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5 項符合

在愛之中告別:一段愛與失去的旅程

的圖書
在愛之中告別 在愛之中告別

作者:艾美.布魯姆(Amy Bloom) / 譯者:謝佩妏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4-08-06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普通級/ 初版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在愛之中告別:一段愛與失去的旅程

內容簡介

[ 伴侶之間原本無可奉告的勇氣道別 ]
他不只一次說:「我寧可站著死,也不願跪著活。」
他已經要我開始尋找方法。
「請把這一切寫下來。」我丈夫說。

★美國亞馬遜2022年三月選書
★《今日美國》冬季最期待好書
★《歐普拉雜誌》2022年最期待好書
★美國華裔女作家譚恩美、美國當代作家和編劇麥可.康寧漢盛情推薦

  ◆本書賣點
  ◆入圍美國圖書獎的暢銷作家艾美.布魯姆述說丈夫布萊恩向生命告別的過程。布萊恩因罹患阿茲海默症,決定遠赴瑞士的「尊嚴」機構,以人道方式結束生命。這本回憶錄使人心碎和難過,卻同時充滿愛、幽默和喜悅。
  ◆這不僅是一部回憶錄,更揭示了悲劇性的疾病,以及不受歡迎、但可以理解的決定。書中意味著無條件地照顧別人,同時讓你在準備好之際好好說再見。

  ◆內容簡介
  艾美‧布魯姆漸漸發現丈夫布萊恩的各種改變,比方提早從一份他熱愛的工作退休、疏遠親近的朋友、話題多半繞著往事打轉。突然間,兩人之間彷彿隔著一片玻璃,無法再像過去一樣彼此陪伴和深入長談。從核磁共振結果證實布萊恩確診阿茲海默症的那一刻起,他們再也無法逃避擺在眼前的事實,兩人的世界從此改變。

  這樣的診斷結果,徹底打亂布萊恩原本想像的未來。被迫面對現實的布萊恩決定,他寧可站著死,也不要跪著活。兩人相互扶持走過最後的人生旅程,並做出一個無比艱難而痛苦的決定——前往瑞士的「尊嚴」(Dignitas),在這個幫助人平靜而有尊嚴地結束生命的非營利機構安樂死。

  在這部令人心碎也難以想像的回憶錄中,布魯姆深入我們往往避而不談的人生片段,也就是生命的終點。她以動人而敏銳的筆觸,還有她特有的幽默風趣和坦率直言,描繪出一段令人難忘的幸福婚姻,以及打破疆界的愛。

名人推薦

  江盛 衛福部台東醫院婦產科醫師
  吳佳璇 精神科醫師、失智父親的女兒
  李茂生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名譽教授
  紀岳良 律師、諮商心理師
  張卉君 作家
  畢柳鶯 醫師、《斷食善終》作者
  許菁芳 作家
  陳乃菁 老年醫學專家、醫師(專文推薦)
  陳偉霖 《十年後我還在寫遺書》作者
  陳耀昌 醫師、作家
  楊月娥 資深媒體人、資深照顧者
  劉秀枝 國內失智症領航人、台北榮總特約醫師(專文推薦)
  劉紹華 醫療人類學家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
  尊嚴推薦

各界佳評

  理應是一個撕心裂肺的哀傷故事,但是作者艾美‧布魯姆用慧黠、冷靜、幽默的文字,把它寫成了一個悲喜劇、懸疑劇,高潮迭起又充滿了苦澀的美感。──畢柳鶯,醫師/《斷食善終》作者

  關於失智者的醫療決策、法律,乃至於死亡權的主張,始終是嚴肅的倫理與社會議題。作者的親身經歷,雖不符合台灣與其居住地的法律規範,卻帶給我們深深的觸動與省思。──吳佳璇,精神科醫師/失智父親的女兒

  在《死亡與生命手記》讀到的安樂死的一個小部分不足之處,在這本書中可以看到更完整關於安樂死的紀錄。主題雖然沉重,卻因為愛而變成一個美好的故事。──陳乃菁,老年醫學專家/醫師

  人無法決定自己的降生,卻有機會安排想要如何離世。作者艾美‧布魯姆帶我們穿越愛別離的浩瀚旅程,看見死亡如此孤獨,然而生命之旅有人願意陪伴和理解,得以在愛中告別,是最大的祝福。——張卉君,作家

  布魯姆極具揉合深淺和雅俗的天分,因此儘管本書的主題沉重無比,讀來卻別有一番樂趣。少有探討死亡的回憶錄如此充滿生命力。——《今日美國》

  《在愛之中告別》有如所有探討死亡的偉大著作,不以怵目驚心的數據和警語恐嚇讀者,反而除去安樂死的污名,使讀者更加珍愛和感謝自己擁有的生命。縱使一成不變的生活令人麻木,人到中年也因此鬱鬱寡歡,這本書卻喚醒了我們能跟心愛的人相守相伴的喜悅。——《華盛頓郵報》

  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到現在才讀布魯姆的小說……錯過她的作品是我的損失。一個溫暖、通透、對人世又愛又恨,而且筆調收放自如的紐約之聲,令人想起羅莉‧科爾溫(Laurie Colwin)、斯蓉‧克羅斯利(Sloane Crosley)、阿萊格拉‧古德曼(Allegra Goodman)和諾拉‧艾芙倫(Nora Ephron)。——德懷特‧迦納(Dwight Garner),《紐約時報》

  讀這本書完完全全是一種超越自我的經驗。《在愛之中告別》這部作品美得驚心,銳眼透視愛、生命與死亡,更可貴的是點出三者如何密不可分。讀完你肯定會感到心痛、不安,同時也會覺得心被打開,充滿希望。——麥可‧康寧漢(Michael Cunningham),著有《時時刻刻》和《末世之家》

  我在一趟長途飛行中一口氣讀完這本書,第一次覺得航程快得不可思議。這本重要的回憶錄令我肅然起敬。作者的精湛文筆讓我們深陷其中,並在最後一頁使我們宛如新生。——譚恩美(Amy Tan),《喜福會》作者

  《在愛之中告別》記錄了一對夫妻遇到的天大難關,是一部活潑輕快且令人著迷的回憶錄。作者坦承無諱地呈現兩人的婚姻生活,透過深情的眼睛描寫她認識的另一半,也記下她看著他逐漸遠去的痛苦煎熬。兩人對安樂死的堅定立場,譜成了一個充滿生命力的故事。——艾莉森‧貝克爾德(Alison Bechdel),《歡樂之家》作者

  深愛自己的伴侶,對生命的盡頭既好奇也憂慮的人,絕不能錯過這本美麗的著作。深刻、有趣、慈悲,最終也讓人獲得救贖。很好哭,而且是最美好的那種。——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愛的進化論》作者

  美國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交出的精彩作品……主題是死亡,因此結局無可避免指向死亡,但布魯姆筆下的故事充滿意外和驚喜,還有你讀過最誠實、最風趣,也最令人心痛的文字。——愛爾蘭作家羅迪‧道爾(Roddy Doyle)

  這則閃閃發光的愛情故事和善終指引是一部不能錯過的見證……讀過將永生難忘;若是你忘了,但願親近的人會替你記得。——《科克斯書評》星級推薦

  深刻動人地描繪出,愛在生命最艱困的時候會如何顯現。——《出版者週刊》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艾美‧布魯姆(Amy Bloom)


  艾美‧布魯姆的短篇小說集《來我身邊》(Come to Me)入圍美國國家圖書館決選;《瞎了眼也看得出我有多愛你》(A Blind Man Can See How Much I Love You)榮獲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提名;其他著作包括《因愛而生》(Love Invents Us)、《正常》(Normal)、《離去》(Away)、《愛神出沒》(Where the God of Love Hangs Out)、《幸運的我們》(Lucky Us),以及《白宮》(White House),多部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

  她的短篇小說收入《美國最佳短篇小說》、《歐‧亨利獎短篇小說集》、《斯克里布納當代短篇小說選集》及美國和海外其他許多選集中。此外,她也為《紐約客》、《紐約時報雜誌》、《大西洋》、《Vogue》、《O:歐普拉雜誌》、《Slate》、《Tin House》、《Salon》等雜誌撰稿,並曾榮獲美國國家雜誌獎。目前她在衛斯理大學教創意寫作,是夏皮羅-席維伯基金會贊助的教授。

譯者簡介

謝佩妏


  清大外文所畢,專職譯者。在大塊的譯作有:《為了活下去》、《3.3秒的呼吸奧祕》、《尋找母樹》、《就是走路》等。
 
 

目錄

在愛之中告別:一段愛與失去的旅程

第一部
第二部
致謝

推薦文 在愛之中道別:最有深度的愛情故事/劉秀枝
推薦文 不忌諱談死亡與失智,才能幫助我們在愛中告別/陳乃菁
 

推薦序

劉秀枝
在愛之中道別:最有深度的愛情故事


  好友戚謹文教授於二○二二年七月十五日送我這本當年出版的英文版《In Love: a Memoir of Love and Loss》,厚達二百二十四頁,並在書中貼上一張小紙條:「這本書是我讀過最有深度的愛情故事!好書和好友分享,您看完後請分享給有緣人。」我讀完之後,非常震撼,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我二○二三年一月七日的FB粉專,並且立刻把書轉送給失智症專家王培寧醫師。

  很高興「大塊文化出版公司」於二○二四年發行中譯本《在愛之中告別:一段愛與失去的旅程》,分享給更多的有緣人,並希望把我初次閱讀的心得當作本書的推薦文,正如我所願,我非常樂意推薦。

  本書作者艾美.布魯姆(Amy Bloom)是美國知名作家,也是心理治療師,之前的婚姻有三個孩子與四個孫女。她與布萊恩(Brian Ameche)於二○○七年結婚,住在美國康州,感情很好。

  故事從二○二○年一月二十六日、當他們飛往瑞士時開始,以倒敘的方式記述,六十七歲的布萊恩(一九五三年出生)在被診斷出輕度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後約一年,於瑞士蘇黎世的「尊嚴」(Dignitas)機構,選擇在自己還能做決定時,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他「寧可站著死,也不要跪著活」(I would rather die on my feet than live on my knees)。

  其實,布萊恩在被診斷出阿茲海默症之前的三年就陸續出現症狀,倒如忘掉他參加的讀書俱樂部的日期與朋友的名字,與朋友相約吃飯卻提早一個月赴約,逐漸無法做好工作,而不被「續約」(其實是解雇),答應要做的家事卻忘記做等等,種種異常的行為惹惱了艾美,以致她說「我真想殺了他」(I want to kill my husband),其實是愛之深。

  在症狀出現後一年半,布萊恩六十六歲時終於看了神經內科醫師,被確診為初期的阿茲海默症,但之後症狀持續惡化,甚至不記得孫女的名字。

  基於尊重布萊恩的「死的權利」(the right to die),艾美開始替他尋求死法,有朋友甚至願意提供車庫讓他以一氧化碳中毒,或乾脆槍殺他,但這種種方式都會被判謀殺罪,而不可行。

  以布萊恩的情況,在美國也沒有合法的死法,於是經由朋友幫忙,艾美找到了位於瑞士蘇黎世的「尊嚴」機構,而且符合條件。

  符合「陪伴自殺」(accompanied suicide)的基本條件包括:心智健全(sound mind)且要有醫師記錄,至少要一萬美金費用,且能飛到蘇黎世等。到了蘇黎世,還需經過「尊嚴」機構內的醫師的兩次評估,確定患者的心意已決,而且患者隨時可以改變心意叫停。最後藥物是要患者自行喝下,醫護人員不會在旁邊。

  謹文說:「我當時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心中想的是人生最難的就是跟親愛的說永別,作者心中充滿了愛和不捨,所以這一段告別歷程中的一頓飯,在蘇黎世牽著手散步,生活中看似平淡無奇的互動卻成了永恆的思念。」

  雖然是愛的故事,讀起來卻很哀傷,難免會想:為什麼才罹患輕中度的阿茲海默症就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是否太早了?但等到症狀嚴重時,也許就無法自主或無能力做決定?然而,一定要提早結束自己的生命嗎?不能表明意願,到嚴重程度時只接受緩和醫療就好嗎?

  這種醫學倫理議題,沒有對錯,只有基於對人的尊重以及不傷害他人為原則。因此,作者在一開始即引用布萊恩的話:請把我的故事寫出來。

  (本文作者為國內失智症領航人/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陳乃菁不忌諱談死亡與失智,才能幫助我們在愛中告別

  身為老人醫學科醫師,失智症是生活日常,並不讓我害怕,反倒是怕在診間聽到長輩這樣說自己:「活這麼老,怎麼不死一死。活著真沒意思。」他們的表情灰心喪氣,可等我回顧一下他的病史,往往沒發現什麼大問題,沒罹患影響心智能力的疾病,甚至連衰弱跡象也沒有。

  年長者喊著想去死,但這種話晚輩可不敢接,更不敢主動問,於是我的診間常出現另一種與死有關的狀況,例如家屬會焦慮地問:「陳醫師,媽媽反覆住院,肺積水,營養不良,體重只有三十二公斤,我要怎麼幫媽媽增強免疫力啊?」

  我翻看病歷後說:「你媽媽已經九十二歲,身體又已經走到這樣的狀況,你們有想過依照媽媽的意願來處理嗎?她是希望順其自然,還是急救到最後呢?」

  家屬一臉茫然,「我不知道她的意願是什麼,她沒有清楚交代過啊。」接著又囁嚅地說:「我想,應該是不希望過多的醫療介入──可是我不敢做決定,萬一我猜錯了或者家人反對呢?」

  這些都是身處高齡醫療第一線的醫師每天要面對的狀況,而我也只能一遍遍感嘆,我們的文化談了好多愛、尊敬、責任等家人相處之道,就是不敢光明正大談死亡。但死亡是每個人自出生後就開始面對的事實,死神帶走的也不只是老年人,所以我總覺得:死亡不該是一種忌諱,家人間應該要能好好地談如何告別生命,讓這個難過的人生關卡轉化為成熟圓滿的最後成績單。

  當然,談死亡不容易,特別當死亡牽涉到心智逐步退化且又無可逆轉的疾病時,病人與家屬心中巨大的恐懼定然存在,幸好世上還有書,特別是這本書的作者艾美.布魯姆(Amy Bloom)清楚地寫下,「人人都避談死亡,但有生就有死。」她用自身的故事,幫助我們透過閱讀,來理解站在死亡陰影下要如何思考和面對,這本書就是這樣一種珍貴的存在。

  這本書一開頭就讓大家知道,這是個失智症患者邁向死亡的過程,可是繼續讀下去,就會發現這段旅程不只關於失智和死亡,更多的是相愛與相知。文字的巧妙安排讓閱讀變得輕鬆又溫暖,不像是閱讀一板一眼、艱澀難懂的衛教手冊,讀者理解的不只是如何安排以及進行安樂死,更多的是家人間如何互相照顧與支持。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包含在內)的患者會在退化的過程中漸漸失去很多能力,但這過程不一定只有喪失,只要我們換個角度想,過程必有獲得,而這本書就是陪伴著罹病丈夫的妻子所書寫的過程,她把尊重病人的意願並且協助執行到最後的過程寫下來,她難免感覺孤單並反覆詰問自己,例如書中這樣寫:「有時我會憂心地想,一個更好的(肯定跟我截然不同的)妻子應該會一口拒絕,堅持不讓丈夫在身體衰頹之前離開人世。儘管我覺得支持布萊恩的決定是一件正確的事。但要是他可以自己安排所有的事,我只要當一隻順從的小鴨,跟在他後面,我心裡應該會比較好過,過程也比較輕鬆。當然了,要是他可以自己安排所有的事,那他就沒有阿茲海默症了。」我相信透過這個過程,作者更清楚地看懂生命中的輕重緩急。

  失智症已是高齡化浪潮下的台灣要面對的重大挑戰。當然,現在台灣即使有呼聲,但確實還沒有合法安樂死的制度,所以我們必須更認真地提早討論「假如有一天面對死亡,你想怎麼做」這樣的重要議題。藉由討論,能理解家人間的想法,更能鼓勵我們在有生之年好好相伴、互相理解,日後所愛之人面對生死關卡時,盡可能協助他們依照自己的意願來處理。

  作為醫師,我習慣性注意書中描述病情的段落,例如書中描述醫師詢問病人為什麼想結束生命,病人想了很久都難以回答,不是因為不會回答,而是因為他忘了「阿茲海默症」要怎麼說,他不時會用類似的字詞來代替,就是說不出正確的發音。可是到最後,在決定要接受安樂死時,病人已經忘記孫女的名字,把各種日期混淆,還會在超市裡迷路,卻還是可以正確說出自己的病名。

  這樣的現象正是失智症患者常見的表現之一,所以希望大家在閱讀這本書來理解死亡時,也能多理解失智症。對我來說,失智症患者的表現各有不同,什麼會忘記、什麼能記得,可說幾乎沒有準則可言。但每一名患者,不論程度如何,都依舊是活生生的生命,就和世上所有人一樣,他們會想被愛、被關心,想過開心的日子,想保持自己的尊嚴。

  我想人生不論長短,都是觀察與學習的過程。經由這本書,我們看到作者與她的丈夫和家人、親友是如何應對失智與死亡,重點當然是夫妻之間如何互相尊重與陪伴、直到離世的過程。我希望大家可以從中思考,如果是自己該怎麼抉擇,更希望每一個人都能看見失智照護並非只有黑暗面。只要我們有勇氣面對,以智慧來思考,不吝於陪伴,那麼不論在哪個階段,我們都能找出克服困難的方法,也會讓我們更珍惜活著的時光,正如這本書最後提醒我們的:在活著的每一天緊緊相依,互相支持。

  (本文作者為老年醫學專家/醫師)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483411
  • 叢書系列:Mark
  • 規格:平裝 / 360頁 / 14.8 x 20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拈花對天窗:龔顯榮詩集
66折: $ 165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懂生,才懂死
66折: $ 251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1書+1日記】3分鐘未來日記:寫下的願望真的都實現了!
作者:山田弘美、濱田真由美
出版社:方智出版
出版日期:2021-11-01
$ 252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SEXY BODY誘惑誌 11月號/2024 第92期
出版社:曖維多媒體廣告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5
$ 206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素食者【亞洲首部榮獲國際曼布克獎作品】
作者:韓江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23-05-10
$ 300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成了鬼家人的他備受寵愛(1)
作者:五梅えるこ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1
$ 111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滿洲鴉片小隊(04)
作者:門馬司
出版社:尖端漫畫
出版日期:2024-11-20
$ 170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制度基因:中國制度與極權主義制度的起源
作者:許成鋼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24-11-13
$ 750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戀上換裝娃娃 13 (首刷限定版)
出版日期:2024-11-14
$ 190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