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圖文×動畫×手語×有聲書.最全方位的語言友善繪本 「台語兒童公民繪本與微動畫系列」第二部,溫情登場! 延續第一部的深刻感動,繼續陪伴台灣的爸母囡仔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莊佳穎老師企劃「台語兒童公民繪本與微動畫系列」,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語媽媽、社會學者、台文系老師和文字/音樂創作者,期待透過創作更多的台語兒童公民故事,為每一個台灣孩子留住這片土地的獨特聲音,並打造各自專屬的,認識自己、理解他人、和反思這個世界的觀點。
「台語兒童公民繪本與微動畫系列」第二部,延續第一部的豐富內容與設計,首創全彩台語繪本,包括《阿皮佮阿敏》、《最後的烏雲豹》兩個溫馨動人的故事,附微動畫、手語影片與有聲朗讀,以及文末台文、華文對譯,打造全方位的語言友善環境與母語教學資源。
最後的烏雲豹:關係信念的故事
只有在逆風時仍懷抱信念掙扎向前,才能向著陽光裡的夢想飛翔。
樹林仔內,家己孤身一隻的細隻烏雲豹「烏雲」,定定目箍含目屎,日夜傷心。因為伊揣無家己的親族,已經毋知影家己是啥物。伊學石虎的叫聲、學烏熊食飯,想欲加入對方、揣著友伴,但是攏無法度。有一暝,烏雲拄著一隻好心的小月娘蛾仔,月光下,陪伴伊走揣家己……
【本書特色】 1.全書生動插圖,搭配故事精彩「微動畫」、「手語演示影片」與「故事原文有聲朗讀」,首創全方位語言環境友善繪本,QRcode隨掃隨看。
2.文字以漢字為主,羅馬字為輔,文末附台華對譯、故事原稿與導讀,親子學習無負擔。
3.以故事傳遞社會與自然生態議題,結合公民意識和母語關懷。
◎文化部「語言友善環境及創作應用補助」作品
作者簡介:
莊佳穎 我是一個母語媽媽、社會學者、台文系老師和文字/音樂創作者,期待透過創作更多的台語兒童公民故事,為每一個台灣孩子留住這片土地的獨特聲音,並打造各自專屬的,認識自己、理解他人,和反思這個世界的觀點。 正式的簡介裡,我是英國蘭開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 UK)社會學博士、台師大台文系副教授及國際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和東亞流行文化學會(East Asian Popular Culture Association)理事長。但斜槓的簡介裡,我則是Afire無伴奏人聲重唱團的女高音/創意/駐團編曲,也曾經出版過個人專輯、做過音樂專輯製作人、台灣英文新聞報(Taiwan News)社論主筆、華視英國專題特派員、TNT電台製作/主持人。 我認為批判性對話不該只侷限在大學課堂裡,因此透過主講民視節目《台製日常》,以每週30分鐘的精煉篇幅,讓社會學和文化研究觀點化身為日常語言、走入公眾平台。我也透過參與主持公共電視台語台《毋但是思念》等節目,期待為公民社會轉型正義及個人情感表述等不同議題做出貢獻。成為媽媽以後,在媽媽日常中被無限激發潛能的我,最大的志業就是把這些豐富的養分轉化為推動台語的力量,為台灣的孩子們創作更多屬於我們自己的故事。 繪者|張家嘉 大學期間主修美術相關技巧和立體空間規劃應用,畢業後開始鑽 研電腦插畫與角色故事創作;於利昇科技擔任《呆呆囡仔古 - 狗仔阿 光in 兜》繪本插畫、《台灣味ê 料理救援隊》動畫、遊戲美術,希望 在未來的創作下能帶給他人更多歡樂。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跨世代文化人、台語有志團體.熱情推薦】 夾腳拖劇團|鬥鬧熱走唱隊|童話透中島|裝咖人 台南妹仔教你講台語|米粉老師的台語教室|阿東的哩哩叩叩 王婉諭 四寶媽|林昶佐(Freddy) 閃靈主唱 胡元輝 公共電視董事長|苗博雅 臺北市議員 陳豐惠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陶樂蒂 繪本作家|黃郁欽 繪本作家|黃靜雅 音樂創作人 鄭家和 公視台語台主播|鄭順聰 作家 蘇巧慧 《水獺媽媽巧巧話》節目主持人/立法委員
名人推薦:【跨世代文化人、台語有志團體.熱情推薦】 夾腳拖劇團|鬥鬧熱走唱隊|童話透中島|裝咖人 台南妹仔教你講台語|米粉老師的台語教室|阿東的哩哩叩叩 王婉諭 四寶媽|林昶佐(Freddy) 閃靈主唱 胡元輝 公共電視董事長|苗博雅 臺北市議員 陳豐惠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陶樂蒂 繪本作家|黃郁欽 繪本作家|黃靜雅 音樂創作人 鄭家和 公視台語台主播|鄭順聰 作家 蘇巧慧 《水獺媽媽巧巧話》節目主持人/立法委員
章節試閱
這是一个關係信念的故事。 有一隻家己蹛佇樹林仔內的細隻烏雲豹,叫做烏雲。伊肨奶(hàng-ling)的喙䫌定定牽目屎痕,因為 (in)媽媽彼日離開去拍獵就無閣轉來矣。烏雲感覺真孤單,盤山過嶺想欲揣𪜶家族仔的親人,煞揣攏無。 有一日,烏雲看石虎媽媽𤆬兩隻石虎仔囝咧散步,看𪜶和樂的模樣予伊足欣羨。伊向頭(ànn-thâu)看家己身軀的花草,佮石虎的有淡薄仔仝款,想著一步,欲加入石虎這口灶。伊就刁工去學石虎的叫聲,共家己激做一隻石虎。 其中一隻叫做阿石的石虎遠遠聽著伊咧叫,問伊講:「欸,雖然你的叫聲有淡薄仔親像石虎,但是你應該毋是乎?」 烏雲想袂到家己一聲就予人看破,伊輕聲應講:「我敢激了無親像石虎?按呢好,其實我……我是一隻烏雲豹。」 阿石共烏雲講:「烏雲豹足嫣的,誠威風呢。」 烏雲煞目箍紅,講:「這款干焦家己孤身咧度日子,講家己才聽有的話,其實是真寂寞。」 阿石是真正同情烏雲,煞也只會當遠遠共頕頭,予伊安慰,了後就佮親人愈行愈遠,消失佇烏雲所徛起的這片樹林仔內。
這是一个關係信念的故事。 有一隻家己蹛佇樹林仔內的細隻烏雲豹,叫做烏雲。伊肨奶(hàng-ling)的喙䫌定定牽目屎痕,因為 (in)媽媽彼日離開去拍獵就無閣轉來矣。烏雲感覺真孤單,盤山過嶺想欲揣𪜶家族仔的親人,煞揣攏無。 有一日,烏雲看石虎媽媽𤆬兩隻石虎仔囝咧散步,看𪜶和樂的模樣予伊足欣羨。伊向頭(ànn-thâu)看家己身軀的花草,佮石虎的有淡薄仔仝款,想著一步,欲加入石虎這口灶。伊就刁工去學石虎的叫聲,共家己激做一隻石虎。 其中一隻叫做阿石的石虎遠遠聽著伊咧叫,問伊講:「欸,雖然你的叫聲有淡薄仔親像石虎,但是你...
作者序
做為「台語兒童公民繪本與微動畫系列」的最終篇,《最後的烏雲豹》是一個關於信念和自我救贖的故事。 傳說中,那如今已不見蹤影多年的台灣雲豹,曾經在山林間自在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每次我讀到相關的文獻或報導,總忍不住揣想,台灣森林裡那隻最後的雲豹,是帶著什麼樣的心情獨自生活的呢?牠是否感到寂寞?又或者,牠根本在來不及意識到這一切以前,便與自己告別?帶著這個問題和想像,我動手寫下這篇故事。 一隻在廣闊的天地間遺世獨立的小雲豹,終日遍尋不著和自己說著相同語言的同類。孓然一身的孤單讓牠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日復一日的失落讓牠甚至想要放棄自我並成為他人。一天夜裡,小雲豹遇見一隻美麗的姬長尾水青蛾。姬長尾水青蛾活潑熱情的特質感染了小雲豹,而小雲豹也在與牠的對話過程中,從不知為何而戰的自我詰問,開啟了一連串既理性又感性的自我對話,進而在自己的生命裡找回信念,並重新踏穩人生腳步,奮力掙扎向前。小雲豹似乎在那個反覆辯證的夜晚,打開牠生命旅程的新篇章了。然而,那最後一個說著自己母語的人,她/他的心情又會是什麼呢? 《最後的烏雲豹》所希望傳達給讀者的理念,發生在台灣特有種的小雲豹和姬長尾水青蛾的關鍵談話中。這篇故事不僅希望描繪台灣雲豹在台灣是否存在/滅絕的討論,更期待藉此聚焦於母語瀕危的議題上。台灣社會從不吝於惋惜和救援正在滅絕的特有種生物,卻對於正在消逝的母語無動於衷。然而,語言是帶我們回家的路;失去母語的人,就失去自己的原鄉。在這個故事裡,我以小雲豹來比喻最後一個說著自己母語的人,並以牠形單影隻的身影描寫那逐漸凋零的母語使用者在無能為力的大勢中仍舊孤身奮戰、努力不懈的人生選擇。小雲豹和姬長尾水青蛾的關鍵談話,其實更像是我們在每一個人生關鍵時刻的自我辯證。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有孤單與徬徨的時候;在堅持母語復育的過程中,我們更時時遭遇到來自大環境和親職實踐本身的多重挑戰。 然而我們相信,讓母語能在每個角落自在呼吸的台灣會更繽紛多彩,而這片土地也能因為文化的多聲嘈雜長出一個又一個獨一無二的美好。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在《最後的烏雲豹》中與小雲豹展開關鍵對話的姬長尾水青蛾,在原創故事裡原本被設定為寬尾鳳蝶。姬長尾水青蛾和寬尾鳳蝶同樣是台灣特有種,也都有著各自美麗的模樣。原創故事之所以選擇寬尾鳳蝶,是為了突顯牠正瀕臨絕種的現況。然而,在改寫的過程中,由於考量到故事發生的時間點主要是在夜間,於是採納台語生態顧問周俊廷老師的建議,將此一角色改為和雲豹一樣喜愛於夜間活動的姬長尾水青蛾。 繪本承襲了本系列作品柔和的大地色系與細緻的筆觸,並在故事的行進和結尾分別以靛藍色及翠綠色為基調,來呈現故事發生所在的,從夜間到清晨寧靜深邃的森林。故事主角烏雲和小月娘的角色設計不僅分別參考了雲豹及姬長尾水青蛾的真實原型,也在整體配色、身形比例和角色表情上做了卡通擬人化的呈現,期待讓讀者、特別是孩子們能更融入角色和劇情中,並隨著故事轉折代入自己的經驗與情感。 動畫影片以「這是一个關係信念的故事」開始,延續繪本的故事軸線,開展烏雲歷經自我辯證後堅定自我信念的旅程。做為本系列的最終篇,《最後的烏雲豹》登場人物除了烏雲和小月娘外,更有《揣自由的台灣烏熊》中的台灣黑熊(烏的),和《石虎的厝》中的石虎(阿石)。這樣的安排是為了讓讀者回顧本系列故事中曾經登場的台灣特有種,進而更全面性地理解本系列的核心關懷。我們邀請到活潑有個性的詹語樂(Âng-bah)小朋友為烏雲配音,他自然富有表情的聲音演出,賦予烏雲這個角色獨特的性格和氣質。我們也邀請到能完美詮釋各種角色、在《阿皮佮阿敏》中為羊媽媽配音的Momo(許慧盈)來為小月娘配音,她活力四射的聲音演出讓小月娘成為故事裡既熱情溫暖又優雅迷人的那道光。我們更邀請到《石虎的厝》裡石虎(阿石)的配音員阿鎮和《揣自由的台灣烏熊》裡台灣黑熊(烏的)的配音員呂頌恩,本格出演在本故事裡的同一個角色。 動畫影片的音樂設計承襲了系列作品在音效和配樂上的細膩質感。在音效上追求從夜間到清晨之森林自然聲響的擬真呈現,並在配樂方面細緻地以巴爾托克「給兒童的鋼琴曲集」為師,透過簡單構圖的音樂線條勾勒小雲豹的心境轉折。在動畫影片中,小雲豹的代表樂器是盛行於巴洛克到古典時期的大鍵琴。大鍵琴清脆華麗、但或許已經不被今天多數人所熟悉的音色,及其在音樂發展史上被鋼琴全面取代的境況,完美詮釋了小雲豹在故事裡的處境。另外,耳尖的大小讀者可能不難發現,在石虎一家人及黑熊好朋友登場時,我們將《石虎的厝》及《揣自由的台灣烏熊》中石虎和黑熊的主題音樂,巧妙地編排進配樂中。 「信念,是上重要的代誌。」 謹以《最後的烏雲豹》及本系列的每一部作品,獻給每一個逆風而行,卻堅持信念、勇往直前的母語家庭。
做為「台語兒童公民繪本與微動畫系列」的最終篇,《最後的烏雲豹》是一個關於信念和自我救贖的故事。 傳說中,那如今已不見蹤影多年的台灣雲豹,曾經在山林間自在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每次我讀到相關的文獻或報導,總忍不住揣想,台灣森林裡那隻最後的雲豹,是帶著什麼樣的心情獨自生活的呢?牠是否感到寂寞?又或者,牠根本在來不及意識到這一切以前,便與自己告別?帶著這個問題和想像,我動手寫下這篇故事。 一隻在廣闊的天地間遺世獨立的小雲豹,終日遍尋不著和自己說著相同語言的同類。孓然一身的孤單讓牠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