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推薦文摘錄
台灣學生在PISA評比中屢創佳績,領先全球,證明了台灣數學教育的卓越成效。然而,在耀眼的學生表現背後,卻隱藏著學生對學習數學缺乏興趣、信心低落的隱憂。這揭示了台灣數學教育長期以來存在的困境:過度強調知識記憶和運算技巧,忽略了概念理解和學習熱忱的培養。
《設計概念為本的數學課程:教出深入理解的中學課堂》一書正恰如其分的回應了台灣數學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這本兼具理論深度和實務指導的著作,引領教師們重新審視數學教學的目標,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向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讓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愛上數學,並能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真實世界問題。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暨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主任 陳佩英博士
許多人常把數學視為需要死記硬背的知識和一系列不連貫的計算程序,這樣的誤解可能來自學生時期的學習經驗。若他們能遇到不同教學方法所帶來的正向學習經驗,相信對於數學本質會有不一樣的認識與態度。《設計概念為本的數學課程:教出深入理解的中學課堂》提供了一種變革性的教學方法,旨在幫助學生邁向理解更深層的數學概念,為數學教育工作者,乃至對學習本質有興趣者的重要指南。
本書基於此理念:「數學不僅是一些事實和公式的集合,它應是一種關於模式、關係和邏輯結構的語言」,通過作者的創新方法,彌合傳統教學內容和學生高層思維發展之間的鴻溝。閱讀時,您會發現這本書不僅關乎數學教學,更在於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愛,及解決現實問題的美感和實用性。鼓勵學生對數學基本原理和內在概念兩者聯結的理解,而非只是單純熟知事實與程序知識。Jennifer Wathall倡議探究式學習的重要性,目的是讓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概念的探討、模式的探索,進而建立有意義的學習,並促進深度的理解。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鄭章華博士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林佳慧博士
《設計概念為本的數學課程:教出深入理解的中學課堂》一書針對中學數學發展概念為本的課程架構指南,在國際間已有不同學習階段數學教師運用多時,且多給予相當正向的評價。相信此書對於本土職前/在職的數學教師、跨領域課程設計者,無論是中小學或大學教師,均有機會透過對此一理論性強、實用性高的教育專著之善用,再為本土的「概念為本的數學課程」注入新的活水。
AI已無所不在,當學生在真實生活中已能透過垂手可得的科技工具更加快速的找到有關數學問題的解答時,數學教師如何在課程與教學中持續著力?本書能幫助我們找到另一支點!無疑的,身為立體學習者(pops-ups learner)的教育工作者,勢必共同抓住概念為本的數學教與學!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副教授 陳玟樺博士
將大腦認知科學為基礎的「SOIL教學心法」應用於數學教學中,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是我一直致力的方向。SOIL教學心法特別強調「脈絡」,而脈絡則需要緊扣「核心概念」進行安排。然而,如何將這些脈絡系統性的轉化為課程設計,對許多教師來說確實是一個挑戰。
《設計概念為本的數學課程:教出深入理解的中學課堂》一書,正好可以填補這一空白,幫助中學教師設計和實施概念為本的數學課程,從而提升學生的深層理解能力。以下是我推薦此書的幾個理由:
● 創新的教學框架:此書強調通過核心概念組織和連接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實務案例與策略:書中提供豐富的教學案例和具體策略,便於教師在課堂中直接應用。
● 結合科技的教學:探討如何利用科技工具輔助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參與度。
● 評量與反思工具:介紹多種評量方法和反思工具,幫助教師瞭解學生學習情況並持續改進教學。
● 學術支持與權威認可:引用大量學術研究,並獲得教育專家的高度評價。
國立臺北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李俊儀博士
中學數學教師推薦摘錄
台灣面臨少子化危機,有些偏鄉學校全校學生不到10人,甚至有些年級沒有學生,混齡教學或許是解方之一,但混齡教學絕不是把所有各年級的數學課本裝訂成一本。此書引導我們如何用關鍵概念連貫小一到高三的所有數學知識碎片,讓學習內容在關鍵概念下有核心與軸線。
在老師幾乎被AI教學、生生用平板計畫、雙語教學、各種教學策略(PBL問題導向、現象導向、專案導向)等資訊海嘯淹沒的同時,有沒有掌握住核心,讓自己在變動中掌握住不變的關鍵概念,這本書是很重要的系統解方。
教育部中央輔導團專任專案教師 彭甫堅老師
在科技巨變的時代,身為教師的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如何整合科技來培養概念性理解?本書介紹科技整合的模式,提及數學軟體可以幫助學生,以歸納且更有效率的方式形成概念性理解的陳述。另外,可運用繪圖軟體讓學生看見多重表徵,為深入瞭解概念奠立基礎。
為什麼運用概念學習對學生很重要?數學的知識性和歷程性結構有哪些層級?如何規劃概念為本課程的課程單元?什麼是數學的通則?⋯⋯如果你對任何一個問題感到好奇,翻閱本書,相信你會跟我一樣,有滿滿的收穫!
國立新竹科學園區實驗高級中等學校數學科 林怡瑄老師
本書涵蓋數學課程設計所需思考、關注的種種面向與流程,續讀下去令人有種視野逐漸開闊之感。對應當今數學授課內容,我看見自己目前的教學可以有更系統性的解構,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正在中學教學的數學教師們,運用書中設計流程,輔以教師社群讀書會一起共備,相信能激盪出更多概念為本的教學策略。作者諸多的數學課程示例都值得社群教師共備解析,朝向概念為本的課程設計方向精進。
即使非數學科教師,也十分推薦本書給跨領域共備社群教師們使用,讓數學教學與各領域在邊界相遇,書中的風景實現為教室裡的美好光景。
臺北市立南港高級中學數學科 邱健銘老師
我喜歡設計一些解謎遊戲讓學生玩,結束以後我會做問卷調查,問哪一題讓他印象最深刻;有的學生喜歡邏輯推演,有的學生喜歡圖像轉換,有的學生喜歡的是動手操作。這些學生喜歡的題目不一樣,但他們喜歡的題目,都有一個共同的概念,就是……「我解開的那一題」。
只有被困住、經歷過、解決過,真正的學習才有機會發生。這本《設計概念為本的數學課程》不是只講理論,還有很多的課堂實例,透過本書,我相信你想要的課堂風景,「我有感覺的一堂課」會更有機會看見。
國立臺南家齊高級中等學校數學科 黃光文老師
我在課堂上開門見山地將各單元的主題介紹給學生,解釋每個新單元名詞的定義;我展示數學獨到又厲害的解題思路,致力於將數學的解題步驟說得清楚明白,讓學生理解每一個步驟的用意。但我始終對學生提出的一種問題感到不知所措—「老師,我們學這個要幹嘛?」
當我們將名詞的定義、獨到的思路展示在學生眼前時,課堂上發生的這一切非常迅速,學生可能都還來不及意識到面臨的困境是什麼,老師就已經將最漂亮的解法放在學生眼前。這樣的課堂是否也直接剝奪了學生探究和思考的可能性?
我認為這本書很值得中學數學教師閱讀,它不僅提供了深入淺出的理論闡述,更有豐富的教學策略和實踐方法,能夠幫助我們在課堂上實現概念為本的教學目標。我們可以學習如何讓學生在理解數學概念的基礎上,真正掌握數學的應用,並且在解題的過程中體驗到思考的樂趣和成就感。
臺北市濱江實驗國民中學數學科 李記萱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