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4.8星超高評價,最實用的品種犬工具書
DK最長銷的寵物圖鑑《終極狗百科》十年來第一次修訂
更新犬類馴化過程的描述、國際標準犬種名稱、特徵描述與飼育觀念
收錄超過430個正式犬種及變種,近2000幅照片,絕對是史上品種最齊全、內容最完整的狗百科圖鑑
●完整收錄KC、FCI等國際畜犬機構認證的正式犬種與變種超過430種,為辨認犬種、釐清近似種提供最佳參考標準。
●收錄雪貴賓、博士奇等近年最新、最熱門的品種間混種犬。
●每一品種皆附標準體態照片、特徵描述,說明品種起源、行為習性、飼育要點。
●介紹狗的基本分類、培育過程與文化歷史,以及各種名留青史的精采故事,剖析數千年來人與狗的親密關係。
●詳細說明狗的飼育、教養與訓練需求,讓讀者知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狗。
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不同的犬種有不一樣的個性、性格,同時深入人類社會、扮演許多重要的角色。比如作為警犬的德國狼犬、導護盲人的拉不拉多犬、甚至有許多小型犬受過專業訓練,擔任起狗醫生,打開許多病患的心房!
這本重量級的狗百科全書,從狗的歷史、演化與解剖學開始,一路介紹狗在藝術與廣告、運動與服務、宗教與文化,乃至於影視文學作品中的角色。接著進入全書的重頭戲:全球犬種完整名錄,從古老的原始犬、工作犬、陪伴犬、獵犬到玩賞犬,全面涵蓋超過430個品種狗的性格、標準體態、特徵、照護要點、健康資訊,讓你對各種狗有更深入的了解。最後以專門章節說明狗的教養、訓練方式,與馴犬師的專業建議。
《終極狗百科》全新修訂版以2000幅照片與翔實的資訊,是每位飼主、愛狗人士、甚至專業育犬者的必備指南。
作者簡介:
DK出版社(Dorling Kindersley Limited)
創立於1974年,40年來已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圖文書出版社。DK圖書除了強調知識性,更以「革命性的美術編輯」著稱,以高度視覺化、圖表化、圖像化的版面設計,製作出有「紙上博物館」之稱的各類成人與兒童圖書,平均每頁的設計成本是其他出版社同類書籍的十倍以上,其中又以「去背圖像+全白襯底」的圖解手法最為獨特,這些圖像以多變的視角呈現解說主題,時而宏觀、時而精細,或者搭配資訊圖表,與紮實的文字緊密結合,實踐「終身學習」的出版理念。
譯者簡介:
方淑惠
臺灣師大翻譯研究所碩士,譯有《愛,小時光》、《尋水之心》、《生命中的燦爛時光》等書,是個喜歡動物的大媽。生命中有四分之一的時光有一隻曾經是流浪犬的可愛短腿長毛混種犬相伴。
孫曉卿
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從事英中口筆譯工作逾十五年,人生至今五分之一的時光曾有四隻中型犬日夜相伴,近來則與街貓建立了若即若離的關係。樂於透過口筆譯形式傳達知識,譯作包括《世界名犬飼養與選購──大型犬》、《新撒旦時代》、《SOHO別當打卡的豬》、《跟愛麗絲說悄悄話》等。
蘇子堯
臺灣師大翻譯研究所碩士,臺灣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系學士,曾任國中教師、組長、主任。譯有《愛我,就不要控制我》、《南瓜計畫》、《精準預測》等書,擁有每隻貓都愛趴上來的大肚子。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狗的基礎知識
狗的演化
據估計全球約有5億隻家犬,這些家犬全都有血緣關係。灰狼位於犬類演化樹的根部,所有類型與品種的狗都是由灰狼演化而來。遺傳學者已經發現,從去氧核醣核酸 (DNA) 來看,狼與狗的差異微乎其微。雖然天擇造成了某些變化,使得不同類型的狗各有差異,但人為因素的影響比天擇要大得多。可以說今天數百種狗全都出自人類的選拔育種。
狗的起源
狼的馴化不太可能是偶發的單一事件,而是在不同時間及各個不同區域中反覆發生。全球各地都有人狗同葬的考古證據出土,分散在中東(據推論可能是最早開始馴化狼的地點之一)、中國、德國、斯堪地那維亞和北美等相距很遠的區域。直到最近才確定,其中最古老的遺跡可追溯到大約1萬4000年前,但2011年對一具在西伯利亞發現的犬頭骨化石所做的研究顯示,最早的狼-犬混種在3萬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從野狼到寵物犬這項轉變,可以追溯到久遠以前史前時代的早期聚落,當時人類還過著漁獵與採集生活。當時狼可能會在營地周圍的垃圾中覓食,成為當時人類取得皮革與肉類的理想來源。而在有陌生人接近營地時,狼也可能會自動發出警報。有研究者提出另一種理論,認為狼可能是自我馴化的。狼天性怕人,又對人有攻擊性,但也和人類一樣是群居動物,那些對人比較沒那麼害怕的個體,馬上就能把狼群相處的本能轉移到人類身上,尤其是可以取暖,不用餐風露宿的時候。有科學家指出,早期的人類可能還會把多餘的肉分給狼吃。
早期人類也是獵人,因此很能理解狼的行為,也欣賞牠們合力追捕獵物的毅力、技巧,以及團隊合作的方式。到了某個階段,部落民族明白馴化的狼是可以陪伴打獵的資產之後,人與狗的合作關係就開始萌芽。假使當初人類是以這個目的挑選最有潛力的狼加以馴化(可能性極高),那麼狗的育種過程從那時候就開始了,目的是把想要的性狀留下來;如今犬種繁殖者仍繼續在做同樣一件事。
狼在馴化的過程中,外表與性情也漸漸改變。20世紀中後期在西伯利亞對一小群圈養的紅狐做過一項實驗,顯示了這個歷程可能是怎麼發生的。研究者挑選了最溫馴的紅狐個體來繁殖,再從後代繼續挑選最溫馴的個體。六代之後,紅狐對人類的友善程度已經大幅提高,經過八到十代,就開始出現了類似狗的特徵,如垂耳、捲尾以及更多的毛色。透過不同族群間的雜交,新的犬型多樣性也開始增加。有的漁獵採集部落世世代代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有的部落則會遷徙,狗也會跟著人類一起走,遇上「非我族類」並與之交配。這些性狀與特徵的早期交流,衍生出許多不同型態的狗,但還要經過數千年才確立了今天純種狗的樣貌。
現代品種
起初人類針對特定工作而培育不同類型的狗─獵犬負責追捕獵物,獒犬負責看守家園,牧犬負責放牧牲口。人類選擇性地針對犬隻的角色,培育出適合的生理特徵與性情,例如發展靈敏的嗅覺用於狩獵,長腿用於賽跑,培養力量與耐力以應付粗重的戶外工作,強烈的保護本能以執行守衛工作。後來又出現了㹴犬與陪伴犬。人類開始了解並有意識地操控遺傳法則後,大大加速了改變的過程,品種的歧異度也大幅增加。後來人類養狗的目的不再侷限於實際用途,而是做為陪伴之用或是當成寵物,於是對犬隻外型的重視逐漸勝過了功能。到了19世紀末,最早的育犬社團創立之後,品種犬有了嚴格的標準,規範每個品種的理想類型、毛色及構造,幾乎涵蓋了每個細節,從小獵犬耳朵的位置,到大麥町犬身上斑點的分布,都有一定標準(見286頁)。某些品種依舊保有與狼相似的特徵,最明顯的就是哈士奇和德國狼犬(見42頁),也有一些品種已經完全看不出狼的樣子。
現代狗似乎有淪為時尚配件危險,但人類的干預造成了其他更大的問題。創造「正確的」外貌一直有礙某些犬種的健康。扁平塌鼻會造成呼吸問題,幼犬頭顱過大會導致生產困難,腿短加上背部長會導致脊椎病變等,這些只是負責任的狗繁育者正在設法解決的先天性缺陷中的少數幾種。雜交,已創造出綜合了多種遺傳特徵的一系列新品種,例如具有其中一方的捲毛,又具有另一方的溫馴性情。
狼的外表和性情經歷了大幅度的改變,才成為今天的狗。遠古獵人如果見到像北京犬(見270頁)這樣的動物,一開始大概根本看不出那是狼。雖然人類一直都很喜歡犬科動物的陪伴,但很可能還是想繼續改造牠們。
骨骼與肌肉
所有哺乳類動物都有骨骼,骨頭之間由韌帶、肌腱與肌肉連接固定,並賦予活動性。早期的狗是奔跑迅速的肉食動物,骨骼與肌肉系統是為了這樣的需求而演化出來。然而經過馴養之後,人類依據不同的工作需求創造不同的犬隻類型,也改變了牠們的骨骼架構。雖然某些改變(例如矮化)是自然突變的結果,但今天的現代犬種,大多是人類刻意篩選而創造出來的。
骨骼
狗的體型取決於骨骼,透過選育可以改變骨骼結構,創造出許多不同體型與大小的品種。圖中這隻狗的骨骼屬於典型的中型犬,擁有中型顱骨。
特化骨骼
捕食者首重速度與靈活度。追捕過程中速度與方向取決於獵物,要成功捕獲獵物,獵犬必須隨時能夠在瞬間迅速移動及轉彎。
狗的奔跑速度主要取決於極度靈活的脊椎,能配合跨步動作輕易地彎曲與伸展。強而有力的後肢提供了向前的推進力,而前肢經過演化使步距增加。不可回縮的腳爪能產生牽引力,作用類似運動員跑鞋上的鞋釘。
狗是四足類動物,體重由四肢承擔。前肢不透過類似人類鎖骨的連接骨,僅靠肌肉與身體連接,因此能在胸廓上方前後移動,增加步距。前肢的長骨(橈骨與尺骨)緊密嵌合,與人類前臂的橈骨與尺骨不同。對於在追捕獵物時可能必須迅速改變方向動物而言,這是一項重要的演化改變。橈骨與尺骨嵌合可防止骨頭轉動,降低骨折的風險。為了增加穩定性,狗的腕關節有部分小骨頭融合為一體,以限制腳掌的轉動幅度,將受傷的風險降至最低。對獵食動物而言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受傷會降低狩獵的成功率,嚴重的話會餓死。
狗走路的姿態像踮著腳。每一條腿上都有四根承重趾,兩隻前腿內側各有一根退化的懸趾,相當於人類的拇指。不過,少數犬種如西藏獒犬連後肢都有懸趾,而有些犬種如大白熊犬則有雙懸趾。這種產生多餘腳趾的情況稱為多指症。
骨骼大小比較容易透過選育來操控,因此人類已能改變犬的骨骼比例,創造小如吉娃娃的小型犬,或是大如大丹犬的特大型犬。犬的頭骨形狀也大幅改變。
肌肉力量
狗的四肢主要由腿的上半部肌肉所控制。腿的下半部則是肌腱多於肌肉,可減輕重量,減少能量消耗。靈𤟥等速度極快的犬種,「快速收縮肌纖維」的比例高,這種肌肉由於能量取得的方式不同,能在短時間高速衝刺;而哈士奇犬及槍獵犬等天生耐力較強的犬種,則是「慢速收縮肌纖維」的比例較高,因此比其他犬種更能長途行走。
獵犬不但要跑贏獵物,還要能把獵物捉住。和所有的肉食動物一樣,犬類的頭骨已演化成能附著大量肌肉以控制下顎,避免獵物掙扎時造成下顎橫向移動,甚至脫臼。狗的頸部肌肉粗壯,足以把獵物咬起來叼著走。狗也比人類運用更多細微的肌肉力量。由於大多仰賴肢體語言相互溝通,狗的肌肉時常收縮活動,包括咆嘯時縮起上唇,表示注意時豎起耳朵,或搖尾巴表示歡迎或安撫。
頭骨形狀
狗的頭骨有三種基本形狀:長頭型(長而窄)、中頭型(與狼類似,顱骨寬度與鼻腔長度的比例皆與狼相當)以及短頭型(短而寬)。選擇性育種改變了犬科動物原本的身形,創造出家犬的各種頭骨形狀。
長頭型(薩路基獵犬)
中頭型(德國指示獵犬)
短頭型(鬥牛犬)
感官知覺
狗對周遭環境十分警覺,對感官收到的資訊反應很快。牠們和人類一樣,藉由視覺與聽覺了解周遭環境。雖然人類的視力較清晰──夜晚除外,晚上犬類的視覺較占優勢──但狗的聽覺遠優於人類,並且具有極為靈敏的嗅覺。鼻子是狗最重要的資產,狗仰賴嗅覺取得這個世界的所有細節。
[左表]
耳朵形狀
立耳(阿拉斯加雪橇犬)
燭火耳(英國玩具㹴)
玫瑰耳(靈𤟥)
鈕扣耳(巴哥犬)
垂耳(布羅荷馬獒犬)
墜耳(尋血獵犬)
耳朵類型
狗的耳朵有三個主要類型:立耳(上排)、半立耳(中排)與垂耳(下排),每個類型包含各種不同形狀。耳朵對狗的整體外觀影響至深,因此個別犬種標準都會詳列耳朵的位置、形狀和型態。
視覺
狗能看見的色域沒有人類廣,但還是能看到某些顏色。狗的色域受限是因為牠的視網膜──也就是眼睛後方的一層感光細胞──只有兩種感色細胞(二色視覺),而不像人類有三種(三色視覺)。狗只能看見灰、藍和黃色階,沒有紅、橘或綠色,就像紅綠色盲的人類一樣。不過,狗的遠距視力絕佳,尤其能敏銳察覺物體的移動,甚至能發現其中的弱者,這項演化出來的能力在尋找容易下手的對象時非常有用。犬科動物在清晨與傍晚的昏暗光線下視力最好,這段時間也是獵食的黃金時段。狗的近距視力較不敏銳,因此更需仰賴嗅覺,或透過敏感的鬍鬚獲得觸覺,來探索周遭物體。
聽覺
幼犬出生時尚無聽覺,但會隨著年紀成熟而發展出比人類靈敏四倍的聽覺。狗能清楚聽見人類聽不見的低頻及高頻聲音,也擅於聽音辨位。立耳(最適合導入聲音)品種的聽力通常比垂耳或墜耳品種來得敏銳。狗耳朵還能做出很多動作,常用於和其他的狗溝通:耳朵略為向後表示友善;下垂或平貼表示恐懼或屈服;豎起表示有意攻擊。
嗅覺
狗透過鼻子接收大多數的資訊,包括人類無法察覺的氣味所傳達的複雜訊息。狗可以透過氣味判斷母狗是否發情,獵物的年齡、性別和健康好壞,甚至藉此了解飼主的心情。更神奇的是,狗可以偵測並解讀曾經有何人或何物經過眼前的地方,因此十分擅長追蹤。經過訓練後,狗能聞出毒品,甚至偵測到疾病。
狗腦中負責解讀氣味訊息的區域,據估計是人類腦中相同區塊的40倍大。雖然嗅覺能力或多或少會受到狗的體型及口鼻部形狀影響,但狗鼻子平均約有2億個嗅覺受器,而人的鼻子大約有500萬個嗅覺受器。
味覺
哺乳動物的味覺和嗅覺密不可分。狗透過嗅覺就能知道自己在吃的是什麼東西,但狗的味覺並不如嗅覺靈敏。人類約有1萬個味蕾,可以嘗到苦、酸、鹹、甜等基本味道,但狗的味蕾只有大概不到2000個。狗和人類不同,對於鹹味沒有強烈的反應;也許是因為他們的野生祖先演化為肉食性動物,而肉類的鹽分含量高,因此沒必要區分食物鹹淡。或許為了平衡這種偏鹹的飲食,狗舌頭尖端的味覺受器對水的接受度極高。
第一章
狗的基礎知識
狗的演化
據估計全球約有5億隻家犬,這些家犬全都有血緣關係。灰狼位於犬類演化樹的根部,所有類型與品種的狗都是由灰狼演化而來。遺傳學者已經發現,從去氧核醣核酸 (DNA) 來看,狼與狗的差異微乎其微。雖然天擇造成了某些變化,使得不同類型的狗各有差異,但人為因素的影響比天擇要大得多。可以說今天數百種狗全都出自人類的選拔育種。
狗的起源
狼的馴化不太可能是偶發的單一事件,而是在不同時間及各個不同區域中反覆發生。全球各地都有人狗同葬的考古證據出土,分散在中東(據推論可能是最早開始馴化狼的地...
目錄
1. 狗的基礎知識
狗的演化
骨骼與肌肉
感官知覺
循環與消化系統
泌尿、生殖與內分泌系統
皮膚與毛髮
狗與宗教、神話和文化
狗與藝術和廣告
狗與運動和工作
2. 犬種介紹
古老犬
工作犬
絨毛犬
視獵犬
嗅獵犬
㹴犬
獵槍犬
玩賞犬
混種犬
3. 照顧與訓練
成為飼主
居家環境準備
居家與外出
均衡飲食
飲食變化
監控餵食程度
運動
梳理
梳理重點
掌握主導權
基本訓練
行為問題
看獸醫
健康的表徵
遺傳疾病
寄生蟲
病犬照護
急救
繁殖
小辭典
索引
謝誌
1. 狗的基礎知識
狗的演化
骨骼與肌肉
感官知覺
循環與消化系統
泌尿、生殖與內分泌系統
皮膚與毛髮
狗與宗教、神話和文化
狗與藝術和廣告
狗與運動和工作
2. 犬種介紹
古老犬
工作犬
絨毛犬
視獵犬
嗅獵犬
㹴犬
獵槍犬
玩賞犬
混種犬
3. 照顧與訓練
成為飼主
居家環境準備
居家與外出
均衡飲食
飲食變化
監控餵食程度
運動
梳理
梳理重點
掌握主導權
基本訓練
行為問題
看獸醫
健康的表徵
遺傳疾病
寄生蟲
病犬照護
急救
繁殖
小辭典
索引
謝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