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列為全球25位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頂尖理財專家
勞倫斯.克里寇夫教授教你一生受用的財務規劃
跳脫景氣與趨勢,過上不為錢煩惱的生活!
職場新鮮人,你會想知道「我該先還學貸還是存退休基金?」、「我該去擠台積電還是去做水電工,賺得比較穩?」
職場老鳥,你會想知道「我該幾歲退休呢?」、「要存多少錢才能安心退休生活呢?」
未婚者,你會想知道「我該搬出去住還是住家裡,才存得了錢、理得了財啊?」
想生二寶的父母,你們會想知道「如果生了第二個孩子,需要買更多人壽保險嗎?」
屆齡退休族,你會想知道「退休後我還適合投資股票嗎?」、「什麼時候是移轉財產的好時機啊?」、「以房養老是個好方法嗎?」、「財務規劃要到歲,難道是100歲嗎?」
以上人生十問,你能回答幾題呢?作者克里寇夫教授是美國著名的經濟學者、理財專家,他運用經濟學原理、高階演算法以及財富觀念打造了一個靈活、實用的財務決策框架「生活水準機器」,適用全年齡層和不同收入水準的使用者,幫助大家開始財務規劃的第一步,先清楚財務底層邏輯,才能降低生活風險,進一步提高消費能力與生活,克里寇夫教授稱它為「金錢魔法」。
書中每項金錢魔法妙招都是奠基於經濟學常識,而不是來自什麼華爾街的偏方或騙術。金錢魔法最強大的力量在於轉變你的理財思維,克里寇夫教授不僅解釋該做些什麼,還說明為什麼要這麼做。他用溫柔的筆調、務實的思維、清晰的智慧以及引人入勝的敘事手法,施展強大的魔力,讓大家迫不及待去完成自己過去避之唯恐不及待辦事項:理財規劃!
本書的每一章都融合經濟學原理,並結合「生活水準機器」的發現,協助你在一生有關教育、職業、婚姻、生活方式、住房、保險、投資、退休年齡等相關財務決策上,建立一個完整的理解,創造屬於自己專屬的金錢魔法並達到以下三個目標:讓你賺更多錢、減少風險、以更快樂的方式花錢,讓你運用手上的錢買到更多幸福!
【本書特色】
1. 本書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帶領讀者熟習各種金融知識,內容強調開源、節流兩者並重的重要性,適合理財新手應用於不同的生活課題。
2. 書中每項金錢魔法妙招都是奠基於經濟學常識,作者用幽默淺白的話闡述人生面臨教育、職業、婚姻、生活方式、住房、保險、投資、退休年齡等相關財務決策,並進一步討論各種方案的優缺點、需留意的細節與陷阱等豐富的財務規劃觀點,兼具易讀性與實用性。
【推薦人】
Jenny|《美股投資學》作者財女
Jet Lee|Jet Lee的投資隨筆
Mr. Market市場先生|財經作家
Zoey|佐編茶水間
郭莉芳|理財教主
謝劍平 教授|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財務金融研究所
【各界好評】
「《金錢魔法》是本必讀之作,能夠改變你的理財思維,告訴你如何改善自己的理財前景。」
《讓金錢生生不息》(How to Make Your Money Last)作者珍・布萊恩特.奎因(Jane Bryant Quinn)
「讓人備受啟發、值得一讀的作品。本書提供清晰的經濟學建議與幽默的趣聞軼事⋯⋯更重要的是,克里寇夫敢於顛覆傳統、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的金融財務建議。」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這是一本人人必讀的書,書中提供珍貴無比的知識和資訊。如果你戶頭裡的錢少於這本書的定價,那你在理財規劃方面顯然是錯得離譜!」
《富比士》(Forbes)
「《金錢魔法》是財務金融界的《蘋果橘子經濟學》(Freakonomics),書中提供的知識與事實令人震撼連連,而且這些資訊全都來自經濟學常識。讀者肯定會愛上這本妙不可言的好書。書中充滿機智與智慧,同時也點出一條通往卓越財務生活的絕妙道路。」
《來自前線的思考》(Thoughts from the Frontlines)作者約翰.莫爾丁(John Mauldin)
「《金錢魔法》充滿事實、飽含智慧,很有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棒的理財指南。讀者能從透過這本書取得克里寇夫的真知灼見,他會教導大家如何管理財務,來享有更快樂美好的生活;如果是為了樂趣而讀這本書,那你也絕對不會失望,書中幾乎每一頁都能讓人莞爾一笑。不管是抱著什麼目的,這本書都值得一讀。」
二〇〇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釣愚》(Phishing for Phools)共同作者喬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
「《金錢魔法》是本讀來愉悅的好書。克里寇夫以詼諧睿智的筆觸,提供豐富的經濟學見解、具體建議,以及嚴謹但又不失溫度的理財規劃指導,而他提出的所有概念都建立在金融科學的基礎之上。這本書能改變你的理財思維、改善理財生活。無論你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不管是剛進大學的新生還是剛結束職涯的退休人士,每個人都能在這本書中挖到寶藏。展讀愉快!」
一九九七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莫頓(Robert C Merton)
「《金錢魔法》幽默諷刺,讀起來既輕鬆又精彩,是一本集諸多優點於一身的個人理財書籍。不過克里寇夫的成就還不只於此。他告訴我們,真正的個人理財是關於所有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做的決定。他引導我們做出正確決定,這些選擇其實蘊含強大力量,雖然與傳統理解背道而馳,但是能讓我們的人生操之在己。《金錢魔法》絕對能改變你的人生。」
個人理財專欄作家史考特.伯恩斯(Scott Burns)
「本書充滿珍貴的指南和建議,任何關心自己財務前景的讀者都不可不讀!」
《出版者週刊》(Publisher Weekly)
「克里寇夫的寶貴見解,絕對能吸引大批尋求理財智慧的讀者。」
《書目雜誌》(Booklist Online)
「《金錢魔法》廣泛概述個人理財管理的各方面知識。」
論壇媒體服務集團(Tribune Content Agency)
「今年最棒的個人理財書籍。」
論壇媒體服務集團(Tribune Content Agency)泰瑞.薩瓦奇(Terry Savage)
「勞倫斯.克里寇夫是波士頓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和社會福利專家。在傑出的最新著作《金錢魔法》當中,他提供各種違反直覺、令人驚訝的個人理財技巧,無論來自哪個年齡段的讀者都能從中受益。」
凱瑞.哈農(Kerry Hannon)
作者簡介:
勞倫斯.克里寇夫(Laurence Kotlikoff)
波士頓大學經濟學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計量經濟學會士,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研究聯盟成員,經濟安全計畫公司總裁,以及財政分析中心主任。
克里寇夫教授已經出版20本書籍和數百篇專業文章和專欄。他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經常出現在電視和廣播節目中。他的專欄曾刊登在《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波士頓環球報》、彭博社、富比士、Yahoo.com、財富等主要出版物上。2014年,《經濟學人》把他列為全球25位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
譯者簡介:
温澤元
德國曼海姆大學語言學碩士,專職英德譯者。
譯有:《監控資本主義》、《大偽裝者》、《焦慮世代》等書。
譯稿賜教:wentseyuan@gmail.com
章節試閱
導言
大家都想要錢,而某些人甚至想錢想到了危險的地步。邁達斯國王(King Midas)向狄奧尼索斯(Dionysus)許願能夠點石成金,如願以償後卻餓死了,因為連他碰到的食物都變成黃金。臭名昭彰的菲律賓前第一夫人伊美黛.馬可仕(Imelda Marcos)成長時期幾乎一無所有。當她丈夫掌權並開始掠奪這個國家時,鞋子成為她購物清單上的首要物品。經過二十一年,她也買了將近三千雙鞋,人民開始起義反抗。這對夫婦逃過一劫,但伊美黛沒有把鞋子帶在身邊。在馬尼拉附近的馬里基納鞋博物館(Marikina Shoe Museum),她的鞋子收藏依然品味十足地擺放陳列在裡頭。
邁達斯和馬可仕夫婦是異類,他們沉迷於財富,我們絕大多數人並不是因為純粹的貪婪而渴望金錢。我們想要錢是有原因的:我們需要它。許多美國勞工已經好幾年沒有加薪了,而多數退休人員在斷氣之前就會耗盡錢財。
幸好,我們能透過一些簡單有效的方式來獲取更多金錢,而不用拿自己辛苦賺來的積蓄當賭注。也有一些方法能夠降低你的風險;還有一些方法能用一定數量的金錢換到更多幸福快樂。
基於經濟學財務規劃的魔力
每種職業都有其專屬的魔法。生物學家能治療瘟疫;工程師建造摩天大樓;物理學家分裂原子;地質學家判斷岩石的年代;天文學家發現行星;化學家分解物質。
像我這樣的經濟學家呢?你知道的,經濟學家無法預測股市,錯過了大蕭條和大衰退,而且每次說話起手式都是:「如果你假設⋯⋯。」雖然經濟領域挑戰重重,經濟學家還是創造了令人讚嘆的奇蹟。經濟學界的首席大法師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創造出所謂的「看不見的手」(invisible hand),將個人貪婪轉化為集體利益。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用「四個神祕數字」解釋了國家貿易的原因、內涵以及時間。阿爾弗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提出主導所有市場的神聖供需曲線。而遲來的偉大巫師保羅.薩繆森(Paul Samuelson)將古老的經濟規範轉變成數學符文。
史密斯、李嘉圖、馬歇爾和薩繆森是史上最頂尖的經濟魔術師。但是,每位經濟學家經過訓練,都能用我們這行的把戲妙招解開謎團。這就說明經濟學何以如此迷人、令人驚嘆、重要且有用。無論是用來理解全球市場、徵收排放稅,還是拯救我們的工作,經濟學都派得上用場。
雖然民眾普遍認為經濟學主要是用來解決龐大、全球性的議題,事實上,經濟學家已經花了一個世紀的時間來研究個人財務。但從歷史上看,他們一直在公眾視野之外行動:撰寫研究論文、舉辦研討會,並在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可以肯定的是,經濟學家會時不時從學術殿堂裡走出來,擁護一些基本的常識性原則:「為退休儲蓄!」、「多元分配個人資產!」、「購買保險!」但是,在鄰居的聖誕派對上被問到一些看似簡單的問題時,經濟學家向來都會尷尬臉紅、趕緊轉移話題,比方說:「唸研究所有意義嗎?」、「我負擔得起退休生活嗎?」、「我要先還學貸還是存退休基金?」
我曾經也屬於那群會臉紅、喜歡轉移話題的經濟學家。就像其他被問題轟炸夾擊的人一樣,我知道如何去思考民眾的金錢問題。我能夠列出所有相關因素,並建構出一個數學模型來提供答案。但我不曉得該如何解決這個模型。有太多相互依存、極其複雜、看起來很棘手煩人的方程式在運作。即使我們能想出一套軟體程式來對應無數的碎片,使用早期的電腦尋找答案也得花上很長一段時間。
近年來,電腦演算與運算技術有驚人進展,再加上雲端運算的使用,以及基本上毫不受限的電腦處理能力,情況已經徹底改變。如果你今天在雞尾酒派對上碰到我,我會滔滔不絕地跟你分享重複動態規劃、自適應稀疏網格(adaptive sparse grids)、非凸性(non-convexities)、內差偏誤(interpolation bias)、確定等值(certainty equivalence)、平行計算(parallel processing)等東西。
多虧這些進展,經濟學家基本上已經可以解決各式各樣的金錢問題。沒錯,基於經濟學的財務規劃有望徹底改變個人財務的方式與觀點。傳統的財務「建議」—各種粗略的經驗法則、誘騙家庭購買昂貴且危險的金融產品—這些都會被計算而非猜測的財務規劃所取代。閱讀這本書就是在見證這段過程。
核心重點:你的生活水準
我們所有的財務決策,無論是關於教育、職業、工作、生活方式、婚姻、退休年齡、稅賦、社會福利還是投資,全都涉及到我們的生活水準。這個詞泛指我們一生中可負擔的每位家庭成員支出。然而,多數民眾在做出財務決策時,並不清楚上述因素對生活水準的影響,更遑論其招致的經濟危機。相反地,我們依靠的竟然是金融產業自我圖利的詮釋,或朋友和家人未必可靠的建議。因為這些原因,我們失去大把金錢,幸福感大打折扣,還讓自己置身風險當中。
以下有十個關乎人生不同階段的問題,這些問題能夠說明財務決策如何協助你確定自己的生活水準:
1. 如果我辭掉工作回去唸書,是否還付得起餐費和房租?
2. 在生活成本低的城市做一份低薪工作,能花的錢會比在高生活成本城市做一份高薪工作還要多嗎?
3. 選擇一份薪水更多、挑戰更高的工作,對我的可支配支出會有多大影響?
4. 我們剛又有了一個孩子。我需要更多人壽保險來確保家庭生活水準不會出狀況嗎?
5. 我們在工作期間應該存多少錢,退休後的生活水準才能維持原樣?
6. 在降低個人終生稅賦方面,羅斯個人退休金帳戶(Roth IRA)會比傳統個人退休金帳戶更適合,並且讓我有更多錢可以長期支出嗎?
7. 預繳貸款會提高我的生活水準嗎?
8. 提前退休會對我的可持續生活水準有什麼負面影響?
9. 孩子已經搬出去自住,我們能透過縮減生活規模與開銷來獲得多大消費力?
10. 如果我主要投資股票,生活水準會面臨哪些風險?
這些可能是你自己的問題,也可能是你親戚、同事或朋友的疑惑。你是來這裡替自己找解答的。不過,幫助別人,尤其是你的父母和孩子,現在或未來都有可能帶來回饋與收穫。我們都是手足的財務保管人,尤其在情勢迫不得已的時候。這就是為什麼本書中提到的一切都適用於你。沒錯,你已經退休,沒有要選擇職業了,但你的孫子卻需要選擇。沒錯,你還有三十年就可以領取社會保險金,但你的父母有可能會太早領取,難道你要坐視不管,說「這跟我沒關係」嗎?等你意識到他們從社會保險中領到的錢越少,而且要是他們在生命結束前就把錢花光了,你就越需要幫助他們,就曉得這其實也跟你有關。
生活水準機器
想像一下,有台機器能回答你所有關於生活水準的問題,讓你更富有、更安穩、更快樂。這樣的機器真的存在!正如我在序言裡提到,我花了數年時間透過自己的財務規劃軟體公司打造這台機器。這台機器運用尖端科技,克服過去難以處理的技術障礙。這台機器充滿了各種細節,這些細節與我們的收入、工資和州稅系統相關,當然還包含美國最複雜的財政制度規定:社會安全福利(Social Security)。
我的生活水準機器能完成四件事。首先,它計算出你應該花多少錢,也就是你的可持續生活水準。經濟學家稱之為消費平滑(consumption smoothing):將你的生活水準維持在一個平衡點上,或在你的現金流限制下儘可能達到這個狀態。第二,機器找出提高你的生活水準的安全方法。第三,它計算你生活水準的風險,並找出使其更安穩的方法,包含投資的最佳方式。第四,它在你實際做出各種人生抉擇之前,幫你計算這些決定的成本,讓你用手上的錢買到更多幸福。
雖然我們的大腦不比電腦,但多年來的經濟學相關研究以及開發和操作這套軟體,讓我學到各種金融財務方面的經驗,我將在書中一一分享。本書的每一章都會透過經濟學原理,以及我的生活水準機器的發現,來研究你個人財務的其中一個面向,協助你逐漸建立一個完整的理解,了解創造屬於自己的金錢魔法的各種方式。在此過程中,我會跟軟體一樣把重點擺在以下三個優先事項上:讓你賺更多錢、減少風險、提高你從你花的錢當中得到的幸福感。
讓你賺更多錢
我的首要任務很簡單:讓你賺更多錢。這裡有個例子能激起你的好奇。這個例子的主角是史密斯夫婦,他們來自波士頓,同一天生日,上週剛滿62歲。(史密斯夫婦是一個假設家庭,是本書中第一個假設的案例。書中還有很多其他實際存在的家庭人口實例,但為了保護隱私,我把他們的名字都改掉了。)
史密斯夫婦從25歲起就從事非常辛苦、有挑戰性的工作。他們跟同齡人一樣操勞到不行,所以上週舉辦盛大的生日派對時,他們也同時宣布即將退休。不過,史密斯夫婦現在心碎了。他們終於坐下來審視自己的財務狀況,發現自己儲蓄太少,無法負擔有可能比工作時間還要長的退休生活。每年的歐洲之旅、夏季別墅、豪華汽車和波士頓塞爾提克隊(Celtics)季票的美夢在一個小時內全部化為泡影。
為什麼史密斯夫婦沒有在幾年前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呢?他們認為社會安全福利與401(k)退休福利計畫的最高額度繳款就夠了。跟多數人一樣,他們認為山姆大叔(Uncle Sam)和他們的雇主——引領我們財務行為的指標性人物——會把事情做對,會讓他們走上安全的財務道路。除了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史密斯夫婦也根本不敢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
幸好,史密斯夫婦有五種簡單和安全的方式,能夠拯救他們的退休生活。首先,他們應該等到70歲再開始領社會安全福利金,而不是在62歲時立即領取。再來,他們應該現在就開始從401(k)帳戶中提款,而不是等到70歲。他們還應該以連生及遺屬年金(joint survivor annuities)的形式來提領。接著,他們應該將格局為四房的房子規模縮小一半。最後,他們應該搬到新罕布夏(New Hampshire),那裡沒有州所得稅。
這種退休大改造會帶來驚人的變化。事實上,這將使史密斯夫婦的可持續退休支出增加一倍以上!根據原本的計畫,史密斯夫婦除了支付住房費用和稅款之外,每月還能負擔5,337美元的支出。在新的計畫之下,他們每月可花費11,819美元的費用。這是個非常大的成長幅度。以現值計算,終生支出總共增加1,578,374美元。
換句話說,新計畫等於給了史密斯夫婦一個裝滿約150萬美元現金的袋子。這就是金錢的魔法,純粹而簡單。
降低你的風險
我的第二件優先事項是幫你降低風險。風險的定義是,你的生活水準能在多大程度上高於或低於平均值。上行風險指的是體驗到高於平均水準的生活水準,這是好事。但下行風險是個很大的問題,這裡的意思是指與你預期相比,生活水準可能會下降很多。
我們都會面臨各式各樣的風險。有些我們能控制,有些則無法掌控。在這本書中,我會特別聚焦於以下幾種重要的不確定因素:
收入風險(職業或工作期望無法達成的風險)
死亡風險(英年早逝的風險)
長壽風險(過了預期壽命後還活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風險)
通貨膨脹風險(高物價使你的收入和資產購買力下降的風險),
投資風險(你在市場上遭受重大損失的風險)
這些風險光想到就讓人害怕,但我們能用一些超級有效的方法來降低每一種風險。
這裡有個親身實例。我媽活到88歲的時候,我發現我和我的兄弟姐妹面臨一個重大財務風險。正如我們所期望,她還能再活很多年—在這些年當中,我們需要以高於以往的水準來供應她的生活。我建議兄弟姐妹一起幫她買一份年金,這與人壽保險相反。人壽保險是在人死後給錢,年金則是在你活著的時候付錢。
我的兄弟姐妹覺得我瘋了。我媽的健康狀況不是太好,預期壽命只剩四年。如果我們買年金,而她在四年或更短的時間內去世,投資在保單上的大部分金錢就會損失。我同意,但我認為我們更大的財務風險是媽媽有可能會活到100歲,這樣她需要我們撫養的時間會比預期要長得多。
「她不可能再活超過五年,」他們說:「你看機率就知道。」
我跟他們解釋說最重要的是她不符合機率的風險。談到風險時,我們看的是最壞的情況。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最壞的情況是媽媽會比我們預期活得更久。
我的兄弟姐妹不喜歡我這種不帶感情、分析式的語氣。但最後他們明白這點,不再堅持,我們一起買了年金。這確實是個很好的決定。媽媽在98歲時去世,我們都很想念她。
讓每一分錢發揮最大效益
我的第三大目標是幫助你以更快樂的方式花錢。為了了解這項任務的奧祕,請跟我去一間古怪的超市購物。在這間超市裡,商品都沒有標價。你無法知道四公升牛奶的價格、六包素食香腸的價格、一瓶超級辣醬的價格、一罐魚嘴罐頭的價格(沒錯,這個地方也賣一些奇異美食),就連一條麵包的價格也是謎。儘管如此,你還是得穿越貨架走道,決定要將哪些雜貨放進購物車。只要你挑選的東西總價格超過200美元,連接感應器的購物車就會自動從你的信用卡收取你選擇的商品的費用,並祝你有美好的一天。
如果你被迫在不知道價格的情況下購物,會有什麼感覺?應該會很不爽。如果你不知道任何商品的價格,就會購買比你心中價值還要高的東西。你也不會買那些價格比你心中價值還要低的商品。沒錯,你會帶著價值200多美元的商品離開商店,但肯定不會帶著價值200美元的快樂離開。
當然,先擺脫思想實驗的設定,商店內的東西也都會標價。但是我們常在不知其真實價格的情況下,購買很多重要且昂貴的東西。其中包含個人與生活上的抉擇。以下有幾個例子:提前退休、選擇要去讀哪間大學、再生一個小孩、換工作、裝修房子、搬到別的州,還有離婚。這些決定當中的每一項都有一個精確的價格(還有可能是負數),這個價格的衡量標準是你的可持續生活水準。
舉個例子會更好理解。
比方說,擁有一份享有標準福利工作的你,決定在63歲而非67歲退休。提前退休代表你少了四年的收入。這也代表雇主和員工的401(k)保險繳費時間少了四年。這代表在你65歲有資格使用醫療保險之前,要自己支付兩年的醫療保險與其他保險相關費用。這代表因為你的工作年分較短,過去在保險範圍內的平均收入水準可能較低,社會安全福利有可能減少。這也代表你必須面對減少的現金流,所以比起其他情況,你可能需要更早提取退休帳戶、社會安全福利金或兩者皆用。如果你提早領取社會安全福利金,餘生所收到的福利金就會減少。提早退休也代表你的整個支出和儲蓄方式會有所改變,從而影響你未來的資產、未來的應稅資產收入,以及未來的聯邦和州所得稅。
你懂我意思了吧。要搞清楚提前四年退休對財務規劃造成的實質影響,這是非常複雜的一件事。但不要害怕,我已經準備好並能告訴你個人和生活上的財務決策究竟隱含多少成本,讓你能更明智地做出決定。如果提前退休是你從生活雜貨架上挑選的產品之一,我會幫你為它定價,計算你繼續工作所賺的錢是否會比多休息幾年還要有價值。如果你預期生活水準會受到10%的衝擊,而你得知實際上是20%,可能就會決定延後幾年退休。反之,如果你預期會有20%的衝擊,但事實上只有10%,你可能會選擇退休,不然又會在那邊苦撐幾年。
簡而言之,我會協助你以你理解的價格,購買你能負擔得起的最大幸福。當然,每個人的財務狀況不盡相同,但我會提供充足的案例,讓你更清楚地掌握不同的個人和生活方式決定的成本為何。
記帳一下:隨著時間推移增加金錢
在本書中,我假設你的儲蓄會獲得1.5%的名目利率,並且會經歷1.5%的年通膨率。這個零實際收益率(通膨後)的假設,是基於我撰寫本文時的金融狀況。這個假設很方便,我能直接將未來不同年分、經過通貨膨脹調整後的金額相加。比方說,假如你的年收入是7.5萬美元,距離退休還有十年,而你的工資將保持固定實質價值(在通膨影響之下),那你的終生收入會是7.5萬美元乘以十,也就是75萬美元。
導言
大家都想要錢,而某些人甚至想錢想到了危險的地步。邁達斯國王(King Midas)向狄奧尼索斯(Dionysus)許願能夠點石成金,如願以償後卻餓死了,因為連他碰到的食物都變成黃金。臭名昭彰的菲律賓前第一夫人伊美黛.馬可仕(Imelda Marcos)成長時期幾乎一無所有。當她丈夫掌權並開始掠奪這個國家時,鞋子成為她購物清單上的首要物品。經過二十一年,她也買了將近三千雙鞋,人民開始起義反抗。這對夫婦逃過一劫,但伊美黛沒有把鞋子帶在身邊。在馬尼拉附近的馬里基納鞋博物館(Marikina Shoe Museum),她的鞋子收藏依然品味十足地...
作者序
上大學時,我的志願是成為一名醫生。但一隻青蛙打亂了我的計畫。在生物實驗室裡,我和青蛙面對面四目相交,我替牠注射死亡血清、切開牠的胸口、檢查脈搏、宣布死亡,然後再開始按摩牠的小心臟讓牠復活。那堂課的老師經過我身邊,說:「很好,再做一次,然後記錄數據。」在接下來的兩個小時內,就是不斷重複地殺死、復活、記錄,一次又一次。實驗課結束後,我選擇主修經濟學。
我迷上了經濟學。在經濟學課程中,我不需要折磨黏糊糊的兩棲類動物。另外,我愛數學、曲線、統計和理論。但真正吸引我的,是經濟學幫助人的潛力。
讀研究所時,我專攻公共財政,特別是稅賦和福利政策對總體經濟的影響。那是1970年代中期,經濟學家剛開始使用像一間公寓大小、被稱為電腦的機器。我們用一種名叫FORTRAN的古老語言,在7×3英吋的打孔卡(punch cards)上輸入代碼,讓卡片跑過嘈雜的讀卡機,然後等上好幾個小時才能拿到一碼寬的輸出資料。一般來說,程式會因為一萬張卡片中第7239張上的一個錯字而失敗。但是,如果程式順利跑完、結果也是有意義的,我們就會把這個驚人發現寫下來,並祈禱有人會讀到它們。
研究總體經濟也需要了解個體經濟,也就是各別公司和家庭的財務行為與反應。對家庭來說,這代表我們要分析並解讀個人財務行為。所以,公共財政帶我踏進個人財務領域,並接觸一連串著名經濟學家的研究。打頭陣的是1920年代耶魯大學經濟學家歐文.費雪(Irving Fisher)。
費雪是當時最頂尖的經濟學家,他最重要的成就是對最適儲蓄行為提供簡單而有力的數學描述。費雪的模型尋找儲蓄的甜蜜點,讓我們不會在年輕時挨餓、年老時揮霍(或做相反的事)。他認為,要找到這個最佳儲蓄點,就必須以非常精準的方式儲蓄,確保能長期維持平穩的生活水準。「生命週期消費平滑化」(life-cycle consumption smoothing)的原則也就此誕生。
費雪是以經濟學為基礎的財務規劃之父。但他留下很多未探討的議題,包含如何管理自己的投資。答案當然是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尤其是像股票市場這樣變化無常的籃子。但費雪這麼做了。身為地球上最聰明的經濟學家,費雪認為自己知道市場會如何表現。但他其實不曉得。在1929年華爾街股災前夕,費爾公開宣稱:「股價已進入一個看似永久的高原期⋯⋯我預計在幾個月內股市會大幅上漲。」1
股市在1933年下跌了86%,費雪從富人變成窮人,最終破產。要不是耶魯大學介入,費雪可能會流落街頭。他在1947年去世,因其臭名昭彰的預言而在社會大眾面前蒙羞,但其驚人的理論見解仍受到經濟學家敬仰。在接下來二十年,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法蘭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保羅.薩繆森(Paul Samuelson)、羅伯特.莫頓(Robert C. Merton)和彼得.戴蒙德(Peter Diamond),這些後來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其他許多著名的經濟學家,都開始拓展費雪的生命週期模型。
因此,我在讀研究所的時候,經濟學家已建構出一套清楚的理論,探討民眾該如何儲蓄、保險和投資。他們也搞清楚為什麼沒有人能夠預測股市,連費雪也辦不到。當然,發展理論和期望民眾能遵守理論是兩碼子事。現實世界的家庭是否按照經濟理論的規範來行事?他們是否有足夠的儲蓄?他們買的保險夠用嗎?他們是否選擇了正確的職業?他們是否背太多債務?他們的投資是否適當?他們是否做出正確的社會安全福利與稅務決定?
這些以及類似的問題,都是我和其他經濟學專家在思考的議題。我們當中的許多人開始將全國家庭調查報告中的實際個人財務行為,與理論中的適當行為相互比較。在二十年內,情況既清晰又醜陋。基本上,每個人都犯了巨大的財務錯誤:儲蓄太少或太多、購買錯誤的人壽保險、不負責任地借貸、沒有好好利用大把的終生社會安全福利、支付遠超出必要額度的稅款、成為房貸的奴隸。諸如此類的錯誤不勝枚舉。
經濟學界對這個消息的反應很糟糕。「什麼?民眾不遵守我們完美的理論?他們怎麼敢?他們一定是在財務上生病了。他們缺乏自制力!他們短視近利、不懂理財,或兩者都是!」民眾貪婪的當下自我,正透過過度消費和儲蓄不足來掠奪毫無防備的未來的自己。一夜之間,新的經濟學領域就出現了,也就是「行為財務學」(behavioral finance),目的是研究個人糟糕財務決策背後的確切病症。
經濟學家並不是永遠都持相同意見。其實,他們常常否定彼此的論點。美國總統杜魯門(Harry S. Truman)說,他需要一位只有一隻手的經濟學家,因為他不想要再聽到「另一方面」這四個字了。我是有兩隻手的經濟學家,但我對行為財務學的看法非常明確。我強烈反對以下前提:民眾搞砸自己的財務狀況是因為他們行為不端、在財務上迷失方向、目光短淺,或是有精神問題。即便是最負責任、最謹慎、受過良好財務訓練、精神穩定的人也會犯重大錯誤。原因很簡單:我們面臨的財務問題複雜到令人難以置信,當中完全沒有明確的方向,大腦根本無法解決這些問題。
為什麼我會這樣想?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是自我反思。我意識到,就連像我這樣在經濟學上訓練有素的人,也完全無法勝任這項任務。舉例來說,如果你把個人財務狀況完全說給我聽,並問我你今年和餘生每年可持續支出的金額—換句話說就是讓我在沒有紙筆的情況下,幫你畫出消費平滑線的話,我的答案肯定會有30%以上的偏差。
其他經濟學家基本上也只能靠猜測來給答案。我曾經要求一屋子的經濟學家,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回答一位假設中的四十歲人士的消費平滑問題(他們齊聚一堂是為了討論家庭個人財務議題)。我給他們相關資訊並觀察他們的表情。他們看起來很不開心。他們都知道自己即將給出一個錯得離譜的答案。就在那時,他們似乎意識到,就連像他們這樣擁有財務知識的人,也無法透過自我反思來做出正確的財務決策。
這個問題的精確答案,由電腦精確計算出來的解答,是每年75,589美元。當天所有專家中,沒有任何一人的答案差距小於1.5萬美元。他們的答案從3萬到13.5萬美元不等。
難以做出財務決策的第二個原因是,我們必須先正確理解政府的福利和稅賦制度。在美國,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以社會安全福利(Social Security)制度為例,其中管理十三項福利的規則有2728條。如果你覺得這個數字還好,那在其操作規程(Program Operations Manual System)當中,管理這2728條規則的細則還有幾十萬條。再加上複雜的聯邦與州所得稅,沒錯,一切都超級瘋狂。如果不完整掌握這些規定,我們怎麼有可能最大化自己的終生福利,並最小化終生稅務呢?
財務相關決策之所以如此困難,第三個原因要回到我最初所說的:財務問題很複雜。我們必須在不同時間點決定在不同資產上花多少錢、存多少錢、買多少保險、以及投資多少錢。而且,我們還必須在面對現金流限制、瘋狂的稅賦與福利政策,以及討厭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問題時這樣做。
討厭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問題?
沒錯,這裡有個例子:是支出優先還是稅優先?這兩者相互影響。我們在一段時間之內能花多少錢,取決於我們在一段時間內要繳多少稅。但是,我們在一段時間內繳納的稅,取決於我們在一段時間內的支出。
二十八年前,我決心設計一種電腦運算法,在處理現金流限制和複雜稅賦福利制度的同時,處理消費平滑的問題,那時我不曉得要從何開始,這個問題實在太龐大。但是,正如波士頓人所說,「曙光在馬布爾黑德(Marblehead)升起。」(馬布爾黑德是波士頓北岸的一個城鎮。)我的見解是一次解決一項任務,然後將任務得出的結果輸入到下一個任務中。我將這套演算法稱為「重複動態規劃」(iterative dynamic programming)。這套演算法獲得一項專利。(順帶一提,動態規劃是工程師用來調整導彈和太空船飛行路徑的一種技術,所以要做出完全正確的個人財務決策,實際上需要具備火箭科學知識才行。)
我現在已經花了幾十年的時間來設計電腦程式,目的是設計出能正確做出基於經濟學原理的個人財務決策。一方面是為了拿來做研究,另一方面是替我的軟體公司「經濟安全規劃」(Economic Security Planning, Inc)開發個人財務規劃工具。我們的主要產品MaxiFi Planner是本書的幕後功臣。要是我把這套程式超有效率的程式代碼印出來,會需要七令的紙,也就是3500張。這就進一步證實我們已知的事實:財務問題相當複雜。
MaxiFi Planner是我所仰賴的首要指南,能替你安全穩健地找到更多錢、降低風險,並提高生活品質。但請放心,這本書並不是一本冗長的軟體推銷手冊。這本書的內容本身就非常完備,不需要另外操作軟體。我會跟讀者分享經濟學的一般原則,以及MaxiFi的具體規範。而我介紹的案例全都是基於MaxiFi,所以都是正確的財務決策。
能有這套基於經濟學原理的財務規劃機制來讓我協助大家,這真的是滿神奇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將這本書取名為《金錢魔法》,也是為什麼我很開心能在這裡向大家施展我的金錢魔法。我同時也非常想證明,經濟學家能做的不僅是研究大家的財務「錯誤」,還能開出財務上的盤尼西林:告訴大家所有能做而且該做的事,這樣就能擁有穩定、安全以及更高的終生生活水準。這就是我將在往後幾個章節中開出的處方。
上大學時,我的志願是成為一名醫生。但一隻青蛙打亂了我的計畫。在生物實驗室裡,我和青蛙面對面四目相交,我替牠注射死亡血清、切開牠的胸口、檢查脈搏、宣布死亡,然後再開始按摩牠的小心臟讓牠復活。那堂課的老師經過我身邊,說:「很好,再做一次,然後記錄數據。」在接下來的兩個小時內,就是不斷重複地殺死、復活、記錄,一次又一次。實驗課結束後,我選擇主修經濟學。
我迷上了經濟學。在經濟學課程中,我不需要折磨黏糊糊的兩棲類動物。另外,我愛數學、曲線、統計和理論。但真正吸引我的,是經濟學幫助人的潛力。
讀研究所時,...
目錄
前言
導言
Chapter 1 我的水電工女兒—通往富裕職涯的道路
Chapter 2 堅持下去或消磨時間?—判斷退休的正確時機
Chapter 3 社會安全福利—最大化終生福利的十個祕訣
Chapter 4 幫自己減稅—最有效的節稅與退休帳戶技巧
Chapter 5 發家致富—與媽媽同住,以及其他聰明的住房行為
Chapter 6 為金錢而結合—史上最古老的財務技倆
Chapter 7 有錢才離婚—如果分開,就要獲得公平的分配
Chapter 8 不要為了大學而貸款—風險太高
Chapter 9 像經濟學者一樣投資—控制你的生活水準軌跡
Chapter 10 製造專屬金錢魔法—五十個我最棒的祕密
致謝
前言
導言
Chapter 1 我的水電工女兒—通往富裕職涯的道路
Chapter 2 堅持下去或消磨時間?—判斷退休的正確時機
Chapter 3 社會安全福利—最大化終生福利的十個祕訣
Chapter 4 幫自己減稅—最有效的節稅與退休帳戶技巧
Chapter 5 發家致富—與媽媽同住,以及其他聰明的住房行為
Chapter 6 為金錢而結合—史上最古老的財務技倆
Chapter 7 有錢才離婚—如果分開,就要獲得公平的分配
Chapter 8 不要為了大學而貸款—風險太高
Chapter 9 像經濟學者一樣投資—控制你的生活水準軌跡
Chapter 10 製造專屬金錢魔法—五十個我最棒的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