮。2022年9月,公布NFT計畫「marimo」,短短7分鐘內1萬份就銷售一空。
2023年9月出版《故事思考》,將自己的生活和事業視為故事的主角,明確自己想要達成的願景,並透過思考成為理想中的角色。新書一上市即大為熱銷,引爆重大迴響。他的目標是讓《故事思考》成為一本可以長期閱讀的書,並希望能持續暢銷 10 年以上。
譯者簡介:
江宇婷
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專職譯者。
譯有小說、漫畫、圖文書、實用書等多領域作品,
希望能伴隨文字看遍更多不同的世界。
章節試閱
開場白 何謂「故事思考」?
本書的目標是希望讀者們利用「故事思考」解開思緒的枷鎖,透過塑造自己的角色,採取行動並充實當下。
那麼,究竟什麼是「故事思考」呢?
一言以蔽之,就是「為了度過理想中的人生,索性想成是要做出一個故事比較好」。
把自己當主角,「像在讓故事發展一樣」度過這段人生。這就是「故事思考」。
這樣說感覺好像有點可疑,乍看之下宛如令人反感的自我啟發類型書籍,但說穿了,就是「站在可以客觀審視自己的狀態,比較容易針對本質做出對策」。
大家多少會為了「找不到想做的事」而苦惱、遇到「找不到夥伴!」的阻礙,或抱持「害怕挑戰」的不安對吧。但只要透過「故事思考」去想,就能在好的層面上感覺置身事外,大多事情也就能樂在其中地解決了。
按照一般的想法,挑戰及失敗都是很可怕的事。如果突然從明天開始就要去國外工作,想必會覺得相當可怕。比起這樣的選擇,即使某程度上有所不滿,還是維持現狀會比較安心對吧。
但換作「故事思考」,不去挑戰或不曾失敗的風險還比較高,因為沒有任何起伏的人生就一個故事來說一點都不有趣。如果主角沒打算離開現在生活的地方,就不會展開任何冒險,夥伴也不會增加,故事就變成只是無聊日常的流水帳。
也就是說,「故事思考」感覺起來滿接近像在「寫小說」。
決定好自己這個「主角」想成為的形象,設定出一個「角色」,接著打造角色生活的環境,讓故事「發展起來」。藉由將自己視為故事中的角色,便得以置身事外地客觀看待。
即使是真要由自己來做就會害怕不已的事,只要想成不過是自己筆下故事中的角色在行動,反而會知道「啊,這時候應該要採取這種行動比較好」。
話雖如此,各位應該會覺得「就算叫我把人生當故事看待,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啊!」,本書會詳盡說明這些方法。
關於本書的流程
在此就再更詳盡地說明本書的流程。
在第一階段,首先要一邊想像自己想成為的狀態,並進行解開「思緒枷鎖」的動作。幾乎所有人都沒辦法立刻採取行動。由於很多事情都是在要挑戰時,腦內的某個枷鎖就會下意識成為阻礙,因此必須將那些枷鎖一一解開。
到了第二階段,就要設定你的「角色」,這是最重要的一環。一樣是角色,如果只是「開朗的角色」、「豪邁的角色」這種詮釋不徹底的「角色」,就會無法順利進行下去。所以,在此階段會相對深入地解說角色設定的方式。
第三階段要思考讓角色採取行動的方法。透過讓角色行動,角色形象就會越加固定,所以在這階段要按部就班地進行。
第四階段要思考「如何打造環境」。人類是脆弱的生物,就算做出一個角色、開始採取行動,也會隨著環境變好或變壞。
要說環境決定一個人都不為過。所以在此會說明要怎麼設定角色,投入一個不會太過勉強並能持續下去的環境中,也會傳授不只有正面迎擊,即使經由旁道亦能掌握良機的方法。另外,還會解說如何增加在網路社群上支持自己的人。
第五階段就是「推動故事的方法」。我將進行某種讓人生向前邁進的挑戰,稱作「推動故事」,並在此告訴各位具體方法。以故事來說,挑戰高難度的事,儘管會遇到失敗,但還是努力越過高牆的發展最好看了。但通常會讓人感到特別地恐懼和不安對吧?在此將從各個角度傳授跨越難關的方法。
終章要談論「故事沒有終點」這件事。一如「本書的使用方法」中所述,當下充實的狀態是最開心的,因此不是設定一個終點,讓一個故事開心持續地發展下去才是「故事思考」的本質。
那麼,這就進入第一階段吧。
解開思緒枷鎖,找出自己「想成為的狀態」
在邁入第一階段前,用了滿多頁數說明。話說在前頭,這本書基本上前言都會很長,因為如果先說明採用這種方法的道理,會讓人比較容易想像。
無論是正確的道理、奇怪的道理還是牽強的道理,在閱讀整本書時,我覺得還是要盡可能容易吸收書中所學比較好,所以才會用如此形式撰寫,如果覺得內容冗長,還請隨意跳過再繼續往下看。
那麼,總算要開始告訴大家實踐「故事思考」的具體方法了。在第一階段將針對無法採取行動的人傳授「解開思緒枷鎖」的方法。
如前述,不是要定下「想做什麼/想做的事(Do)」,而是「想成為什麼(Be)」比較好。因為要想像行動確實困難,但想像「想成為的狀態」其實意外簡單。
然而大多數人要做這件事時,想像都會不禁局限於相當現實的範疇內。以前我向一位前來商量的人說「如果沒有任何限制,請你寫下自己想變成怎樣」,結果對方給出的回答是「年收六百萬圓」。既然都說沒有任何限制了,要寫一千萬圓,甚至寫一億圓都不成問題才對,但思緒還是擅自決定了自己的極限。
我把這個稱作「思緒枷鎖」。所謂枷鎖,就是拘束手腳自由的東西。只要身上有這種東西,就會變成「追求一個對故事來說非常無聊的目標」,一點也不會讓人感到雀躍對吧。
所以說,第一階段正是解開思緒枷鎖,思考自己想成為的狀態。
「想成為的狀態」才會給行動帶來影響
接下來將介紹如何具體說出「想成為的狀態」……不過在那之前,先來談談為什麼要自己掌握「想成為的狀態」,並具體說出來的重要性。
因為比起「過去累積的經驗」,「未來想成為的狀態」對現在的行動才會帶來更大的影響。
許多人都容易產生「因為有過去累積的經驗」才有現在的自己的想法,覺得「因為直到昨天都是這麼做,才會有現在的自己」。
這是在學校教育中也常被教導的事情,像是「每天念書學習的努力不會背叛自己」、「至今累積的經驗都不是白費」,常會聽到師長這樣說對吧。所以會讓人認為這種想法沒有錯。
但比起過去累積的經驗,其實設定好「未來的狀態」對現在的行動才會帶來比較大的影響。
只要想像一下,就會發現這邏輯其實很簡單。
假設有人「十年來每天都在打棒球」,十年來都一直這麼做,考慮到過去累積的經驗,那個人今天應該也會打棒球對吧?
然而,要是那個人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認真產生「未來想成為職業網球選手」的念頭,那會變成怎樣呢?今天恐怕就不會去打棒球,而選擇練習網球了。
人類常會隨著惰性去做過去一直在做的事,所以會覺得過去的自己似乎給現在的自己帶來較大的影響,然而實際上是未來想成為的自己,才會給現在的行動帶來更大的影響力。
像這樣決定了「未來想變成這樣」的狀態之後,也會跟著定下現在該採取的行動。
無論以前多麼不認真念書,產生「想考進東大」念頭的人,現在就會開始念書了吧。「未來想成為富有的成功人士」的人,就會朝著這個目標採取行動才對。
具體說出「想成為的狀態」
由此可知,過去累積至今的事情,其實不會對自己現在的行動帶來影響。但未來「想成為的狀態」,會對自己現在的行動帶來影響。
當然,我並不認為過去都是白費。就方才的例子,十年來都在打棒球的人所練就的基礎體能以及棒球經驗,想必會在那人以職業網球選手為目標時成為助力。
然而就算對一個至今都沒在念書的人說「念書是要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就算現在才開始認真也沒用吧?」,只會讓對方幹勁頓失,更不想念書了對吧。所以「決定好未來想變成怎樣,再回推並改變自己現在的行動」比較合理。
應該也有人想,「但我從以前到現在都沒特別做些什麼,一定沒望了吧……」。
請試著照道理思考看看。首先,「無法改變過去」是不爭的事實。除此之外,「既然要做些什麼,就要趁著年輕的時候開始採取行動才最有利」更是自明之理。從這兩點看來,「後悔沒去做」是無謂的行為,更重要的是「在決定對未來的想像之後,就即刻展開行動」也比較合理。
假設現在三十歲,努力個五年達到某項成就,如果可以活到約一百歲,剩下的人生還有七十年的時間。如果現在什麼都不做,剩下的那七十年將一直想著「啊~早知道三十歲時去做就好了」、「天啊,早知道就算從四十歲才開始做也好」之類的事。
所以「就是因為以前什麼都沒做……」的這種心情還是忘掉比較好。
即使如此還是會有人想「不不不,事到如今我不管做什麼都太遲了」,因此我再介紹一個具體事例。
棒球選手達比修有先生曾在訪談中說過這樣的話。達比修有先生似乎在某場比賽結束後,覺得「我要是再這樣下去就會被降為二軍選手,必須有所改變才行」。那時他好像產生了「至今約二十年來的人生轉瞬就過去了,到時想必也是一瞬間就會變成四十歲了吧」的想法。
在這狀況下,他想像了要是當自己四十歲時被職棒球隊開除,在沒有任何工作狀態下,神明突然現身對他說「給你一次回到二十歲的機會」的話會怎麼做?一旦試想「假設現在就在神明的幫助下,回到二十年前,那我該怎麼做呢?」,便得出「絕對會很努力吧」的結果,因此湧現了幹勁。
結論來說,就是「具體說出未來想成為的自己,並改變現在的行動就好」的意思。
話雖如此,問題就在於「要開始做一件事情,需要強大的動力,大多數人就算想做也只是三分鐘熱度」。所以在此要教各位在解開思緒枷鎖的同時,還能湧現想成為的狀態的具體辦法。
拿掉「煞車」
……然後呢,請大家做這件事時,明明說了「毫無限制地去寫」,但在寫的時候還是會下意識踩煞車呢。
畢竟沒有限制,所以也有人會寫「年收一千萬圓」或「想在現在任職的公司當上部長!」,正因為沒有限制,就算寫「年收一億圓」或「當上老闆」都可以。但為什麼會寫一千萬圓呢?換句話說,就是自己的理智逕自拉出一條「再怎麼說這都是不可能的界線」。這就是「思緒枷鎖」。
所以說,下一個階段就要確認「有沒有逕自加諸限制呢?」。如果看到這裡覺得「這麼一講,年收確實寫一億圓比較好」的話,就請在清單旁邊加上備註。
突破界限的提示,就是只要試想「把數字改成兩倍如何?」、「把數字改成一半如何?」就好了。雖然寫了年收一千萬圓,但可以試想看看,如果有兩千萬圓是不是比較開心呢?或是把希望每週工作三十個小時的部分,改成十五個小時如何?
在此要請各位注意,就是也有人會一口氣解開思緒的所有枷鎖,說出「不然就以年收一兆圓為目標!」這種話。這只是舉一個極端的例子,並無他意。因為既沒有這種人,也太不實際。
我要各位做的不是這種事,在自己實際的感受中,漸漸擴張理想才最重要。如果無法說服自己「或許難度很高,但只要試著這麼做,應該能做到這種程度吧」就沒意義。
例如年收超過一千萬圓的人占日本總人口的4~5%,所以是有可能做到的事,就連年收一億圓的人在日本都有兩萬人左右,所以「並非絕對不可能」。
在此,為了即使如此還是覺得難以想像的人再舉一個例子。
美國加州舊金山的工程師在二○二二年一月的時間點,平均薪資為十四萬三千七百六十六美元,換算日幣差不多就是一千八百萬圓。Apple的研發人員平均年收甚至超過兩千萬圓(indeed調查結果)。因此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年收達該程度的人其實隨處可見。
以此事實為前提,就能得知「如果學會程式設計,英文也學到可以去工作的程度並移居過去的話,兩千萬圓其實不無可能」。單純說出年收一兆圓這個天文數字,卻不曉得要怎麼做到,那就沒意義了,不過光是從剛才說明的事例,就能得知「只要學會英文跟程式設計,年收兩千萬圓也不無可能」。
浮現「想成為的狀態」時,許多人都會停止思考或無法感到雀躍的原因,就在於會擅自決定自己的極限。反正妄想是免費的,因此解開思緒枷鎖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不過這方面在現實中的感覺基準會漸漸提升,現在只要記住這是「為了更進一步接近想成為的狀態」的一個動作就好了。
這種清單隨時都能重寫,而且打從一開始就不以完美為目標也會比較好寫。我們動不動就以完美為目標,所以只遇到一次失敗就會放棄,以秉持的心境來說,我建議從「只要能做到二十分左右就好」這樣的低難度開始著手。
控制「抽象度」以接近理想
所以,像這樣寫下想成為的狀態之後,下一個步驟就是「提升抽象度」。
所謂提升抽象度,就是自己再想一個「為什麼想變成這樣呢?」的進階理由。
舉例來說,就像是「會想要一億圓,其實是想得到財富自由,不想在經濟方面感到不安」。之所以「想在現在任職的公司成為部長」,說不定是因為「希望可以做些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經過抽象化,就能對於自己追求的事情得出更貼切的目標。
對此有所認知之後,再回到「想成為的狀態」,並試著寫下具體內容。
例如基於「想得到財富自由」、「不想感到不安」去思考,自己的想法說不定就會變成「不是只想工作賺錢,而是想得到不用工作也足以生活的錢」。換句話說,比起單純年收一億圓,「一年會有一億圓的被動收入」可能比較接近自己的理想……既然漸漸了解到這樣的想法,也就能提升「想成為的狀態」的精準度。
在此要做的是「比起想成為的狀態更接近理想」的動作。有著不甚明瞭的「想成為的狀態」時,會很難具體說出來,所以要稍微花點時間分析看看。
越是提升「解析度」就越能實現
做到這個地步之後,接下來就是要提升解析度。
所謂提升解析度,指的是能更加鮮明想像出「所以該怎麼做才能變成那種狀態?」。
舉例來說,就像「為了得到一億圓的被動收入,要拿持有資產去做報酬率5%的投資,需要有多少資產呢?」,有得出具體數字就會比較容易想像。以這個狀況來說,會發現「換句話說,我需要二十億圓的金融資產」。
那麼,如果想在十年後得到二十億圓,就要先創業並持續擁有50%的持股,再努力到市值超過四十億圓的程度就好……,就能這樣推論出來。
再舉一個例子……有個新聞指出NTT在美國矽谷給出最高一百萬美元(約一億一百萬日圓)的年薪要聘請研究人員。這是為了不在人才爭奪戰中,敗給以Google為首的強大跨國企業。所以,只要是會英文,同時身為現今搶手的技術人員,年薪一億圓也不再是夢想。
順帶一提,從財報數據推測,就算在日本當上NTT的董事長或老闆,年收恐怕是四千萬到五千萬圓左右,因此說不定可以拿到比NTT老闆還更高的薪資。
如果是有想要的東西,可以擬定出一個像是「一個愛馬仕包包要價一百萬圓,所以每個月存兩萬圓的話,五十個月,也就是四年多就能買到。中古包價格大約六十萬圓,所以就是三十個月」這樣的計畫。就算覺得「不可能買得起一百萬圓的包包!」,如果試想成「每個月存兩萬圓,三十個月就能買到中古包」,感覺便實際許多了吧。
另外,親自體驗看看「想要的東西實際上是怎樣的感覺呢?」也很有效。例如想買一輛賓士的話,就實際去一趟賓士的展示中心,坐坐看座椅並試乘一下。可以模擬體驗自己買下時的感覺。
用已經下定決心要買的感覺去詢問店員,或許也是個不錯的辦法。拿個介紹傳單、調查車子規格、在家附近找找停車場、調查停車費用等等……透過這些行動,可以進一步提升真實感。
如此一來,想成為的狀態的「解析度」也會跟著提升。
開場白 何謂「故事思考」?
本書的目標是希望讀者們利用「故事思考」解開思緒的枷鎖,透過塑造自己的角色,採取行動並充實當下。
那麼,究竟什麼是「故事思考」呢?
一言以蔽之,就是「為了度過理想中的人生,索性想成是要做出一個故事比較好」。
把自己當主角,「像在讓故事發展一樣」度過這段人生。這就是「故事思考」。
這樣說感覺好像有點可疑,乍看之下宛如令人反感的自我啟發類型書籍,但說穿了,就是「站在可以客觀審視自己的狀態,比較容易針對本質做出對策」。
大家多少會為了「找不到想做的事」而苦惱、遇到「找不到夥伴...
目錄
本書的使用方法
這世上大多事情都跟做法指南傳授的一樣
有很多商業書籍都不好用
我也曾是個沒有行動力的人
只要照著指南去做,任誰都能順利達成
幸福與成功的差異
所謂幸福,是現在(過程)充實的狀態
並非增加成功者,而是讓幸福的人變多的一本書
開場白 何謂「故事思考」?
享受故事這個「過程」的日本人
關於本書的流程
Section 1 解開思緒枷鎖,同時思考想成為怎樣的狀態
解開思緒枷鎖,找出自己「想成為的狀態」
「想成為的狀態」才會給行動帶來影響
具體說出「想成為的狀態」
寫下一百個「十年後想成為的狀態」
從「不想變成這樣」去想也可以
拿掉「煞車」
面對心理陰影及自卑心的方法
控制「抽象度」以接近理想
越是提升「解析度」就越能實現
將各個要素數值化也不錯
提升舒適圈的基準
不要想把清單化做得太過完美
想盡辦法不要白費功夫才是白費功夫
再怎麼預測未來也幾乎猜不中
追求遠大夢想的人,是剛好適合這個夢想的人
做法會隨著年紀改變
第一階段統整
|作業表|①~④
Section 2 「角色」的塑造方式
為什麼先從「角色」開始設定比較好?
我的角色也變了
「我是沒差啦,但YAZAWA會怎麼想呢?」
他人會透過行動判斷你的「性格」
何謂角色?
從角色追求的東西塑造出角色的原型
拚命抽取出角色特質
該以「理想狀態」為基礎塑造角色的理由
第二階段統整
|作業表|⑤~⑥
Section 3 讓「角色」採取行動
角色「也」會從「行動」中誕生
行動會給角色帶來影響的理由
寫下角色可能會採取的行動並實踐看看
什麼是真正的自己?
第三階段統整
|作業表|⑦
Section 4 打造出角色可以最活躍的環境
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
時代跟國家不同的話,自己也會跟著改變
只是在環境中賦予「職責」而已
「人的性格及行動會隨著立場改變」
不是沒有勇氣而是環境不同
環境指的是周遭的人
只是換了個「故事登場人物」,自己的個性也會跟著改變
融入自己期望的環境的方法
尋找理想角色可能身處環境的錯誤方法
如何尋找理想角色那樣的人會身處的環境
了解第三道門的概念
融入理想角色所在的社交圈的方法
與厲害的人建立關係的第三道門方法
成為想建立關係那個對象的「客人」
為了害怕被拒絕的人設想的思考方式
容易融入社交圈的技巧
希望在新環境中特別把重點放在「Quick win」
增加支持自己的人
在社群平台上增加粉絲的方法
要傳達怎樣的情報?
當追蹤人數超過一萬人時
如何撰寫社群的個人簡介
使用X(Twitter)的小技巧
第四階段統整
Section 5 推動故事發展
就算沒有想做的事情也能設定目標?
設定人生中「經典場面」的方法
擬定「行動計畫」
如何決定「該怎麼做」?
細分行動
推動故事的五個訣竅
1|拿紙寫下所有感到不安的事情
2|試著裝作要寫電子郵件找尊敬的人商量
3|不蘊蓄點子
4|區分出「判斷」與「決斷」
5|製作風險管理表
「失敗」會讓故事更有趣
第五階段統整
|作業表|⑧~⑪
終章 故事沒有終點
至今的方法為什麼都做得不順利?
無法預測「未來會變成怎樣?」
塑造角色的優點在於「可以客觀看待」
為什麼不叫角色思考而是「故事思考」?
終章統整
後記
本書的使用方法
這世上大多事情都跟做法指南傳授的一樣
有很多商業書籍都不好用
我也曾是個沒有行動力的人
只要照著指南去做,任誰都能順利達成
幸福與成功的差異
所謂幸福,是現在(過程)充實的狀態
並非增加成功者,而是讓幸福的人變多的一本書
開場白 何謂「故事思考」?
享受故事這個「過程」的日本人
關於本書的流程
Section 1 解開思緒枷鎖,同時思考想成為怎樣的狀態
解開思緒枷鎖,找出自己「想成為的狀態」
「想成為的狀態」才會給行動帶來影響
具體說出「想成為的狀態」
寫下一百個「十年後想成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