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3 項符合

生命神學的反思

的圖書
生命神學的反思 生命神學的反思

作者:蔡丁貴 
出版社:前衛
出版日期:2025-01-16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64頁 / 15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初版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生命神學的反思

內容簡介

生命神學歸根究底,就是實踐神學。
人人可為基督,人人也可為菩薩濟世渡人。

台灣教授協會前會長、非暴力抗爭實踐者蔡丁貴,
探究生命的存在與意義,挖掘科學、哲學與神學奧秘的深刻省思。

  作者出身貧苦漁村的無產工人家庭,從小對於生命的無厘頭充滿抱怨與無奈,但也平安成長,走出自己的一條路。此乃冥冥之中似乎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引導著生命的前進。這樣的生命經驗與理解,點點滴滴、片片段段,有的人選擇以自傳故事的方式記載下來,作者選擇抽離故事,以抽象思維的方式留下紀錄,這種方式有助台灣社會對未來生命本質的根本思考與建立,可以讓每個人都能累積有限與短暫的個人小生命的經驗與智慧,形成台灣人共同探討民族大生命價值與意義的模式。

  人類文明的知識發展似乎先有神學,再有哲學與科學。作者的學習經驗剛好反其道而行,先學習哲學邏輯與科學,再學習神學。他從小時候的「無神論者」轉變成「有神論者」,可以說是科技人生命探索聖神存在的體驗,這是本書「生命神學」的名稱來源與用意。重點放在降低哲學、科學與宗教教義與傳說之間的矛盾。或者說,是以科技人的哲學與科學觀點來建立神學的觀點。

  本書採開放性365則條列式,記載作者「隨機靜思或學習」的心得,也有心靈內省的信仰告白,不僅對生命議題、當代議題提出現代另類的見解,也對教義、教儀、教規,神鬼觀、人生觀、苦難觀、善惡觀、愛觀、三世因果及現世、來世觀,均有所探討思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蔡丁貴


  1949年生於高雄縣梓官鄉蚵仔寮(今屬高雄市梓官區),出身貧苦漁村的無產階級家庭。高雄中學、成功大學水利工程系畢業,1973年獲成大土木工程碩士,1978年負笈美國留學,1982年獲康乃爾大學土木暨環境工程博士,隔年起任教美國雪城大學,1990年返台任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2014年從學界退休。其間曾借調在游錫堃內閣擔任研考會副主委及環保署副署長。

  2008年擔任台灣教授協會會長,有感學界的社會責任而積極投入反對運動,帶領民眾走上街頭抗爭。2009年任「公投護台灣大聯盟」總召集人,推廣非暴力抗爭理念對抗體制政權,前後曾發動上百場激烈抗爭活動。2015年組成「自由台灣黨」,2023年宣布解散。

  街頭抗爭期間,為瞭解社會運動運作的原理與機制,接受「城鄉宣教運動」(URM)訓練,高級班訓練後參與創設「台灣公義行動教會」,也加入濟南教會的「處境查經班」再學習。

  著作:
  .《國家正常化,台灣能不能──
  從華獨走向自由台灣》(橙舍文化,2024)
  .《生命神學的反思》(前衛出版,2025)

  譯作:
  .《狗去豬來:二二八前夕美國情報檔案解密》
  (Nancy Hsu Fleming原著,前衛出版,2009)
  .《自我解放:從獨裁到民主》
  (Gene Sharp原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出版,2010)
  .《自我解放戰略規劃指南》
  (全五冊,Gene Sharp原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出版,2010)
 
 

目錄

〔序一〕走在這人間天路歷程的人/王崇堯
〔序二〕科技人的宗教探索/董芳苑
〔序三〕神聖的臨在與時代的呼聲/黃春生
〔序四〕一個精神理念認同耶穌的基督徒/柯怡政
〔序五〕以生命的神學對抗死亡的力量/邱凱莉

• 前言
• 生命神學的反思
• 結語

 
 

推薦序

走在這人間天路歷程的人
王崇堯(美國波士頓大學神學博士,台南神學院前院長,立案南神神學院第一任校長)


  我與丁貴教授生命的相遇相識,雖然大多是在網路世界,但從作為一個成熟的基督徒來說,這一切的背後都有上主的揀選,成就它美善的旨意。早先,我都是從新聞報導得知他如何為了台灣的「獨立建國」奔走奮鬥,他的精神讓我這個在南部神學院只忙碌行政、教學的人,在感到慚愧之中更加敬佩他為台灣無私的奉獻,也挑起我年輕時在南神所參與一切民主運動的情緒,不禁熱情再起!

  從南神退休後,有感台灣教會仍然脫離不了資本主義影響下的靈恩運動與成功神學,及被「中國」教會與其基督教大眾媒體掌控的的話語權,定義何為「台灣教會」時,我是相當憂心的;所以我在「臉書」開了「神學教室」專欄,盼望延續南神「有台灣、又有耶穌」,「認同本土、向普世學習」的終身神學教育學習及反省。

  難得的是,我在「臉書」神學教室所寫的信仰反省文章,常常接到丁貴教授的留言及討論,讓我覺得丁貴教授真的是一位「基督」的「求道者」,而我有幸為他的新書《生命神學的反思》寫序,也可說是我自己一路走來的「生命神學反思」,儘管我一直謹記我的老師宋泉盛所說的:「有關上帝的奧秘,說愈多,錯誤就愈多!」是的,神學不能只是用「說的」,而是要以身作則,像丁貴教授那樣用生命印證「說到作到」!用一生生命實踐「生命神學」!

  我從《生命神學的反思》書中,了解到丁貴教授是集「科學」、「哲學」認知及修養在寫這本他不認為會與「神學」出現矛盾的作品,就如他在前言所說:「這是一本科技人的生命經驗與心得。這裡的科技人是一個廣義的通稱,是指認為科學、哲學與神學不應該出現矛盾的人。相信可以透過哲學的邏輯推理,及相信科學研究對未知事物的發現,及對未知事物的神奇留給神學的創造。」而在此書中,藉由這位求道者一年365天如日記短文的生命神學反思,其對生命參悟的體驗、參與社會公義行動的勇氣,及對小我信仰與大我族群願望的真心期待,真的可以帶給我們所謂的「信仰者」莫大的感觸與驚喜呢!

  譬如在第2天的信仰反思,作者就以「聖神」統稱神或上帝來跨越宗教隔閡,而這樣的「聖神」是經由感受認識的,不是由眼見與觸摸認識的。而且衪「不是住在天上。聖神道成肉身,住在人間,無所不在。聖神愛萬人萬物,無差別不同。」(第3天)衪「光明正大,至高無上。各宗教敬拜的神明是不同族群在不同社會生活處境所認識聖神的部份面貌、或接受聖神呼召庇護苦難民眾的天使。」(第4天)

  這樣對「聖神」或上帝的認知,讓我想起近代天主教神學家潘尼卡(Raimon Panikkar),他是一位宗教融合者,在1964年曾寫過一本深具革命性的書《印度教中未知的基督》(The Unknown Christ of Hinduism),主張基督徒相信耶穌是基督,並不等同基督是耶穌。上帝在所有歷史中所顯示的奧秘沒有被壟斷,基督超越萬民之民(腓2:9),而耶穌是「宇宙-神-人」原則的眾名之一,基督的奧秘也隱含在其它的宗教裡面,以不同的名字被認知。潘尼卡晚年時還曾這樣自我描述:「我以一個基督徒做為旅程,發現自己是一個印度教徒,然後回歸做為一個佛教徒,卻又一直沒有停止作基督徒。」

  在台灣,也許我們很難能有潘尼卡神父這種宗教融合的體驗,但至少我們可看看英國神學家及長老會牧師約翰.希克(John Hick)是如何看待其它宗教,同時也聽聽丁貴教授對其它宗教的看法。希克說如果有一個真正的神聖實在,祂一定是有益於人類的幸福、快樂及健康生活,而人也是基於這樣的認知做出信仰的抉擇。因此,所有的宗教是有共同的泉源,雖然說著不同的語言、用著不同的方法、走不同的道路,但都會朝向同樣的目標。希克認為我們可從別人對其宗教奉獻的熱誠,來反思我們是否也是如此!

  在第33天的信仰反思中,丁貴教授提出一個嚴肅的信仰議題,可供台灣教會來深入思考:那就是「居家供奉祖先牌位,與供奉耶穌十字架同等福份。耶穌教導世人要愛鄰居與敵人,何況自己的祖先?」而第34天的信仰反思中,又說:「在家供奉神明,與在家供奉耶穌十字架無所差別。都是提醒自己:唯一聖神與我們同在。若非敬拜唯一聖神,神明與十字架俱為人製偶像而已。」這真的是一個值得台灣教會開放空間,進行信仰反思討論的一項「生命神學」呢!

  在第201天的信仰反思中,丁貴教授對「末世」提出解放的論述,其用意不應「解讀為世界末日來臨,聖神將會審判,讓人心生恐懼而有尋求聖神保護的動機。也是讓人受到恐懼心理的宰制而無法自我解放」,而是將「末世」當作「當道亂世」的結束,作者說不論末世來臨之前會受到多少苦難,也無法知道何時亂世會結束,但只要堅守自由與公義的信仰,傳遍社會,見證信仰,「末世」必然到來,亂世必然結束。這反而是對「自由與公義」族群大生命盼望的信心,勝過對死亡的恐懼。

  這也讓人想起拉美解放神學家古提雷茲(Gustavo Gutierrez)所認為「上帝國」(如末世)的到來一樣。古氏說「上帝國」做為歷史現實,需要兩個動態方面的互助才能達成,那就是保羅.費爾利(Paulo Freire)所說的「抨擊」(denunciation)與「宣揚」(annunciation)。上帝國(末世)若要與現今歷史現實連結,它必須對已存在的不義體制(當道亂世)公開抨擊,它是「革命性」的,而非「重建主義」。除了「抨擊」外,上帝國也是一種「宣揚」,一個公義友愛新社會到來的宣告;這就如同丁貴教授所說「堅守自由與公義的信仰,傳遍社會,見證信仰」,「末世」必然到來,亂世必然結束。這反而是對「自由與公義」族群大生命盼望的信心,勝過對死亡的恐懼。

  在第202天的信仰反思中,丁貴教授提出信仰與宗教不同面向的看法,就是信仰是個人小生命的,而宗教是屬於群體大生命的。丁貴教授說得很好:「小生命信仰在個人的實踐,是大生命族群對宗教的彰顯。宗教透過小生命信仰的實踐以維護族群大生命的存續。」我想這也是費爾利所說的,在「抨擊」與「宣揚」之間的「一種建構的時間」,即上帝國(末世)到來前的歷史實踐階段,而我們每個個人小生命在其真實信仰的實踐,不就是「大生命族群對宗教的彰顯。宗教透過小生命信仰的實踐以維護族群大生命的存續」。

  在《生命神學的反思》書中,丁貴教授可說是一位為台灣獨立奮戰、為社會公義發聲及探索生命哲理的一位信徒或吟遊詩人,他不在意看不見的天堂、地獄,但在意這塊在歷史上看得見受苦的台灣人民;他不在意基督的升天或入地獄教義,但在意基督道成肉身為耶穌,且宣揚窮人得解放的地上天國福音;他也不在意「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歐美基督教的教義,反而在意的是「耶穌福音的信仰應該建立世界角度的基督教教義,跨越宗教的藩籬,分享世界性共通的信仰」。(第39天)

  我想這本《生命神學的反思》,向我們展示了一位「求道者」帶著盼望的旌旗,尋找真正的自由及愛與公義所能帶來令人同感振奮的信仰理想,那就是經由「抨擊」與「宣揚」的小生命信仰的實踐,以維護族群大生命的存續。由此,這些見解不只激勵我們,也進而質疑目前我們的教會(宗教)最重要的價值觀和目標是什麼?「教義與教儀是宗教家為了將先知傳播聖神智慧的普及化與生活化的規範。聖神恩賜的思考與科學越是瞭解生命,教義與教儀規範亦應與時俱進,提升聖神智慧瞭解的深度與廣度,也提升信仰的韌性與進步的超越性。」(第31天)因此,「與聖靈對話祈禱,不是尋求興奮劑,也不是尋求安慰劑。而是要與聖靈坦誠相見,環視四周處境,運用聖神恩賜的智慧克服苦難、超越障礙,回歸正道。」(第32天)

  最後,期望大家能學習這位求道者在結語所說的:「宗教是世界各地族群生命累積智慧的結晶產物。不同的族群與不同的生命歷程產生不同的宗教。然而,在不同的宗教中,很容易發覺彼此之間存在著共同的智慧,這部份作者將它們歸納稱之為『信仰』;不相同的部份就暫時保留,留待未來的認知與檢視。」及「從現代的社會結構的角度來看,宗教團體就是傳播生命智慧的體制機構,宗教信仰就是機構傳授生命智慧的課程內容。這些古老的生命智慧結晶,都是後人的撰述記載,必然有真有假,也常有侷限於特殊的處境與社會文化背景,都需要更多的生命歷程的經驗加以檢視。符合者就可以強化,出現矛盾者,就需要重新詮釋而產生與時俱進的智慧。」

  走在這人間天路歷程的人,作者自我的鼓勵,相信也會鼓勵著我們,如作者所說:「這個探索的旅程可以持續到生命的最後一口氣。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只能繼續學習、繼續思考下去,燃燒個人小生命的燭火,學習更多先知義人們留下的智慧,增亮族群大生命前進的道路。這是作者的許願,也是作者必須努力的修煉。」

  但願我們每一個追求台灣獨立、建立公義仁愛社會的工作者,都能像「求道者」一樣,經由敏銳的內省和反思來喚起我們內在和靈魂的自我意識,最終讓「永恆的現今」、基督的仁愛與公義,經由我們每一位像丁貴教授這樣的「求道者」,在「愛人如愛己,渡己從渡人」的實踐中,道成肉身在這塊台灣美善的土地上。



  這是一本科技人的生命經驗與心得。這裡的科技人是一個廣義的通稱,是指認為科學、哲學與神學不應該出現矛盾的人。相信可以透過哲學的邏輯推理,及相信科學研究對未知事物的發現,及對未知事物的神奇留給神學的創造。

  作者出生於貧苦漁村的無產工人家庭,從小對於生命的無厘頭充滿抱怨與無奈,但也平安成長,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冥冥之中似乎又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引導著生命的前進。這樣的生命經驗與理解,點點滴滴、片片段段,有的人選擇以自傳故事的方式記載下來,作者選擇抽離故事以抽象思維的方式留下紀錄,希望這種方式有助於台灣社會對未來生命本質的根本思考與建立,可以讓每個人都能透過將個人小生命有限與短暫的生命經驗與智慧共同累積,形成台灣人共同探討民族大生命價值與意義的模式。

  人類文明的知識發展似乎先有神學,再有哲學與科學的衍伸深入。作者的生命學習經驗剛好反其道而行。先學習哲學邏輯與科學,再學習神學。從小時候的「無神論者」轉變成「有神論者」。可以說,是科技人生命探索聖神存在的體驗心得紀錄,這是本書「生命神學」的名稱來源與用意。重點放在降低哲學、科學與宗教教義與傳說之間的矛盾。或者說,是以科技人的哲學與科學觀點來建立神學的觀點。

  既然這本書只是作者個人的生命經驗,短暫而有限是必然的,而且是主觀的。也許將來經過更多個人的檢視、補充與分享,而能逐步讓這些有限或不全的生命經驗,達到更圓滿完美的客觀性與時空超越性,減少每一個新生生命獨自對未知生命摸索的恐懼,更希望能夠形成台灣人大生命共同的文化認同與民族意識。

  本書撰述的方式是隨機靜思或學習的心得紀錄,沒有結構性的順序篇章,採取開放性的條列式記載,方便後續的增加或補充修正。作者在一生中認識兩位敬虔的一貫道傳道師,就是作者的岳父黃君答先生與妻舅蔡順義先生,他們基於他們的宗教信仰,奉獻一生,教導追隨者學習珍惜與奉獻自己生命的生活態度,讓作者讚嘆敬佩不已。謹以此書的出版紀念這兩位先賢溫熱不熄的生命光輝。

  作者於2008年底有感於身為台灣教授協會會長的社會責任而走上街頭帶領民眾反抗流亡政府黨國政權出賣台灣的政策,在激烈抗爭之間的喘息片刻,不免時常反覆自問: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為什麼需要由我來做?難道這是我命中注定的嗎?在街頭抗爭期間,因為有需要了解社會運動運作的原理與機制而接受「城鄉宣教運動(Urban & Rural Mission, URM)」的訓練。訓練中在牧師的帶領下有機會認識基督教的耶穌。發現我對生命感到困惑的問題,耶穌在兩千多年前就遇到了。問過了,而且做過選擇了。這期間,在一場URM高級班的訓練結束的行動計劃參與了「台灣公義行動教會(Taiwan Justice Action Church)」的創設,意圖模仿耶穌在街頭傳播福音的模樣,從體制內的教堂走到街頭上,為受到壓迫的弱勢者發聲。

  2014年作者自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的教職退休,到2016年黨國政權下台,街頭抗爭也接近尾聲,對生命的存在與意義再度激發作者的好奇心,而加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的處境查經班。這是一個可以自由發問與對話的聖經查經班,在黃春生牧師、柯怡政牧師與邱凱利教授的主持下,與資深的基督徒同學們對話,作者對生命的理解從基督教的神學理論學習很多,而有將這些心得加以記錄的必要。又因為作者的心得不是完全符合基督教的教義,可以說是一種比較前衛的看法,可能並不見容於所有的基督徒的傳統信仰,但作者無意挑戰各種宗教的信仰,本書的目的是對生命的議題提供一種現代另類的觀點,希望可以在科學、哲學與神學之間找到一個互不矛盾的見解,這是作者徵求由「前衛出版社」出版本書的原因。

  作者對生命神學的理解,主要是藉由查閱基督教聖經衍生的思考與理解,但不限於基督教的神學理念。所以作者邀請台南神學院退休院長王崇堯牧師、台灣神學院退休教授董芳苑牧師、濟南教會黃春生牧師、台灣公義行動教會柯怡政牧師,及台灣神學院邱凱利助理教授為本書寫推薦序文,重點不在於這幾位基督教神學研究的專家對作者個人的生命神學的主觀見解的認同與背書,而是對於作者有勇氣加入生命神學的探討給予作者的鼓勵。期冀本書的出版,能夠引發台灣社會從科學與哲學的基礎上來探討與理解生命神學,跳脫各種宗教既有的框架束縛。作者在此特別向這些牧長及前衛出版社的林文欽社長表示感謝。也感謝陳芷羚使用AI繪製插圖及編輯的校對編排。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463840
  • 叢書系列:新國民文庫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5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未知的實相有聲書第9輯
作者:許添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2-08-13
66折: $ 58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心靈的本質有聲書第 5 輯
作者:許添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6-07-01
66折: $ 660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輕鬆學好高中數學
作者:洪鋕雄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10-28
66折: $ 264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少年科學偵察隊CSI套書
作者:高嬉貞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10-28
66折: $ 1307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怪獸8號(13)
作者:松本直也
出版社:長鴻出版社(漫畫)
出版日期:2025-02-05
$ 87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請解開故事謎底【2025珍藏特裝組】
作者:花於景(雷雷夥伴)
出版社:原動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12
$ 594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壓克力流沙磚《特殊傳說》The Other Side
作者:護玄
出版社:原動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12
$ 630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長期買進︰財金教授周冠男的42堂自制力投資課
作者:周冠男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7-31
$ 355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不在意,更能隨心所欲
作者:何權峰
出版社: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22
$ 266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救了遇到痴漢的S級美少女才發現是鄰座的青梅竹馬8(完)
作者:謙之字
出版社:尖端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20
$ 198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讀建築的故事:建築詩人黎辛斯基探索人類史上百座經典建築的理念、技法與歷史
作者:黎辛斯基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
出版日期:2025-02-20
$ 622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藥師少女的獨語 (特裝版) 14
作者:ねこクラゲ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2-14
$ 187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