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聆聽自己上膛的聲音
做夢也沒想到,距離第一本《去你的三十而立》出版後的第十個月,第二 本《去他的互相傷害》不負眾望誕生了。
也許第一次看到這個書名,或是從未閱讀過《去你的三十而立》,甚至是還沒機會了解我的你,可能會因為書名對這兩本書的內容產生直觀的想法,或是對這位作者抱持一點點先入為主的「感(偏)覺(見)」。但這都不要緊,我還是很高興你願意翻開這本書,這都代表著是我們認識彼此的開始。
但我實際想說的是,這也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我們都深受大中華文化儒家思想的影響,總認為「圓滑溫吞」 才是文人應有的儒雅風範。所以,有時候遇到一個觀點鮮明、風格獨特、直言不諱的人——尤其是女性時,這些特質往往不會被視為正面評價,反而染上了一些負面色彩。這也是為什麼在生活中,很多人對事情雖然心有不滿,卻不敢表達出來;想要說些什麼,卻又選擇沉默;明知應該發聲,卻依然保持緘默。時間久了,也變得懶得深思,抱怨卻異常頻繁,對事物的不滿也與日俱增,崇尚中庸之道的儒家,卻反走成像是個肩不能扛的懦家。
這同時體現了東西方教育背景下,巨大的文化差異。在西方人們在行為上,是被鼓勵追求思想自由;而東方文化雖已開始接受自由思想的影響,仍然會受到社會傳統文化的束縛,壓抑了言論和行為的自由發展。最後,人們逐漸失去的是獨立思考的價值,累積了更多無處安放的情緒。
回過頭來用「麥肯錫的30秒電梯理論」介紹這兩本書,第一本《去你的三十而立》就是在敘述「面對生存就是去你丫的,唯有正視自我價值與個人能力的成長,『變強』才是底氣!」;第二本《去他的互相傷害》則是在說「面對關係就是管他丫的,唯有真正認識自己且面對自己,『內心的強大』才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核心價值都是在自己的身上,然而「能力的強大」和「內在的強大」卻是兩件事。強大的本質是自信的來源,強勢的根本則是因為自卑,焦慮的背後就是源自於自己對於自我認知和外界有差距。所以想要達成「能力的強大」,靠的是與生俱來的天賦+後天的努力;然而,想要實現「內在的強大」,就得透過極度的自我坦承才能達成,這最需要的就是「獨立思辨的能力」。
所以,你足夠「認識自己」嗎?有沒有辦法很誠實的面對自己?有沒有辦法很真實的面對別人?可不可以真誠又真實的面對這個世界?是不是都想要答案,卻從沒搞懂過問題?追尋問題的時候,總是那麽急躁;製造問題的時候,總是那麼慌張;解決問題的時候,總是那麽絕對;逃避問題的時候,總是那麼天真。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很多事情的本質都被改變了,還是我們對很多事情的要求變更多了,又或者是我們對事情已經沒有基本的要求了,更或者是我們根本看不見事情所謂的基本面了?不,事實上是都不是。是我們看待問題的方式,本身就是一大問題。
要明白,能干擾我們的,往往都是自己的太在意;能傷害我們的,也都是自己的想不開。「認知」只有在自己經歷了、認同了,才能自然轉化為行動。只有當自己不再逃離和抗拒原本的自己,不再陷入自己製造的陷阱和障礙,不再害怕衝突,不再讓情緒來回的拉扯,不再一直去消耗自己的精氣神,內心本有的喜悅和安定才有辦法在全身瀰漫開來。
有人覺得喝酒很酷,就有人覺得喝酒不正經;有人討厭熱血澎湃,就有人羨慕靈魂炙熱。 反正無論自己有多好,或是自己有多糟,如果有人喜歡這樣的你,就也會有人因此而討厭你。但這時候人們表達的都是觀點,並不是事實。世界本來就是個多面體,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風景不同而已,就是千萬別走了心。
這也是我想表達的,《去你的三十而立》不走心靈路線,也不是諷刺毒雞湯,很多人說更像是剝皮辣椒雞湯,有點辣,有點嗆,是有層次的味道。你也許不見得會認同我的所有觀點,但那才是正常的!看書,最可貴的就是要能停下來想一下「那我自己呢?」「我是怎麼想的?」與自己對話,這才是真正深度認識自己的開始。不要一昧地接受所有的資訊,要懂得分辨其中的價值,而這也是我最希望自己可以帶給大家的_________(什麼都好)。曾有讀者對我說,《去你的三十而立》很適合在挫敗時拿出來看,更像是一本寫給信念的工具書。我想,也許這才是真正現實人生的味道,微嗆也微辣,要能熱熬也能涼拌,可能還有點苦,最後才會感受到「溫潤回甘」的滋味。
因此,不管是《去你我他的XXX》,不想用太過刻意的俗套金句為書名,是因為生活並非總是美好;不想以道理學問說服任何人,畢竟生活遠比所有理論都複雜;不願用浮誇的詞藻來掩飾生活的艱難,不想自以為是的質疑每個人的獨特價值,所以書名就只表達了情緒。因為走在自我成長的這條路上,我不認為自己已經有資格去教任何人什麼事,但我深信每一個願意專注活在當下的人,一定都正走在通往內在強大的路上。
書裡的文字蘊含的是我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是對人性的思考和探索,更是我對世界的一種回應。 也許字裡行間,沒有逢迎世俗的鄉愿虛偽,也不善編織虛無的安慰雞湯,但又是誰說只有風光明媚的人才配得上豪傑勇士的名分?我的輕諧調侃是對生活的一種輕鬆應對,言笑晏晏的幽默也是遭遇困難時的一種療癒風格,是誰說不正經裡就不能帶有堅定的態度。正是因為「什麼樣的靈魂,就需要什麼樣的養料」,我才更可以不畏不懼,見到不公不義時,能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有能力時,更願意奉獻和回饋,真誠這張底牌,才是自己希望能與人產生的共鳴,用能量一起前行。。
資訊爆炸的時代,網路蠶食了真實,流量吞噬了大眾的思考。當事情被過於放大時,往往就是個體迷失的開始。當人們都需要通過他人的想法去理解事情,真實與事實便難以真正存在。當人們越輕易沉浸在別人言語描述的破碎感裡,被那些「大家說」給牽引而去,越是想要與他人找到共鳴,就越來越多人沉迷於語言濾鏡下的自我獻祭,不再有耐心去論證思辨,也丟失自我表達的個性。最後把自己框進一個個標籤裡,將自己活成了名詞。
我想我最大的優點和缺點就是「太真實」,所以你若一開始對我有偏見就對了。你若是個名詞,你便會將我貼上標籤,而我也只當你不是活的。但我更希望的是,有的時候不妨去留心那些不經意流露的、不完整的隱語,甚至是那些拙劣的語塞、真情流露的吱嗚,偶而將世界調成靜音,聆聽自己上膛的聲音,去將自己活成一個動詞。
不尋找愛,去愛;不期待成功,去做;不追求成長,去體驗;不等待答案,去創造。人生在世太難了,真的不需要八面玲瓏,六面玲瓏就好。剩下兩面,留給自己,那個很簡單的,很純粹的————最玲瓏剔透的自己。
然後,端起酒杯,喝自己的酒;放下酒杯,走自己的路。我依然深信不疑———「極度坦承,就是無堅不摧。」
最後,來呀,就要互相傷害呀!試試這本甘甜微辣的好滋味,允許自己所有的認同與不認同,這才是最重要的。
力口木木 20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