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耐人尋味的「狐狸的神仙」
陳珊珊
不愧是阿萬紀美子的作品,總是那麼的溫柔,那麼的善良。
由於阿萬紀美子被譯介到國內的作品為數不多,讀者或許對她並不怎麼熟悉。可是在日本,她可是頗負盛名的童話作家。許多作品,甚至被刊載在國小課本內,獲得日本小朋友的喜愛。她的文風細緻、溫暖且抒情,充滿了對大自然一切生物的關愛。有著「自然、動物與人類,大家都是平等、都是一體」的共生思想。其作品讀者跨越世代,不僅是小朋友,就連大人們,也為阿萬女士作品的魅力所吸引。
本篇故事是以小女孩理惠為主角,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來陳述。理惠和弟弟到公園玩,把跳繩忘在那裡,回去尋找,意外遇到一群狐狸,並和他們一起玩跳繩,後來她知道狐狸的跳繩正是自己的,不過當她看到和自己同名的小狐狸那麼興奮,且認真的以為,跳繩是狐狸的神仙聽到他的請求,特地送來的禮物時,理惠雖然心中有所不捨,但還是成全了小狐狸的「以為」。
「原來如此。原來姐姐是狐狸的神仙啊!嘻嘻嘻嘻……」
小健的話,為這可愛的「以為」,下了一個美麗的註腳。
看這篇故事時,我也深切的感受到阿萬女士對於這對姐弟行為舉止的描繪,是多麼的貼近小朋友的心。
當理惠起身要去公園拿回跳繩時,弟弟小健匆忙的把剩下的蛋糕,一口氣硬塞進嘴巴,跟過去說:「姐姐,我也要去。」
這個情形,相信只要是有兄弟姐妹的人,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對於我們大人來說,這是「不陌生」。而對於小朋友來說,這可是「理所當然」。而這「理所當然」,成功的引領小朋友進入到故事裡,參與了故事中的世界。
此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的插畫家酒井駒子。在日本,以其獨特畫風受到矚目的酒井駒子,除了從事繪本插畫的工作之外,還從事以和服為中心的織品設計等工作,可說活躍範圍非常廣泛。她以帶著些微雜訊、粗糙的油畫式觸感圖像,來詮釋這個帶著幻想色彩的故事,將整個故事氣氛烘托到了極致。雖然畫面看起來如同電視螢幕遭受電波干擾,帶著些微雜訊,有著粗糙的感覺,但不可不注意的是,其中人物的表情,及其一舉一動,是非常細膩且傳神的。例如:姐姐理惠慌忙的摀住小健嘴巴時的慌張神情;理惠被狐狸發現後,緊張到僵了臉,還帶著弟弟出來打招呼的那副勇敢模樣;狐狸們學會適合他們的跳繩技巧後,跳繩時那種滿足、愉快的神情;還有理惠甩繩子時,那個高興的笑容……越是仔細欣賞,越能體會那種粗糙中的細膩。再搭配上阿萬女士溫柔的文章,無怪乎這本繪本,會得到二○○四年日本繪本獎,並被選為日本二○○四年青少年讀書感想全國競賽的課題圖書之一。
另外,這本繪本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它書名的聯想與故事內容的差異所帶來的意外性。乍看書名,會直覺的以為這是和神仙有關的故事。再加上如夢似幻的圖畫,會讓人更確信它與神仙相關。讀者循著故事翻頁前進,走進一條長滿芒草的不知名小徑。漸漸的,傳來一群小朋友的歌聲——大波浪,小波浪,骨碌的轉一圈……
一翻頁,畫面所帶來的意外,是非常大的。因為,映在眼裡的,竟是一群跳著繩的狐狸!而這意外,也非得藉由圖像才能達到如此大的效果。這也正是繪本所能帶來,不同於文字書的樂趣之一。
繪本對於孩子們的用處,並不在於藉由它,能夠學習到多少個字詞,或是習得什麼大道理;而是藉由欣賞美麗的圖畫、優美的文字與故事,來培養孩子們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從繪本所獲得的感動,將跟隨孩子一輩子。它的功效,並非是即時的,但所帶來的影響,是長遠的。
*書中的「狐狸的神仙」,指的是「狐狸們信仰的神」,而不是「以狐狸形貌出現的神」。在日本人的泛靈信仰觀念中,神存在於萬事萬物,且不局限於特定形體;因此,書中狐狸們信仰的神可能是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故事的結尾,小女孩理惠意外成了實現小狐狸心願的「狐狸的神仙」,造成了一場美麗又暖心的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