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6 項符合

藥命之財:揭露全球製藥產業的漫天藥價與骯髒手法

的圖書
藥命之財:揭露全球製藥產業的漫天藥價與骯髒手法 藥命之財:揭露全球製藥產業的漫天藥價與骯髒手法

作者:比利・肯伯(Billy Kenber) / 譯者:林曉欽 
出版社:寶鼎
出版日期:2024-06-07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普通級/ 初版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藥命之財:揭露全球製藥產業的漫天藥價與骯髒手法

內容簡介

曾幾何時
製藥產業從救命扶弱的社福角色
劣化成買命棄弱的「掠食者」
我們只能委屈接受嗎?

  我們的生命權正被剝奪,你不怒嗎?
  »» 治療C型肝炎的學名藥,在印度賣1000美金,在澳洲原廠藥卻要賣9萬美金;胰島素針劑,在加拿大一盒5劑在藥局賣67美金,在美國卻可能要價1000美金。

  »» 西班牙的主管機關拒絕接受兒童癌症藥從一包2歐元提高至100歐元,藥廠寧願讓藥放到過期,也堅持不用低於該公司目標價格銷售。

  »» 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的9個月大嬰孩,為了使用基因治療藥物諾健生,父母只能硬著頭皮試試線上募款,希望能籌到200萬歐元的救命錢。

  歐美製藥產業,自1980年代興起藥物經濟學開始,一改「以病人為中心」的初衷,提出「以價值為基礎」的定價觀念,開始不惜一切代價,追求股東、企業最大利益,掀起一場醫師專業、病患生命權與製藥公司利潤之間的拉扯。

  隨著電視廣告的放寬,製藥公司大玩置入性行銷,90年代熱播劇《急診室的春天》廣告時段,猛灌輸觀眾疾病意識兼賣藥,並重塑藥物角色不再只是治療疾病的「生活藥物」大量研發並推廣,現在市場長銷的威而鋼與百憂解這類藥物順勢而生。

  為追求營收、股東利潤,大型藥廠和學名藥藥廠除了「不約而同」進行相同的掠食者經營模式外,還會共謀一起壟斷及瓜分市場。他們操弄「原廠藥」與「學名藥」、破壞孤兒藥物的美意與運作模式,製藥公司已從醫療保健公司轉變為銀行,他們的行為比純粹的金融機構更像金融機構,藥物只是恰巧成為他們賺錢的方式。逼著無力負擔高價藥品的病患及家屬,上演《我不是藥神》真實版來反制。

  作者比利.肯伯為《泰晤士報》記者,多年訪查揭露英美製藥產業的崩壞。全書以康格迪亞「掠食者」製藥公司的開始到殞落過程,闡述製藥業的歷史,探討英美製藥業與健康保險制度,揭發許多製藥業貪婪與黑暗的真相,最後指出後續改善的方向,可作為臺灣的借鏡。

  台灣雖有世界第一的「全民健保」,仍有醫療浪費、藥價黑洞、資源分配的公平性等問題需要解決,本書出版正為台灣醫藥界帶來暮鼓晨鐘的提醒。

本書特色

  1.本書為英國新聞獎的調查採訪內容延伸,可信度高,內容闡述製藥業的歷史,並探討美國製藥業與健康保險制度,揭發許多製藥業貪婪與黑暗的真相,最後指出後續改善的方向,可作為臺灣的借鏡。

  2.書中按照時間順序撰寫製藥業的大事件、變化及所引發的問題,能讓讀者對製藥產業有全面的理解。

  3.本書涉及領域十分廣泛,對科普、醫學知識、企業不法與金融醜聞、資本主義與全球化等議題有興趣的讀者,本書將是完美的選擇。

名人推薦

  江仲淵|「歷史說書人 History Storyteller」團隊創辦人
  陳建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陳美霞|成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特聘教授
  蘇上豪|金鼎獎得主、心臟外科醫師
  (按姓名筆劃排序)

各界好評

  比利.肯伯是這片土地上最有前途的年輕記者之一,他推出這部內容令人驚訝,讀完會引起不安的精采處女作,這是一本必讀的佳作。
  英國記者和暢銷作家 薩特南.桑格拉(Sathnam Sanghera)

  比利.肯伯做得很出色,以手術般的精確度剖析製藥產業的起源和其無恥利潤追求者的操作......這真是一段激動人心的旅程。對於任何想了解製藥產業真正運作方式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必讀之書。
  英國調查記者和播音員 雅克.佩雷蒂(Jacques Peretti)

  出色的報導,清晰明瞭地揭露製藥產業太經常將利潤置於患者之前的醜態。
  英國調查記者和作家 傑拉德.波斯納(Gerald Leo Posner)

  《藥命之財》透過其調查力和細緻清晰度,有別於許多其他書籍。
  《泰晤士報》(The Times)

  一種像法醫學和非常易讀的描寫,闡明製藥產業為實現公益以及私人利潤而需要的改革......作者開創性的調查報導......促使英國法律的改變、監管機構的介入,一些藥品價格的下降,病患獲得改變生活的好處,為英國國民健康服務(NHS)節省數億英鎊,以及對藥廠開出罰金。
  《獨立報》的政治專欄作家,安德魯.格賴斯(Andrew Grice)

  這本書強而有力、引人入勝且嚴謹,來得正是時候。從未像這樣深入探究我們所依賴的藥品和疫苗背後錯綜復雜的運作邏輯。透過多年的研究和報導經驗,作者肯伯是帶領我們進行這場迷人旅程的完美人選。
  《居無定所》(No Fixed Abode)作者 梅芙.麥克蓮納漢(Maeve McClenaghan)

  這是一次對每個使用並為英國國民保健服務(NHS)付費者都有影響的醜聞探索。這個極其複雜的主題,因作者肯伯找到引人入勝的人物和迷人的細節,使故事生動起來,是一本重要且值得一讀的好書。
  記者和暢銷書作家 荷莉.瓦特(Holly Watt)

  一部費心研究並寫得美麗的製藥產業陰暗底層歷史,它始終記得講述這些公司失去道德指南針時,對受害的弱勢人群所造成的傷害。這本書實在是太吸引人了,讓我情不自禁一口氣看完。
  《藥學雜誌》(Pharmaceutical Journal)執行主編 尼吉爾.普拉提斯(Nigel Praities)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比利・肯伯 Billy Kenber


  自2010年起,比利.肯伯即擔任《泰晤士報》的調查記者。曾獲得多項殊榮,包括英國新聞獎和兩項醫學記者協會獎項,包括2017年「對健康或醫學新聞的傑出貢獻獎」。2013年,榮獲勞倫斯.斯特恩獎學金,並在《華盛頓郵報》短暫工作三個月。現居倫敦。
    
譯者簡介

林曉欽


  臺灣大學政治學碩士,譯作領域為報導文學、社會科學、歷史,小說,以及商管類型書。
  工作聯絡請洽詢:yorkelin@gmail.com
 
 

目錄

推薦序 資本主義社會商品生產運作邏輯下全球製藥產業的利潤最大化及病人自救運動
陳美霞教授推薦序 義利之變 蘇上豪醫師

作者序
導論
序曲 安大略湖的小屋
第一章 藥劑師、藥丸與槍砲
第二章 齊多夫定(AZT)—第一種愛滋藥物
第三章 獵尋暢銷藥品
第四章 如何定價藥物
第五章 骯髒的製藥業
第六章 詭計
第七章 收購遊戲
第八章 一面倒的戰爭
第九章 我們得到的藥物
第十章 艱難的科學
第十一章 反擊
第十二章 省思
結語 康格迪亞的隕落
致謝
全書註釋

 
 

前言
    
  西方讀者收到的第一批報導被埋在報紙的最後幾個版面。簡潔扼要的報導內容提到一種神祕的肺炎爆發,在中國的工業大城武漢市感染三十多位民眾。那是個在新年期間令人好奇的新聞,但沒有真正引發社會大眾的警戒。隨後,神祕的病毒散播情況惡化。數百名民眾罹患了呼吸道問題與發燒。醫院病床人滿為患。死亡人數增加。武漢禁止外界進入,中國的政府官員緊急監督方艙醫院的倉促施工過程。

  新型的冠狀病毒,被取名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SARS-CoV-2),據說在傳染至人類之前,起源於蝙蝠。到二〇二〇年一月中,科學家已經解開病毒的基因序列並發表相關成果,但無法阻止病毒的傳播。很快地,新型冠狀病毒傳入歐洲,迅速感染小農莊與在義大利阿爾卑斯山滑雪酒吧的數千位民眾。到三月下旬,全世界都封城了。

  隨著經濟癱瘓,醫療系統可能因為健康的民眾被新型病毒擊倒而不堪重負,全世界的目光都轉向科學,希望能夠找到並開發治療方法。最重要的是,在隨後的幾個月,全世界屏息等待疫苗:疫苗是唯一讓生活重返常軌的明確方法。

  為了達成上述的努力目標,全球製藥產業投入一兆美元的鉅款,用於探索、生產及銷售相關藥物。新冠疫情說明製藥公司的重要性—從大型製藥公司生產數十億的疫苗,到小型的生物科技公司協助發展創新的新型疫苗科技。這個現象也證明社會確實虧欠科學家的努力和創新,以及能夠將他們的成果轉變為藥物的體制系統。但是,此事也暴露製藥產業的缺點,並提醒我們記得製藥產業最惡劣的其中一種動機。

  製藥產業能夠成功推動疫苗流通,有很大的原因是美國與歐洲各國政府投入數十億的公共資金彌補製藥公司,讓他們願意投資,因為疫苗長久以來都被視為無法創造足夠利潤的領域。同時,有些製藥廠商受到大學科學家的勸說,願意投入富有公共精神的行動,以成本價販售疫苗,就是為了凸顯製藥產業的其他公司唯利是圖的經營方式。即使某些大型製藥廠商承諾不會因為製造疫苗而獲利,他們也明確表達,只在新冠肺炎大規模傳染期間如此,並保留在未來獲利的權利。他們的前提是,如果新冠肺炎符合預期,只是季節性的病毒。

  對於其他人來說,全球公共衛生危機,正如其他的大型事件,都是創造財富的好機會。一間製藥公司的領導人向投資人誇耀道,新冠病毒疫苗能夠創造超過十億美元的月銷售額,只要第一波危機結束,價格還會上漲。另一間製藥公司則針對能夠作為新冠肺炎五天療程的指定藥物,向每位病患平均收取三千美元的費用,因為該藥物可以減少病患留院接受治療的天數,但對於減少死亡率毫無幫助。富裕國家有能力購買早期疫苗的大多數存貨,而製藥公司拒絕向比較窮困的國家分享製作方法以及相關的智慧財產。

  少數製藥公司展現的公共福祉精神,只是暫時放下奴隸般的順從,不再配合股東的最佳利益以及通用於制定決策的意識形態:不惜一切代價,追求最大利益。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連續的製藥革命已經改變了醫療,大幅提高人類的預期壽命,並拯救無數的生命。在那段時期,大型製藥公司,以及率領大型製藥公司的科學家都會獲得尊重;製藥公司與科學家被視為經濟成長的重要來源,且二者是有道德使命的合作關係。這種想法的基礎是一個單純的假設,也就是社會契約論的精神:社會做了一筆交易,用專利法保障一定時間的獨家性,獎勵願意從事昂貴但是有價值的科學研究,尋找創新的藥物治療方法,藥物因此成為便宜的財貨,讓全球各地的醫師能夠輕鬆地將藥物納入處方。這個交易讓製藥公司獲得健全的彌補,因為他們必須面對發展藥物的不利機率—十之八九的藥物在臨床試驗中都會失敗。正如預期,這種機制也不會被牟取暴利的奸商利用。

  私人利潤和公共福祉的細緻平衡原本是製藥產業的核心,但近年來已經出現變化。社會契約破局,巨型製藥公司從高處隕落,全球某些最受尊重的大型製藥公司成為好萊塢電影與熱門電視影集中的反派角色。

  製藥產業希望研發新冠肺炎疫苗的角色能夠協助恢復自己的地位,但他們的名聲敗壞確實有憑有據。在製藥公司上市的創新產品清單外,還有一張巨大的訴狀:藥物本身只有最低程度的臨床效果;法律訴訟和遊說費用;失控的行銷支出與支付醫師的賄款;用於延展專利時間的詭計與策略,最重要的是,藥物的價格通常昂貴無比。

  歐洲的病患無法獲得能夠拯救他們生命的藥物,因為地球上某些最富裕國家的醫療系統沒有能力負擔需要的價格。在美國,過去十年藥物漲價的速度比通貨膨脹快了三倍,四分之一的美國人認為自己必須辛苦地負擔藥價。同時,在非洲和幅員遼闊的印度,數十億人已經習慣無法取得許多現代藥物。

  藥物的價格危機不限於受到專利保護的最新藥物,也影響了舊的藥物,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就能夠明確說明這個情況。乙胺嘧啶是一種小型的白色藥丸,大小和形狀都和阿斯匹靈或者乙醯胺酚藥錠相同,常見於一般家庭的常備藥物。科學家在一九五〇年代研發出乙胺嘧啶作為抗瘧疾藥物,也用於治療會造成懷孕女性與免疫系統失調者嚴重健康問題的寄生感染,其中包括愛滋病病患。二〇一五年,曾擔任避險基金管理人有「製藥哥」之稱的馬丁.希克瑞里(Martin Shkreli)登上報紙頭條新聞,因為他將乙胺嘧啶的價格從十七.五美元提高至七百五十美元。希克瑞里完全不害怕遭到調查,他甚至非常享受這個行為帶來的惡名。他後悔提高藥物價格嗎?他的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真的要說,他甚至覺得自己應該提高漲幅才對。

  信譽良好的大型製藥廠商迅速與希克瑞里保持距離,並抨擊他的行為。然而,希克瑞里的行動,以及其他哄抬價格的藥物商人—雖然非常極端,但就現實情況而言,他們的行為只是製藥產業在過去數十年轉變的結果。製藥公司已經遠遠背離過去由科學領導的前輩,他們的前輩專注在發展有用的治療方法,與用合理的價格販售藥物,而偏離常軌的結果,就是不必進行研究、唯利是圖的製藥公司。

  想要變得富有,你不再需要開發新的藥物。使用藥物是人類的基本權利,但是對於許多製藥公司的執行長而言,藥物與金融資產再也沒有分別,他們用各式各樣充滿創意並利潤豐厚的方法炒作、交易、剝削,並操弄藥物。對於某些人而言,他們的行為只是反映出有問題的市場機制,或者說,無法抗拒醫療系統與保險公司的誘惑。對於其他人來說,特別是在大型製藥公司之中,以研究為導向的公司,這種行為則是來自於會議室之中的態度轉變,關於如何經營公司與藥物定價,他們有了新的觀念,也受到艱困挑戰的影響,這個挑戰就是將科學知識轉變為在臨床上有效的產品。

  以上的發展結果導致製藥產業的金融化,而製藥公司幾乎沒有任何限制,可以竭盡所能地從拯救生命的藥物榨取大量的金錢。在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以前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已經成為現實。在這個世界,一位病患必須為了新藥物支付數百萬元,而舊的藥物因為投機客的一時興起,價格提高了數倍。在這個世界,如果一間位於南非的製藥公司認為某個治療孩童的癌症藥物售價過低,他們寧願銷毀存貨,而不是繼續販售。在這個世界,瑞士的一間大型製藥公司舉辦兩個月一次的樂透,提供獨特的獎品:贏家可以治療孩子的基因疾病,而輸家將會看著年幼的孩子悲劇般地過世。在這個世界,一位年輕的加拿大女性無法獲得突破性的治療方式而死亡,因為美國的製藥公司不願意讓未來的藥物承受銷售風險。在這個世界,病患已經淪為製藥公司的棋子,用來向保險公司和醫療系統騙取更高的售價。

  這種轉變,不只是貪婪與赤裸的資本主義所締造的傳說,也是意外導致的結果。原因是關鍵的美國市場想要拯救少數病況嚴重的孩子,他們被醫療科學拋棄,另外一個原因則是探索藥物的革命無法達成承諾。原因還有猶豫不前的製藥公司執行長被說服,他們決定依循競爭對手的腳步,提出更昂貴的價格,付出數十億美元的收購金額,填補空無一人的實驗室所導致的空洞狀態。另外一個原因,正如一位觀察家的說法,「那是一種醜陋的情況,新藥的價格讓醫療系統感到害怕,製藥產業在新藥的獲利空間極高,但研發成本十分昂貴,許多投資人認為製藥公司正在讓他們賠錢。」

  我們處於一個年代的開端,擁有各種嶄新的疾病治療方式,從使用身體的免疫系統對抗疾病,到使用基因編輯技術以及實驗室製作的抗體,都有無邊無際的前景。然而,如果沒有根本的改變,醫療系統就會繼續掙扎,無法負擔新的治療方法,讓需要的人能夠獲得治療。

  為了理解現況,我們必須先回首過去:追查原始的社會契約如何在無人察覺的情況下,被揮舞企業管理碩士學位的律師以及避險基金的老闆蠶食,他們取代了科學家,成為製藥產業的國王。我們將在本書遇見某些人,他們有時在不知不覺之間,導致製藥產業之藥物銷售方式的巨大改變。我們也會遇到一群渺小但專注投入的團體,他們是社運人士、醫師、病患,以及商業世界的男男女女,共同領導反抗的陣營。在他們之中,還有美國中產階級的家庭主婦越過國界,走私胰島素,將拯救生命的藥劑交給陌生人,以及在網路上集結的C型肝炎社群,確保他們可以從印度學名藥製作工廠購買價格低廉的藥物,而不必支付每粒一千美元購買原廠藥。

  但在此之前,我們應該先認識一位企業家,他的故事可以說明何以製藥產業從過去的四十年間已經與其基礎原則變得如此疏離。我們從二〇一三年初加入他的旅程,他在那個時候開始變得富裕。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405659
  • 叢書系列:視野
  • 規格:平裝 / 496頁 / 14.7 x 21 x 2.3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英文閱讀技術:台大名師最強高理解速讀課!養成大量接收資訊與抓住關鍵的能力,大幅提升英語閱讀力!
作者:周昱翔
出版社:國際學村
出版日期:2023-01-05
66折: $ 329 
城邦讀書花園 - 今日66折
真菌大未來:從食品、醫藥、建築,環保到迷幻,不斷改變世界樣貌的全能生物
作者:林麥克(Michael Lam)
出版社:積木文化
出版日期:2023-12-07
66折: $ 561 
博客來 - 今日66折
用Canva設計超快超質感:平面、網頁、電子書、簡報、影片製作與AI繪圖最速技
作者:文淵閣工作室
出版社:碁峰
出版日期:2023-04-27
66折: $ 316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進擊的巨人 愛藏版(1~17完)(首刷書盒版)
作者:諫山創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4-12-30
$ 5999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作者:劉潤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3-29
$ 316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我不做英雄:一個台灣人在烏克蘭的戰爭洗禮
作者:陳晞
出版社:燎原出版
出版日期:2024-06-13
$ 379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更新粒線體,根治慢性病
作者:陳俊旭
出版社:天下生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2-23
$ 331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往內看
作者:揚.裴布洛
出版社:橡樹林
出版日期:2024-06-15
$ 231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不反應的練習:讓所有煩惱都消失,世界最強、最古老的心理訓練入門
作者:草薙龍瞬
出版社:究竟
出版日期:2024-06-01
$ 252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藥師少女的獨語 (首刷限定版) 13
作者:ねこクラゲ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7-31
$ 162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藍色時期 (首刷限定版) 15
作者:山口飛翔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7-31
$ 170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