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書人的一本詩集
作者:方聲
出版社:允晨文化
出版日期:2024-10-05
語言:繁體書
|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聽書人的一本詩集 內容簡介
方聲透過自己的意識編織思緒,在逐漸失去視覺的過程,現實世界成為遙遠的鄉愁,沉澱的情感轉換成娓娓的詩歌敘述。這種與現實世界的隔離,提供一個觀賞的角度,形成文學的美感距離。方聲很少埋怨個人的困境,他更多省思自然、環境,以及政治與文化的議題。他對香港的反送中、烏克蘭戰爭、霧臺原住民文化保存,遙遠他方的議題都成他心中的焦點,遠處的吶喊成為他心中的回聲。——陳昌明
本來不寫詩也不懂得詩為何物的我,二十幾年前忽然看見月迷津渡下一步便踏入安藤忠雄建築語言的中庭水池;在十字路口大小車輛混在一起的聲音之流,整座圖書館藏書是背脊對著我的知識城堡、煙火有聲卻不掉落、愛人的臉永遠年輕、所有人都戴上同一暗黑的面具⋯⋯,而我這弱視者的視野必然會是詩的國度,所以,我開始敲打鍵盤,召喚詩魂,水到渠成的寫起年輕時不曾想像的詩來。因為,盲人是善於等待人間天使如詩人之於繆思。——方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方聲
本名方中士。1960年生於臺灣屏東市,現居台南市。輔仁大學中文系、高師大國文所畢,曾任教屏東美和護理專科,現任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開授課程:國文、哲學與人生、公民社會的正義實踐、跨越文化偏見與歧視的批判思考。曾獲文建會文薈獎、瀚邦文學獎、教育部全國文藝創作獎、林榮三文學獎、星雲全球華文散文獎等;創作短篇小說、散文與現代詩;除因二十餘年重度視障特殊經歷與視角的抒寫外,特著重個人回應環境變遷的反思當代文明主題的書寫。
繪者簡介
童琳茜
教育工作者,熱愛繪畫更勝於教學,覺得繪畫就跟寫詩一樣是在提煉生活的日常。
Email : linchein@gmail.com
目錄
推薦序—走向默思冥契的世界 ◆ 陳昌明
自 序—《聽書人的一本詩集》
見與不見之間
不會是最後的秋季
如夢令
盲人的生活與他的時代
愛人的眼眸如月光《秋水》
神的孩子都看得見
盲人是擅於等待的
盲人與他的月光
聽說
被除魅的神喻
紅玫瑰與白玫瑰
看不見就用心諦聽
聽見這世界
時光的影子
一個人的秋光
午後淺眠老人
末班公車
老貓不做夢
沙丘記憶
記憶沙丘
泅泳夢境
給時間
紅塵滾滾
我的葡萄梅酒
送走一見鍾情的漫漫長夜
時代之聲
詩人的島國身世
未來的荒涼酒館
白衣天使在人間
她和呼吸鞦韆之間
折返點之前
沒有戰爭的日子還沒到來
受難記編年
給未來孩子一片無遮攔的天際線
黎明前的自由廣場
凝視遊民的浪犬⋯
大疫之年的時光變奏曲
那一年之後
我換了聲音
扛旗少年石膏像
面具哲思
香港離恨天
海濱少女青銅像
沒有菸抽的日子
落在基輔每一街道的炮彈也落在他身上
也給我一張白紙吧
海洋擁抱的我
老人與海不無聊
海灣潮音
詩和辛波斯卡〈有孔蟲〉
鸚鵡螺的嘆息
島國四境
瑪麗亞的密碼
鯨之聲
鯨之世
鯨之落
不容易回家的路
女巫給拉瓦克族人的叮嚀
有風自霧臺山谷升起
從大島到小島
詩想南方的更南方
歌頌魯凱撞上月亮的大樹
這麼說的耆老
向一位退休歷史教授致敬
我們以為所有人都知道—沒有人是局外人
序
推薦序
走向默思冥契的世界
陳昌明
看不見就用心諦聽
群山退得更遠些
藍天淡得更開闊
白雲不動如貼上的棉絮
月芽兒躲入黑幕的更深處(〈看不見就用心諦聽〉)
哥白尼著名的《天體運行論》提出地動說,影響天文學的革命,他認為宇宙的中心不是地球,而是太陽。哥白尼有一篇奇特小文章,提出光的宇宙論,光的天文學。哥白尼談到太陽,將之稱為世界的眼珠,宇宙的精神或主宰。這是哥白尼的隱喻敘述,他提到「星球圍繞著一隻光的眼睛旋轉,而不是圍繞著引力巨大的天體,目光是宇宙的本原。」他把可見的眼睛當成宇宙的本原,是對視覺的極度推崇。然而,後世知道太陽也不是宇宙的中心,而眼睛更不是宇宙存在的本原。西方宗教裡,上帝說要有光就有光,光不是宇宙存在的本原,上帝的意識才是。而詩人在作品中,就如上帝的存在,他的意識就是世界的光。法國著名美學家朱利安說:
如果思想能令意識突破邊界
詩將帶你的身體一起移動
方聲透過自己的意識編織思緒,在逐漸失去視覺的過程,現實世界成為遙遠的鄉愁,沉澱的情感轉換成娓娓的詩歌敘述。這種與現實世界的隔離,提供一個觀賞的角度,形成文學的美感距離。朱利安用「間距詩學」取代「美感距離」,說明繞道遠方,才能重新認識「熟悉」的事物,透過意識帶著我們身體移動,重新認識我們的現實。方聲很少埋怨個人的困境,他更多省思自然、環境,以及政治與文化的議題。他對香港的反送中、烏克蘭戰爭、霧臺原住民文化保存,遙遠他方的議題都成他心中的焦點,遠處的吶喊成為他心中的回聲。盲者身體的不自由,反而讓他重視自由的可貴,對於極權統治有深刻的省思與反感。〈我的葡萄梅酒〉:
我曾看過吹動大麥的風如浪的起伏
幸福就在自由的追求與勇敢的生活
如我自由的調和葡萄梅酒
作者說「盲人只住在自身專注傾聽的世界裡」,這個專注的世界提供詩語言的煉金術,詩的語言成為夢想的語言,一種心靈意識的母語。「木造老屋前院一尊貓石雕像,不用擔心有誰會偷走我夢裡的老貓,在這小城才有夏日午後長長的夢。」(〈老貓不做夢〉)現實生活或許可以支離破碎,寸步難行,作者隱身在詩的夢想國度,成為可依託的存在模式。詩人的夢想國度與現實世界,進行波瀾起伏的交流,將所有的記憶與夢想投往未來,並構成現在的存有形式。「每天一睜眼便在見與不見之間,看著與明眼人不同的世界,而這就是詩」(〈作者 序〉),看不見就用心聽,於是作者可以聽見遙遠處鯨魚的呼吸與傳達的波弧,可以聽見魯凱少女唱起情歌,唱起有風自霧臺山谷升起的歡喜。進入明眼人看不見或無能看見的世界,打開思想的皺褶,突破肉身的束縛,登臨默思冥契的世界。這建構出作者自己的一條途徑,一條懷抱鄉愁歸鄉的道路,有一種復根反本的自在,是我非常喜歡的感受。〈老人與海不無聊〉:
他們有為了吃魚而釣魚的自由
因為聽得見海面上的微浪對陽光輕聲細語
看得見東方海面初升的月光如酒後的桅杆
慶幸還有力氣推排筏下海的卵石灘
不用愧對那隻又舔出整尾魚骨頭的貓
詩中明顯引用了海明威《老人與海》的典故,但又有與原著小說不同的舒緩與自在,可以在詩的夢境中倘佯,這讓我們精神上有所依託,像海德格說的,人生勞苦,但可以詩意地安居在這大地上。
自序
《聽書人的一本詩集》
年過六十才聊發出版詩集的少年狂?不管是錯過完成第一首詩的十七歲,抑或追趕人工智慧也能寫詩的趨勢,我只能用已沒人理會的存在主義態度來說服自己出版這詩集的意義,更何況還真的有允晨文化廖志峰總編的支持壯膽。
但我的創作在這當下真的有出版的必要嗎?我偏愛寫詩的荒謬能勝過不寫詩的荒謬嗎?有盲詩人所寫或詩寫盲視的獨特性而值得成為紙本的《聽書人的一本詩集》?
經過四處尋訪名醫,拿自己的眼球組織當診治實驗品,頭臉甚至腦門扎針,高單位維他命和葉黃素,自然療法到順勢療法到導引氣功到偏鄉某某師父、仙姑、道長從各方面逼近誘引,其中有的還露出與我物質無神論立場迥異的魔法師長袍的一角,而終於成就了眼鏡行老闆賺不到我徒勞無功的錢。
二十幾年前從四處張望的徬徨中,正視並承認視力無以回天:放下不再能目視翻閱的紙本書,讓自己在黑絲絨的夜空縱覽點點星辰如細微的銀河星鑽,接納自己已是美國「法定盲」的弱視者,忘情於有聲書的聲音之河,讓視讀的文字離我而去,不必用鼻尖頂著紙頁如傳道的牧師捧著看不透的聖經。
難以為外人道的弱視視野會看見疏離與孤立,感覺他人的眼裡我可能是怪胎、孤僻、裝腔作勢與愚蠢,我出入明眼人所設定的世界時,不可能完好如初;不管是在成列小吃攤問你們賣甚麼或問公車司機這是幾路車或問路時,被明眼人指著他們所見的大字說「那麼大的字你不會自己看哦」,甚或已亮出身障手冊,接受半價或全免票價社福資源時竟被窗口內推出的紙本登記簿給楞住,我像個壞了大人的認知般推回登記紙簿說「請幫我填寫吧」。鍛鍊詩的語言有陌生化的修辭,這豈不就是我走過繁花似錦的百貨商場、色彩繽紛的市集卻一無所見?
於是,本來不寫詩的我竟活生生的進入詩的國度,因為,盲人是善於等待人間天使如詩人之於繆思。沒錯,盲人的確是善於等待的,也都自然是善於與內在自我對話的詩人,因世界一下子成了盲人的鄉愁,除了怎生得黑外,清醒著,與明眼人有不同視野。
每天一睜眼便在見與不見之間看著與明眼人不同的世界,而這就是詩,如風之於渴望揚帆四海的船。而弱視的苦楚,可以是詛咒但也可以是恩典;因為詩人能看見與人不同世界的詩眼,而弱視者只不過是比詩人在現實上早走了一步而已。
本來不寫詩也不懂得詩為何物的我,二十幾年前忽然看見月迷津渡下一步便踏入安藤忠雄建築語言的中庭水池;在十字路口大小車輛混在一起的聲音之流,整座圖書館藏書是背脊對著我的知識城堡、煙火有聲卻不掉落、愛人的臉永遠年輕、所有人都戴上同一暗黑的面具⋯⋯,而我這弱視者的視野必然會是詩的國度,所以,我開始敲打鍵盤,召喚詩魂,水到渠成的寫起年輕時不曾想像的詩來。
是的,盲人真的是善於等待的。我毅然放棄視讀而轉為全然聽讀,不再眷戀文字圖像,由怎麼也擦不乾淨的視窗往外看,迷霧裡冒出的車與人,撞上我小腿肚的吉娃娃與會讓我跳開的小孩。是的,我生活中無時無地不是詩的荒謬。
我從來沒期許自己也沒人期許我寫詩,可一位平行於明眼人建構世界的弱視者因其見與不見之間的尷尬,這本來就是詩人的生活。在不讓生活一下子成為生存的壓力下,集中心力優先學習電腦語音報讀軟體、儘可能準確又快捷的中文輸入法、製作授課大綱與教材簡報、智慧型手機旁白手勢;讓自己退回童稚的無知,像個小孩般學搭公車、用手杖、上網、分辨鈔票紙張大小、把雲端上盲用圖書數位檔下載到隨身攜帶的聽書機裡,成了對著手中的一杯熱茶想像來日如何斟滿的杞人⋯⋯。
視障讓我擁有社會弱勢底層的視角,不以目視後,更能看穿文明人的虛偽與野蠻人的真誠,看穿了壟斷國家權力者的空洞內在,虛矯的遮掩,文字文明的自毀衝動和非文字文明的與自然萬物生息合一。我在學會了以報讀軟體中文聽打後,一邊熟練電腦操作一面以寫散文與小說來練習打字,作品拿來投稿文學徵獎,竟也陸續得獎,後來才能以這些獲獎作品編纂成《告別微光海岸》(允晨文化,二〇二一),書出版後,筆電檔案裡還剩藏得很深的詩作,我竟然有使命感的想以視障者的角度書寫的作品也都為一帙,希望這詩集能成為放上台灣文學花園裡的一小盆百合花,遂將自二〇一二年以來曾發表與未發表的詩作編為《聽書人的一本詩集》,共分六輯:
一、 「見與不見」:寫弱視者的所見所感,身體成了世界的中心,而世界逐漸成了他的鄉愁。
二、 「時光的影子」:弱視者的異樣視界,光影、色彩甚至是時間感,都與昔日明眼人狀況不同。
三、 「時代之聲」:身心障礙者因這時代的科技與社會安全網得利,因而對科技文明的發展會多一點憂慮與省思。
四、 「那一年之後」納入幾首二〇一九年香港反送中運動事件的回響,進而擴及個人與國家的重大紀事。
五、 「海洋擁抱的我」:以我岸上觀海的情感寫我島國的身世與美好。
六、 「不容易回家的路」:回應原權運動,肯定原民復振文化自主與尊嚴的努力,我以為尋回非文字文明中與萬物共生並存的智慧,是未來人類的指引。
如上分輯,並無明確的分類依據;詩的字數少篇幅短,符合盲人與世界隔離下的創作限制,本以為能把錯別字降到最少的可能,經特別央求來協助編校的友人,又幫我掃除了幾個一看便知訛誤的錯別字。如此這般投注心力和時間,集眾人之力,始得此詩集的出版,得感謝的人太多如我仰承太多幸運的包容與肯認。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494103
- 叢書系列:生活美學
- 規格:平裝 / 248頁 / 15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
|
| 作者:澤圓 出版社: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6-01 66折: $ 218 | | 作者:覃宜明 出版社: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3-01 66折: $ 238 | | 作者:陳磊.半小時漫畫團隊 出版社:日出出版 出版日期:2023-08-30 66折: $ 950 | | 作者:許添盛醫師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21-03-05 66折: $ 660 | |
|
| 作者:丹.馬特爾 出版社:一起來出版 出版日期:2024-09-11 $ 363 | | $ 97 | | 作者:竜樹諒 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公司 出版日期:2022-07-01 $ 323 | | 作者:林熙 Brett Lindsay 出版社:如何 出版日期:2024-03-01 $ 300 | |
|
| 作者:張友漁 出版社: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20 $ 270 | | 作者:シロノマヒロ 出版社:未來數位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22 $ 261 | | $ 126 | | 作者:良品編輯 出版社:良品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1-20 $ 13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