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為什麼」,就是生活的意思
人生隨想×文化之聲×教育論話×生命記憶
簡潔卻深刻的見解,為混亂的現代社會指出一條清明之路
▎為人寫扇子的話
就是說:不但好的東西不朽,壞的東西也不朽,善不朽,惡亦不朽。一句好話可以影響無數人,一句壞話可以害死無數人。這就給我們一個人生標準,消極的我們不要害人,要懂得自己行為。積極的要使這社會增加一點好處,總要叫人家得我一點好處。再回來說,人生就算是做夢,也要做一個像樣子的夢。
▎我們對於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
從前人類受自然的支配,不能探討自然界的祕密,沒有能力抵抗自然的殘酷,所以對於自然常懷著畏懼之心,拜物,拜畜生,怕鬼,敬神,「小心翼翼,昭事上帝」,都是因為人類不信任自己的能力,不能不倚靠一種超自然的勢力。現代的人便不同了。人的智力居然征服了自然界的無數質力,上可以飛行無礙,下可以潛行海底,遠可以窺算星辰,近可以觀察極微。這個兩隻手一個大腦的動物──人──已成了世界的主角,他不能不尊重自己了。
▎科學發展所需要的社會改革
現在正是我們東方人應當開始承認那些古老文明中很少精神價值或者完全沒有精神價值的時候了;那些老文明本來只屬於人類衰老的時代,──年老身衰了,心智也頹唐了,就覺得沒法子應付大自然的力量了。的確,充分認識那些老文明中並沒有多大精神成分,甚或已沒有一點生活氣力,似乎正是對科學和技術的近代文明要有充分了解所必需的一種智識上的準備;因為這個近代文明正是歌頌人生的文明,正是要利用人類的智慧改善種種生活條件的文明。
▎智識的準備
我所想要建議的是各個大學畢業生都應當有一個或兩個或更多足以引起興趣和好奇心的疑難問題,藉以激起他的注意、研究、探討,或實驗的心思。你們大家都知道的,一切科學的成就都是由於一個疑難的問題碰巧激起某一個觀察者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所促成的。
一個大學畢業生所需要的僅是一些會激起他的好奇心,引起他的求知慾和挑激他的想法求解決的有趣的難題。那種挑激引發的性質就足夠引致他蒐集資料、觸類旁通、設計工具,和建立簡單而適用的試驗和實驗室。一個人對於一些引人好奇的難題不發生興趣的話,就是處在設備良好的實驗室和博物館中,智識上也不會有任何發展。
本書特色
本書不僅涵蓋了胡適的個人處事與觀察內容,並在哲學、社會、文化等多方面探討,也涉及了對於西方文化看法,對於東西方的差異與學生教育有深刻見解。胡適以質樸的白話文與讀者分享了自由的價值,呼籲理性思考與平等博愛,充滿思辨的力量,歷久彌新,依然啟發著當代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