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熱賣50萬冊,令和時代第一本現象級衝擊作品
尊重多元的大合唱中,刺耳但絕不容忽視的吶喊!
朝井遼出道10週年 超越《聽說桐島退社了》、《何者》的全新代表作誕生!
伊坂幸太郎盛讚:「2021年最厲害的小說。」
讀者驚嘆:「回不到讀這本書之前的自己了!」
改編電影《(非)一般欲望》入選金馬影展,榮獲東京影展最佳導演獎、觀眾票選獎
〆 第34屆「柴田錬三郎獎」得獎作品
〆 《達文西》2021年度白金選書
〆 《達文西》2023年度Top 1(文庫本部門)
〆 2022年「本屋大賞」Top 4
〆 第3屆「讀者文學獎」得獎作品
「讀完原著小說的衝擊與感動久久不散。」——岸善幸(電影《正欲》導演,2023東京影展「最佳導演獎」得主)
「讀完小說,感覺像是被問了很多的問題。」——新垣結衣(電影《正欲》主演)
「《正欲》叩問讀者的道德邊界⋯⋯或許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些,自己尚未發現的祕密⋯⋯」——羅毓嘉(作家)
檢察官、寢具店店員、大學生,原本毫不相關的三個人,生命軌跡因為「正確的欲望」而逐漸重疊,最後匯集成為一起聳動而餘味惡劣的社會事件。關於欲望與人生,那些「正常」、「正確」的界線,都不再清晰而武斷。
令和、新時代、政治正確、多樣性、性少數、無敵的人、連繫、理解他者、少數派也能舒適生活的社會……《正欲》犀利解剖近年日本社會氛圍,質疑既有價値觀,為多數派提供了理解他者的契機。讀完本書,我們無法再輕易説出「多元」這兩個字。
「你們只會歌頌自己想像得到的多樣性,還以為這樣就能改造社會,是不是很爽?」
〆 寺井啟喜(檢察官)
他認為法律是社會最後的底線,最反感不走正道的人,認為他們是社會的漏洞。兒子泰希拒絕上學,與夥伴開設「距離換年號還有〇〇〇天」頻道,拍攝影片上傳,樂在其中,這讓啟喜十分煩惱,甚至與支持兒子的妻子漸行漸遠。他眼中的正確,逐漸坍陷瓦解。
〆 桐生夏月(寢具店店員)
她不喜歡交際,擁有無法對任何人說的祕密。興趣是看網路影片,是「距離換年號還有〇〇〇天」頻道的留言區裡,看到一個令人在意的帳號。同學會上,她與藏著同樣祕密的佐佐木佳道重逢,為了不再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兩人做了一個決定……
〆 神戶八重子(大學生)
她對外貌感到自卑,懼怕男性視線,卻對校草同學諸橋大也產生了興趣。她擔任校慶活動的執行委員,反對校園選美,提議在學校舉辦倡議多元價值的「多元文化祭」。但隨著她愈靠近諸橋,心中那條「多元」的界線,也繃得愈來愈緊,瀕臨斷裂。
作者簡介:
朝井遼(朝井リョウ)
小說家,一九八九年出生於岐阜縣。二〇〇九年以《聽說桐島退社了》榮獲第22屆小說昴新人獎,正式出道。二〇一三年以《何者》榮獲第148屆直木獎,二〇一四年的《可改寫的世界地圖》則榮獲第29屆坪田讓治文學獎。
另有《男子啦啦隊!!》、《星之窗的聲音》、《重生》、《少女不畢業》、《黑桃3》、《武道館》、《妳是這世上最奇妙的故事》、《你我都無可奈何》、《何樣》、《活著是為了追求死亡的意義》、《無論如何都要活著》、《訂單收到》、《明星》等作品。散文集則有《跳躍吧!寬鬆世代》、《寬鬆世代的亂世佳人》。
二〇二一年出版作家生活10週年記念作品《正欲》,獲得第34屆柴田錬三郎獎、第3屆讀者票選文學獎;入選《達文西》雜誌二〇二一年度白金選書。作品並迅速售出影視改編權,改編電影《(非)一般欲望》由岸善幸執導,稻垣吾郎與新垣結衣領銜主演。
譯者簡介:
陳柏昌
日文系畢業,曾任職出版社編輯與版權人員,現為自由譯者。喜歡從不同類型的作品認識這世界。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鄭重推薦
寺尾哲也(小說家)
李琴峰(芥川獎作家)
重點就在括號裡(劇評人)
馬欣(作家)
陳雪(作家)
張維中(作家)
詹傑(影視編劇)
蕭瑋萱(作家)
羅毓嘉(作家)
(按姓氏筆畫排列)
〆 名人讀後好評
有完全正確的欲望嗎?抑或所有的欲望都是正確的?從黏膩黑水般心底浮現出來的東西,應該被無條件地接受?還是有的終究要面對全面的否定?《正欲》叩問讀者的道德邊界,無論你站在解放與自由的一方,或循規保守的一方,或許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些,自己尚未發現的祕密⋯⋯——羅毓嘉(作家)
讀完小說,感覺像是被問了很多的問題。那不是「什麼才是對的」這麼單純的問題,而是關乎更為關鍵的事物。比起以前,我覺得持續思考和持續想像他人更加重要……我想以我自己的方式,像夏月一樣在他們生活的世界中拚命地生存。——新垣結衣(電影《正欲》主演)
讀完原著小說的衝擊與感動久久不散。朝井先生的「觀點」創造出許多人物,我不斷摸索著要如何表達他們的情感。……我想展現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明明重要卻難以達成的聯繫。我想不帶扭曲地描繪那些「不正常」的人之間的聯繫。——岸善幸(電影《正欲》導演,2023東京影展「最佳導演獎」得主)
不互相傷害的社會,和把傷口隱藏起來的社會,性質天差地遠。當我們去評判隱藏於個人內在的欲望時,評判的標準是誰决定的?正確的異常性與異常的正當性,這本書刨挖出人們不願被看見的部分。——武田砂鐵(書評家)
每個人的祕密都暴露出來了。朝井小弟,真有你的。搞成這樣,後果請自負。——高橋源一郎(經濟評論家)
這本小說,不允許你輕易脫逃。——西加奈子(作家)
這是本我不太敢胡亂推薦的大傑作。——若林正恭(主持人/諧星)
這本作品,讓人重生,也讓人毀滅。除此之外我無法說更多了。——川谷繪音(音樂人)
朝井遼很壞心眼,但壞心眼中潛藏著深刻的愛。——東畑開人(臨床心理師)
〆 日本書店員熱烈迴響
──「這部作品的衝擊力,不真正去讀是無法理解的。」
──「已經回不到讀這本書之前的自己了。」
──「太令人震撼了!那種極度的情感熱量!閱讀時不斷面對自己『想像力的極限』。無論如何措詞、想像力多豐富,也有些事情無法做到。真是令人驚嘆!!投降!」
──「這本書粉碎了『多元社會=每個人都能輕鬆生活的社會』這個概念!我感覺自己的價値觀和世界觀正在被翻新,讀完後整個世界都變得閃亮起來。真是部了不起的作品!」
──「我所相信的『正確』在別人看來可能成為『暴力』,這讓我意識到自己對世界的認識有多麼狹隘。閱讀完畢後,我所信仰的價値觀變得脆弱而虛幻,但換來的是一種彷彿新的自我正在誕生的衝擊,這是一部如此令人震撼的作品。」
──「人類的存在確實充滿了辛苦和悲傷。然而,通過閱讀這部作品,我從內心深處想要包容並愛護每一個人,想要保護人類。因為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那份孤獨的片段。」
──「身處於多數派之中,我曾為此感到安心,但這部作品卻揭示了我內心的陰暗面。在被叩問、追問之下,直到讀完我仍未能找到答案。我希望能一字一句地品味這個作品,不遺漏任何一個細節。我不要劇透,要讓人們帶著純粹的心靈去閱讀,一起討論我們內心的陰暗面!」
──「這個故事彷彿刺客,前來破壞每個人根本的存在。這是本多麼可怕且凶暴的作品。」
──「這部小說或許就像是亞當和夏娃所吃的蘋果。『為什麼上帝沒有讓每個人都一樣呢?』」
──「如果小說有一個角色和功能,就是將讀者心中無法言説的事物透過文字展現出來。我認為《正欲》正站在這些小說的前面。它鋒利而深刻、熱情且充滿愛,關懷那些活得很艱難的人。」
──「能描寫『在變遷的大時代與社會中,被磨平碾碎的個體的呼喊』的,過去可能是松本清張,而在當今的時代,我認為是朝井遼。」
名人推薦:鄭重推薦
寺尾哲也(小說家)
李琴峰(芥川獎作家)
重點就在括號裡(劇評人)
馬欣(作家)
陳雪(作家)
張維中(作家)
詹傑(影視編劇)
蕭瑋萱(作家)
羅毓嘉(作家)
(按姓氏筆畫排列)
〆 名人讀後好評
有完全正確的欲望嗎?抑或所有的欲望都是正確的?從黏膩黑水般心底浮現出來的東西,應該被無條件地接受?還是有的終究要面對全面的否定?《正欲》叩問讀者的道德邊界,無論你站在解放與自由的一方,或循規保守的一方,或許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些,自己尚未發現的祕密⋯⋯——羅毓嘉(作家)
讀完...
章節試閱
————寺井啟喜
距離二〇一九年五月一日,還有515日
全是奇怪的案件。寺井啟喜讀著網路新聞的標題,心不在焉地想。
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早餐配飯的不再只有報紙了。啟喜嚼著白飯,同步讀著報紙與網路上的新聞,惡補在闔眼期間這世上不斷更新的大小事。這才讓他覺得填上了以睡眠形式離開社會的數小時空缺。
烤鮭魚油脂的鮮甜,加快了他扒白飯的速度。
這幾年,啟喜早上讀新聞時,越來越覺得兒時想像的社會樣貌與現實完全不同。薪資水準持續下跌,結婚生子被形容成奢侈品;政客原來不只會撒謊,連竄改公文也司空見慣……凡此種種的社會樣貌,是過去的自己完全想像不到的,但擔任檢察官多年,啟喜也知道,在多如繁星的事件中,會有某些如一等星般閃亮,其餘暉幻化成新聞標題,抓住民眾目光。年輕時,他會為時間流逝讓人最終遺忘一切而感傷;如今卻慶幸神明賦予了遺忘這個功能,讓人類得以在這世上生存下去。
不過,啟喜會試著體察藏在每則報導背後的受害者處境,同理他們的艱難。正因了解現下的種種現實,他絕不願忘記當初下定決心成為檢察體系的一員,實現社會正義的那一刻。
「對了,傍晚好像會下雨喔。」
由美站在廚房,手伸進水槽忙著。蓋這幢房子的時候,妻子由美最在意廚房周圍的動線。「畢竟以後這裡就像我的房間啊!」說這話的由美,在啟喜看來,是再熟悉不過的「社會樣貌」,但如果房仲公司把這句話拿去當成廣告文案,馬上就會被抨擊吧。儘管是暫時的,現在這個時代是會把身為「家庭主婦」的狀態視為罕見的現象。
社會每天都在改變。價值觀、思維、常識,昨天還正確的事,今天就變得有待商榷。正因身處量尺刻度隨時變化的時代,就更必須堅守法律之前的平等。啟喜是這麼想的。
「會下雨?」他點開氣象應用程式,將手機稍微拿遠一點。過了四十五歲,從物理上來說,看待社會的「視線」的確改變了。因為人會開始有老花眼。
「好像會一直下到晚上,摺疊傘你帶著吧。應該在玄關鞋櫃裡。」
「好,謝謝。」
啟喜蓋住手機,視線回到食物。由美每天早上都幫啟喜準備和食。兒子泰希出現早上拉肚子的症狀後,她另外做了容易吞食的燉飯,但即便如此,也還是一如既往地幫啟喜準備傳統的和食。
每天早上得準備這麼多種早餐想必很麻煩,而妻子卻從不嫌煩,啟喜對她心懷感謝。不過他也隱約意識到,正是自己的薪水,提供了讓妻子不用嫌煩的從容條件。
對妻子持家的感謝與自己賺錢養家的辛苦,這兩種情感明明應該收進各自的房間,有時候卻化成廢油,不小心就滑順地混合在一起。這種彷彿不同次元的宇宙交織合一的感受,很常在他讀著警方送來的案件資料時出現;啟喜處理各種案件時,會感覺到體內存在著某些他預期之外的東西。
「對了,之前說的那個才藝班,你覺得怎麼樣?」
「才藝班?」
啟喜翻找記憶資料庫……泰希的才藝班……我們聊過這件事?
「喂,我說NPO的事啦。你忘記了?就是帶『拒學兒童』做運動、培養體力的那件事啊。我提過好多次了吧?他們在保土之谷公園上課。」
「哦!」啟喜點頭,心想幹嘛不一開始就說NPO呢?要把先前聊過的話題重新搬上檯面,應該要使用固定的代表性關鍵字啊!由美之前講的不是什麼「才藝班」吧。
儘管想著這些,啟喜也提醒自己現在是在家中,要克制情緒。前陣子剛好有機會接觸年輕實習生,他們不熟練的表達技巧讓他很煩躁。這樣的情緒不能帶回家。
「他們年後好像會辦體驗會,而且辦在週末,如果你能休假就一起去吧?」
由美語畢,補上一句「我也可以自己帶他去啦」,把沖過水的餐具放進洗碗機裡。兒子考上私立名校,還蓋了這幢裝潢極其講究的透天厝……達成這些目標後,啟喜這四十多年來的人生彷彿完成了一幅美麗的拼圖。那時的他完全想不到,泰希會在升上三年級之後,不再去那間奇蹟似地考上的小學。
檢察官不論年資,每兩、三年都會進行全國輪調。不過,近來幾次異動,啟喜都能申請到住家所在地的橫濱市南區,在通勤的範圍內。為了不被指派到外地任職,他以兒子考上第一志願私校為由提出申請,連同一屆考進人事院的朋友都捎來祝賀:「令郎很優秀呢!」
沒想到會變成這樣。
「該優先考慮的不是體力,而是學習能力吧。」
「這些我都知道,可是……」烤吐司機「叮」的一聲,彷彿在幫由美助陣。「那孩子平常已經不出門,天冷時更不用說了,我覺得最近他連路都沒走幾步。就算哪天忽然可以上學了,他這身體也會跟不上大家。」
半年多前,泰希久違地去學校了。他似乎對自己都沒去上學抱有罪惡感,加上或許要升學年換班給了他信心,升上四年級的四月某一天,他揹著書包搖搖晃晃地走出了家門。只是,最後還是沒辦法在教室裡待到放學前的集合時間。
他上學上到一半就累了。泰希回到家,把書包放在看不到的地方後,便萬分沮喪地垂著頭。由美問他:「怎麼會那麼累呢?」他自顧自嘟囔著,說「身體怎麼了」之類的話。巧的是,由美想起看過的書中提到:「比起改善學習能力,拒學兒童比較容易缺乏在椅子上久坐、或在學校待上一天的體力。」曾是護理師的她也認同這個觀點,便把課題鎖定在加強泰希的體力。
「體力這個體力那個的,明明就都沒看到問題的本質嘛。」
「咚咚咚……」下樓梯的聲音,蓋過了啟喜的話。
「媽——媽——。」
懶洋洋的聲音從腳步聲的空隙中傳來。啟喜反射性地動著停下來的筷子。
「肚子餓了!」
門隨著「喀啦」聲開啟,少年穿著母愛所編織的睡衣出現在另一頭。啟喜回想當年的自己,差幾個月就要上五年級的時候,身心狀態是否也這麼幼稚呢?不過他早就清楚,這種得不到答案的比較根本毫無意義。
他與泰希目光交會。泰希垮下了臉。
泰希在平時吃早餐的地方看到了爸爸,於是把撒嬌聲所象徵的愉悅心情在身體裡藏好。
「在這裡吃好嗎?」
面對由美溫柔的詢問,泰希搖了搖頭。這個動作讓啟喜想起自己上星期曾斷然否定泰希的主張。泰希從由美手上接過擺著早餐的托盤後,轉身背對啟喜,逕直走上通往二樓的階梯。
沉默籠罩著飯廳。
啟喜也覺得把纖細敏感的兒子送回校園有點殘酷。但一直把泰希保護在自家這個絕對安全的空間裡,終究不是辧法,他也很焦急。就像用了大量柔軟劑洗滌的睡衣,啟喜感覺自己這個獨生子的身心狀態已經開始變形。
你們就是不夠愛他、過度保護、疏於管教、離不開小孩的毒親……總覺得事到如今,不管要不要送他去上學,最後都會被人塞進這種負面的框架裡。反正這種事沒有正確答案,無論怎麼選擇,都會有人說你錯了。
每天早上醒來,啟喜感覺所有感官都被蓋住了。每天都在不斷變化的社會不確定性,與一直延宕著、總是解決不了的泰希的難題,這些都是難以否認的現實。事實上,能夠轉移彷彿失去視覺與聽覺的焦慮的,就是他的確盡最大努力營造了這個空間的事實。只要有這個空間,就算未來難以掌握,生活也應該還過得下去。儘管貸款還沒還清,這個空間都會支撐著啟喜。
「年號,真的要換了呢。」
由美不知何時已坐在對面,視線落在攤在桌面的報紙上。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二日。緊鄰日期下方的,是天皇決定生前退位的報導。〈一日,皇室會議於宮內廳召開,討論天皇退位的時程,最後決議以二〇一九年四月三十日退位為準。〉報導還寫到,上一位退位的在世天皇是一八一七年的光格天皇,睽違了兩百年之久。
「不知道會變怎樣?」啟喜喝光味噌湯,放下筷子。「算了,一年半以後的事還很久。」
感覺好不真實喔……啟喜正要繼續說下去時,由美開了口:
「很快就會到啦。」
一年半……
由美喃喃自語,把報紙翻到背面看電視時刻表。泰希已經一年半沒去上學了。
俗稱藍線的橫濱市營地下鐵,在弘明寺站與蒔田站之間,有個住宅區位於台地上。住戶分別從兩個站走回家時,必須賣力地爬上陡坡。每天早上上班走向車站時,則有種軟著陸於眼前開闊街區的俯視氛圍。啟喜不斷吐出白色氣息,快步走向車站。今天是週六,但他有偵訊的工作。藍線蒔田站距離橫濱地方檢察廳最近的關內站只有四站。
平時從家裡走到車站的路上,啟喜總會看到與泰希差不多高的孩子。那些揹著各種顏色的書包、邁開步伐往學校走去的小小身影,在啟喜眼中如此堅強而勇敢。
嘆息的聲音蓋過了腳步聲。現在倒不用在意由美先前的叨唸「嘆那麼大口氣可是會變老喔」,因為通勤在某種意義上被設計成了獨處的時間,對如今的啟喜來說是寶貴的。
泰希不再上學時,啟喜起先不想讓主管、同事知道。他們在南區買下透天厝,加上泰希考上理想的私校,成為他免被外派的擔保,沒想到現在有個條件不成立了,啟喜自然是能保密就盡量保密。只不過身在組織,總是不能小覷大家對別人家務事的好奇心,謠言不知怎麼的就被傳開了。
路面上「前方有學校」的白色文字,像是拉長的人影一路往前延伸。
平常總會看到這附近的孩子,明明是要去上學,每個人卻都用小跳步走著。或許是想到能跟熟識的同學一起上學而感到雀躍,小小的身體情不自禁地像橡皮球一樣彈跳起來。
「現在的時代已經不需要學校了。」如果把泰希的主張拿去問那些孩子,他們會露出什麼表情呢?
剛休學在家那一陣子,泰希對於不能去上學是抱有罪惡感的。對於看起來意志消沉的兒子,啟喜也忍著盡量不去叨唸和指責。但他內心著急得很,因為看過這麼多案件的嫌犯,他很清楚,人一旦偏離社會正軌,將迅速墮落。
啟喜從擔任檢察官的經歷中學到一件事,那就是人都有一條應該遵循的軌道。以基本需求來說,肚子餓了就吃飯、累了就休息、天黑了就睡覺、天冷了就待在溫暖的地方,就是這種層次的事。但是,許多人脫離常軌後,就會離犯罪很近。進一步來說,如果一個人有家人的愛護與照顧,擁有朋友和戀人,學業完成後成為社會人士,並建立起自己的生活基礎,走在這樣的正軌上,那麼他犯罪的機率就會大幅降低。然而,人無法控制與決定自己的生長環境,也正因為如此,當遇到那些自行離開軌道的人時,啓喜會極度憤怒。
所以,啟喜想要泰希回去上學。他希望泰希知道,好不容易能走在正軌上卻放棄,這件事有多麼愚蠢。他就是這麼擔心兒子。只不過,啟喜每次試圖表達這些想法時,泰希總是垮下臉來。
————寺井啟喜
距離二〇一九年五月一日,還有515日
全是奇怪的案件。寺井啟喜讀著網路新聞的標題,心不在焉地想。
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早餐配飯的不再只有報紙了。啟喜嚼著白飯,同步讀著報紙與網路上的新聞,惡補在闔眼期間這世上不斷更新的大小事。這才讓他覺得填上了以睡眠形式離開社會的數小時空缺。
烤鮭魚油脂的鮮甜,加快了他扒白飯的速度。
這幾年,啟喜早上讀新聞時,越來越覺得兒時想像的社會樣貌與現實完全不同。薪資水準持續下跌,結婚生子被形容成奢侈品;政客原來不只會撒謊,連竄改公文也司空見慣……凡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