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領導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心態(節錄)
領導力往往被說得很神祕。想要成為領導者,我們被敦促要成為成吉思汗、曼德拉(Nelson R. Mandela)、馬基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的綜合體。有些人覺得自己已經很優秀了,他們是那種不值得為之工作的人。與這些巨人相比時,我們其他人會感到自己有些渺小。
當你想從優秀領袖身上找出基本要素時,這堆謎團會變得更大。我們都能在生活中認出誰是好的領袖,卻似乎無法把任何一位擺進單獨一種的框架中。
為此,一些學者決定解開此謎。這些人有閒暇時間,正在參加野生動物觀賞之旅。透過熱身練習,他們決定設計出完美的掠食者,每個人分別負責掠食者的一個元素,結果出來了一頭怪物:腿如獵豹、下巴如鱷、皮厚如犀、脖如長頸鹿、雙耳如象、尾如天蠍、河馬的姿態。這隻怪物很快在自己不可思議的重壓下,倒地不起。
這群人毫不氣餒,轉而決定設計完美的領導者。在他們心目中完美領導者應該是:
˙有創意,很自律。
˙有遠見,重細節。
˙帶士氣,能指揮。
˙給方向,願賦權。
˙有雄心,又謙虛。
˙可信賴,肯冒險。
˙直覺強,邏輯好。
˙又聰明,又感性。
˙會指導,懂抓權。
這位領袖,同樣倒在自身不可思議的重壓之下,倒地不起。好消息是,毋須完美才能當上領袖。掠食性動物跟領導者都必須適應環境。北極熊是北極地區完美的掠食者,來到非洲的塞倫蓋提(Serengeti)卻只能被當成午餐的命運。和平降臨前英國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只能忍受他口中的「荒漠歲月」(wilderness years),儘管作為戰時領袖的他近乎完美。不同情境,同一位領導者的下場截然不同。本書談的是如何成為高效領袖,而非完美領袖。
尋覓領導力金粉
人們不停尋找領導力的煉金術,都盼望找到那不可捉摸的「金粉」朝自己頭上一撒,能頓時成為令人崇拜的領袖。
為此書進行的二十多年研究中,有數千名協助者參與提供其眼中的公司各層級高效領袖。此外,橫跨公部門、民間組織及非營利組織大小機構的一百多位執行長,接受了我們的深度訪談。若說有人捉摸得到金粉,那就是他們了。我回顧自己四十多年來在全球頂尖幾百家(以及一、兩家世界最差)企業的服務經驗,試圖摸索出領導力類型。
過去十五年來,我甚至與一些傳統社群共同去了解當地的領導樣態,幅員之廣從西非的馬利到蒙古、北極經巴布亞紐幾內亞到澳大利亞;離我家近一點的是牛津大學,在此我帶領一項英法領導力研究,探索英吉利海峽兩端的領導者有何不同。
結果來看,壞消息是,領袖們身上沒有金粉,或者他們有卻藏得我們看不見;不過好消息更多:
•人人都能當領袖。我們訪談過的領袖各式各樣,各有各的成功模式。
•你可以讓情況對自己有利。有些事,所有領袖都做得很好,然而這不能保證成功,但能提高成功的機會。
•你可以學會當領袖。你毋須成為別人,不用變成拿破崙(Napoléon Bonaparte)或德蕾莎修女(Mater Teresia),只需成為最好的自己。
本書會教你如何養成高效領袖的習慣,如何將之融入自己的風格。
解開謎樣的領導力
領導力被淹沒在意義重大的小詞彙中,像是願景、價值、誠信,是個被炒作太多、廢話折騰的課題。經過我的深入探索,這股謎團逐漸消散。領袖們給出令人心安的實用答案,解惑有關領導力的常見疑問:
•你能學會當個領導者嗎?
•這個所謂的願景是什麼?
•價值觀究竟有沒有價值?
•那些有明顯瑕疵的領導者何以能成功?
•有些了不起的人為何無法當上領導者?
•領導者會期待追隨者具備哪些條件?
•優秀領導者的要素是什麼?
•領導者就是最上位的那個人嗎?
•你如何處理衝突與危機?
本書接下來的內容,不是關於領導力的理論,而是各個組織的各層級領導者的智慧結晶。所以,無論你在哪裡工作,本書都有助於你成為高效領導者。
尋覓領導力
尋覓領導力始於一個簡單的問題:何謂領導力?相互衝突的各種觀點立刻激烈冒出。見到優秀領導者,大家心知肚明,卻無法得出共同定義。我找到最有用的定義,是出自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A. Kissinger):「所謂的領導,就是帶領人們到達他們自己無法企及之處。」似乎很簡單,甚至顯而易見,意義卻相當深遠:
•坐在組織最上位者或許坐擁領導位置,卻可能沒發揮領導力,只是小心看守其接手的組織。
•你可以是任何層級中的領導者。領導力無關資歷頭銜,而在於作為。
•追隨者成就領導者。你也許比愛因斯坦聰明,但若沒人跟隨你,你就不是領導者。
若說資歷無法定義領導力,那資格也不行。放眼全球十大白手起家的鉅富,就能發現MBA並非成功要件。二○二二年初的前十大首富中,只有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印度信實集團執行長)與MBA沾上邊──他進了史丹佛商學院,之後退學。另位九名,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自史丹佛大學退學、比爾.蓋茲(Bill Gates)從哈佛大學退學,而哈佛拒收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聰明也許必要,但不需要一「紙」證明。
好,如果領導無關資歷或漂亮的條件,好的領袖必定技能非凡吧?關於這點,頂多對了一半。技能厲害的領導者通常勝過技能差的,但看看職場中的那些領導者,他們的技能不見得最強。實際上,步步高升讓他們經常曝光,然而缺點也逐步被放大。這也是許多領導者在訪談中坦承的:他們明白自己缺少某些核心技能。為此,若不擅會計,就請會計師;不懂法律,請個律師。在他們眼中,領導無異於團隊運動,作為領導者,不必樣樣精通,但得專精某事。
對任何想要擁有領導力的人來說,這絕對是好消息。穿透領導力的迷霧,我們有了幾項重大發現:
•無論在哪個層級都能發揮領導力。
•你不需要什麼正式資格才能領導他人。
•領導並不需要完美,沒有人能滿足所有條件。
話雖如此,我們還是得找出讓領導者有別於追隨者的金粉。套用福爾摩斯的原則:排除一切後,剩下的就是答案。現在,我們可以開始梳理領導力的真相了。
IPA三角
我們來看看領導者究竟做些什麼事。日常工作中,他們與我們相似:開會、與人交談、處理危機、受夠電子郵件、工作時間很長。只看一天,很難看出他們的工作有什麼模式。不過,觀察一個月或一年就很容易發現,在看似隨機或固定的會議與訊息之下,有著很清楚的模式。
一流的領導者只專注於三個重點,這形成了IPA三角:構想(Idea)、人才(People)、行動(Action)。
首先,任何層級的領導者都有一個相當簡單的構想。想顯得老練的話,我們可稱之為「策略」;想展現勃勃雄心,可名之為「願景」。規模無論大小,優秀的企業通常都有個了不起且非常簡單的構想。舉例來說:
•寶僑(P&G):打造優質品牌。
•Google:雄霸搜尋領域。
•臉書(Facebook):連結朋友。
•特斯拉(Tesla):製造電動車。
•沙贊(Shazam):為你辨識當下的音樂。
IPA三角的每個想法也許都很簡單,但要實現卻很困難。構想集中了公司的能量與資源,為員工指出明確方向,為公司點出市場競爭與成功之路。構想的重點不在什麼一本正經的願景、使命策略,甚至策略目標(這些名堂大可留給管理高層和顧問們操心),重點在於能真正集結、驅動企業的核心。我們將看到,各層級的領袖自有一個有效的構想。
IPA三角的第二部分是人才。領導是團隊活動,領導者透過他人成就功績,意味著頂尖領導者能吸引、激勵、授權給一流團隊。能成為多好的領導者,端看能打造多好的團隊。別以為你接手的隊伍能滿足你未來所需,你要打造一支能夠實現你構想的隊伍,這代表你要找到有對的技能、對的價值觀的人。一般來說,前者容易做到,後者難得多,但兩者都不能夠妥協。
IPA三角最後一個部分在於行動。我發現,一流的領導者知道如何區分信號與雜音。危機、衝突、臨時要求、挫折意外等日常雜音常讓我們忽視了信號,忘了什麼才是必須完成的重點,換言之,緊急事件推開了重要項目。一流領導者會處理雜音,但也一定會花時間持續推進實現構想──他們極懂得輕重緩急。
對所
有層級的領導者來說,這個IPA三角極其重要,也是本書的基本架構。無論你身在何處,只要建構IPA,就有機會成為更有效能的領導者。
領導力三大支柱
IPA三角很簡單,但這只是領導力三大支柱之一。只看領導者的作為等於只看表徵,而非根本。我們能看到他們做些什麼,但還得深究他們如此有效率的原因。
領導的第二個支柱,是「詢問人們對領導者有何期待」。詢問人們有何期待,是商場上很簡單的概念,卻鮮少被用在領導力。我們得到的答覆充滿啟發,但在讀下去之前先想想:你對上司有何期待?對各級領導者又如何?
如果你希望成為能吸引優秀人才追隨的領導者,了解人們對你的期待就相當值得。人們期待領導者展現一套領導作為。重點不在你做什麼,而在你是怎樣的人。
以下是人們對上位者作為的主要期許:
•激勵他人的能力。
•願景。
•誠信。
•決斷。
•處理危機的本事。
我們應該停下來想想,哪些東西不在這清單上。管理技巧、可靠程度、聰明才智、野心抱負、注重細節、規劃組織,全都沒能上榜。當我們展開這趟領導力之旅,將深入探討人們對領導者的主要期許是什麼,也將發現如何能有效施展這些作為。
此刻會令人想宣稱勝利,但這份清單不大對勁。人們對最上位者的期許,不見得等同對新興領導(emerging leaders)的期待。那些上千名協助我們研究的參與者,證實了這個猜測,他們想看到新興領導展現的舉止,完全不同於對高層領導者的期待,誠如下表所示。
本書將一一探討這些作為的意義,以及你該如何學會。這裡要記住的重點是,隨著層級攀升,成功與生存的法則也有所不同。
身處基層,需要「勤奮可靠」這類的品質;看來很低的門檻卻絆倒了許多人,所以一開始做好基本就能獲致成功。
風險隨第一次晉升而來。之前所學到的成功模式建立於勤奮不懈、可靠積極,於是自然想發揚光大,加倍努力,可是卻導致了悲劇。當你進入中層領導,就需要不同的技能。你不再是場上奔跑擒抱的球員,而是場邊負責挑選、訓練、帶領最佳團隊的教練。你得學會一套截然不同的技能。攀登職場山岳,風景不斷改變,眼前不再是山腳的日常細節;你開始以相對高遠的角度抓重點,這表示要學習新技能與新作為。
一流領導者永遠在學習和調適,普通領導者則固守過往的成功模式,且很快發現自己停滯不前。學習意味著嘗試新的工作方式、去做不同事情,也不可避免會有受挫風險,但這也代表最佳領導者有嘗試的勇氣,面對挫折必須堅韌不拔,他們心中沒有失敗二字,每回受挫都只是學習與茁壯的契機。「不斷學習和成長」就是本書立基的領導力第三根支柱。作為其來有自,它來自你的思維。過去五年來,我的領導力研究重心是:一流領導者的舉止行為是否取決於其思維。很顯然,確實有所謂的「領導力心態」(leadership mindset),這跟技能和舉止一樣,每個人都學得來。七種成功心態是:
•正面積極,不要虛偽。
•期許很高,志在摘星。
•堅信自己,才能說服他人。
•學習和成長。
•充滿勇氣──加速職涯發展。
•他人棄械投降時,堅持到底。
•選擇性無情。
情況好時,我們都能展現這些心態,但頂尖領導者則不分陰晴,全年如一,且比多數人更進一層──承擔的風險更大,可以更加無情但也更加積極。那麼,他們是如何培養出這樣的心態?本書第六章將有著墨。
學習領導力
剖析領導是一回事,加以學習則是另一回事。太多人總是拿商界和歷史上的偉人(幾乎只見男性)為領袖範本,這對常人毫無幫助,也不實際。我們再如何渴望,無法都成為成吉思汗或賈伯斯(Steve Jobs)──在所有人都想當成吉思汗的公司,工作環境必然不會快樂。
所以,企圖成為別人,你無法成功。相對地,只做自己也成不了氣候。如果你像個充滿荷爾蒙焦慮的青少年,成天盼望世界看見你內在的天才、人性與天賦,恐怕得等到天荒地老。
「靠成為別人無法成功,只做自己也成不了事」,那該怎麼辦呢?成功之道是做最好的自己。我們訪談過的每位領導者都清楚表示,他們能有今天是因為懂得發揮優勢。每個人都有弱點,但專注弱點可不是成功祕訣。靠專注自己弱點而贏得金牌的奧運選手很少,你不會叫一名舉重選手去克服他在水上芭蕾的不足。同理,靠專注於改善弱點而獲致成功的領導者也很少。不必成為別人,做最好的自己就行。
發揮強項,弱點則要加以變通。
本書是你邁向領導力之旅的最佳指南,深入探討高效領導勝出的許多實用技能。不保證成功,但可提高勝率。
領導力能否學會?如果能,怎麼學?這些問題一直有所爭議。好消息是,每個人都能學到某種程度,就像我們能學會玩某樣樂器或某種運動,也許我們無法成為箇中翹楚,但至少可以變得更優秀。
另一種主張領導力是天生、無法後天培養的理論,就十分恐怖。在以出生決定階級的君主制與貴族制時代,英國主張這種理論約九百年。結果在這九百年期間,國家統治落入殺人犯、強暴犯、盜賊狂人毒販之手,偶有想力挽狂瀾的天才曇花一現。這個理論用在商業上也不太好,多數家族企業發現「富不過三代」果然是真理:
第一代賺錢、第二代花錢,第三代回到第一代起家時的白手狀態。
相信領導力乃天生而非養成,是宿命論。你索性幫每個新鮮人做DNA測驗,來決定他們的命運。實務上,我們可以幫每個人提升領導潛能,問題只在方法。為了證明這一點,我們詢問受訪領導者關於學習領導力的途徑,讓他們從以下六種管道挑選兩種:(一)書籍;(二)課程;(三)同儕;(四)上司(好壞範例);(五)典範(職場內外);(六)經歷。
看答案之前,可以想想哪兩種對你最重要。我們詢問過全球數千名高階領導者,答案清晰浮現。沒人說主要是靠讀書或上課──這對寫書與授課的人恐怕不是好消息。我們全都學自本身或旁人的經驗,這是我們最看重的教誨。
然而,學自經驗有個問題,經驗是一種隨機漫遊。幸運的話,碰到好的經歷、上司、同儕和典範;倒楣的話,則是碰到不好的。你可以冀望自己夠好運,但運氣不叫策略,盼望不是辦法。
換言之,你必須管理你的領導力之旅,這時書本和課程就能派上用場了。一本書從頭讀到尾不能使你成為領導者,這也不是書籍課程的功用,它們主要是幫助你理解自身經驗,降低隨機成分,加速你的領導力進程。這本書提供架構,協助你從經驗汲取教訓,讓你在這個基礎上建構出自己的成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