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命在天,立命在己
袁了凡,本名袁黃,是明朝時期江蘇吳江人,有次他在慈雲寺結識了一位孔姓老先生。孔老先生曾得到宋朝邵康節先生真傳皇極數,所以精通命數推算。孔先生替袁了凡推算命裡所注定的數,他說:「在你沒有取得功名做童生時,縣考應該考第14名,府考應該考第71名,提學考應該考第9名。」到了第二年,袁了凡三處的考試,所考的名次果然和孔先生所推算的完全相符。
孔先生又替袁了凡推算一生的吉凶禍福,並斷定他命中沒有兒子。這些話袁了凡都一一記錄下來,並且牢記在心中。從此以後,凡是碰到考試,所考名次先後以及官職陞遷等等,無不一一應驗孔先生的推算。袁了凡因此認為,何時生,何時死,何時得意,何時失意,都有個定數,一切都是天定的,沒有辦法改變。
後來袁了凡認識了雲谷禪師,在雲谷禪師點撥下,認識到一個人的命數其實是可以改變的。一個極善的人,儘管他命中注定吃苦,但是他做了極大的善事,這大善事的力量就可以變苦成樂,貧賤短命變成富貴長壽;而極惡的人,儘管他命中注定要享福,但是他如果做了極大的惡事,這大惡事的力量同樣可以使福變成禍,富貴長壽變成為貧賤短命。所以,造惡就自然折福,修善就自然得福。從前各種詩書中所說的,原來都是的的確確、明明白白的道理。袁了凡原來號「學海」,但是自從那一天他明白了立命的道理,不願意和凡夫一樣,所以改叫「了凡」。他從以前的糊塗隨便、無拘無束,變得小心謹慎、戒慎恭敬,即使是在暗室無人的地方,他也警醒自己不要做錯事而獲罪於天。碰到別人討厭他、譭謗他,他也淡然處之,不與計較。
在他與雲谷禪師見面的第2年,到禮部去考科舉。孔先生為他算命,應該考第3名,哪知道居然考了第1名,孔先生的話開始不靈了。孔先生沒算到他會考中舉人,哪知道秋天鄉試,他竟然考中了舉人,這都不是他命裡注定的。從此,袁了凡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努力自省改過,盡力修身積德行善。結果真是「斷惡修善,災消福來」。袁了凡於辛巳年有了兒子,取名叫天啟。後高中進士,官至尚寶司卿。53歲那年也並無災難,甚至連一點病痛都沒有。享壽74歲。袁了凡寫了4篇短文作家訓,名「戒子文」,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效驗。並且以他自己改變命數的經驗來「現身說法」,這就是後來廣傳行於世的《了凡四訓》。
生活中有很多人將自己的不幸歸結為命運的不濟,認為自己就是命運的棄兒。可是,那麼多從不幸走向成功的人,他們的條件比你的條件更好嗎?拿他們的成功與你的失敗相較,你是不是更應該反省自己的得失,去改變自己?《了凡四訓》告訴我們,個人的努力永遠都占主導地位,你的努力永遠決定著你的成就。
祝福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