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自我認識與認識他人
不由自主與自我覺察--我們如何避免身不由己?
不可理喻與兒童自我狀態--那些喜歡發飆的人
不知不覺與潛意識--你能夠意識到的東西到底有多少?
嚴防死守與心理防衛機制--我們天生自帶多少心理衛兵?
渾然不覺與壓抑--你有多少自己不知道的過去?
拐彎抹角與防衛機制--有些話為什麼不可以直說?
代人受過與代罪羔羊理論--不遷怒就不會有代罪羔羊
見仁見智與投射作用--你只看到了你能看和想看的東西
作白日夢與白日夢--誰說白日夢不可以化作現實?
矢口否認與否認--你今天「說謊」了嗎?
歲歲平安與抵消--這算迷信還是民間的「壓力調節法」?
倚老賣老與退行--為什麼我們的敬老傳統正在變弱?
文過飾非與合理化--阿Q精神的是與非
心口不一與反向作用--誰說口是心非就一定是虛偽?
化繭成蝶與昇華作用--你天生擁有的浴火重生力
風趣橫生與幽默作用--你是那種有生活態度的人嗎?
百無禁忌與去聖化和再聖化--我們對敬畏的需要超過了
防禦機制--不去糾結第一反應,只須跟上第二反應
不假思索與制約反射和習慣--現在你養成習慣,將來習慣養你
察言觀色與人際敏感--你會見機行事嗎?
打鐵趁熱與記憶遺忘曲線--及時複習到底有多重要?
杯弓蛇影與心理現實--客觀現實為什麼很難被客觀感知?
刻骨銘心與情結--為什麼「心有千千結」?
輕諾寡信與生存姿態--為什麼他或她總是食言?
勝券在握與控制錯覺--你確信你真的可以確信嗎?
初生之犢與前額葉皮質區--為什麼青春是一道坎?
息事寧人與公平理論--為什麼並非所有的息事都可以寧人?
一飯千金與社會交換--除了物質,你還可以與人交換什麼?
第二部分 自我接納與接納他人
惻隱之心與同理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見賢思齊與觀察學習--成長是可以有捷徑的
從化干戈為玉帛與到衝突與和解--接觸是化解衝突的王道
日久生情與曝光效應--日久為什麼會生情?
相敬如賓與家庭界限--親密有間(關係非常密切而毫無隔閡)關係長
事後諸葛亮與後見之明偏誤--別總在事後給別人添堵(讓人心煩)
東施效顰與認同--東施效顰何錯之有?
和而不同與人格特質--那值得期待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第三部分 自我成長及與他人共同成長
一日三省與自我監控--內在美是如何煉成的?
子承父業與職業認同--享受人生,從尋找職業認同開始
勿以惡小而為之與功能自主--小惡是如何升級為大惡的?
社會心理學角度看孟母三遷--純粹曝光效應與社會影響
破罐破摔與預言的自動兌現--破罐子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
胸有成竹與自我效能--想成功,就要先相信自己能成功
度日如年與等待時間知覺--當等待時間被我們轉換為體驗時間
逢凶化吉與創傷後成長--集體創傷後節能且高效的個人成長法
兵來將擋與問題解決--生活就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
魚和熊掌與心理衝突的管理--要「魚」還是要「熊掌」?這是一個問題
克制情緒與情緒管理--人人都喜歡能管理自己情緒的人
鮑魚之肆與刺激回避和自我控制--我們為什麼要遠離烏煙瘴氣的環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環境決定基因表達--選擇環境,選擇自己
功到自然成與刻意練習--「功到自然成」是有前提的
以貌取人與外貌魅力偏見--請對自己二十五歲後的長相負責
錙銖必較與互惠利他--斤斤計較會讓你失去什麼?
吃虧是福與延遲享樂--吃虧是福,不吃暗虧
公序良俗與優勢性格說--性格決定命運,而你可以決定你的性格
羞惡之心與道德焦慮--我們對道德的需要遠超過道德對我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