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修己到治國,探索個人與社會責任的平衡
在日常生活、家庭關係與職業生涯中實踐德育理念
培養學生的品格與公民意識
良心與理想的衝突與和解
傳統與現代的交融,塑造未來的社會中堅力量
在日常生活、家庭關係與職業生涯中實踐德育理念
培養學生的品格與公民意識
良心與理想的衝突與和解
傳統與現代的交融,塑造未來的社會中堅力量
【從個人修養到社會責任,建構和諧社會】
本書是一部系統而全面的道德教育指南,旨在為讀者提供從個人修養到社會責任的全方位指導。書中以「德育三十篇」為開頭,內容涵蓋合群、捨己為群、注意公眾衛生、愛護公共建築及器物、盡力於公益等多個主題,強調公民在現代社會中應具備的道德素養與社會責任。透過深入探討這些主題,本書引導讀者理解並踐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古老而經典的道德準則,從而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社會倫理,提升個人與社會的整體和諧。
【培養個人修養的基石】
作者更進一步地將本書分為兩部分,中學修身教科書(上篇)和(下篇),上篇重點聚焦於「修己」,即如何透過個人努力達到自我完善與道德修養。這一部分涵蓋體育、習慣、勤勉、自制、勇敢等方面的內容,強調個人在修身過程中應堅持的原則與態度。特別是在「交友」與「從師」兩節中,本書深入探討如何在社交關係中保持正直與謙遜,以及如何透過師生關係培養自己的學識與品格,這對於青少年的道德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國家與公民,探討社會倫理與責任】
下篇則轉向「家族」、「社會」、「國家」與「職業」等更為總體的倫理範疇,從家庭倫理出發,逐步延伸到社會責任與國家觀念。本書強調家庭作為社會的基礎單位,其成員之間的和諧相處與彼此扶持,直接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穩定與繁榮。書中詳細闡述家庭成員間的責任分工與相互尊重,並進一步討論了公民在面對國家法律、租稅、兵役、教育等公共事務時應持有的態度與行為準則,以引導讀者成為負責任且有良好道德價值觀的現代公民。
【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在本書的最後一部分,作者回歸到個人道德的核心探討,透過「良心論」、「理想論」、「本務論」與「德論」四個章節,全面剖析行為與動機、快樂與克己、本務與責任、德性與品行等多層次的道德問題。這部分內容不僅探討道德行為的理論基礎,還提供實踐中的具體指導,讓讀者能夠在面對現實生活中的道德挑戰時,作出符合道德標準的決策。結論部分,以「獅子樣的體力」、「猴子樣的敏捷」與「駱駝樣的精神」等生動的比喻,形象地詮釋了本書所倡導的道德理想與人生成長的目標,為讀者提供一個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的道德教育策略。
本書特色
本書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養方面的代表作,書中內容呈現作者對於中國人應具有的道德素養所持的願景。這本書集中收錄作者最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透過這些內容,讀者可以深度了解到作者在倫理道德、人格修養等方面的理論精神與實際操作方法。這本書不僅是作者極富價值的思想產物,也是道德教育發展的重要里程碑。